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壺關縣旅遊景點具體位置(盤點壺關必去旅遊景點)
2023-06-18 20:21:47 1
太行山大峽谷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
太行山大峽谷位於長治市壺關縣境內,全園以五指峽、龍泉峽、王莽峽和紫團山為主線,串聯真澤宮、紫團洞、九龍洞、女妖洞、雲蓋寺、崇雲寺、萬佛寺、「貓路」險道、「天橋」奇觀等風景名勝,佔地面積5848公頃。
五指峰是五指峽的入口,形狀好像是伸出的五指,因此而得名。五指峰集雄、奇、險、幽、美於一體,古人曾如此描寫五指峰:五朵危崖五指開,亭亭玉立絕塵埃,驚濤忽漲清泉水,是否翻雲覆雨來。
太行山大峽谷的山勢千奇百怪各不相同,其中有兩座造型奇特的山被當地人稱做紙(指)山,後面稍遠的好象一張薄薄的紙,前面的又象一根手指頭,所以都被叫做紙(指)山。
五指峽中的黑龍潭水非常清澈,終年流淌不息,遊人可以泛舟水上,進行皮筏漂流。在陡峭絕壁上開鑿的古棧道旁,有一座被稱為仙人橋的石築橋梁,它曾為溝通晉豫兩地的經濟、文化交流立下了不小的功勞。
仙人橋建於明朝,長五十米,高二十五米,結構嚴謹,堅固樸實。離仙人橋不遠處,連接著一座堅實的橋梁,跨過這座橋和相連的山洞,就進入了龍泉峽。龍泉峽有一個從河南進入山西的古關口,叫大河關。雖然它在文革時候遭到了破壞,但「大河關」三個字的輪廓卻還能看得出來,也能看得出古關、古橋和古棧道的痕跡。史記三國時期曹操追殺-就是從這裡破關進入太行山攻佔了壺關。
羊腸坂也曾是古代中原與上黨太行交往的一條必經的險道,因道路狹窄、盤垣似羊腸而得名。山頂上的曹公壘就是當年曹操兩進上黨時攻下的最後一座堡壘的遺蹟。
走出龍泉峽,第三個峽谷是王莽峽。在王莽峽深處有一個洞穴,傳說是王莽追殺劉秀,劉秀藏身的地方。在王莽峽中還有很多關於王莽、劉秀的故事。
紫團山不僅出產優良的紫團參,山上還結滿枝繁葉茂的各色鮮果,為太行山大峽谷的旅遊增添了新的內容。太行山大峽谷園內還有木本花卉、藥材等珍稀植物300多種,特別是自然生長的亞熱帶樹種南方紅豆杉在大峽谷的出現,使大峽谷更顯得神秘。
老頂山國家森林公園老頂山位於長治城東北七公裡處,又叫百穀山、五頂山,由從北向南老頂、南頂、玉皇頂、奶奶頂和新頂等五個山峰組成。老頂是五頂之最,海拔1378米,是太行山西南部的主峰之一。
登臨老頂,近望市區景致盡收眼底;遠望上黨盆地一覽無遺。在老頂東北峰,有一處天然巨石形成的峰巒——獅巒。在天光淺黛的黎明攀此頂時,大有泰山觀日之感。站在新頂觀景樓遠眺,可以欣賞到老頂的雄奇、玉皇頂的峻秀、奶奶頂的奇麗。
沿東南方前行,有一「鑑天石」,可以欣賞到「死海微瀾」的景觀。老頂之南,有一山峰聳立,其頂平整,這便是南頂,又稱梳妝檯。南頂之南的一個山峰上有五塊巨大的巖石,五塊巖石象五根玉柱,直頂天宇,俗稱「五頂摯天」。
玉皇頂與奶奶頂在滴谷寺村育面,山勢平緩連綿。玉皇頂位於奶奶頂之上,由一天然巨石構成,長17米,寬19米,建有玉皇觀,俗稱九門九觀。奶奶頂在玉皇頂半腰一平緩處,原建有「碧霞元君行宮」—座,現為一火炬塔。兩頂招相呼應,鬱鬱蔥蔥,景致深幽。新頂,頂低而平,四周側柏叢生,環境幽雅。
