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便捷的橋梁設施的製作方法
2023-06-18 17:16:36 2

本發明涉及橋梁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便捷的橋梁設施。
背景技術:
橋梁不僅僅是重要的交通紐帶,還成為了各地的景觀的組成部分。在橋梁的日常維護工作中,橋梁上的設施的清洗尤為基礎性,小橋梁上一般採用人工灑水進行清洗的方式,這一方式費時費力,效率低下,而且清洗效果不佳,衝洗頭固定不動導致一臺清洗機不能同時對高處和低處的建築進行衝洗,影響清洗效果。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便捷的橋梁設施,其能夠解決上述現在技術中的問題。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本發明的一種便捷的橋梁設施,包括基座以及固定在所述基座頂部的衝洗裝置,所述衝洗裝置由主架以及設置在所述主架左右兩側的副架組成,所述主架內左右延長設有第一容納腔,所述第一容納腔內設有左右延長設置的第一旋軸,所述第一容納腔內頂壁中設置有馬達,所述馬達底部配合連接有伸至所述第一容納腔內的第一錐狀輪,所述第一錐狀輪右側端配合連接有與所述第一旋軸外表面固定連接的第二錐狀輪,所述第一容納腔上側的所述主架左右兩側內均設有導移槽,左右兩側所述導移槽分別位於所述第一容納腔左右兩側延長段的上側位置,左右兩側所述導移槽分別與所述第一容納腔左右兩側延長段之間的所述主架內均迴旋配合連接有向上下兩側延長設置的第二旋軸,每個所述第二旋軸底部延長末尾均伸至所述第一容納腔內且末尾固定設有第三錐狀輪,每個所述第三錐狀輪右側端均配合連接有與所述第一旋軸外表面固定連接的第四錐狀輪,每個所述第二旋軸頂部末尾均通貫所述導移槽內底壁,每個所述導移槽內均設有上下延長設置的螺狀杆,每個所述螺狀杆頂部端均與所述導移槽內頂壁迴旋配合連接,每個所述螺狀杆底部端均與所述第二旋軸頂部末尾固定連接,每個所述導移槽內均滑移配合連接有向外側延長設置且與所述螺狀杆螺狀紋配合連接的鎖緊滑移杆,每個所述鎖緊滑移杆外側延長段均探出所述導移槽外且位於所述副架的上側位置,每個所述副架頂部端面均設有衝洗架,每個所述副架內均設有滑移鎖緊裝置,所述衝洗裝置頂部設有儲液箱,所述儲液箱上頂面左側配合設置有密封蓋,所述主架內部設置有存儲裝置。
作為優選地技術方案,所述儲液箱前側的所述衝洗裝置的頂部端面相通貫設有衝洗泵,所述衝洗泵左右兩側上均設有第一埠。
作為優選地技術方案,所述第一旋軸左側末尾與所述第一容納腔左側內壁迴旋配合連接,所述第一旋軸右側末尾與所述第一容納腔右側內壁迴旋配合連接。
作為優選地技術方案,每個衝洗架均包括與所述副架頂部端面固定連接的鉸合塊以及底部與所述鉸合塊鉸合配合連接的撐持杆,每個所述撐持杆內外兩側的外表面上均分別固定設有第一鎖緊塊和第二鎖緊塊,每個所述撐持杆頂部末尾均固定設有向上延長設置的衝洗管,每個所述衝洗管外側的外表面上設有開口,每個所述衝洗管內側的外表面上均設有第二埠,左右兩側所述衝洗架內的所述第二埠分別與所述衝洗泵左右兩側的所述第一埠之間連接有伸縮管,每個所述第一鎖緊塊和所述第二鎖緊塊內均設有鎖緊孔,每個所述鉸合塊外側的所述副架頂部端面上均固定設有撐持墊。
作為優選地技術方案,每個所述副架頂部端面與所述導移槽內底壁為同一水平面。
