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節能臺車窯的製作方法
2023-06-06 23:17:51 3
專利名稱:一種節能臺車窯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高溫窯爐設 備,尤其涉及一種全效互助間歇式節能臺車窯。
背景技術:
近年來,隨著節能工作進一步開展,各種新型的節能先進爐型日趨完善,且採用新型耐火纖維等優質保溫材料後使得爐窯散熱損失明顯下降。採用先進的燃燒裝置強化了燃燒,降低了不完全燃燒量,空燃比也趨於合理,然而,降低排煙熱損失和回收煙氣餘熱方面的進展仍不快。為了進一步提高窯爐的熱效率,達到節能降耗的目的,回收煙氣餘熱也成為了一項重要的節能途徑。為了環保和節能減排的需要和焙燒產品質量的提高,很多陶瓷製品廠現在都使用潔淨的燃料如柴油、煤氣、天然氣、液化氣等。燃料的高檔化意味著焙燒的成本增加,間歇式臺車導焰窯都是以單窯獨立成一體的,在焙燒過程中,大量的熱能通過煙道到煙囪向大氣空間排放。窯爐止火後,窯內燒焙的裝載物體的儲熱自然地向大氣空間放散或通過煙道煙囪向大氣空間排放,這樣就有大量的熱能浪費。現有技術中的餘熱利用都是將餘熱引出到窯外,用於餘熱和升溫乾燥;或者在窯外專門設置餘熱回收利用系統如餘熱鍋爐、熱水器或餘熱水箱等,但這些方法實質上都未能將燃燒餘熱用於焙燒目的本身。
實用新型內容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節能臺車窯,能充分利用餘熱,使得焙燒過程中餘熱並不排出到窯爐外,而是將煙道排出的餘熱仍用於窯爐焙燒和胚料乾燥工藝,提高了能源利用率。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節能臺車窯,其中,包括設在窯車上的窯爐和烘房所述窯爐具有兩個或兩個以上依次連接的窯體;每兩個相鄰的所述窯體之間通過第一熱風管和地下熱風道相互連通,所述窯體與所述烘房之間通過第二熱風管可連通;所述地下熱風道通過直排煙風管與外界可連通,所述第二熱風管與所述直排煙風管可連通,所述第一熱風管與所述直排煙風管連通。優選的,每兩個所述窯體使用一個所述烘房。優選的,所述窯爐包括相互連接的第一窯體和第二窯體,一個所述烘房位於所述第一窯體或所述第二窯體上方。優選的,所述第一熱風管設在所述第一窯體和所述第二窯體的上方,所述地下熱風道位於所述第一窯體和所述第二窯體下部。優選的,所述第一窯體和所述第二窯體頂部分別具有四個或四個以上開孔,所述第一熱風管的兩端分別伸出四根或四根以上支管與所述開孔連通。優選的,所述第二熱風管伸入所述烘房的一端設有烘房熱風閘門,所述第二熱風管與所述直排煙風管的連接端設有熱風管閘門,所述地下熱風道與所述直排煙風管的連接端朝向所述第一窯體的一側設有第一窯體熱風閘門,而朝向所述第二窯體的一側則設有第二窯體熱風閘門,所述直排煙風管與所述第二熱風管的連接處的上下兩側分別設有直排煙管上閘門和直排煙管下閘門。優選的,所述第二熱風管底部設有抽風機。優選的,所述烘房內具有若干相互獨立的乾燥單元。與已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於窯爐燃燒的餘熱並不排出到窯爐外,而是將煙道排出的餘熱仍用於窯爐焙燒和乾燥工藝,將燃燒餘熱用於焙燒目的本身,降低了排煙排熱的溫度並減少了乾燥環節的額·外的能耗,達到了餘熱利用的效果,提高了能源利用率;排放至大氣的熱氣溫度為20°C 40 0C,充分利用了餘熱,熱能利用率提高20% -30%。
圖I是依據本實用新型一個具體實施例的,節能臺車窯的立體結構圖(不包括烘房);圖2是依據本實用新型一個具體實施例,節能臺車窯的剖面圖(包括烘房);圖3是圖I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原理圖和具體操作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包括設在窯車O上的窯爐I和烘房2,其中,窯爐I具有兩個以上依次連接的窯體,每兩個相鄰的窯體之間通過第一熱風管3和地下熱風道4相互連通,窯體與烘房2之間通過第二熱風管5可連通。地下熱風道4通過直排煙風管6與外界可連通,第二熱風管5與直排煙風管6可連通,第一熱風管3與直排煙風管6連通。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每兩個窯體使用一個烘房2。上述數字標號可參看下述具體實施例示意圖I、圖2和圖3中的相應標號。