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對是春節檔的最重磅電影(趕上今年春節檔的電影)
2023-06-05 11:51:02 1
還沒看今年的春節檔電影,已經感受到了今年春節檔的熱度。
數據顯示,2月12日大年初一,全國影院共產出票房17.28億,創下歷史同期最高紀錄,較此前2019年大年初一14.58億元的紀錄提升18.5%。其中最賣座的《唐人街探案3》就單獨貢獻了超一半票房,首日票房達10.4億元,大幅超過《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保持的內地市場首日7.28億元(含午夜場)的票房紀錄,成為內地影史首部單日破10億元的影片。
今年春節檔共有包括《唐人街探案3》、《你好,李煥英》、《刺殺小說家》、《侍神令》、《人潮洶湧》、《熊出沒·狂野大陸》和《新神榜:哪吒重生》在內的7部影片上映。讓人略感意外的是,除《熊出沒·狂野大陸》尚未開分外,其餘6部的豆瓣評論均達到了及格分6分以上,評分最高的《你好,李煥英》甚至達到了8.2分。
對影院和片方來說,這個春節檔無疑是疫情以來最重要的一個檔期。事實證明,趕上了這個檔期的電影都很幸運。
疫情激發觀影需求
疫情下關係到這個春節檔的兩個政策,一個是「就地過年」,一個是影院上座率的調整。
1月25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做好人民群眾就地過年服務保障工作的通知》,要求疫情高風險地區群眾應就地過年,中風險地區原則上就地過年,低風險地區倡導就地過年,把人員流動降到最低,防止疫情傳播擴散。
就地過年最直接限制了人們的出行,在電影院普及率已經非常高的當下,顯然又把相當一部分娛樂需求框進了電影院。「主要原因還是疫情憋的,好不容易大過年的,看場電影緩解緩解。」一名網友說道。
票房最簡單的計算模型是票價乘以人數,如果說就地過年決定了今年春節檔更多的觀影人數,那麼影院上座率決定了更高的客單價。
春節期間,全國各地絕大多數影院的上座率依然控制在自去年9月以來規定的75%,但在北京,按照疫情防控要求,2月11日至2月17日北京各影院觀影上座率不得超過50%。(有趣的是在2月4日發布該規定時,許多已經在1月29日開啟春節檔預售的北京影院還進行了一波退票。)
為了平衡成本,單場座位更少就意味著需要制定更高的票價。據電影博主@電影票房統計,大年初一平均票價約為49.4元,較2019年大年初一上漲了4.2元,具體到北京這樣的城市票價漲幅會更高。品玩觀察到,在合生匯寰映影城,像《唐人街探案3》這樣的2D制式影片,放在平時票價約為50元左右,但春節期間白天最便宜的票價也有79.9元,最貴則有139.9元。
就地過年 調整影院上座率也讓那部分留在大城市的最有電影消費力的觀眾,有機會為春節檔貢獻更多票房。當中體量可以參考最新的春運數據——據央視新聞2月12日消息,從春運第一天1月28日開始到2月11日,節前春運15天,全國鐵路累計發送旅客5233萬人次,同比減少1.16億人次,下降68.8%;而根據百度地圖發布的春運解讀數據,北京在2021年春運首日的人口遷出規模僅為去年的四分之一。針對春節檔漲價的情況,有網友表示「憋了一年的錢,沒地方花了,多貴的票都要買」。
反映到具體的城市票房分布上,一二線城市也的確展現出了較之以往比三線以下城市更大的票房活力。這個春節,我回到位於山西的老家,這個常住人口近三十萬的縣城目前有三家電影院,根據過去幾年的經驗,每年春節檔的熱門影片在春節前三天幾乎都會滿座,觀眾裡有相當一部分是從更大城市回來和朋友親人聚會的年輕人;然而今年,滿座的情況卻很少(不過上座率依然在90%以上)。
