共同緬懷那些經典登山電影(這19部經典電影之作一部比一部震撼)
2023-06-08 18:50:57 2
真實就是永恆,經典難以替代,下面19部關於登山系列的電影介紹給大家,為的就是讓大家時刻記住並充滿激情,給自己一實踐夢想得理由和勇氣!
我們的登山夢,雖然實踐起來困難,但還是會有滿滿的期待!當我們開始計劃、開始打包準備出發、接著遠離塵囂忘卻一切專心克服萬難,最後成功完成登頂、完成自我實踐,都是最吸引著我們繼續踏上這些路的原因!為什麼要去登山?因為山就在那裡!
世界第一峰 – 珠穆朗瑪峰系列
珠穆朗瑪峰是喜馬拉雅山脈的主峰,位於中國與尼泊爾邊界上,它的北坡在中國青藏高原境內,南坡在尼泊爾境內,而頂峰位於中國境內。珠穆朗瑪峰海拔8844.43米,它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
珠峰之死 | Into Thin Air
影片原著乃是登山者心中的聖經,根據隨行記者親身經曆書寫了珠峰攀登上極為慘烈的歷史,證明了高山之巔的殘酷不是一片雄心壯志、一次性付清的65000美元、專業的嚮導就可以徵服的,到了海拔8000米以上的死亡地帶,我們人人平等,所有人被籠罩在冷峻的死神帔下任其魚肉。登上珠峰的死亡率是九分之一,而下珠峰的死亡率卻是四分之一。要麼安安靜靜永遠坐在世界屋脊做個美男子,要麼咬緊牙關堅定意志帶個傳奇故事回去。
故事發生在1996年,兩支業餘登山隊來到位於尼伯爾境內的珠穆朗瑪峰腳下準備徵服這座世界最高峰。這兩個登山隊分別由經驗豐富的斯科特和羅伯帶隊,因為此次登山屬於商業活動,兩支隊伍各不相讓,都希望第一個登頂。特約記者兼登山愛好者喬恩也是登山隊的隊員之一,他要做的是將登山過程中的一切記錄下來,但令喬恩和所有隊員想不到的是一場災難正在等待大家。
影片沒有關於攀登的技巧或險惡地勢的拍攝,更是將重點放在了登山者一路身心痛苦的展現中,由此更加佩服敢於無氧攀登八千米以上雪山的壯士。巍峨的雪山不允許人們的一點點輕視,不老不滅的它是一個無法永遠被徵服的神話,渺小的人類一直都是一個孩子。
珠穆朗瑪峰 | Everest
這是一部IMAX紀錄片,講述一個國際登山隊於1996年春攀登珠穆朗瑪峰路途中經歷的挑戰,以及出發前艱苦的適應性訓練。最後,他們在不丹嚮導的幫助下成功登上峰頂,嚮導本人將一幅藏傳佛教僧侶的畫像放置在世界最高峰頂,完成了心願。
對1996年珠峰山難有所耳聞的同學應該記得當時Imax隊伍也在場,並且提供了大量無私援助。在遇難隊伍撤走之後,他們又重整旗鼓上山,拍攝完成這部關於珠峰攀登的記錄片,並且裡面不可避免的記載了那次噩夢般山難的一些點滴。帶隊的Peter是美國著名登山家,14俱樂部(即完攀世界14座8000米以上雪山)的一員,並且是96珠峰山難中一支遇難隊伍的隊長-紐西蘭人Rob Hall的好友。
這次山難是當時前所未有的珠峰單日死亡數量,一場暴風雪加上領隊和隊員的若干或大或小的失誤,奪去了9個人的生命。這次山難的一位倖存者、記者Jan Krakauer此後將經歷整理為書,Into Thin Air,此書後來也改編為同名電影。
用心,走在世界頂峰 | Touch the Top of the World
影片本身並未有多大出彩的地方,作為一部人物傳記片,記錄了全世界唯一一位成功登上珠穆朗瑪峰的美國盲人 埃裡克的登頂神話,將攀登珠峰的艱難和埃裡克生平的故事穿插倒敘呈現在觀眾面前,可以說是一碗濃香四溢又甜又膩的雞湯。
這個由19個人組成的登頂團隊無一人傷亡,並成功保護了盲人隊友登頂,不能不說是天時地利人和的典型相助。美國的確是一個造夢的國家,國民敢做最大的夢。