作為優選地技術方案,每個所述滑移鎖緊裝置均包括設置在所述副架內的第二容納腔,每個所述第二容納腔內的外側內壁內均設有凹槽,每個所述第二容納腔內頂壁均設有向上延長並通貫所述副架頂部端面的槽孔,每個所述第二容納腔內均滑移配合連接有斜滑移塊,每個所述斜滑移塊外側的頂部均固定設有向外側延長設置的第一鎖緊杆,每個所述第一鎖緊杆外側延長段均通貫所述第二容納腔與所述副架外側之間且滑移配合連接,每個所述斜滑移塊與所述凹槽之間均設有壓簧,每個所述鎖緊滑移杆外側延長段的頂部均設有第二鎖緊杆,所述第二鎖緊杆用以與所述第一鎖緊塊內的所述鎖緊孔鎖緊配合連接,每個所述鎖緊滑移杆外側延長段底部均設有向下延長設置的推移杆,每個所述推移杆底部延長段均伸至所述槽孔內且滑移配合連接。
作為優選地技術方案,所述存儲裝置包括所述主架內部設置的存儲腔和設置在所述存儲腔內的存儲櫃,所述存儲腔內底面設置有滑移軌,所述存儲櫃底部設置有滑移輪,所述存儲櫃通過所述滑移輪與所述存儲腔滑移配合連接。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過每個第二旋軸頂部末尾均通貫導移槽內底壁,每個導移槽內均設上下延長設置的螺狀杆,每個螺狀杆頂部端均與導移槽內頂壁迴旋配合連接,每個螺狀杆底部端均與第二旋軸頂部末尾固定連接,每個導移槽內均滑移配合連接向外側延長設置且與螺狀杆螺狀紋配合連接的鎖緊滑移杆,每個鎖緊滑移杆外側延長段均探出導移槽外且位於副架的上側位置,每個副架頂部端面均設衝洗架,每個副架內均設滑移鎖緊裝置,從而實現自動控制衝洗管上的開口的衝洗方位調節,能滿足不同的衝洗需求,提高了實用性,且運行穩定性高。
2.通過每個衝洗架均包括與副架頂部端面固定連接的鉸合塊以及底部與鉸合塊鉸合配合連接的撐持杆,每個撐持杆內外兩側的外表面上均分別固定設第一鎖緊塊和第二鎖緊塊,每個撐持杆頂部末尾均固定設向上延長設置的衝洗管,每個衝洗管外側的外表面上均設開口,每個衝洗管內側的外表面上均設第二埠,左右兩側衝洗架內的第二埠分別與衝洗泵左右兩側的第一埠之間連接伸縮管,每個第一鎖緊塊和第二鎖緊塊內均設鎖緊孔,每個鉸合塊外側的副架頂部端面上均固定設撐持墊,從而實現衝洗管的穩固撐持以及實現調節衝洗方式,滿足不同衝洗需要求,同時,方便移動和搬運。
3.通過每個滑移鎖緊裝置均包括設置在副架內的第二容納腔,每個第二容納腔內的外側內壁內均設凹槽,每個第二容納腔內頂壁均設向上延長並通貫副架頂部端面的槽孔,每個第二容納腔內均滑移配合連接斜滑移塊,每個斜滑移塊外側的頂部均固定設向外側延長設置的第一鎖緊杆,每個鎖緊滑移杆外側延長段的頂部均設第二鎖緊杆,第二鎖緊杆用以與第一鎖緊塊內的鎖緊孔鎖緊配合連接,每個鎖緊滑移杆外側延長段底部均設向下延長設置的推移杆,每個推移杆底部延長段均伸至槽孔內且滑移配合連接,從而實現自動控制衝洗管水平放置時的固定撐持以及鎖緊工作,實現向下衝洗的調節工作。
4.本發明結構簡單,操作方便,能實現控制衝洗方位的調節以及能實現自動鎖緊工作,提高設備的運輸穩定性,同時,通過第二鎖緊杆與第一鎖緊塊內的鎖緊孔完全配合連接時,方便移動和運輸,減少了暫用空間,提高效率。
附圖說明
為了易於說明,本發明由下述的具體實施例及附圖作以詳細描述。