圖I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的一個較佳實施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不包括烘房),圖2是帶有烘房的圖I的剖面圖,圖3是圖I的俯視圖,如圖I、圖2和圖3所示,窯爐I包括相互連接的第一窯體11和第二窯體12,第一窯體11和第二窯體12可以並列排列,也可以前後排列,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窯體11和第二窯體12為並列排列。一個烘房2位於第一窯體11或第二窯體12上方,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中位於第二窯體12上方。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第一熱風管3設在第一窯體11和第二窯體12的上方,地下熱風道4位於第一窯體11和第二窯體12下部。參看圖I和圖3所示,第一窯體11和第二窯體12頂部分別具有四個或四個以上的開孔並有餘熱閘板(未在圖中標出),第一熱風管3的兩端分別伸出四根或四根以上支管31與開孔連通。如圖所示,四個開孔分別開設在第一窯體11和第二窯體12頂部的四個邊角上,其只是範例,並不排除其他有利於餘熱從窯體中進入第一熱風管3的開孔數量及開孔布設方式。第一熱風管3與支管31之間、支管31與四個開孔之間均為完全密封連接。[0028]繼續參看圖2所示,第二熱風管5伸入烘房2的一端設有烘房熱風閘門7,第二熱風管5與直排煙風管6的連接端設有熱風管閘門8,地下熱風道4與直排煙風管6的連接端朝向第一窯體11的一側設有第一窯體熱風閘門41,而朝向第二窯體12的一側則設有第二窯體熱風閘門42,直排 煙風管6與第二熱風管5的連接處的上下兩側分別設有直排煙管上閘門61和直排煙管下閘門62。第二熱風管5底部設有抽風機9,用於助燃和引導熱流的需要。在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中,根據實際生產情況需要可將烘房2分割成若干個相互獨立的乾燥單元(未在圖中標出),使得胚料依照數量或者種類進行分開乾燥,互不幹擾。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中,第一窯體熱風閘門41、直排煙管上下閘門61、62初始狀態為關閉,第二窯體熱風閘門42、熱風管閘門8、烘房熱風閘門7初始狀態為打開,第一窯體11頂部開孔和第二窯體12頂部開孔的初始狀態為打開,具體的工作步驟是第一窯體11在焙燒工作時,窯溫在300度以下時關閉第一窯體頂部開孔,開啟直排煙管上下閘門61、62,同時關閉第二窯體熱風閘門42和第二熱風管5上的烘房熱風閘門7,將含有雜質的廢氣通過直排煙風管6排出。窯溫超過300度之後,高溫煙氣已經趨於純淨,可以用於焙燒或乾燥使用,之後關閉直排煙管上下閘門61、62,開啟第二窯體熱風閘門42和第二窯體頂部開孔,同時開啟第二熱風管5上的烘房熱風閘門7,開啟抽風機9將第一窯體11內的餘熱通過地下熱風道抽入第二窯體12和烘房2 ;第一窯體11的焙燒餘熱通過第二窯體12內的載體充分吸收後,多餘的熱量依次通過第一熱風管3、直排煙風管6、第二熱風管5進入烘房2乾燥,烘房2充分吸收餘熱後通過排風扇、排溼孔(未在圖中示出)等排放裝置將廢氣排放。至此排放至大氣的熱氣溫度為20°C 40°C,進一步為30°C 40°C,這樣不但充分利用了餘熱,對節能減排做出巨大的貢獻,熱能利用率提高20 % 30 %,降低了製造成本,並且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可應用於所有工業窯爐,比如鋼鐵退火爐、調質爐等。以上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進行了詳細描述,但本實用新型並不限制於以上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其只是作為範例。對於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任何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實用新型的範疇之中。