當一個人要去完成在所有人看來都是不可能的事時,來自親人的鼓勵就是最好的安慰。在這平凡的一生想要找到一點生活的意義並非是吃飽了撐的閒事,而是去發掘更為完整的自我。這位盲人締造的不僅僅是殘疾人的傳奇,更是整個人類頑強不屈意志的傳奇。當然,更重要的是來自他忠實可靠的團隊,我們不得不說幸運之神的確籠罩了他。
最狂野的夢想:徵服珠峰 | The Wildest Dream
1924年,被譽為二十世紀最成功的登山者之一的喬治馬·洛裡與登山新手安德·魯歐文組隊,嘗試從珠穆朗瑪峰的北坡登頂,最終一去不復返,而有關兩人死前是否成功登頂的爭議也成為人類登山史上著名的馬歐之謎。1999年,美國著名登山家康拉德安柯在珠峰的死亡地帶發現了馬洛裡的遺體。從此以後,康拉德·安柯的生活便與馬洛裡的故事緊緊地聯繫在了一起。
喬治·馬洛裡簡直是登山人的大眾偶像,不光因為他那句名言因為山在那裡!而且他從各方面看都是那麼的優秀,畢業於溫切斯特公學和劍橋大學,英國皇家地理學會會員,著名的登山家,有著堅定的信念,堅強的意志,熟練的登山技能,強大的體力,完美的組織能力,甚至還有一副讓女人著迷,男人絕望的好容貌。
此片很好描述了喬治·馬洛裡一生最偉大的傳奇,就是他三次攀登珠峰,並最後留在了珠峰的經歷,也描述了發現他遺體的登山家康拉德·安柯,組隊嘗試能否用喬治·馬洛裡的裝備登上第二臺階的過程。片中康拉德·安柯和LEO的組隊,最後卻利用了現代的保暖服裝,以及藏隊的高山協作事先修路,架好的路線繩的幫助下,沒有用鋁梯,登上了第二臺階,並最後登頂,但如果以這個作為證據,要去證明喬治·馬洛裡他們當年也能攀上第二臺階,未免非常的牽強,甚至是一種反證。
珠峰 | Everest
《珠峰》雖然3D效果一般,但觀影時依然身臨其境。影片並不是賞心悅目的喜馬拉雅山雪地風光遊覽片,這是實打實的災難片。螢幕上的寒風一起,使人都心底涼。在故事推進過程中,將登山者的心理變化展現得惟妙惟肖。同時,詳實地描述了攀登珠峰所有的前期後期準備,影片是對那一段重大山難事件歷史性反思。
電影改編自1996年珠穆朗瑪峰事故,描述四支隊伍:冒險顧問登山隊(紐西蘭,四人死亡)、Mountain Madness登山隊(美國,一人死亡)、中國臺灣珠穆朗瑪峰遠徵隊(一人死亡)、印度珠穆朗瑪峰遠徵隊(全滅,三人死亡),在珠峰嘗試攻頂的途中遭到人類有史以來所面臨最險惡的暴風雪襲擊。
影片有很多好萊塢演員,同時還有不少在業界頗受好評的演技派,他們飾演的這些登山者看似平凡,但每個人背後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夢想,激勵著他們前往海拔8000米以上、氧氣稀薄的珠穆朗瑪峰。
喜馬拉雅天梯 | Himalaya Ladder to Paradise
電影講述的就是這樣一僧一寺、一座山、一群人的故事。它的名字來自於藏民們畫在青藏高原巖壁上的白色小梯子,當地人稱之為天梯,並相信它可以接引世人的靈魂通往聖地,而這些珠峰的引路少年們扮演的正是天梯的角色——有人將8848當成旅行的終點,但對他們而言,這只是起點與成年禮。
建於1899年的上絨布寺位於珠峰北麓,距峰頂約20公裡,是地球上海拔最高的寺廟,相傳蓮花生大師曾在此修行。阿古桑傑是寺中唯一的僧人,他將珠峰視作空行母的化身,人類不應當打擾她,但他的兒子卻是一名畢業於西藏登山學校的出色高山嚮導。
他們將在每年僅有幾天的登頂期到來之前鋪路、修保護繩、搭建從大本營到8400的所有營地、搬運物資和行李,從而最大限度地保障登山客的安全,好讓他們不斷突破自己,前往獨自無法抵達的高處……
看完 世界第一峰 – 珠穆朗瑪峰系列電影是不是對於珠穆朗瑪峰的山景有了一些的雛形? 接下來看看世界第二高峰喀喇崑崙山系列和 歐洲第一險峰艾格峰的系列電影吧!介紹的這兩座世界山峰是完全不輸世界第一高峰的艱巨與壯麗!