拿最熱門的《唐人街探案3》來說,截至2月12日零點,最大的一家影院在大年初一一天共排了17場放映,其中僅5場顯示滿座;而北京合生匯寰映影城在大年初一共安排了23場排片,其中僅有3場沒有顯示滿座;安排了22場排片的朝陽大悅城金逸國際影城,也僅有超過21點的6場沒有顯示滿座。
另外在縣城影院還會出現的一種情況是,一些在一二線城市受到重視的影片,在這裡卻排片很少,甚至在大年初一這天沒有拍片。比如《刺殺小說家》、《人潮洶湧》、《熊出沒·狂野大陸》和《新神榜:哪吒重生》都出現了零排片的情況(然而《刺殺小說家》還是春節檔首日的票房第三名)。
總的來說,疫情和政策對今年春節檔人們觀影需求的激發作用是明顯的。這幾部影片的幸運之處就在於,他們在很大程度上承接了人們受到壓抑的各種需求,並且不論票價多貴,總會有人買帳。
網絡電影的機會
今年春節檔對於網絡電影來說,也是一次試水的機會。
除了以上提到的7部在影院上映的春節檔電影外,今年也有《發財日記》和《少林寺之得寶傳奇》兩部網絡電影同期定檔,大年初一上午10點在愛優騰三家視頻平臺同步上線。這兩部電影在三家平臺均採用單片付費的形式,預售八折,正價則為非會員12元、會員6元。截至當晚,《發財日記》的豆瓣評分為6.1分,《少林寺之得寶傳奇》則暫未開分。
回溯網絡電影的起源,最早是源於2014年愛奇藝提出的「網絡大電影」。後在2019年舉辦的首屆中國網絡電影周上,愛優騰站到同一戰線發布行業首封《倡議書》,第一條提到將「網絡電影」規範為主要通過網際網路發行電影的統一稱謂,結束了「網絡大電影」的說法,當時愛奇藝會員及海外業務群總裁楊向華對此表示,
「網絡大電影誕生時,基於網際網路傳播的只有微電影,為了區分微電影,所以愛奇藝提出 『網絡大電影』概念,而當下這個名字已經完成了它的階段歷史任務。」
而今年,「網絡電影春節檔」的概念被第一次提出。在2月5日由中國電影家協會網絡電影工作委員會主辦,愛奇藝、騰訊視頻和優酷三家平臺協辦的「2021網絡電影春節檔雲發布會」上,國家廣電總局網絡視聽節目管理司副司長李忠志演講道,「網絡電影從網絡大電影到網絡電影,到現在提出的網絡電影春節檔,這些都是網絡電影的發展裡程碑。」
「網絡電影春節檔」的誕生,疫情帶來了直接推動——疫情讓很多人習慣於線上觀影,尤其是今年春節檔,在石家莊等剛剛經歷過一波疫情影院仍未開放的城市,以及由於今年就地過年的特殊情況,觀影需求沒有得到充分釋放的三線以下城市,觀看網絡電影能夠給不在少數的觀眾提供另一種選擇。
今年網絡電影春節檔上映的兩部電影中,《發財日記》為喜劇電影,由宋小寶執導,宋小寶、沙溢、馬麗和張一山領銜主演;《少林寺之得寶傳奇》則是動作電影,由唐季禮執導,王寶強、倪大紅、吳孟達和劉昊然等主演。在談到為什麼會選擇這兩部電影作為網絡電影春節檔優先上映的電影時,騰訊企鵝影視副總裁常斌對品玩等媒體說道,
「這兩個片子是網際網路用戶非常愛看的動作片和喜劇片,適合網際網路的類型非常重要,而且它們都有相當的卡司加盟。」
儘管各家都沒有公開電影的售票及播放量等信息,但換種角度想,兩部網絡電影能夠實現上映,本身就已經足夠幸運。正如一名電影從業者所說,對於《發財日記》和《少林寺之得寶傳奇》這樣在製作、類型等方面優勢並不明顯的電影,比起參與院線的激烈競爭,「登陸線上可以面向更多受眾,市場空間可能將更廣闊」。
更重要的是,它們也能以「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的身份,在得到平臺全力支持的同時,帶給行業更多有價值的嘗試和案例參考,從而以某種方式被記住。
總之,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拋開電影質量不說,今年春節檔的幾部電影都還挺幸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