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線壓合治具的製作方法
2023-06-05 06:59:5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子產品製造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天線壓合治具。
背景技術:
天線是電子產品實現無線方式接收或者發送信息的硬體。隨著消費者對產品輕便簡單微型化的要求,天線逐漸從傳統的外置天線演變為現在主流的內置天線。而內置天線的設置點有多種,例如,有的手機的內置天線設置於手機背部,通過背面壓合的方式連接在手機的印刷電路板上。而有些手機則將內置天線設置於手機的側邊,無法通過背面壓合的方式連接在手機的印刷電路板上,而目前並沒有行之有效的加工工具,導致工作效率低下。
技術實現要素:
基於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提高工作效率的天線壓合治具。
一種天線壓合治具,包括:基座、連接於基座上的支架、滑動連接於支架上且朝向基座的承載面設置的壓板、安裝在支架上且連接壓板的第一氣缸以及位於基座的承載面的多個側向壓合機構;基座的承載面設有正對於壓板的承載臺;壓板與承載臺平行;側向壓合機構分布在承載臺的周緣;每個側向壓合機構包括:連接於基座的承載面的連接板、滑動連接在連接板上的壓塊以及安裝在連接板上且連接壓塊的第二氣缸。
上述天線壓合治具,承載臺用於承載產品,使用時,第一氣缸驅動壓板下壓,將產品壓緊在承載臺上。接著,位於承載臺周緣的各個側向壓合機構開始動作,在其第二電機的驅動下,壓塊移動並且將產品側邊的內置天線壓合到產品的印刷電路板上。當側向壓合機構壓合完畢後,第二氣缸帶動壓塊復位,第一氣缸帶動壓板復位。通過上述設計,針對內置天線位於產品的側邊的天線壓合加工提供了有效、快捷的加工設備,提高工作效率。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側向壓合機構的數量為三個且呈三角形分布在承載臺的周緣。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壓塊靠近承載臺的一端設有弧形凹槽。弧形凹槽用於匹配產品的弧形邊框設置。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基座上設有電連接第一氣缸的紅外檢測開關。紅外檢測開關用於檢測人體體溫,當第一氣缸啟動時,若有操作者在基座的範圍內,紅外檢測開關發送停機電信號給第一氣缸,提高設備的安全性。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壓板朝向承載臺的一面設有緩衝墊。緩衝墊用於緩衝壓板下壓時對產品的衝擊力以保護產品。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承載臺的底部設有升降座。升降座用於調節承載臺的高度,以方便使用者根據產品的厚度和壓塊的高度來調節承載臺的合適高度。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例的天線壓合治具的整體示意圖;
圖2為圖1所示的天線壓合治具的另一視角的示意圖;
附圖中各標號的含義為:
10-天線壓合治具;
20-基座,21-承載臺;
30-支架,31-側板,32-頂板;
40-壓板;
50-第一氣缸;
60-側向壓合機構,61-連接板,62-壓塊,63-第二氣缸,64-弧形凹槽。
具體實施方式
為能進一步了解本實用新型的特徵、技術手段以及所達到的具體目的、功能,解析本發明的優點與精神,藉由以下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的詳述得到進一步的了解。
參見圖1和圖2,其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天線壓合治具10。
該天線壓合治具10,包括:基座20、連接於基座20上的支架30、滑動連接於支架30上且朝向基座20的承載面設置的壓板40、安裝在支架30上且連接壓板40的第一氣缸50以及位於基座20的承載面的多個側向壓合機構60。其中,基座20用於承載產品和連接其他部件,支架30用於支撐其他部件工作,壓板40用於與基座20配合固定產品,第一氣缸50用於驅動壓板40動作,側向壓合機構60用於從側向將產品側邊的內置天線壓合到產品的印刷電路板上。
該基座20的承載面設有正對於壓板40的承載臺21和電連接第一氣缸50的紅外檢測開關(圖未示)。承載臺21為長方形結構設置,且其底部設有升降座(圖未示)。基座20的承載面上對應承載臺21的位置設有收容該升降座和承載臺21的容置槽。紅外檢測開關的數量為多個,分布在承載臺21的周圍。在其他實施例中,承載臺21還可以設置一個收容和定位產品的凹槽。
該支架30為「門」字形結構設置,包括:垂直連接在基座20的承載面且位於承載臺21兩側的兩塊側板31和連接該兩塊側板31頂部且平行於承載臺21的頂板32。
該壓板40為面積小於該承載臺21的長方形結構設置,且與承載臺21平行。在本實施例中,壓板40朝向承載臺21的一面設有緩衝墊。
該第一氣缸50安裝在支架30的頂板32上,通過連杆連接壓板40以帶動壓板40上下移動。
該側向壓合機構60數量為三個,且呈三角形分布在承載臺21的周緣。每個側向壓合機構60包括:連接於基座20的承載面的連接板61、滑動連接在連接板61上的壓塊62以及安裝在連接板61上且連接壓塊62的第二氣缸63。此外,壓塊62靠近承載臺21的一端設有弧形凹槽64。在一些實施例中,還可以在連接板61上設置高度調節機構,便於使用者調節連接板61的高度,以達到調節壓塊62高度的目的。
上述天線壓合治具10,承載臺21用於承載產品,使用時,第一氣缸50驅動壓板40下壓,將產品壓緊在承載臺21上。接著,位於承載臺21周緣的各個側向壓合機構60開始動作,在其第二電機的驅動下,壓塊62移動並且將產品側邊的內置天線壓合到產品的印刷電路板上。當側向壓合機構60壓合完畢後,第二氣缸63帶動壓塊62復位,第一氣缸50帶動壓板40復位。通過上述設計,針對內置天線位於產品的側邊的天線壓合加工提供了有效、快捷的加工設備,提高工作效率。
此外,弧形凹槽64用於匹配產品的弧形邊框設置。紅外檢測開關用於檢測人體體溫,當第一氣缸50啟動時,若有操作者在基座20的範圍內,紅外檢測開關發送停機電信號給第一氣缸50,提高設備的安全性。緩衝墊用於緩衝壓板40下壓時對產品的衝擊力以保護產品。升降座用於調節承載臺21的高度,以方便使用者根據產品的厚度和壓塊62的高度來調節承載臺21的合適高度。
以上所述實施例的各技術特徵可以進行任意的組合,為使描述簡潔,未對上述實施例中的各個技術特徵所有可能的組合都進行描述,然而,只要這些技術特徵的組合不存在矛盾,都應當認為是本說明書記載的範圍。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實用新型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並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實用新型專利範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因此,本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範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