世界第二峰K2 – 喀喇崑崙山系列
K指喀喇崑崙山,2是當時它是第二座喀喇崑崙山脈被考察的山峰。K2海拔8611米,是世界上第二高峰,高度僅次於珠穆朗瑪峰,但其攀登難度遠遠高於珠穆朗瑪峰,K2被稱為野蠻巨峰,其一直以攀登死亡率超過27%的機率高居登山榜首。
八千米死亡線 | K2
這部電影1991年出品,可以說是生不逢時,如果不是對登山感興趣的人,肯定會認為這是一部沒有什麼新意的片子。但是如果是一個登山迷在觀摩K2的時候,就會驚奇地覺得這部片子太真實了,甚至連背著美元去登K2這樣的小細節都反映到位。
影片前半段較詳細地描述了登山者決定攀登K2前的準備和生活,幹著自己熱愛或憎惡的工作,像每一個我們熟悉的普通人那樣有著同樣的煩惱,也像多數人一樣心中燃燒著一簇不滅的小火苗,不同的是他們願意撲火。教授摔斷腿後說的話真的令人感慨,有的人天生就是幸運家,而他想要得到的東西,卻必須放棄一切才能得到。勝利者的光環不會如我們想像般耀眼,上面也會有汙垢和破損。
在山腳下僱傭當地人當腳夫搬行李時發生的摩擦深刻讓人感受到了已開發國家和落後國家的區別:前者已經可以給國民實現夢想的勇氣和渠道,而後者還要為了一家幾口的生計耍奸冒險;然則雪山上多埋葬的是前者的屍骨,而後者還在妻子的餘香中希冀著明日。
垂直極限 | Vertical Limit
《垂直極限》以雄健粗獷卻又不乏溫情細膩的視角,講述了一個雪地救援的故事,生動地展示了人性的偉大和堅強。在生與死的抉擇中,在情感與理性的較量中,謳歌了人性的美,鞭撻了靈魂的醜,奏響了一曲生命的讚歌,有著撼人心魄的力量。
在令人眼花繚亂的先進科技幫助下,攀登這座號稱難度大於珠穆朗瑪峰的雪山更為現代也更為流水線,人們更多的依靠機械和藥物維持勇氣和意志,儘管如此,這部影片依然用精彩異常的視效打開了觀眾的眼界,看似巋然不動的雪山實則極多雪層存在崩塌和斷裂的危險,墜落的危機時刻考驗著登山者的膽量,而人在雪崩的憤怒中徹底回歸嬰孩式的祈禱。
這是我們熟悉的好萊塢電影,頭尾相連的劇情設置,危機下人性善惡的合理衝突,人們在互相幫助中獲得寬容和友情,總要有個女主閃耀著牛逼哄哄的主角光環殺到目的地,配合著六十年代慢搖的曲目,似乎沒有什麼理由不在周末看著它爽一把。《垂直極限》引發的人性思考是多方面的。它告訴我們:生命是堅韌而頑強的,生命是偉大而無價的。熱愛生命,尊重生命!