老頂山不僅山巒秀麗,林木繁生,而且天然巖洞眾多,景致各異。大小30餘座巖洞,多位於半山陡壁懸崖、深谷幽壑之地。老頂山除了這眾多的巖洞外,還有一處「寒泉絕勝」。在滴谷寺村老頂山鄉政府辦公樓下,有一股甘甜的清泉,洞口固額上嵌清朝所留楷書「古寒泉」。古寒泉即百穀泉,亦名神農泉。洞口有宋代風格的浮雕龍頭,泉口雕有臥龍。龍嘴開張,下為圓形石鑿小井,布局招巧。
百穀山上還建有一宏大的炎帝紀念館,其間屹立著高39米、堪稱亞洲第一的炎帝巨型銅像,以銅像為主體的祭壇、殿堂以及神農井、神農泉、百穀園、耒耜洞、神農村、碑刻等景觀正在籌建。
紫團山地址:壺關縣東南60公裡的樹掌鎮
紫團山又名翠微山,抱犢山,北抱犢山就是指的這裡,因山腰有一形成於30萬年前的天然溶洞,坐東面西,每天日出,日落時,從洞口噴出團團紫氣,所以宋代御旨改名為紫團山
紫團山,因山頭常有紫氣繚繞而得名,《潞安府志》記載,「宋以後之紫團即唐以前之抱犢也」,古有「南五夷,北抱犢」之說,今留有詠紫團詩百餘篇,景區內的宗教文化主要體現以紫團山白雲填充道教文化為主,還有雲蓋寺遺址的佛教文化遺存。
紫團山海拔1500餘米,其間巒縱橫,嶂峰疊層,長松翠柏,濃蔭蔽日,泉流潺潺,珍禽西西,春夏鳥語花香,馨香蕩溢,秋來紅葉滿目,松柏愈鮮;冬季堆銀掛玉,碧青璀璨,現已開發的一線天、獨石橋、飛來石、斷頭龜、官印、天書、探水千年龜、雲梯、白雲寺、紫團洞等奇特絕妙的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和美麗動人的故事傳說,更使人亦痴如醉,贊口不絕。
紫團洞位於紫團山邊,白雲寺下,因巖溶地貌造型奇特,洞容之大,因而被稱之為「北方第一洞」。洞內千門萬戶,曲折迴環,深遠莫測,撲朔迷離。有各類不同的鐘乳石,構成景觀上百處,壁虎、二魚相吻、桃仙對石榴、豆山米山、松花江、南天門、五龍壁首、萬年燈、七音鍾、唐僧取經、紫禁城等景觀,惟妙惟肖,氣勢磅礴,引人入勝。
真澤二仙宮
真澤二仙宮 (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時代:元
地址:壺關縣城東南45公裡的樹掌鎮神郊村
真澤宮俗稱二仙廟、奶奶廟,始建於唐昭宗乾寧二年(895年)、宋、元、明、清歷代均有修葺,至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形成五進院建築格局。
二仙宮坐北朝南,佔地面積9000平方米,中軸線依次有牌坊、山門、當央殿、真澤寢宮、聖公母大殿。
當央殿為真澤宮的主體建築,面闊五間,進深六椽,單簷歇山頂。鬥栱五鋪作,單抄雙下昂,計心造。殿內梁架粗獷,為典型元代建築。殿內東、西、北繪有壁畫,面積約76.2平方米。
寢宮為二仙宮主殿,面寬五間,進深六椽,單簷懸山頂,為明代遺物。殿內塑二仙真人臥像,四壁繪神態各異的百子圖,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寢宮兩側分別有插花樓,並有樓式廊房各九間分布東西。殿內木質構件均為明代遺物。