因此,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範圍下所作出的均等變換和修改,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範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節能臺車窯,其特徵在於,包括設在窯車(O)上的窯爐(I)和烘房(2): 所述窯爐(I)具有兩個或兩個以上依次連接的窯體; 每兩個相鄰的所述窯體之間通過第一熱風管(3)和地下熱風道(4)相互連通,所述窯體與所述烘房(2)之間通過第二熱風管(5)可連通; 所述地下熱風道(4)通過直排煙風管(6)與外界可連通,所述第二熱風管(5)與所述直排煙風管(6)可連通,所述第一熱風管(3)與所述直排煙風管(6)連通。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節能臺車窯,其特徵在於,每兩個所述窯體使用一個所述烘房⑵。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節能臺車窯,其特徵在於,所述窯爐(I)包括相互連接的第一窯體(11)和第二窯體(12),一個所述烘房⑵位於所述第一窯體(11)或所述第二窯體(12)上方。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節能臺車窯,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熱風管(3)設在所述第一窯體(11)和所述第二窯體(12)的上方,所述地下熱風道(4)位於所述第一窯體(11)和所述第二窯體(12)下部。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節能臺車窯,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窯體(11)和所述第二窯體(12)頂部分別具有四個或四個以上開孔,所述第一熱風管(3)的兩端分別伸出四根或四根以上支管(31)與所述開孔連通。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節能臺車窯,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熱風管(5)伸入所述烘房(2)的一端設有烘房熱風閘門(7),所述第二熱風管(5)與所述直排煙風管(6)的連接端設有熱風管閘門(8),所述地下熱風道(4)與所述直排煙風管(6)的連接端朝向所述第一窯體(11)的一側設有第一窯體熱風閘門(41),而朝向所述第二窯體(12)的一側則設有第二窯體熱風閘門(42),所述直排煙風管¢)與所述第二熱風管(5)的連接處的上下兩側分別設有直排煙管上閘門¢1)和直排煙管下閘門(62)。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節能臺車窯,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熱風管(5)底部設有抽風機(9)。
8.如權利要求I至7中任意一項所述的節能臺車窯,其特徵在於,所述烘房(2)內具有若干相互獨立的乾燥單元。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節能臺車窯,屬於高溫窯爐設備技術領域,包括窯爐(1)和烘房(2)窯爐(1)具有兩個或兩個以上依次連接的窯體;每兩個相鄰的窯體之間通過第一熱風管(3)和地下熱風道(4)相互連通,窯體與烘房(2)之間通過第二熱風管(5)可連通;地下熱風道(4)通過直排煙風管(6)與外界可連通,第二熱風管(5)與直排煙風管(6)可連通,第一熱風管(3)與直排煙風管(6)連通。窯爐燃燒的餘熱並不排出到窯爐外,而是將煙道排出的餘熱仍用於窯爐焙燒和乾燥工藝,將燃燒餘熱用於焙燒目的本身,降低了排煙排熱的溫度並減少了乾燥環節的額外的能耗,達到了餘熱利用的效果,可應用於所有工業窯爐。
文檔編號F27B21/08GK202770197SQ20122030871
公開日2013年3月6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28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28日
發明者鄒思懌, 鄒文浩, 吳昊 申請人:鄒思懌, 鄒文浩, 吳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