圖1為本發明的一種便捷的橋梁設施內部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第二鎖緊杆完全脫離第一鎖緊塊內的鎖緊孔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的衝洗管為水平安裝狀態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的第一鎖緊杆與第二鎖緊塊內的鎖緊孔鎖緊連接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的衝洗管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5所示,本發明的一種便捷的橋梁設施,包括基座5以及固定在所述基座5頂部的衝洗裝置6,所述衝洗裝置6由主架61以及設置在所述主架61左右兩側的副架62組成,所述主架61內左右延長設有第一容納腔63,所述第一容納腔63內設有左右延長設置的第一旋軸631,所述第一容納腔63內頂壁中設置有馬達632,所述馬達632底部配合連接有伸至所述第一容納腔63內的第一錐狀輪634,所述第一錐狀輪634右側端配合連接有與所述第一旋軸631外表面固定連接的第二錐狀輪633,所述第一容納腔63上側的所述主架61左右兩側內均設有導移槽64,左右兩側所述導移槽64分別位於所述第一容納腔63左右兩側延長段的上側位置,左右兩側所述導移槽64分別與所述第一容納腔63左右兩側延長段之間的所述主架61內均迴旋配合連接有向上下兩側延長設置的第二旋軸65,每個所述第二旋軸65底部延長末尾均伸至所述第一容納腔63內且末尾固定設有第三錐狀輪651,每個所述第三錐狀輪651右側端均配合連接有與所述第一旋軸631外表面固定連接的第四錐狀輪635,每個所述第二旋軸65頂部末尾均通貫所述導移槽64內底壁,每個所述導移槽64內均設有上下延長設置的螺狀杆652,每個所述螺狀杆652頂部端均與所述導移槽64內頂壁迴旋配合連接,每個所述螺狀杆652底部端均與所述第二旋軸65頂部末尾固定連接,每個所述導移槽64內均滑移配合連接有向外側延長設置且與所述螺狀杆652螺狀紋配合連接的鎖緊滑移杆641,每個所述鎖緊滑移杆641外側延長段均探出所述導移槽64外且位於所述副架62的上側位置,每個所述副架62頂部端面均設有衝洗架66,每個所述副架62內均設有滑移鎖緊裝置,所述衝洗裝置6頂部設有儲液箱7,所述儲液箱7上頂面左側配合設置有密封蓋71,所述主架61內部設置有存儲裝置。
其中,所述儲液箱7前側的所述衝洗裝置6的頂部端面相通貫設有衝洗泵8,所述衝洗泵8左右兩側上均設有第一埠81,從而實現自動控制加壓衝洗,提高衝洗用水衝洗的距離以及均勻性。
其中,所述第一旋軸631左側末尾與所述第一容納腔63左側內壁迴旋配合連接,所述第一旋軸631右側末尾與所述第一容納腔63右側內壁迴旋配合連接。
其中,每個衝洗架66均包括與所述副架62頂部端面固定連接的鉸合塊661以及底部與所述鉸合塊661鉸合配合連接的撐持杆662,每個所述撐持杆662內外兩側的外表面上均分別固定設有第一鎖緊塊663和第二鎖緊塊664,每個所述撐持杆662頂部末尾均固定設有向上延長設置的衝洗管665,每個所述衝洗管665外側的外表面上設有開口6651,每個所述衝洗管665內側的外表面上均設有第二埠6652,左右兩側所述衝洗架66內的所述第二埠6652分別與所述衝洗泵8左右兩側的所述第一埠81之間連接有伸縮管82,每個所述第一鎖緊塊663和所述第二鎖緊塊664內均設有鎖緊孔666,每個所述鉸合塊661外側的所述副架62頂部端面上均固定設有撐持墊667,從而實現衝洗管665的穩固撐持以及實現調節衝洗方式,滿足不同衝洗需要求,同時,方便移動和搬運。
其中,每個所述副架62頂部端面與所述導移槽64內底壁為同一水平面。
