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平凹廢都小說簡介(不劇透導讀賈平凹廢都)
2023-06-18 10:48:28 2
《廢都》是作家賈平凹(wa)先生創作的長篇小說,1993年首次發表,此書因大量男女之事的描寫被禁16年之久,2009年重新解禁出版。
賈平凹先生創作的過程雖身在「鬧市」,卻懂得靜中求境,他的《廢都》善於意境的把握,尤其是對於人的內心描寫,《廢都》是從反應社會歷史文化層的問題到探索人本質問題的小說,《廢都》通過隱喻、象徵性的手法把生活習俗、宗教、自然現象與人問題進行結合,《廢都》中男女之事的細節描寫恰恰敲開了人性敏感、情感的精細、愛情的不同色彩等情感藝術方面創作的魅力。
作家賈平凹
當我們看到很多負面評論在鬧騰的時候,賈平凹先生則繼續在靜中開花,伏案創作,他在為事業而「戰鬥」。而今日稍有成就的創作者,有的還在爭論誰是誰非,為了名譽、利益受損而「開戰」。社會發展快,流行元素也會越多,但文化發展則不會轉變那麼快,所以導致追求快速利益者犯上了「流行性感冒」,得了「發燒」等症狀,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生活,就開始致愚,活在夢中,思想上受到了限制,甚至抑鬱了,而且諱疾忌醫。
生活大百科裡面並沒有幫助這群人了解自己思想病症的書本,《廢都》恰恰彌補了這一方面,它的流行也是因為能成為很多年輕人的性啟蒙之書,同時能夠了解真實的自我、了解身邊的人、了解關係、了解社會。
《廢都》裡面的城市寫的是西安,「廢都」名字緣引西安唐宋以後黃河斷流、經濟停滯、生態問題而得名,因《廢都》這本書而又被大眾深刻地記憶了下來。《廢都》寫了人物,寫出了人的本質;《廢都》寫了城市,寫出了人的社會;《廢都》寫了文化,寫出了人的智慧與愚蠢。
左路遙,右賈平凹
賈平凹先生和路遙先生都是我最喜歡的作家,我的這份忠實源於賈平凹去看望病重好友路遙時候的對話內容,生病的路遙對賈平凹說:「等我出院了,你和我到陝北去,尋個山圪嶗住下,咱一邊放羊一邊養身子」。
看到這句話,我心想,現在哪裡去找一邊放羊一邊養身子的幸福?路遙死在了「戰場」上,賈平凹則繼續在「戰鬥」,這份隱藏著平凡但又偉大的意志力觸動了我,為了創造幸福而戰鬥的他們正在默默地鼓勵我去創造、去推動自我的變化,不斷地前行。
希望今天,我開始去談論的這本《廢都》的時候能幫助到你,我準備寫三回,今天是第一回,此回是從「夢」開始起航。
今天從「夢」談起,這個「夢」在作者賈平凹的《廢都》中有多重含義,我認為有三段可讀的夢。
夢蝶
開始解讀「夢」之前,首選簡單說下與「夢」相關的一個小說人物,這個「夢」在他身上蘊含一個人的多重性格和思想。這多重性格的人就是小說的主人公「莊之蝶」,莊之蝶取名於《莊子·內篇·齊物論》(莊子夢蝶)。他是一個中年男,大作家,身處時代轉變的文人,既清高、隨性,又風流、多情、自私。這裡的夢誕生了作者的隱喻手法,作者是主張道家思想的,所以文中越是違反規律而寫的事情,如非自然現象、非道德行為都是來比喻本文的相反寓意,越是虛幻的地方反應了現實文化中發展的不清晰,越是非道德行為則是指出道德觀念的不足之處。
夢一、
睡在哪裡不都是睡在夜裡——賈平凹
