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能自由組合的植草型擋土塊及幹壘的擋土牆的製作方法
2023-06-05 15:31:31 2
專利名稱:一種能自由組合的植草型擋土塊及幹壘的擋土牆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組合靈活、不漏土可種植植被的大塊型擋土塊。
背景技術:
近幾年,一種採用混凝土擋土塊作為面板的擋土牆得到越來越多的應用,其使用領域遍及市政、交通、園林、房產、水利等領域。該擋土牆是由牆面板、加筋和填料等組成的複合體柔性支擋結構,即加筋土擋牆。該擋土牆能克服傳統漿砌塊石擋牆的缺陷,具有施工方便快捷、景觀效果好、生態性顯著和造價低廉等優點。目前的擋土塊主要分為景觀塊和植生塊。植生塊幹壘成的擋牆主要是在牆體表面種植綠化,達到生態的效果。但目前的植草型擋土塊在成型擋牆時角度都是唯一的,不能滿 足實際地形的需要;上下層擋土塊在拼裝完後所形成的植生孔存在漏土現象,不便於植被的長期生長;塊型的植草空間較小,不利於植被的生長,而且給施工帶來極大的不便;許多塊型的構造有高出或低於塊體表面的凹凸槽形成,給生產和運輸帶來極大的不便。因此急需一種能克服以上缺陷的植草塊型,能更好地滿足生態綠化的要求。
發明內容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組合靈活、不漏土可種植植被的大塊型擋土塊,該擋土塊在施工時能成型兩種角度,若在塊體上繼續開小孔的話,可成型多種角度,塊體在拼裝完後所形成的植生孔不漏土,種植空間也較大,而且塊體的上下表面均是平的,能更加方便生產和運輸。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一種能自由組合的植草型擋土塊,包括塊體,所述塊體設置有底面、與底面相對的頂面、兩個側面、前面以及後面,定義兩個側面的對稱線為中心線,其特殊之處在於所述塊體上設置有貫通頂面和底面的植生孔,所述植生孔的兩側分別對稱設置有第一錨固棒孔或者分別對稱設置有第一錨固棒孔和第二錨固棒孔,所述第一錨固棒孔的圓心和第二錨固棒孔的圓心之間的連線與中心線平行。上述塊體上還設置有貫通頂面和底面的大孔,所述大孔靠近後面。上述前面設置有連通頂面和底面的多條平行通槽。上述側面對稱設置有斜L型凹槽,所述斜L型凹槽靠近後面。上述側面對稱設置有直L型凹槽,所述直L型凹槽靠近前面。上述植生孔為梯形、長方形、正方形或橢圓形。上述大孔為梯形、長方形、正方形或橢圓形。上述第一錨固棒孔和第二錨固棒孔均為上大下小的錐形孔,所述塊體的前面寬度大於後面的寬度。包括多個錨固棒以及多個擋土塊,所述擋土塊包括塊體,所述塊體包括底面、與底面相對的頂面、兩個側面、前面以及後面,定義兩個側面的對稱線為中心線,其特徵在於所述塊體的上設置有植生孔,所述植生孔貫通頂面和底面,所述植生孔的兩側分別設置有至少一個錨固棒孔,所述錨固棒孔以中心線對稱設置,任意上下相鄰的兩層擋土塊中的上層擋土塊的第一錨固棒孔與下層擋土塊的第一錨固棒孔對齊並通過錨固棒固定並依次幹壘。包括多個錨固棒以及多個擋土塊,所述擋土塊包括塊體,所述塊體包括底面、與底面相對的頂面、兩個側面、前面以及後面,定義兩個側面的對稱線為中心線,其特徵在於所述塊體的上設置有植生孔,所述植生孔貫通頂面和底面,所述植生孔的兩側分別設置有至少一個錨固棒孔,所述錨固棒孔以中心線對稱設置;任意上下相鄰的兩層擋土塊中的上層擋土塊的第一錨固棒孔與下層擋土塊的第二錨固棒孔對齊並通過錨固棒固定並依次幹壘。本實用新型的植生型擋土塊不僅具有植草綠化的效果,用在水利領域河道工程中時,水面下的植生孔在不種植水生植物時,較大的植生孔洞可為魚類棲息、產卵提供較大的空間,提高魚類的成活率,從而完成河道生態循環中重要的一環。
圖I為本實用新型的擋土塊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I的B-B視圖錨固棒孔示意圖;圖3為圖I的B-B視圖植生孔示意圖;圖4為擋土塊的主視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擋土塊上下幹壘形成的傾斜擋土牆;圖6本實用新型的擋土塊上下層幹壘形成直立擋土牆。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I所示,本實用新型的擋土塊植生孔可種草綠化,開孔尺寸較大,能更好地滿足植被生長的要求,同時該孔用在水利河道工程中,也可以為魚類棲息、產卵提供場所。在塊體中心線的兩側分別布置一對錨固棒孔,錨固棒通過上下層塊體插不同的孔洞可形成不同的角度,若錨固棒孔數量增加,則擋牆的成型角度也增多。塊體靠近後面開有一個大孔,塊體在幹壘時大孔中可加入級配碎石或卵石等以增加上下層塊體之間的抗剪強度。塊體的前面板採用錯落有致的通槽,形成凹凸結構,目的是塊體成型後增加擋牆的立體感。側面繞中心線設置有直L型凹槽,直L型凹槽設置在側面靠近前面的一端塊體前面板,兩個直L型凹槽目的是使下層擋土塊的植生孔露出,便於植草施工。擋土塊塊體上有兩對錨固棒插孔,這兩對錨固棒孔分別對稱分布在塊體的左右兩偵牝而且每對錨固棒孔的大小不一致,每對錨固棒孔的前後間距大小決定擋土塊幹壘成傾斜擋牆後的角度大小,擋土塊通過繼續在塊體上開設錨固棒孔,擋土塊可成型多種角度。擋土塊的錨固棒插孔均為上大下小的錐形孔。擋土塊的植生孔為梯形、長方形、正方形、橢圓形或其他任何不規則的形狀。