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轉子電機的定子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6-05 14:01:06 2
專利名稱:內轉子電機的定子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電機定子,特別是涉及一種內側設置有轉子的內轉子電機的定子結構。
背景技術:
電機通常使用為壓縮機,洗衣機,電風扇等大部分電子家用電器產品的核心驅動源,根據轉子的位置分為外轉子電機和內轉子電機。
外轉子電機採用在鐵芯的外側纏繞定子線圈的外繞方式,而內轉子方式的定子線圈則採用在定子鐵芯的內側卷線的內繞方式。內轉子方式因其線圈卷線困難,先分離製作軛部和「T」字部,然後在「T」字部上纏繞繞組線圈組裝到軛部的鐵芯上,這種方式廣為所知。
圖1是已有技術中的內轉子電機定子的斜視圖,圖2是已有技術中的內轉子電機定子的平面圖。
如圖所示,已有技術中的內轉子電機的定子,為形成磁路而把環形的單張鐵芯板層疊而成的軛部(1),以及為纏繞繞組線圈(C)而把單張「T」字形的鐵芯板層疊而成並呈放射狀的結合到軛部(1)的內周面的「T」字部(2)構成。
軛部(1)在其內側面上等間距的形成有「T」字部插槽(1a)。「T」字部(2)如上所述呈「T」字形,並且其一側突出形成以對應軛部(1)的「T」字部插槽(1a),而另一側以圓弧形狀擴張形成磁極(2a)。並且在「T」字部(2)的外周面上插入絕緣材質的方筒形狀的線軸筒(3)後,在其外周面纏繞繞組線圈(C)。
但是,如上所述的已有技術中的內轉子定子中,各「T」字部(2)需要單個製作纏繞繞組線圈後,將此「T」字部(2)組裝到軛部(1),所以出現了把各自的「T」字部(2)的繞組線圈(C)分別連接到印刷電路板(PCB)上或焊接等工序繁瑣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為解決上述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而提供一種可以在鐵芯的外側連續纏繞繞組線圈簡化工序提高生產效率的電機定子結構。
本發明為解決上述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所採取的技術方案是本發明的一種內轉子電機的定子結構,其特徵在於包括使磁極位於內徑側層疊單張鐵芯板而成並呈放射狀排列地多個「T」字部,截斷各「T」字部的內徑以及使各「T」字部外徑側相互等間距隔離的鑄造成型的鑄造部,並在其外周面連續纏繞繞組線圈,並在「T」字部的磁極側進行鑄造的部位上形成有掛住卷線機旋轉用的至少一個以上的卷線掛突起,以及連接所有「T」字部的外徑側形成磁路的層疊單張鐵芯板環形形成的軛部。卷線掛突起在各「T」字部之間以直線方向延長形成。卷線掛突起之間形成有以模具按壓各「T」字部鑄造完成後露出的鐵芯壓槽。
本發明具有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是將「T」字部在模具內以內徑側被截斷的鑄造,並在鑄造部形成卷線掛突起,掛在卷線機的掛部連續旋轉以外繞方式纏繞繞組線圈,使「T」字部和由鑄造部構成的組合體穩定的旋轉,並因纏繞方式是連續的外繞方式而不僅能夠提高電機的生產效率,而且可以均勻的纏繞繞組線圈提高電機的效率。
圖1是已有技術中的內轉子電機定子的斜視2是已有技術中的內轉子電機定子的平面3是分解本發明的內轉子電機定子的斜視4是組裝本發明的內轉子電機的定子後的斜視5是圖4的「A」部放大6是本發明的內轉子電機的利用卷線機卷線的狀態的斷面圖主要符號說明10「T」字部 11掛臺12磁極20鑄造部21中間鑄造部 21a卷線掛突起21b鐵芯壓槽 22內側鑄造部23外側鑄造部 30軛部31掛槽40卷線機41掛部C繞組線圈具體實施方式
