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風口結構及具有其的中央空調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06-05 05:59:51 3

本實用新型涉及出風設備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出風口結構及具有其的中央空調系統。
背景技術:
出風是空調的重要功能,而出風口的結構決定了出風的效果。在中央空調系統中,出風口結構需要安裝於天花板上。出風口結構主要有兩種。第一種出風口結構的導風板為相對固定的結構,即,無法實現掃風功能,影響使用舒適性。第二種具有掃風結構,由於出風口結構需要安裝於天花板上,驅動導風板旋轉的驅動機構的結構複雜程度較高,增加了加工難度。
因此,如何確保使用舒適性,降低加工難度,是本技術領域人員亟待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鑑於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出風口結構,以確保使用舒適性,降低加工難度。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具有上述出風口結構的中央空調系統。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出風口結構,包括用於與天花板連接的出風口外殼結構及設置於所述出風口外殼結構上的導風板組件和驅動裝置;
所述導風板組件包括支架、導風板及掃風連杆,所述導風板轉動設置於所述支架上,所述掃風連杆垂直於所述導風板的轉動軸線,所述掃風連杆與所述導風板鉸接且鉸接軸線平行於所述轉動軸線;
所述驅動裝置的驅動端連接有驅動連杆,所述驅動連杆與所述掃風連杆滑動配合,所述驅動連杆通過所述掃風連杆帶動所述導風板掃風運動。
優選地,上述出風口結構中,所述掃風連杆上具有滑槽結構,所述驅動連杆上具有與所述滑槽結構滑動配合的導向件。
優選地,上述出風口結構中,所述導向件為轉動設置於所述驅動連杆上的轉軸。
優選地,上述出風口結構中,所述滑槽結構包括安裝滑槽及掃風滑槽;
所述安裝滑槽的一端與所述掃風滑槽連通,所述安裝滑槽的另一端具有供所述導向件進出所述滑槽結構的開口。
優選地,上述出風口結構中,所述開口為外擴口。
優選地,上述出風口結構中,所述導風板組件可拆卸地設置於所述出風口外殼結構上。
優選地,上述出風口結構中,所述支架的一側邊緣設置有卡勾,所述出風口外殼結構具有與所述卡勾相配合的卡槽;
所述支架的另一側邊緣設置有按壓卡扣,所述出風口外殼結構上設置有與所述按壓卡扣相配合的彈扣結構。
優選地,上述出風口結構中,所述卡勾與所述按壓卡扣分別設置於所述支架的相對邊緣。
優選地,上述出風口結構中,所述卡勾位於所述支架靠近所述掃風連杆的邊緣。
優選地,上述出風口結構中,所述卡槽及所述彈扣結構均位於所述出風口外殼結構的外殼上。
優選地,上述出風口結構中,在所述導風板關閉狀態下,所述導風板的外側面與所述出風口外殼結構的外框的外側面對齊。
優選地,上述出風口結構中,所述掃風連杆上具有與所述導風板鉸接的開口卡;
所述導風板上具有與所述開口卡相配合的鉸接部。
優選地,上述出風口結構中,所述導風板的數量為多個。
優選地,上述出風口結構中,在關閉狀態下,相鄰兩個所述導風板的邊緣配合接觸。
優選地,上述出風口結構中,在關閉狀態下,所述導風板的邊緣與所述支架的邊緣配合接觸。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中央空調系統,包括出風口結構,所述出風口結構為如上述任一項所述的出風口結構。
從上述的技術方案可以看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出風口結構,由於導風板組件及驅動裝置設置於出風口外殼結構上,使得驅動裝置的驅動端及導風板的轉動端(導風板轉動設置於支架上的位置)之間的距離一定,導風板的轉動端與其上的鉸接端(掃風連杆與導風板的鉸接位置)之間的距離一定。通過驅動連杆與掃風連杆滑動配合以便於調節鉸接端到驅動裝置的驅動端之間的距離;並且,掃風連杆與導風板的鉸接軸線平行於導風板的轉動軸線,避免了部件相互卡死的情況。在需要導風板掃風時,驅動裝置帶動驅動連杆轉動,使得驅動連杆帶動掃風連杆運動,進而使得掃風連杆帶動導風板相對於支架轉動,實現了導風板的掃風操作。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出風口結構,能夠實現導風板的掃風操作,確保了用戶的使用舒適性;並且,結構簡單,降低了加工難度。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中央空調系統,包括如上述任一種出風口結構。由於上述出風口結構具有上述技術效果,具有上述出風口結構的中央空調系統也應具有同樣的技術效果,在此不再一一累述。