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機馬達外罩蓋模具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6-04 22:23:26 1
專利名稱:電機馬達外罩蓋模具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模具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電機馬達外罩蓋模具結構。
背景技術:
電機馬達外罩鑄模過程中因為中心處不允許有明顯壓鑄缺陷(特別是氣孔缺 陷),我們通過模流分析、經驗總結等動作,確定從側面進澆將無法滿足市場需求,只能採用 中心進澆的方式。但中心進澆,澆道的掉落是個難題,以前經常需要壓鑄操作工用手工去敲 打,既危險(高溫)又降低班產量。針對這個問題,我們在流道的頭部做了個內扣,通過壓 鑄頭的作用力,實現了澆道的自動掉落,實際批量生產動作可靠,大幅提高了生產效率。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電機馬達外罩蓋模具結構,以實現澆 道的自動掉落。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電機馬達外罩蓋模具 結構,包括流道,封頂板和上模框,所述的封頂板位於上模框正上方,料筒鑲件位於封頂板 居中位置,定模鑲件位於料筒鑲件正下面的上模框上部居中位置,流道位於料筒鑲件下部 一側且流道在料筒鑲件下部居中位置通過A處扣位向定模鑲件內彎曲與模具型腔34連通。所述的上模框下部居中位置為上模芯。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實現了澆道的自動掉落,實際批量生產動作可靠,大幅提高了生產效率。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主視圖,1-支撐柱,2-頂板底板,3-頂板面板,4-模腳,5-下模框,6_墊套,7_動模導套, 8-定模導套,9-上模框,10-導套壓板,11-封頂板,12-導柱,13-頂板導套,14-頂板導柱, 15-下模鑲件,16-定模鑲件,17-料筒鑲件,18-流道,19-饒口套,20-分流錐,21-拉鉤, 34-模具型腔。圖2為本實用新型側視圖,22-垃圾釘,23-復位杆,24-下模芯,25-產品,26-上模芯。圖3為本實用新型局部視圖,27-滑塊芯,28-斜導柱,29-滑塊座,30-鎖緊塊,31-擋塊,32-冷卻水,33-渣包。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應理解,這些實施例僅用於說明本 實用新型而不用於限制本實用新型的範圍。此外應理解,在閱讀了本實用新型講授的內容之後,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對本實用新型作各種改動或修改,這些等價形式同樣落於本申 請所附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範圍。實施例1如圖1,圖2,圖3所示,1、鋁水在高壓狀態下填入模具型腔34。2、開模面板與上 模框9滑動配合,在開模過程中,上模芯沈與產品25的摩擦力大於面板與上模的摩擦力, 面板脫離上模,在面板脫離上模過程中,流道18在A處扣位的作用力下,在B處折斷。在折 斷的同時,折點作為一支點,在A處扣位的帶動下,折斷的澆口成弧形落下。面板脫離上模 98mm時,拉杆21拉住上模的限位螺絲,將上模強行脫離下模,同時帶動斜導柱觀撥動滑塊 座四,滑塊芯27滑離產品扣位。3、頂板在壓機推桿的作用力推動頂杆,頂杆將產品頂出。 4、合模斜導柱觀插入滑塊座四,滑塊座四在斜導柱觀與鎖緊塊20的作用力下復位,在 壓機的合模力下,面板上模下模緊密合模,同時頂板在上模合模過程中推動復位杆23的作 用力下強制復位。
權利要求1.一種電機馬達外罩蓋模具結構,包括流道(18),封頂板(11)和上模框(9),其特徵 是所述的封頂板(11)位於上模框(9)正上方,料筒鑲件(17)位於封頂板(11)居中位置, 定模鑲件(16)位於料筒鑲件(17)正下面的上模框(9)上部居中位置,流道(18)位於料筒 鑲件(17)下部一側且流道(18)在料筒鑲件(17)下部居中位置通過A處扣位向定模鑲件 (16)內彎曲與模具型腔(34)連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電機馬達外罩蓋模具結構,其特徵是所述的上模框(9) 下部居中位置為上模芯06)。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機馬達外罩蓋模具結構,包括流道(18),封頂板(11)和上模框(9),所述的封頂板(11)位於上模框(9)正上方,料筒鑲件(17)位於封頂板(11)居中位置,定模鑲件(16)位於料筒鑲件(17)正下面的上模框(9)上部居中位置,流道(18)位於料筒鑲件(17)下部一側且流道(18)在料筒鑲件(17)下部居中位置通過A處扣位向定模鑲件(16)內彎曲與模具型腔(34)連通。本實用新型實現了澆道的自動掉落,實際批量生產動作可靠,大幅提高了生產效率。
文檔編號H02K15/14GK201821235SQ20102021931
公開日2011年5月4日 申請日期2010年6月8日 優先權日2010年6月8日
發明者湯靈波 申請人:寧波隆源精密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