K2之巔 | The Summit
2008年8月,來自幾次國際考察的二十四名登山者聚集在K2高地營地,這裡是攀登地球上最危險的山峰之前的最後一站。結果48個小時後,有十一人遇難,讓它成為了K2登山史最嚴重的一場災難。
在峰會的核心是一個非凡的人 – 麥克唐納。 從各方面來看,他面臨著一個令人心碎的困境 – 在他的資源極限的情況下,他遇到了災難性的場景和道德困境:三名登山者糾纏在繩索中並且時間不多了。 在8,000米以上的死亡區域,身體每秒都可能會死亡。
歐洲第一險峰 – 艾格峰系列
艾格峰是瑞士境內的阿爾卑斯山脈群峰之一,海拔3970米,與著名的少女峰、僧侶峰並排聳立。艾格峰的北側異常陡峭,刀削般的絕壁就連皚皚白雪也堆積不住,平均坡度70度,垂直落差1800米,敢向這一組數字挑戰的人,需要高超的攀登技巧和過人的勇氣,這裡是國際登山界公認的難關。艾格峰因山勢險峻而被視為歐洲第一險峰,與馬特洪峰、大喬拉斯峰並稱為阿爾卑斯山三大北壁。1938年由德國與奧地利登山家們首度從北壁成功攀登艾格峰。
阿爾卑斯:自然的巨人 | The Alps
《阿爾卑斯:自然的巨人》是2005年9月IMAX電影公司跟隨美國登山家John Harlin,記錄其從北壁登頂艾格峰的影片。
美國登山家、作家約翰的父親在四十年前創建攀登艾格峰北壁新路線時不幸墜崖身亡,四十年後兒子為了紀念父親重攀當年老路,和一對夫妻隊友共同協作最終登頂。童年的陰影和多年的心結終於打開,阿爾卑斯山脈的遼闊壯麗更讓他的心與妻女接近。他在攀登的過程中了解自己、釋放自我,也在攀登的過程中體味到家人與愛的可貴。
一個幸福的家庭,是由一個個獨立完整的個體組成,每個人都是一座巨峰,隨著外因不斷改變,但也由此獲得更多的尊重和諒解。自己的進步同時改變著家人的見識,人生這麼長,我們無法從一開始就登頂,但有毅力的人總是可以看到最為不一樣的風景。因為是紀錄片,所以片中穿插了大量有關阿爾卑斯山脈形成的常識。鏡頭慢慢推遠,讓正在艱難攀登的人逐漸消失在山巒之中,更讓人心生敬畏。
亡命巔峰 | Nordwand
《北壁》是以德國登山史上一起真實事件改編而成的電影。1936年7月26日,23歲的德國登山者東尼·寇茲(Toni Kurz)在艾格峰北壁死亡,宣告了人類又一次北壁攀登嘗試的失敗,此時他的搭檔安迪·英特託瑟(Andi Hinterstoisser)已經陣亡。由於繩索用盡,嚴重凍傷和失溫,東尼死在了離救援僅有咫尺的地方。
影片背景發生在1936年柏林奧運會前夕,兩名德國德國登山好手和兩名奧地利登山好手同時攀登艾格峰北壁,由於該坡的陡峭崎嶇之險令眾多登山愛好者命喪於此,自古以來便被傳說成了食人坡,而本片則是改編自北壁最著名的悲劇,Toni Kurz 與其同伴攀登時,同伴先後墜崖,而他懸在峭壁上一夜之久,最終在次日救援隊到達之際力竭而死。
艱苦的環境和技巧性的Z型攀登已然讓人目瞪口呆,而最精彩的則是大量山上攀登者與山下觀望者生活環境的對比、登頂夢想與救助人命相悖時的抉擇、以及攀登者獲救無望等死的痛苦。本片用冷酷的冰雪和漆黑的巖石還原了絕壁的殘酷,呼嘯的風聲和敲擊巖釘的單調叮叮聲取而代之成為令人抓狂的BGM。這是有關失敗者的輓歌,是對所有試圖超越人類極限為自己而戰的勇者們的哀悼。
看完世界第一峰珠穆朗瑪峰系列,還有世界第二高峰喀喇崑崙山系列,以及歐洲第一險峰 艾格峰的系列電影,最後再來介紹幾個偉大山嶽的電影,範圍涵蓋全世界,讓我們一起向這些偉大的非凡人類們致敬吧!