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出風口結構安裝在天花板上的閉合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出風口結構安裝在天花板上的打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出風口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導風板組件、驅動連杆及驅動裝置的組合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導風板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掃風連杆的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導風板組件、驅動連杆及驅動裝置的掃風示意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出風口結構的第一拆卸示意圖;
圖9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出風口結構的第二拆卸示意圖;
圖10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出風口結構的剖視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出風口結構,以確保使用舒適性,降低加工難度。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具有上述出風口結構的中央空調系統。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
如圖1-圖5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出風口結構,包括出風口外殼結構、導風板組件8和驅動裝置6,出風口外殼結構用於與天花板B連接,導風板組件8和驅動裝置6設置於出風口外殼結構上;導風板組件8包括支架82、導風板81及掃風連杆83,導風板81轉動設置於支架82上,掃風連杆83垂直於導風板81的轉動軸線,掃風連杆83與導風板81鉸接且鉸接軸線平行於轉動軸線;驅動裝置6的驅動端連接有驅動連杆7,驅動連杆7與掃風連杆83滑動配合,驅動連杆7通過掃風連杆83帶動導風板81掃風運動。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出風口結構,由於導風板組件8及驅動裝置6設置於出風口外殼結構上,使得驅動裝置6的驅動端及導風板81的轉動端(導風板81轉動設置於支架82上的位置)之間的距離一定,導風板81的轉動端與其上的鉸接端(掃風連杆83與導風板81的鉸接位置)之間的距離一定。通過驅動連杆7與掃風連杆83滑動配合以便於調節鉸接端到驅動裝置6的驅動端之間的距離;並且,掃風連杆83與導風板81的鉸接軸線平行於導風板81的轉動軸線,避免了部件相互卡死的情況。在需要導風板81掃風時,驅動裝置6帶動驅動連杆7轉動,使得驅動連杆7帶動掃風連杆83運動,進而使得掃風連杆83帶動導風板81相對於支架82轉動,實現了導風板81的掃風操作。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出風口結構,能夠實現導風板81的掃風操作,確保了用戶的使用舒適性;並且,結構簡單,降低了加工難度。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實施例中,出風口外殼結構包括外殼3、外框4及出風口連接部5,三者固定連接。外框4用於與天花板B連接,出風口連接部5用於與換熱氣管道連接。為了提高通用性,外框4的尺寸優選為300mm×300mm,也可以設置為其他尺寸。
優選地,驅動連杆7及驅動裝置6位於導風板組件8的內側面。通過上述設置,避免了驅動連杆7及驅動裝置6外露於天花板外側,有效提高了出風口結構安裝後的平整性。
在本實施例中,掃風連杆83上具有滑槽結構,驅動連杆7上具有與滑槽結構滑動配合的導向件71。導向件71安裝於滑槽結構內,通過導向件71在滑槽結構內的滑動,以便於調節導風板81的掃風角度。
也可以使掃風連杆83具有導向件,驅動連杆7上具有滑槽結構。
在本實施例中,驅動連杆7的一端與驅動裝置6的驅動端連接,驅動連杆7的另一端具有導向件71。也可以將驅動連杆7的中間部分與驅動裝置6的驅動端連接或驅動連杆7的中間部分具有導向件71。在此不再一一累述且均在保護範圍之內。