其中,每個所述滑移鎖緊裝置均包括設置在所述副架62內的第二容納腔621,每個所述第二容納腔621內的外側內壁內均設有凹槽622,每個所述第二容納腔621內頂壁均設有向上延長並通貫所述副架62頂部端面的槽孔623,每個所述第二容納腔621內均滑移配合連接有斜滑移塊624,每個所述斜滑移塊624外側的頂部均固定設有向外側延長設置的第一鎖緊杆626,每個所述第一鎖緊杆626外側延長段均通貫所述第二容納腔621與所述副架62外側之間且滑移配合連接,每個所述斜滑移塊624與所述凹槽622之間均設有壓簧625,每個所述鎖緊滑移杆641外側延長段的頂部均設有第二鎖緊杆642,所述第二鎖緊杆642用以與所述第一鎖緊塊663內的所述鎖緊孔666鎖緊配合連接,每個所述鎖緊滑移杆641外側延長段底部均設有向下延長設置的推移杆643,每個所述推移杆643底部延長段均伸至所述槽孔623內且滑移配合連接,從而實現自動控制衝洗管665水平放置時的固定撐持以及鎖緊工作,實現向下衝洗的調節工作。
其中,所述存儲裝置包括所述主架61內部設置的存儲腔901和設置在所述存儲腔901內的存儲櫃902,所述存儲腔901內底面設置有滑移軌903,所述存儲櫃902底部設置有滑移輪904,所述存儲櫃902通過所述滑移輪904與所述存儲腔901滑移配合連接。
初始狀態時,左右兩側的鎖緊滑移杆641分別位於左右兩側導移槽64內的最頂部位置,此時,鎖緊滑移杆641頂部的第二鎖緊杆642與第一鎖緊塊663內的鎖緊孔666鎖緊配合連接,同時,使鎖緊滑移杆641帶動底部的推移杆643底部末尾位於槽孔623內的上側位置,此時,衝洗管665為豎直狀態,從而方便運輸和移動,同時,斜滑移塊624受到壓簧625的頂壓力,使斜滑移塊624位於第二容納腔621內的最內側位置,此時,斜滑移塊624帶動第一鎖緊杆626內側段最大程度伸至第二容納腔621內,同時,使第一鎖緊杆626外側末尾完全伸至副架62的外側內。
當需要衝洗高處時,直接通過開啟衝洗泵8,使儲液箱7內的衝洗用水經衝洗泵8加壓後流入伸縮管82內,然後經伸縮管82後流入衝洗管665內,最後經衝洗管665上的開口6651噴出;
當需要衝洗低處時,通過馬達632帶動第一錐狀輪634迴旋,進而由第一錐狀輪634帶動第二錐狀輪633以及第二錐狀輪633上的第一旋軸631迴旋,進而由第一旋軸631帶動第四錐狀輪635迴旋,並由第四錐狀輪635帶動第三錐狀輪651以及第三錐狀輪651頂部的第二旋軸65迴旋,進而由第二旋軸65帶動螺狀杆652迴旋,此時,由螺狀杆652帶動鎖緊滑移杆641逐漸沿導移槽64底部方向滑移,同時,由鎖緊滑移杆641逐漸帶動第二鎖緊杆642向下滑移並逐漸滑離第一鎖緊塊663內的鎖緊孔666內,並由鎖緊滑移杆641帶動推移杆643逐漸朝第二容納腔621內滑移,直至如圖2所示使鎖緊滑移杆641逐漸帶動第二鎖緊杆642完全滑離第一鎖緊塊663內的鎖緊孔666內時,此時,鎖緊滑移杆641帶動推移杆643底部末尾伸至第二容納腔621內且使推移杆643底部末尾的斜傾面與斜滑移塊624上的斜傾面頂壓滑移配合連接,使斜滑移塊624克服壓簧625的頂壓力朝第二容納腔621內的外側方向滑移,同時,使斜滑移塊624帶動第一鎖緊杆626上的外側末尾探出副架62的外側外,此時,向外側拉動衝洗管665,直至如圖3所示衝洗管665為水平狀態時,此時,撐持杆662上的外側與撐持墊667頂部端面相抵接,同時,使第二鎖緊塊664上的鎖緊孔666與第一鎖緊杆626上的外側末尾處於相對位置,此時繼續控制馬達632帶動第一錐狀輪634迴旋,由第一錐狀輪634帶動第二錐狀輪633以及第二錐狀輪633上的第一旋軸631繼續迴旋,由第一旋軸631帶動第四錐狀輪635繼續迴旋,並由第四錐狀輪635帶動第三錐狀輪651以及第三錐狀輪651頂部的第二旋軸65繼續迴旋,由第二