世界著名攀登山峰系列
冰峰168小時 | Touching the Void
根據真實登山事件改編的電影以精彩絕倫的剪輯和令人感動的敬業精神完成了登山紀錄片的一次壯舉,將喬.辛普森和西蒙的訪談穿插在嚴酷的登山活動中,我們雖然從一開始就知道結局,卻依然震撼於喬斷腿後獨自爬下三千英尺的頑強與冷靜。影片使用大量遠景反映出個人的渺小與山體的宏偉,使人在陶醉在絕美風景中也不敢忘一分敬畏。而喬忍耐斷腿的劇痛、缺水缺糧的危機、冰河坍塌的困境以及致命的疲憊後居然還能憑藉一絲清明爬回營地呼喚隊友,絕對是登山者當之無愧的自救模範。
嚴格來講這不是一部電影,而是真實事件的記錄片,是全球第一部死裡逃生實況紀錄故事電影,把英國著名登山家喬.辛普森真實歷險個案搬上銀幕。說實在的,看這部電影的過程是相當痛苦的,這完全是因為它的真實。影片有一個多小時在講述喬.辛普森與死神和恐懼搏鬥,最後以超凡勇氣和毅力戰勝死亡的精彩過程。的確最後的結局是精彩的,但過程卻是異常殘酷的,觀看的過程都類似煎熬。
被拋棄的孤獨和恐懼以及在黑暗中爆發出的求生意志是任何語言也難以描述的,而更讓我們感動的是喬絲毫沒有怨怪西蒙割斷繩子自救的行為,甚至東奔西走為之辯解幫助他重返社會。殘酷的雪山給了他最殘忍的教訓卻豐富了一顆寬厚勇敢的心靈,電影中給出的結局是他還能繼續爬山,而網上資料稱他已永遠不能爬山。無論哪個是真相,他都是不變的登山史上的傳奇。
《Siula Grande峰》位於秘魯高達3291.84米的安第斯山的山峰。目前這座山峰還沒有成功攀頂的記錄。
127小時 | 127 Hours
曾經攀登過58座山峰的艾倫羅斯頓可以說是登山愛好者自救史上的典範,手臂卡在石頭間被困峽谷缺水斷糧5天後自斷一臂、攀下65英尺谷底、暴走8公裡後獲救。第二年一名美國登山男子不幸摔斷腿,靠著本片的勵志精神在猶他州沙漠爬行四天後獲救。本片沒有花樣登山的刺激,也沒有下山崎嶇的驚險,有的只是所有登山愛好者都會遭遇的困境——極度危險下如何自救。
偽紀錄片式的拍攝為這部人物傳記電影更添一分神秘,那些瘋狂卻活得有聲有色的登山愛好者在127小時裡度過的一生要長過許多人的百年,男主角真實刻畫了一個瀕死之人的情緒和心理活動,鏡頭之外也能感受到這股對生命濃濃的敬畏之情。用生命探索自然的人不是不成熟的人,也不是不珍惜生命、不負責任的人,他們只是選擇了先對自己負責。
《科羅拉多大峽谷》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西北部,是世界上的大峽谷之一,也是地球上自然界七大奇景之一。1919年,威爾遜總統將大峽谷地區為大峽谷國家公園。
孤身絕壁 | Alone on the Wall
《孤身絕壁》這部24分鐘的紀錄片就是拍攝亞歷克斯霍諾德無保護攀登猶他州錫安國家公園月光拱壁(370米)以及優勝美地國家公園半穹頂西北壁常規線路的過程。這都是首次有人無保護徒手攀巖登頂成功。
亞歷克斯霍諾德,一個有著萌萌大眼睛和靦腆笑容的男孩子,誰能想到他是這世界上玩最致命極限運動Free solo的頂尖高手,在無繩索、無保險扣等任何安全措施的情況下靠著一袋鎂粉徒手半天攀巖製造世上絕無僅有的奇蹟。興許有的人活著就是為了製造傳奇,他們也會有著普通人的疑問和恐懼,但強大的意志力總是可以讓他們輕鬆奪冠。
他可以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很大程度上也歸功於開明的父母,儘管他們不開心兒子的抉擇,但依然為他找到了人生目標而感到欣慰。懸崖上的每一秒於他們都會是一年的煎熬,而他們只有做到最大限度的微笑才能讓兒子毫無壓力地幸運歸來,這樣的父母要比攀巖大師還令人敬佩。
《優勝美地國家公園的半穹頂》西北壁常規線路高達600米,即使現代攀巖者用繩索保護和藉助器械,一般都需要一天時間才能完成攀登(歷史上首攀成功是在1957年,憑藉器械和繩索也花了5天時間)。霍諾德繼續憑藉一袋鎂粉完成了登頂,耗時6小時。