小說中有多處體現賈平凹的老莊思想,其中有一句撩人的哲話,唐婉兒對著莊之蝶說過「睡在哪裡不都是睡在夜裡」,讀著恰似一句廢話,卻是我們這個信息爆炸的社會中最應該明白的道理:
當人隨心而欲的時候就會自以為夜在心裡,想要什麼時候做夢就在什麼時候可以做,現實與夢是區分不了的;當人做到無欲而剛的時候,就不會為夜而動心,知道什麼時候從夢中清醒,即對應莊子這句話「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人生或許是一場大夢,順應自然,不要貪圖。這裡的「夢」誕生了作者的主題思想——知識分子如何擺脫困境。
夢二、
夜的神秘不是因為它是背著陽光的。而是因為它容易藏著一段人生的夢,裡面有寧靜、享受、放縱,這些就如每個人暗藏著社會的關係網,明面上別人是看不到,暗地裡卻是總拿來彰顯隨性、清高、放蕩、自私的資本,還記得網絡上經常流行的這幾句話吧,「你知道我是誰嗎?」,「我爹是.....」,《廢都》就是巧妙的把這些日常生活的結構裝進了小說裡。這裡的「夢」誕生了作者的故事線,文學作家、書法家、藝術家、畫家的平行人物與幾組對照人物的悲歡離合。
《廢都》的夢中樓閣
紅樓夢劇照
夢三、
接下來的這個「夢」就是我們都熟知的《紅樓夢》。
《廢都》這部小說的「夢」之所以能夠吸引人,不得不談就是《廢都》構建的夢中樓閣,當代大觀園,所以本部小說如《紅樓夢》一樣具有強烈的人物對比,介紹了文學家、藝術家、書法家、畫家的四大知識分子家庭與其家庭相關的具有鮮明人物性格的女性情愛糾葛、與自身家族的親人之間的糾纏,還加入了社會底層對比組的內心吶喊,所有這些又都折射了小說所表達的社會快速發展過程中,衍生出人們巨大的物質需求與藝術創作的格格不入,在當代社會生活中人的精神文明提升遇到了瓶頸,靈魂被自我建立的關係蒙蔽雙眼,最終致愚與腐蝕。
這份「夢」讓很多人過足了「紅樓情」,《紅樓夢》式的境界從《廢都》第一頁開始就在解人,虛實結合、越虛越實,越實就越虛。日常的嘲諷、撩情,以及貼在身體上的鏡頭描寫越是荒誕、放蕩,就是更加戲謔地直指「人」的本身。
行乞的老師流行全城的瑤兒
小說開頭湧入天降異象,人群湧至圍觀,這裡強調了社會封建思想的禁錮與圍觀的人物心態,小說正文敘述中把知識分子的無聊描寫到極致,人情濃重、人文淡薄、人生基本情感遭遇困惑、商業原則至上。小說表現的藝術特色用象徵手法深刻描寫知識分子的心境,喚醒人們對人生感知、對社會的感知,這些墮落的情感生活,失去擔當的苟且行徑。
正是這樣細緻的描寫,情愛之處的精緻細節被讀者劃重點,成為了本書傳播的「經典色段」。我認為這裡情愛之事只是在書中放入知識分子性格、閱歷、價值觀、情愛、地位、聲譽中的調和劑,讓人物更鮮活,讓裡面人物也在讀懂我們,當我們讀《廢都》,看他們平常的情愛,仿佛就能看到自己站在他們的床邊瞪著眼睛看一樣,此時你若是感受不到羞恥才是最為羞恥。
《廢都》把整個關係社會結構用關係網裝進了當代小說中。
我們所處的改革開放後經濟騰飛的年代裡,還有很多受到現代文明侵染的知識分子,其內心已經被腐敗的現實困住了,失去了一位作為有理想作家自由創作的內心。
知識的力量可以無限大嗎?當然是這樣,那麼反之無知也一樣,無知釋放更大的力量。這兩個之間只有一層薄紙,有些時候一下子就捅破了,所以網絡上有很多不明事理的角色,扮演自己同時,也在為無知而代言,攻擊、傷害成為他們的樂趣。《廢都》提醒我們不要在社會轉變的大變革中去迷失,變成那些沒有底線的人,失去價值觀念的人,掉入了斷裂層裡面的人。