進一步地,導向件71為轉動設置於驅動連杆7上的轉軸。通過上述設置,有效降低了導向件71在滑槽結構中滑動的摩擦損失,進而提高了出風口結構的使用壽命。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出風口結構中,滑槽結構包括安裝滑槽831及掃風滑槽832。在掃風狀態下,導向件71與掃風滑槽832配合。安裝滑槽831的一端與掃風滑槽832連通,安裝滑槽831的另一端具有供導向件71進出滑槽結構的開口。在安裝過程中,導向件71由開口進入安裝滑槽831內,此時,導風板81處於關閉狀態。驅動裝置6運行,導向件71在掃風滑槽832內滑動,導風板81處於掃風狀態。
在本實施例中,掃風滑槽832沿掃風連杆83的延伸方向布置,也可以設置為其他結構,僅需確保導風板81掃風即可。
優選地,開口為外擴口,以便於導向件71進入安裝滑槽831內。
為了便於清洗導風板組件8,導風板組件8可拆卸地設置於出風口外殼結構上。即,可以將導風板組件8由出風口外殼結構拆卸下來,進而方便了導風板組件8的清洗。可以理解的是,在將導風板組件8由出風口外殼結構拆卸的過程中,導向件71由安裝滑槽831的開口滑出,使得驅動連杆7與導風板組件8相對分離,避免了拆卸驅動裝置6或驅動連杆7的操作,方便了導風板組件8的安裝及拆卸操作。
如圖8、圖9及圖10所示,支架82的一側邊緣設置有卡勾821,出風口外殼結構具有與卡勾821相配合的卡槽31;支架82的另一側邊緣設置有按壓卡扣822,出風口外殼結構上設置有與按壓卡扣822相配合的彈扣結構9。在安裝過程中,現將卡勾821與卡槽31配合連接,導風板組件8因重力和卡勾821與卡槽31的配合結構作用,懸掛於出風口外殼結構的一側,再調節導風板組件8的位置,向彈扣結構9裝配按壓卡扣822,使彈扣結構9與按壓卡扣822互相扣緊。在拆卸過程中,按住支架82與彈扣結構9相互緊固位置,彈扣結構9打開後,導風板組件8受重力和卡勾821與卡槽31的配合結構作用,懸掛於出風口外殼結構的一側,然後再使卡勾821與卡槽31相對分離即可完成導風板組件8的拆卸。
也可以採用其他方式將導風板組件8可拆卸地設置於出風口外殼結構上,如螺栓連接或均採用彈扣結構9連接固定的結構,在此不再一一累述。
在本實施例中,卡勾821與按壓卡扣822分別設置於支架82的相對邊緣。也可以將卡勾821與按壓卡扣822分別設置於支架82的相鄰邊緣,且均在保護範圍之內。
如圖5所示,在本實施例中,卡勾821與按壓卡扣822的數量均為兩個。並且,卡勾821與按壓卡扣822對稱安裝。卡勾821與按壓卡扣822的數量可以設置為其他數量,也可以將卡勾821與按壓卡扣822的布置方式設置為其他布置方式。
優選地,卡勾821位於支架82靠近掃風連杆83的邊緣。即,在卡勾821與卡槽31配合連接的過程中,導向件71安裝於掃風連杆83的滑槽結構內。
卡槽31及彈扣結構9均位於出風口外殼結構的外殼3上。通過上述設置,避免了外框4開孔的操作,提高了出風口結構與天花板A的連接穩定性。
在導風板81關閉狀態下,導風板81的外側面與出風口外殼結構的外框4的外側面對齊。通過上述設置,進一步提高了出風口結構的外部平整性。
掃風連杆83上具有與導風板81鉸接的開口卡833;導風板81上具有與開口卡833相配合的鉸接部811。通過上述設置,方便了掃風連杆83與導風板81的連接。
優選地,導風板81的數量為多個。在本實施例中,導風板81的數量為6個,也可以設置為其他數量。
其中,掃風連杆83上的開口卡833數量為多個且與導風板81一一對應。
為了起到防塵防煙的作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出風口結構,在關閉狀態下,相鄰兩個導風板81的邊緣配合接觸。即,相鄰兩個導風板81之間沒有縫隙,進而避免了灰塵進入出風口結構。
進一步地,在關閉狀態下,導風板81的邊緣與支架82的邊緣配合接觸。同理,避免了導風板81的邊緣與支架82的邊緣之間的縫隙,進一步避免了灰塵進入出風口結構。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中央空調系統,包括如上述任一種出風口結構。由於上述出風口結構具有上述技術效果,具有上述出風口結構的中央空調系統也應具有同樣的技術效果,在此不再一一累述。
也可以將上述任一種出風口結構應用到其他需要調節風向的裝置中,如冷風扇或室內櫃機等。
本說明書中各個實施例採用遞進的方式描述,每個實施例重點說明的都是與其他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各個實施例之間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參見即可。
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或使用本實用新型。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範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因此,本實用新型將不會被限制於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