為能進一步了解本發明的內容、特點及功效,茲例舉以下實施例,並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下圖3是分解本發明的內轉子電機定子的斜視圖,圖4組裝本發明的內轉子電機的定子後的斜視圖,圖5是圖4的「A」部放大圖,圖6是本發明的內轉子電機的利用卷線機卷線的狀態的斷面圖如圖所示,本發明的內轉子電機的定子由用矽素鋼板製成的多張「T」字形鐵芯薄片層疊而成,並呈放射狀排列的「T」字部(10),以及截斷「T」字部(10)的內徑側並使其外徑側相互隔離的鑄造形成「T」字部(10)的外側面的鑄造部(20),以及彎曲矽素鋼板製成的圓弧形鐵芯板層疊而成,用來結合「T」字部(10)的外側的軛部(30)構成。
「T」字部(10)如上所述呈「T」字形,其外側末端形成有與後述的軛部(30)的掛槽(31)相對應的上寬下窄地形成掛臺(11),而另一側以圓弧形狀擴張形成磁極(12)。掛臺(11)的形狀是在其末端從很窄,而順著其長度方向越來越寬。
鑄造部(20)由包住「T」字部(10)的外側面的中間鑄造部(21),以及以一定高度擴張形成在中間鑄造部(21)的內周面上,並截斷各「T」字部(10)的圓形帶狀的內側鑄造部(22),以及以一定高度擴張形成在中間鑄造部(21)的外周面上使各「T」字部(10)互相隔離的板狀的外側鑄造部(23)構成。
中間鑄造部(21)為了能絕緣臨近的兩「T」字部(10),形成為與各「T」字部(10)中間的、形狀相同的、平面投影為「T」字形的筒狀,其內側末端形成到包住磁極(12)的軸向的兩側面為止,而外側末端形成到「T」字部(10)的掛臺(11)開始的部位。
為了能使中間鑄造部(21)在卷線機(40)轉動時能夠被掛住,多個卷線掛突起(21a)等間距突出形成在內側鑄造部(22)各「T」字部(10)之間的分界線上,並且此卷線掛突起(21a)最好豎直地,形成在各「T」字部(10)之間,以增強鑄造部(20)的強度。
而且,在卷線掛突起(21a)之間形成的,用能同時包住相鄰的兩「T」字部(10)磁極(12)的模具,合緊有「T」字部(10)的掛臺(11)和各「T」字部(10)的型腔鑄造時,鑄造液以充滿的狀態完成鑄造後露出的鐵芯壓槽(21b)。
內側鑄造部(22)在「T」字部(10)的磁極(12)形成的部位向豎直方向突出形成,其高度最好是能滿足纏繞繞組線圈(C)纏繞所需的寬度來支持繞組線圈(C)。
如上所述,外側鑄造部(23)在「T」字部(10)的掛臺(11)形成的部位,在豎直方向上突出形成,其高度最好是能滿足纏繞繞組線圈(C)纏繞所需的寬度來支持繞組線圈(C)。並且,如圖5所示,外側鑄造部(23)為了能使相鄰的外側鑄造部(23)纏繞繞組線圈方便,其角部形成圓角。
並且,外側鑄造部(23)如圖所示,可以形成為平板形狀,也可以根據情況製作成平面投影與內側鑄造部(22)曲率相同的圓弧形曲面形狀。
軛部(30)形成為環形,其內周面形成有壓入「T」字部(10)的掛臺(11)的掛槽(31)。
圖中,與已有技術相同的部分用相同的符號表示。
如上所述的本發明的內轉子電機的定子如下製作。
首先,用矽素鋼板薄片製成的多張「T」字形鐵芯板層疊而成的「T」字部(10),把「T」字部(10)以放射狀排列插入到一定形狀的模具中。此時,同時壓住各「T」字部(10)的外側末端(掛臺部位)和磁極(12)的軸向中間部位,防止在澆注鑄造液時由於澆注壓力各「T」字部(10)的鐵芯板之間發生鬆動的現象。
