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防治水稻二化螟、稻縱卷葉螟的復配殺蟲劑的製作方法
2023-06-18 19:50:46 1
專利名稱::一種防治水稻二化螟、稻縱卷葉螟的復配殺蟲劑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農藥,具體地說涉及的是以防治水稻二化螟、水稻稻縱巻葉螟的農藥。
背景技術:
:二化螟(CMos甲/7mw"/^Walker)屬鱗翅目螟蛾科是一種鑽蛀性為害水稻的害蟲,水稻從分櫱期到乳熟期均可受害,影響產量和品質。該蟲對水稻生產威脅極大,流行年份減產30~60%,甚至絕收。近年來危害較重,呈逐年上升趨勢。長期以來,國內一直把甲胺磷、殺蟲雙等有機磷類及沙蠶毒素類殺蟲劑作為防治二化螟的首選藥劑。但甲胺磷等有機磷類殺蟲劑的持效期短、毒性高、殘毒期長,對水生動物和天敵的殺傷大,對人畜不安全,國家已禁止生產和使用;殺蟲雙、殺蟲單等沙蠶毒素類殺蟲劑的持效期短,殺卵效果差,對稻螟赤眼蜂等寄生性天敵高毒,且殺蟲雙水劑含有較高濃度的鹽,使用劑量過高,反而影響水稻生長。稻縱巻葉螟(Oza;/za/ocrac/sGuenee)屬鱗翅目螟蛾科,是水稻的重要害蟲。稻縱巻葉螟主要通過啃食葉肉造成巻葉,使水稻葉片變白,從而影響葉片的光合作用,造成空癟率上升、千粒重降低,影響水稻產量。特別是抽穗期為害造成的水稻產量損失最大。由於稻縱巻葉螟是一種遷飛性害蟲,生產上主要以化學防治為主,所用藥劑大多是三唑磷、乙醯甲胺磷等有機磷類殺蟲劑和殺蟲單、殺蟲雙之類沙蠶毒素類的藥劑,害蟲體內產生了很強的抗藥性,防治效果一直很不理想。據報導,1999年浙江省稻縱巻葉螟對殺蟲雙的抗性達67一587倍,2000年四川省稻縱巻葉螟對殺蟲雙的抗性達286倍,已達高抗和極高抗水平。隨著近年來農藥的大量使用,二化螟、稻縱巻葉螟的抗藥性大大增強,以往效果很好的藥劑,現在防治效果降低。因此根據水稻蟲害發生的和防治狀況,需要研製高效,廣譜、低毒、安全、延緩抗性、使用期長且對二化螟、稻縱巻葉螟有效的新型殺蟲劑。
發明內容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上述問題,提供一種既能防治二化螟,又能防治稻縱巻葉螟的復配殺蟲劑。本發明的復配殺蟲劑含有藥物組分、乳化劑、溶劑、滲透劑,所述各組分的重量份數配比為-藥物組分10—55份溶劑10—70份乳化劑5—20份滲透劑l一5份其中,所述藥物組分中含有阿維菌素和丙溴磷,且二者的重量份數配比為1:5—25份;所述阿維菌素為白色或黃色結晶原藥;所述丙溴磷為淡黃色原藥;所述的溶劑是甲苯、二甲苯、丙酮、二甲基甲醯胺中的任一種。所述乳化劑是0201、500#、602、2210、700#、吐溫一80、Tx醫lO、NP-IO、十二烷基苯磺酸鈉中任意兩種或三種的組合物。所述的滲透劑是柴油、氮酮、機油、平平加、JFC、有機矽中的任一種或以任何比例混合使用。上述復配殺蟲劑的劑型除乳油外,加入適量助劑和填料等還可製成懸浮劑、粉劑、可溼性粉劑、水乳劑。本發明的作用機理是基於阿維菌素對昆蟲和蟎類具有觸殺和胃毒作用。作用機制與一般殺蟲劑不同的是它幹擾神經生理活動,刺激釋放r一氨基丁酸,而r一氨基丁酸對節肢動物的神經傳導有抑制作用,蟎類成蟲、若蟎和昆蟲與幼蟲與藥劑接觸後即出現麻痺症狀,不活動不取食,2—4天後死亡。阿維菌素在土內被土壤吸附不會移動,並且被微生物分解,因而在環境中無累積作用。丙溴磷為廣譜有機磷殺蟲劑,殺蟎劑具有速效性。在植物葉片上有較好的滲透性。其作用機制是抑制昆蟲體內膽鹼酯酶。兩種化合物經復配後,利用不同的作用特點,具有明顯的增效作用,可以延緩抗藥性的產生,對目前已產生抗性的害蟲也有較好的效果。本發明的優點在於本發明的復配殺蟲劑對二化螟,稻縱巻葉螟及水稻上的其它害蟲均能防治,並能延緩害蟲對配方中單劑出現的抗性,對促進水稻增產有較好的作用。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更具體的描述,但本發明的實施方案不限於這些實施例實施例一將阿維菌素20kg,丙溴磷350kg,溶解於二甲苯530kg中,40kg2210,50kg500#,10kg氮酮,攪拌均勻即得37%阿維菌素*丙溴磷乳油。實施例二將阿維菌素20kg,丙溴磷200kg,溶解於甲苯100kg中,再加入40kg乳化劑70(/,80kg乳化劑602,滲透劑JFC10kg攪拌均勻得到油相,在剪切作用下將油相加入550kg水中,使之形成乳白色均一液體,即得22%阿維菌素丙溴磷水乳劑。