城牆
讀《廢都》會讓你想到《圍城》,所以《廢都》裡面你會看到有些人很困惑,因為《廢都》用十三朝古都城牆圍住了他們,就如住在城裡,永遠不想看城外,這些人認為生活只有眼前的苟且,要實現詩和遠方只待老子有錢、有勢、有權的時候再去做,但是欲望無法滿足,所以他們尋求的知識是永遠找不到正確的路。
也有很多幸運的人,生性天真,住在城外,有些時候也會被城裡燈火吸引,進來看看,《廢都》也在用這堵牆告訴他們,非禮勿視,有些要看,有些不要看,要懂得選擇,請繼續走自己的路。
還有大部分的人只會在城牆上圍坐著、吃瓜看戲。偶爾幫裡面人賣票,幫外邊人買票。《廢都》也在告訴他們,生命不僅僅如此,不要和村頭的那棵老樹一樣,從生到死也只能掛著銅鐘,所以要時常自己去走一走世界,而不是光看。
《廢都》二元文化世界碰撞不僅僅是城市與鄉村,還有內心開放的人和不開放的人。
人心一夢,盡在紅樓,不同人的思想就會出現不同的「紅樓」。多重文化衝擊、小說體裁創新又讓《廢都》成為了當代不一樣的《紅樓夢》。這些都不得不讓我繼續探索,是哪些力量影響著《紅樓夢》的思想大成。
了解《鶯鶯傳》到《紅樓夢》的土壤,才能看到《紅樓夢》澆灌《廢都》的萌芽「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離思五首》之一,作者元稹
元稹
這是唐代詩人元稹的悼亡詩《離思五首》之一,是比喻男女愛情的,意思就是見到那麼漂亮的你,其它人都不能稱作美麗、有魅力了。其中前句典出《孟子·盡心上》「觀於海者難為水」;後句典出宋玉《高唐賦序》「姜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雲、暮為行雨。」這些都是表達元稹對於愛情的專一、忠貞,非伊莫屬。
元稹就是唐傳奇小說《鶯鶯傳》(又名《會真記》)的作者,《鶯鶯傳》講述了張生與崔鶯鶯的故事,他們雖然心魂相守、卻終不成眷屬。這裡張生原型就是元稹。
鶯鶯傳
我們從現代觀念價值判斷元稹,感覺元稹像是在借張生炫耀自己始亂終棄的故事,所以這個故事就成為了「惡趣」。其實《鶯鶯傳》作為唐傳奇小說,是在突出其特點志怪、新奇,因為只有如此才能讓這個體裁發育成熟,其敘述宛轉,文辭華豔,小小情事,悽惋欲絕又被後世所模仿,所以唐傳奇創作表現的不僅是小說體裁的創新,文中也保留一些的歷史和社會的病因,並成為不可多得的史料。《鶯鶯傳》在今天都可以作為史料小說來看,得益於其敘述悲歡離合、文備眾體。文備眾體在唐傳奇開始以後成為很多小說的一種特點,畢竟正文情節都需要渲染鋪張,作者在感慨之處加上一些詩詞,贊賦駢文以增效果。
紅樓夢的文備眾體
元稹《鶯鶯傳》篇末的曲筆也指明了文學事與當時的仕途風氣,反應了當時社會的內質現象。
通過唐傳奇小說特點的解讀再來看元稹創作《鶯鶯傳》,其實我們就不會那麼在意始亂終棄的元稹,因為我們也看到元稹多次被貶而錯失初戀,後元稹又因為仕途與妻子韋叢相遇,這期間與薛濤等唐代女詩人一見鍾情,這裡也穿插了他們的心魂相守,寫詩抒情的章節,這些真實、傳奇的色彩形成了元稹由情感慨自身仕途的遭遇。作為小說而言,雖然結局並不好,也是一種隱喻的表達,通過人物內心變化而感受傳奇人生,讓我們讀懂其中情志、感慨情感變化的同時,了解當時社會風貌。