然後,往模具中注入如樹脂等絕緣材質的鑄造液,使其充滿在「T」字部(10)的外周面和模具(M)的內周面之間的型腔中。經過一定時間的硬化,鑄造液凝固形成以中間鑄造部(21)和內側鑄造部(22)以及外側鑄造部(23)構成的鑄造部(20)。此時,鑄造液因模具的形狀而未充滿「T」字部(10)的外側末端全部和磁極(12)的軸向中間部位而以露出的狀態硬化。
然後,分離模具(M)脫出帶有鑄造部(22)的「T」字部(10),並在「T」字部(10)的外周面,更準確的說在中間鑄造部(21)的外周面利用卷線機(未圖示)纏繞繞組線圈(C)。此時,如圖6所示,把卷線機(40)的掛部(41)插入接到卷線掛突起(21a)的側面,旋轉卷線機(40)將繞組線圈(C)從各「T」字部的外側向內側以外繞方式纏繞。
然後,將以圓形帶形狀彎曲製作的鐵芯板層疊而成的軛部(30)壓入到「T」字部(10)的外側末端。此時,「T」字部(10)的外側末端形成有突出形成的掛臺(11),軛部(30)的內側面形成有掛槽(31)將「T」字部(10)和軛部(30)堅固的組裝到一起。
這樣,對於把轉子設置在定子內側的所謂內轉子電機,使定子的「T」字部外側間隔的形成,以採用從「T」字部的外側纏繞繞組線圈的所謂外繞方式,連續纏繞繞組線圈,與單個纏繞繞組線圈再通過連接印刷電路板(PCB)或者焊接等工序來連接繞組線圈比較,可以簡化工序,提高電機的生產效率。
利用卷線機在鑄造部連續纏繞繞組線圈時,卷線機的掛部掛在鑄造部的卷線掛突起而旋轉,防止所述「T」字部和鑄造部的組合體空轉,並穩定的旋轉,維持良好的卷線狀態。因此繞組線圈的卷線操作流暢,提高電機的性能。
並且,注入鑄造液時,用模具將各「T」字部的外側和內側進行按壓支持而防止因澆注壓力而使「T」字部的鐵芯板鬆動的現象,並因此可以防止各「T」字部的高度差異,提高電機的性能。
權利要求
1.一種內轉子電機的定子結構,包括使磁極位於內徑側層疊單張鐵芯板而成,並呈放射狀排列地多個「T」字部,以及連接所有「T」字部的外徑側形成磁路的層疊單張鐵芯板環形形成的軛部,其特徵在於截斷各「T」字部的內徑以及使各「T」字部外徑側相互等間距隔離的鑄造成型的鑄造部,並在其外周面連續纏繞繞組線圈,並在「T」字部的磁極側進行鑄造的部位上形成有掛住卷線機旋轉用的至少一個以上的卷線掛突起。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內轉子電機的定子結構,其特徵在於卷線掛突起在各「T」字部之間以直線方向延長形成。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內轉子電機的定子結構,其特徵在於卷線掛突起之間形成有以模具按壓各「T」字部鑄造完成後露出的鐵芯壓槽。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內轉子電機的定子結構,對本發明的內轉子電機的定子,其結構包括其磁極位於內徑側並且由單張鐵芯板層疊而成,並呈放射狀排列的多個「T」字部,截斷各「T」字部的內徑以及使各「T」字部外徑側相互等間距隔離的鑄造成型的鑄造部,並在其外周面連續纏繞繞組線圈,並在「T」字部的磁極側進行鑄造的部位上形成有掛住卷線機旋轉用的至少一個以上的卷線掛突起,以及連接所有「T」字部的外徑側形成磁路的層疊單張鐵芯板環形形成的軛部。使「T」字部和由鑄造部構成的組合體穩定的旋轉,並因這樣的纏繞方式是連續的外繞方式,不僅能夠提高電機的生產效率,而且可以均勻的纏繞繞組線圈提高電機的效率。
文檔編號H02K1/18GK1705191SQ200410019428
公開日2005年12月7日 申請日期2004年5月27日 優先權日2004年5月27日
發明者李虎在 申請人:樂金電子(天津)電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