實施例三將阿維菌素20kg,丙溴磷500kg,加入十二垸基苯磺酸鈉100kg,木質素磺酸鈣40kg,BX拉開粉20kg,高嶺土320kg,混合經氣流粉碎即得本發明的52%丙溴磷阿維菌素可溼性粉劑。實施例四將阿維菌素50kg,丙溴磷500kg,加入十二垸基苯磺酸鈉120kg,20kg乳化劑500#,20kg乳化劑NP-IO,抗凍液40kg,消泡劑10kg,增稠劑5kg,水補足至1000kg,剪切1小時,即得55%阿維菌素.丙溴磷懸浮劑。實驗實施例一阿維菌素和丙溴磷復配殺蟲劑共毒係數的測定在室內測定本發明復配殺蟲劑對二化螟,稻縱巻葉螟的共毒係數。試驗方法為浸毒法,按Abbott公式計算校正死亡率,查校正死亡率的機率值和計量對數值。用Casiofx-3900計算器進行毒力回歸計算。共毒係數>100,即證明該復配殺蟲劑是增效的。試驗結果見表l、表2:從數據表明阿維菌素與丙溴磷配比為1:17.5時,對二化螟共毒係數為147.83,對稻縱巻葉螟共毒係數為146.91,增效作用明顯。表1對.二化螟毒力測定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6a代表阿維菌素;b代表丙溴磷表2對稻縱巻葉螟毒力測定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6a代表阿維菌素;b代表丙溴磷實驗實施例2:選用對二化螟共毒係數為147.83,對稻縱巻葉螟共毒係數為146.91的配比l:17.5,製作成37%阿維菌素丙溴磷乳油(2%阿維菌素+35%丙溴磷)對二化螟、稻縱巻葉螟進行田間藥效試驗1)防治二化螟用37%阿維菌素'丙溴磷乳油,以每畝用製劑30g、40g、50g兌水噴霧,各處理兌水量為60kg/667m2。每畝噴施37%阿維菌素,丙溴磷乳油30g、40g、50g的防效分別為82.79%、83.39%、94,82%。與對照藥劑37%丙溴磷乳油50g/畝和37%阿維菌素乳油50g/畝的防效表現顯著差異性。(防治二化螟的效果見表3)。2)防治稻縱巻葉螟用37%阿維菌素'丙溴磷乳油,以每畝用製劑30g、40g、50g兌水噴霧,各處理兌水量為60kg/667m2,每畝噴施37%阿維菌素'丙溴磷乳油30g、40g、50g的防效分別為62.9%、81.27%、87.6%。與對照藥劑37%丙溴磷乳油50g/畝和37%阿維菌素乳油50g/畝的防效表現顯著差異性。(防治稻縱巻葉螟的效果見表4)。表337%阿維菌素丙溴磷乳油防治水二化螟的田間試驗結果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7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8權利要求1、一種防治水稻二化螟、稻縱卷葉螟的復配殺蟲劑,其特徵是由下列重量份數的物質製成藥物組分10—55份溶劑10—70份乳化劑5—20份滲透劑1—5份其中,所述藥物組分中含有阿維菌素和丙溴磷,且二者的重量份數配比為15—25份;所述阿維菌素為白色或黃色結晶原藥;所述丙溴磷為淡黃色原藥;所述溶劑是甲苯、二甲苯、丙酮、二甲基甲醯胺中的任一種;所述乳化劑是0201、500#、602、2210、700#、吐溫—80、Tx-10、NP-10、十二烷基苯磺酸鈉中任意兩種或三種的組合物;所述滲透劑是柴油、氮酮、機油、平平加、JFC、有機矽中的任一種或以任何比例混合使用。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防治水稻二化螟、稻縱巻葉螟的復配殺蟲劑,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劑型可以是乳油、懸浮劑、粉劑、可溼性粉劑、水乳劑。全文摘要本發明為一種防治水稻二化螟、稻縱卷葉螟的復配殺蟲劑,其主要是由阿維菌素、丙溴磷、乳化劑、溶劑、滲透劑製成。製備時,只需將各種成分混合均勻即可。本發明的阿維菌素和丙溴磷兩種化合物經復配後,具有明顯的增效作用。本發明的復配殺蟲劑對二化螟,稻縱卷葉螟及水稻上的其它害蟲均能防治,並能延緩害蟲對配方單劑出現的抗性,對促進水稻增產有較好的作用。文檔編號A01N57/00GK101385461SQ20071003573公開日2009年3月18日申請日期2007年9月11日優先權日2007年9月11日發明者吳中興申請人:吳中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