《鶯鶯傳》的唐傳奇體裁成熟也造就了元代王實甫完善《鶯鶯傳》而創造的《西廂記》故事的圓滿,在此基礎上《西廂記》把故事變成了忠誠相守的結局,這裡又表現了王實甫創作雜劇的反封建,倡導自由戀愛的渴望。《西廂記》的故事與人物細節的刻畫成功又影響著蘭陵笑笑生創造了「外表極歪,骨子裡三觀極正的白話小說「《金瓶梅》,《金瓶梅》不做雞湯,不勸世的態度直接啟發了經歷過被抄家,思想無處安放,但素本開放、愛好廣泛曹雪芹。
曹雪芹因熟讀詩書,又懂得詩詞、金石、繪畫,喜歡研究中醫、飲食,愛好搞點園林、製作工藝品,所以他能創造諸多人物,又能把這些人物思想聚集在一起,「大旨談情,實錄其事」的高思想級別《紅樓夢》就問世了。大家都還記得《紅樓夢》中賈寶玉和林黛玉共讀《西廂記》的故事,那是對自由愛情的渴望,也預示從《鶯鶯傳》的唐傳奇中筆墨澆灌的種子正在發芽,如今,它已經長大,並且影響並且滋養著賈平凹的心靈。
賈平凹喜歡傳統文化,愛看《紅樓夢》,新時代剛剛起航,文化發展更需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時代簇擁著賈平凹去創作,去深刻人物內心並進行「人文精神大討論。
他在創作《廢都》時候曾憤激地指出:「社會發展到今日,巨大的變化,巨大的希望和空前的物質主義的罪孽並存,物質主義的致愚和腐蝕,嚴重地影響著人的靈魂,這是與藝術精神格格不入的,我們得要作出文學的反抗,得要發現人的弱點和罪行。」
已是不惑之年的賈平凹僅用一年時間完成了《廢都》,並用《廢都》告訴我們生活不如意,我就撕裂給你看,他敢闖敢拼的勇氣順利接過了唐傳奇小說浸過墨水的筆桿子,《廢都》成為了《鶯鶯傳》到《紅樓夢》後一個新的起點。
《廢都》的萌芽一直在成長,這本書雖然流行過,但是我覺得它還在聚集思想繼續發揮更大的力量,也許在信息發達的今天只需要不再過20年的時間就會變成那個最真實的、最能感知人性、感知社會的小說。
因為這本書在國外已經引起很大的轟動,很多讀者甚至來到中國尋找原型人物,研究《廢都》的「種子」。
「夢」每天都會有,可是「美夢」又是什麼樣子呢?今天用「夢」開篇,也用「美夢」結束,想要做「美夢」的人有總會誕生一顆種子種在內心,那麼這顆種子也分為兩種:
擁有一顆渴望的種子,那顆種子就是真實、美麗、值得敬畏的理想;擁有一顆利慾薰心的種子,那顆種子就是自私、嫉妒、抱怨的自爆炸彈;用什麼樣思想就會滋養什麼樣的種子,未來你如何想呢?
市場經濟時代,如果只是迎合市場,我們看到的只是手中的鞭子,不僅會讓自己變成剝削者,同時也會黑化種子,走向自爆。所以,我們要懂得「復盤」,做完每件事後都得分解可能成功機會和失敗的漏洞。
《廢都》也在用說話的「哲學牛」隱喻告訴我們一些道理。
牛聽到人談話後,居然通過反芻產生了思想並道出:
「人啊人,之所以戰勝了牛,是人有了忘義之心和製造了鞭子。」
牛自古是高貴的、敦實、可靠的,在《廢都》裡有這隻被稱作「哲學牛」的牛大人說了很多「真話」,它又會告訴我們那些道理呢?歡迎繼續關注我,下一篇我們就再從《廢都》的「哲學牛」開始談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