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未來能發展成為2線城市嗎(一個三線宜居城市)
2023-06-18 13:27:02 4
威海在山東省最東端,它伸進浩瀚的黃海,像孤懸在外的海島。恰因如此,這裡四季皆純淨無比。當然除了近幾年冬天,從西部吹來髒空氣的幾天陰霾,讓威海人見識了內地的恐怖。
威海是一座很富有的三線城市。從街頭巷尾精緻現代的城市設施,一座挨著一座的高檔樓盤,還有家家悅超市裡那些昂貴無比的價格來看,威海人的消費能力確實不低。
其實威海最完美的是它無與倫比的自然環境。
這裡的海水在全國都數一數二,沙灘是稀缺的黃金細沙,還有除冬季外幾乎每天都令人陶醉的湛藍天綿白雲。當然還有環海路的山海景色,一個又一個峽灣的幽靜浪漫,還有像天涯海角般寧靜的孫家疃。在遊人眼中威海就是一座花園。
但我不得不說,威海對我個人而言,有一點還是很遺憾……
威海可參觀的古蹟其實不多。
古蹟之一:一座白色的英式教堂有百年歷史(環翠區新威附路)
它最開始的名字是「寬仁院教堂「。1934年由十幾名從盧森堡來中國傳教的修女建造的。小教堂經歷過英屬時期,太平洋戰爭,新中國解放,幾經變遷,院落也數易其主,今天它矗立海邊,眺望劉公島,成了威海難得的人文景觀。
古蹟之二:英式老建築「四眼樓」(環翠區黃泥溝社區對面)
小樓建造於1904年,它的誕生和晚清的威海歷史緊緊相連。
1895年的中日甲午戰爭,威海被日本佔領,1898年又被英國租借。此樓是在英租界時期建造而成。官方介紹上說這個小樓是當時旅居威海的英國人聚會的場所。為了搞清它的來龍去脈,我查了資料,它最初賣給一個天主教主教,半年後轉讓給一個英籍的猶太人,他長期在上海做股票經紀人。死後由他的兩個侄女繼承。兩個侄女從1924年繼承到1930年中國把威海收復,六年期間每年夏季來此居住。
古蹟之三:劉公島(威海的名片)
劉公島是威海的海上天然屏障,在國防地位極其重要,素有「東隅屏藩」和「不沉的戰艦」之稱。明、清至解放前諸多海上戰事發生於此,特別是甲午戰爭留下了深刻的歷史印跡。
以上是威海著名的古蹟。當然還有我沒有列出的,比如百年老街棲霞街,還有環海路上零星散落的英式洋樓,它們都有歷史有故事,今天再看依然能想見當初的榮光。只是對於一座城市來說仿佛不多,對像我這樣喜歡尋訪古蹟和探秘的人來說有點遺憾。
今天來威海的遊客大多會去劉公島、成山頭、國際海水浴場、榮成赤山、乳山銀灘、還有華夏城、天鵝湖遊玩……然而對這美麗小城的過去卻知之甚少。如果走進威海博物館去看看兩千年來威海城的歷史演進,秦始皇如何「東行郡縣」,1986年,在市區的塔山北麓如何出土了「長貴亭侯」龜鈕銅印,這疑似東漢的遺物,又如何道出此地曾是千年前長貴亭侯的封地……還有明洪武三十一年,為防倭寇侵擾,皇家如何把這裡設為「威海衛」,名寓「威震東海」,「衛治極山東之東,三面環海,一城負山,形勝險要甲於天下,蓋海防一重地也」。威海之名也由此而來。
在威海城市中遊走,我常感嘆這小城無與倫比的美麗。東山賓館一帶壯美的礁石灘,半月灣裡細細的黃金沙,還有環海路貓頭山海水的澎湃原始,靖子小鎮的與世隔絕。這些讓今天的威海城更加動人和豐富,只是古老的威海城,隨時代更迭已漸漸消失在歷史中,我說遺憾就大致在於此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