旋軸65帶動螺狀杆652繼續迴旋,然後由螺狀杆652帶動鎖緊滑移杆641繼續沿導移槽64底部方向滑移,同時,由鎖緊滑移杆641帶動推移杆643繼續朝第二容納腔621內的底部方向滑移,使斜滑移塊624繼續克服壓簧625的頂壓力朝第二容納腔621內的外側方向滑移,並由斜滑移塊624帶動第一鎖緊杆626向外側方向移動,同時,使第一鎖緊杆626外側末尾逐漸靠近第二鎖緊塊664內的鎖緊孔666,直至如圖4所示鎖緊滑移杆641滑至導移槽64內最底部位置時,此時,使鎖緊滑移杆641帶動推移杆643最大程度伸至第二容納腔621內,同時,使斜滑移塊624受到推移杆643的頂壓力位於第二容納腔621內的最外側位置,此時,由斜滑移塊624帶動第一鎖緊杆626最大程度探出副架62的外側外,同時,使第一鎖緊杆626外面末尾最大程度伸至第二鎖緊塊664內的鎖緊孔666完成鎖緊連接。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過每個第二旋軸頂部末尾均通貫導移槽內底壁,每個導移槽內均設上下延長設置的螺狀杆,每個螺狀杆頂部端均與導移槽內頂壁迴旋配合連接,每個螺狀杆底部端均與第二旋軸頂部末尾固定連接,每個導移槽內均滑移配合連接向外側延長設置且與螺狀杆螺狀紋配合連接的鎖緊滑移杆,每個鎖緊滑移杆外側延長段均探出導移槽外且位於副架的上側位置,每個副架頂部端面均設衝洗架,每個副架內均設滑移鎖緊裝置,從而實現自動控制衝洗管上的開口的衝洗方位調節,能滿足不同的衝洗需求,提高了實用性,且運行穩定性高。
2.通過每個衝洗架均包括與副架頂部端面固定連接的鉸合塊以及底部與鉸合塊鉸合配合連接的撐持杆,每個撐持杆內外兩側的外表面上均分別固定設第一鎖緊塊和第二鎖緊塊,每個撐持杆頂部末尾均固定設向上延長設置的衝洗管,每個衝洗管外側的外表面上均設開口,每個衝洗管內側的外表面上均設第二埠,左右兩側衝洗架內的第二埠分別與衝洗泵左右兩側的第一埠之間連接伸縮管,每個第一鎖緊塊和第二鎖緊塊內均設鎖緊孔,每個鉸合塊外側的副架頂部端面上均固定設撐持墊,從而實現衝洗管的穩固撐持以及實現調節衝洗方式,滿足不同衝洗需要求,同時,方便移動和搬運。
3.通過每個滑移鎖緊裝置均包括設置在副架內的第二容納腔,每個第二容納腔內的外側內壁內均設凹槽,每個第二容納腔內頂壁均設向上延長並通貫副架頂部端面的槽孔,每個第二容納腔內均滑移配合連接斜滑移塊,每個斜滑移塊外側的頂部均固定設向外側延長設置的第一鎖緊杆,每個鎖緊滑移杆外側延長段的頂部均設第二鎖緊杆,第二鎖緊杆用以與第一鎖緊塊內的鎖緊孔鎖緊配合連接,每個鎖緊滑移杆外側延長段底部均設向下延長設置的推移杆,每個推移杆底部延長段均伸至槽孔內且滑移配合連接,從而實現自動控制衝洗管水平放置時的固定撐持以及鎖緊工作,實現向下衝洗的調節工作。
4.本發明結構簡單,操作方便,能實現控制衝洗方位的調節以及能實現自動鎖緊工作,提高設備的運輸穩定性,同時,通過第二鎖緊杆與第一鎖緊塊內的鎖緊孔完全配合連接時,方便移動和運輸,減少了暫用空間,提高效率。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並不局限於此,任何不經過創造性勞動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因此,本發明的保護範圍應該以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保護範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