真澤宮現存宋、元、明、清、民國歷代碑碣38通。
壺關三嵕廟三嵕廟 (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時代:金至清
地址:壺關縣城南12公裡黃家川南陽護村
始建於金大定十七年(1175年),明代曾予增建,清代又進行過修葺。現存建築正殿為金代原構,香亭與鍾、鼓樓為明代遺構,餘皆清代所建。
廟坐北朝南,以山門為界,分上、下兩院。總面積1706.39平方米。上院中軸線上建有正殿、香亭,正殿兩側置耳房三間,香亭與山門之間兩側各設廊廡七間,緊靠東西廊廡的南面分別建鍾、鼓樓。
正殿位於寺宇最北端,金大定十七年(1175年)建。面闊三間,進深六椽,單簷懸山頂,平面略近方形。前簷裝修為四扇格子門,明間為球紋格眼,次間為球紋方格眼。柱子均為砂巖石製成,側角生起顯著。簷下鬥栱五鋪作,單抄單下昂計心造。殿內徹上露明造,梁架結構為四椽栿對後乳栿用三柱。殿內下肩牆高0.6l米,疊澀砌築,早期風格明顯。
香亭位於大殿的前方,面寬三間,進深一間。四檁卷棚硬山頂。簷下鬥栱三踩單下昂計心造,裡轉華栱製成沓頭承託四架梁,耍頭作單幅雲。
鍾、鼓樓建於東西廊房的南面,且牆體相接,下層為磚石結構,面寬、進深一間,正面做有門窗裝修。上層為石柱木樑架結構,面寬兩間,進深一間,四檁卷棚懸山屋頂。
壺關的美景還有很多,紅豆峽、青龍峽、八泉峽……
歡迎各位都去走一走、看一看。只有身處其中,才能領略太行景色的獨特魅力。
交通線路
可先乘坐飛機或者火車到達山西長治市,然後從長治乘車到壺關縣,再換乘到大峽谷的車,或者包車前往太行大峽谷景區。
自駕出遊,先到長治市,走長治繞城高速,壺關出口下高速。
周邊景點
壺關周邊旅遊資源豐富。向南,有陵川縣有錫崖溝掛壁公路、王莽嶺國家地質公園等景區;向東進入河南林州市,有紅旗渠、林州太行大峽谷等景區;向北有山西平順天脊山、通天峽等風景區。都是值得一遊的好地方。
特色飲食與特產
壺關小車刀切糕。小車刀切糕為壺關粗糧細做的一種傳統食品。這種刀切糕是選用上好黍米、紅棗等蒸製而成,其質地細膩,甜香宜人。壺關有名的特產小吃。
壺關羊湯。壺關羊湯是上黨著名的傳統風味小吃,歷史悠久,長盛不衰。它同我省雁北一帶的羊雜割湯,晉南一帶的羊湯泡饃,稱之為山西羊湯三大流派。壺關羊湯為全羊湯:頭蹄下水胡椒粉,水餃丸子加燉肉,正是「葷素幹湯巧調配,一碗湯裡有全羊。」因其營養豐富,民間有「冬天喝羊湯,驅寒暖身增營養。伏天喝羊湯,溫胃止洩去肚脹」的歌謠之說。
壺關旱地西紅柿。店上鎮位於壺關縣東南18公裡處,旱地西紅柿種植是店上鎮特色種植的一大亮點,由於該品種肥料好,光照時間長,口味綿甜,含糖量高,既是營養豐富的水果,也是味道獨特的蔬菜,是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產品。壺關黨參。壺關縣黨參的種植歷史可追溯到漢唐,距今已有千年的歷史,特別是太行大峽谷中的紫團山黨參為參中極品,一直是歷朝皇室的御用貢品。壺關黨參獲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