南迦帕爾巴特峰 | Nanga Parbat
這樣的題材,如果被好萊塢拍,也許能拍得激情四溢,背景音樂和剪輯讓整部影片波瀾壯闊盪氣迴腸,然而被德國人拍得樸實無華,但也就在這種樸實中,真的拍出登山殘酷的一面,沒有讓其它種種遮蔽。
這部電影的導演是個地道的德國人,所以,觀眾不能看到往日一些熟悉的美式英雄主義的影子,而是德國式的實在和人性。 片中當兩兄弟登頂以後,並沒有出現讓人們期待的對於徵服的高聲呼喊,導演也沒有運用那種對成功登頂後的宏偉聚焦的鏡頭。
兄弟兩個結實的緊緊擁抱在了一起,分享彼此登頂的喜悅,對,是登頂的喜悅,並不是徵服後的喜悅。就像哥哥當時跟科考隊隊長說的那樣:我要爬到她頂峰去,我不是要去徵服她。 然後他們拿出相機互相留影,緊接著看了看表,天馬上就要黑了,決定馬上下山。這才是最真實的表現出了登山者登頂後的反映。
《南迦帕爾巴特峰》海拔8125米,是世界第九高峰。於青藏高原和南亞次大陸西北部地區的喜馬拉雅山脈西段巴控克什米爾地區。山的南面是世界上最大的巖壁——魯帕爾巖壁,有1萬5千英尺長。對它的首次嘗試是沿著一條狹窄的山脊線才得以登頂。如此複雜的攀登線路,使得攀登死亡率極高,被稱為殺手山峰。
攀登梅魯峰 | Meru
本片主要記錄了三位登山家經歷千難萬險攀登梅魯山的過程。這裡的自然環境十分惡劣,梅魯山位於印度瓦爾喜瑪拉雅山區,海拔六千多米,他們要到達的是梅魯山的西北壁一個名為鯊魚鰭的地方。攀爬難度非常大,因為冰雪覆蓋,非常滑,需要放慢速度,但是如果放慢速度食物的供給便跟不上。
而且他們攜帶笨重的拍攝裝備,在攀登的過程中隨時迎接突如其來的暴風雪以及山中變化莫測的天氣,他們熟練地運用裝備,團結一致,在攀爬的過程中相互幫助,應對寒冷與突發狀況,挑戰極限。最終他們克服了自身和外界的障礙,成功登頂。
《梅魯峰》海拔6310米,喜馬拉雅山脈少數幾個未被徵服的山峰之一,被國際職業登山家視為終極考驗。頂峰鯊魚鰭看上去不像山,更像牆,高達1500英尺的花崗巖刀鋒般直插兩萬英尺天際。其攀登路線混合了冰、雪、巖石、仰角屋簷等複雜情況,自1980年以來,這座山峰見證了無數挑戰者的失敗結局,在此之前,從未有過成功登頂者。
冰雨 | Bingwoo
雪山上哀婉的愛情傳說:鍾鉉和佑成是兩個素未謀面的登山者,他們在攀登阿拉斯加亞細亞克山中遇難。
兩人不幸被雪崩下來的雪塊堵住,被封在了冰洞裡無法出去。他們在冰洞中回憶著過去支撐人生的最後時刻,在他們的回憶中突現他們所愛的同一個女人京敏。原來,京敏是佑成的初戀情人,同時也是鍾鉉現在追求的女友……
巔峰記憶 | Summit Memory
《巔峰記憶》的投資方北京愛巔峰體育文化有限公司總經理孫斌曾是北大山鷹社成員,他表示:作為曾經山鷹社的一員,北大的登山經歷對他影響不可改變,拍攝這部電影不僅僅是紀念遇難的同學,也是希望能通過影片讓更多的公眾了解年輕一代登山者,能夠真正理解登山者和支持登山運動的發展。2002年的希夏邦瑪西峰的山難轟動一時。經歷了失去隊友之痛的李蘭自此長久地陷入人生的困境,希夏邦瑪西峰那巨大的山體投射的陰影,將她整個籠罩和淹沒。她始終無法從自責、迷惘和痛苦中掙扎出來。終於,在2009年,李蘭和朋友們以紀念的方式登頂希夏邦瑪峰,徹底走出了心靈的困境。
作為國內不可多得的登山電影,《巔峰記憶》以登山者李蘭的第一視角切入,展現的並不僅僅是李蘭個人的救贖和回歸,它更將視角聚焦在對登山運動的全面認識和理解上,這將有助於向公眾傳遞更多的科學登山知識,留給觀眾的是難忘的和強有力的深刻人文環境,像真實的寓言一樣。
《希夏邦馬峰》海拔8012米,在世界14座8000米級高峰中排名第14位。他是一座完全在中國西藏(聶拉木縣)境內8000米以上的高峰,也是喜馬拉雅山脈著名的高峰之一。希夏邦馬峰的氣候特徵大體上與珠穆朗瑪峰相似。每年4月和5月、10月和11月,是登山活動的好時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