擋土塊塊體後的大孔為梯形、長方形、正方形、橢圓形或其他任何不規則的形狀。擋土塊塊體的前表面寬度大於後表面的寬度,以便於塊體曲線施工時的轉彎。擋土塊塊體的左右側面與外表面垂直設置,這樣相鄰塊體擺好後可以防止上層塊體的植生孔漏土。如圖2、圖3、圖4所示,可看出塊體的植生孔、塊體後的大孔以及兩對錨固棒孔均為空心孔,塊體前面板的凹凸槽布置錯落有致。擋土塊通過將上、下擋土塊的不同插孔對齊,擋土塊幹壘成型後可以與垂直方向成0°角的垂直擋牆和與垂直方向成一定角度的傾斜擋牆。如圖5所示,上下層塊體幹壘後形成的傾斜擋牆,此時上層塊體的第一錨固棒孔I對準下層塊體的第二錨固棒孔2插錨固棒,上層擋土塊的整個植生孔正好全部坐落在下層兩個擋土塊的實心部分而不會發生漏 土現象,將植生孔的空間利用到最大化;圖6所示上下層塊體幹壘後形成的垂直擋牆,此時上層塊體的第二錨固棒孔對準下層塊體的第二錨固棒孔2插錨固棒,做垂直擋牆時主要是滿足現場垂直於擋牆走向方向的水平空間受限制時的地形條件,即可以節省更多的土地資源。
權利要求1.一種能自由組合的植草型擋土塊,包括塊體,所述塊體設置有底面、與底面相對的頂面、兩個側面、前面以及後面,定義兩個側面的對稱線為中心線,其特徵在於所述塊體上設置有貫通頂面和底面的植生孔,所述植生孔的兩側分別對稱設置有第一錨固棒孔或者分別對稱設置有第一錨固棒孔和第二錨固棒孔,所述第一錨固棒孔的圓心和第二錨固棒孔的圓心之間的連線與中心線平行。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能自由組合的植草型擋土塊,其特徵在於所述塊體上還設置有貫通頂面和底面的大孔,所述大孔靠近後面。
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能自由組合的植草型擋土塊,其特徵在於所述前面設置有連通頂面和底面的多條平行通槽。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能自由組合的植草型擋土塊,其特徵在於所述側面對稱設置有斜L型凹槽,所述斜L型凹槽靠近後面。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能自由組合的植草型擋土塊,其特徵在於所述側面對稱設置有直L型凹槽,所述直L型凹槽靠近前面。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能自由組合的植草型擋土塊,其特徵在於所述植生孔為梯形、長方形、正方形或橢圓形。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能自由組合的植草型擋土塊,其特徵在於所述大孔為梯形、長方形、正方形或橢圓形。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能自由組合的植草型擋土塊,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錨固棒孔和第二錨固棒孔均為上大下小的錐形孔,所述塊體的前面寬度大於後面的寬度。
9.由權利要求I所述擋土塊幹壘的擋土牆,其特徵在於包括多個錨固棒以及多個擋土塊,所述擋土塊包括塊體,所述塊體包括底面、與底面相對的頂面、兩個側面、前面以及後面,定義兩個側面的對稱線為中心線,其特徵在於所述塊體的上設置有植生孔,所述植生孔貫通頂面和底面,所述植生孔的兩側分別設置有至少一個錨固棒孔,所述錨固棒孔以中心線對稱設置,任意上下相鄰的兩層擋土塊中的上層擋土塊的第一錨固棒孔與下層擋土塊的第一錨固棒孔對齊並通過錨固棒固定並依次幹壘。
10.由權利要求I所述擋土塊幹壘的擋土牆,其特徵在於包括多個錨固棒以及多個擋土塊,所述擋土塊包括塊體,所述塊體包括底面、與底面相對的頂面、兩個側面、前面以及後面,定義兩個側面的對稱線為中心線,其特徵在於所述塊體的上設置有植生孔,所述植生孔貫通頂面和底面,所述植生孔的兩側分別設置有至少一個錨固棒孔,所述錨固棒孔以中心線對稱設置;任意上下相鄰的兩層擋土塊中的上層擋土塊的第一錨固棒孔與下層擋土塊的第二錨固棒孔對齊並通過錨固棒固定並依次幹壘。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能自由組合的植草型擋土塊及幹壘的擋土牆。包括塊體,塊體設置有底面、與底面相對的頂面、兩個側面、前面以及後面,定義兩個側面的對稱線為中心線,塊體上設置有貫通頂面和底面的植生孔,植生孔的兩側分別對稱設置有第一錨固棒孔或者分別對稱設置有第一錨固棒孔和第二錨固棒孔。本實用新型解決了目前的植草型擋土塊在成型擋牆時角度都是唯一的,不能滿足實際地形的需要的技術問題,提供一種組合靈活、不漏土可種植植被的大塊型擋土塊,擋土塊在施工時能成型兩種角度,若在塊體上繼續開小孔的話,可成型多種角度,塊體在拼裝完後所形成的植生孔不漏土,種植空間也較大,而且塊體的上下表面均是平的,能更加方便生產和運輸。
文檔編號E02D29/02GK202672183SQ20122026774
公開日2013年1月16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7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7日
發明者鄒瑾 申請人:鄒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