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動產生裝置及其移動通信終端的製作方法
2023-06-07 07:17:11
專利名稱:振動產生裝置及其移動通信終端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振動產生裝置,特別涉及移動通信終端,具體的說是利用永久性磁鐵和電磁鐵之間交叉發生的斥力和引力產生振動的振動產生裝置及其移動通信終端。
背景技術:
一般移動通信終端為了向外部通知來電或簡訊接收而產生音響信號,但是上述音響信號的發生給周圍造成噪音,在吵鬧的周圍環境中用戶無法聽到音響信號。為此移動通信終端為了以振動來通知用戶來電或簡訊接收而安裝有振動產生裝置。上述振動裝置是包括有偏心旋轉體的振動馬達。
圖1是根據現有技術的振動馬達的內部平面圖,圖2是圖1的A-A線截面圖。
如圖1、2所示,現有的振動馬達10包括旋轉軸20,設置在與形成外觀的外殼14結合的底部板12的中央部分;永久性磁鐵,設置在上述旋轉軸20的周圍。上述永久性磁鐵由多個磁性部件16組成,而且上述永久性磁鐵是由磁性不同的磁性部件交叉設置而組成。
而且,上述磁性部件16的上部設置有旋轉上述旋轉軸20的印刷電路板22,上述印刷電路板22中設置有電磁鐵,而且上述印刷電路板22和旋轉軸20之間設置有軸承(bearing)21。
上述電磁鐵由相互對稱的第一盤卷部24a和第二盤卷部24b組成,而且為了增強振動量上述第一盤卷部24a和第二盤卷部24b之間設置有與上述旋轉軸20偏心的砝碼(weight)26,而且上述第一盤卷部24a和第二盤卷部24b被外部鑄型(molding)28固定成一體。
另外,上述旋轉軸20中設置有連接電源的刷子(brush)19,上述印刷電路板22中設置有轉接器(commutator)29,此轉接器29與上述刷子19接觸並向上述第一盤卷部24a和第二盤卷部24b提供電源。
上述現有的振動馬達10連接電源時,上述第一盤卷部24a和第二盤卷部24b產生磁力,並與上述底部板12的永久性磁鐵產生斥力或引力,從而旋轉上述印刷電路板22。此時,向上述第一盤卷部24a和第二盤卷部24b提供的電源的極性互換導致上述第一盤卷部24a和第二盤卷部24b磁性的互換,從而連續旋轉上述印刷電路板22。
但是,長時間使用現有的振動馬達10時會發生上述旋轉軸20彎曲的問題,因此無法正常進行旋轉並發生故障,而且為了連續互換上述第一盤卷部24a和第二盤卷部24b的極性而需要設置刷子19和轉接器29而導致生產費用的增加,而且刷子19和轉接器29等部件的增加導致振動馬達10大小的小型化受限制,並且具備有上述振動馬達10的移動通信終端的小型化也受限制。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改善根據旋轉而產生振動的振動產生裝置的結構,根據產生振動的振動板的上升或下降而產生振動,從而增強了振動強度、減少了根據內部摩擦而發生的熱量、沒有振動噪聲、提高了耐久性、可以調節振動數及振動強度的振動產生裝置及移動通信終端。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的本發明的振動產生裝置,包括如下幾個部分第一磁鐵,設置在底部(base)板的上部;振動板,設置在上述第一磁鐵的上部並與上述第一磁鐵隔離既定距離;第二磁鐵,設置在上述振動板的下部並與上述第一磁鐵相對應;彈性部件,連接上述底部板和上述振動板並根據上述第一磁鐵和第二磁鐵的斥力和引力而控制上述振動板的移動變位。
在此,上述第一磁鐵和第二磁鐵中某一個是永久性磁鐵,另一個是電磁鐵,而且上述永久性磁鐵至少由一個以上的磁性部件組成。
而且,上述磁性部件與臨近的磁性部件具有相反的極性並相互交叉而排列,上述電磁鐵由與上述永久性磁鐵相對應的至少一個以上的盤卷部組成,上述盤卷部以與上述永久性磁鐵相對應的極性交叉而排列。
而且,上述彈性部件是彈簧。
而且,上述振動板還包括向振動方向延長的擴展板。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的本發明的移動通信終端,針對包括有移動通信終端振動產生裝置的移動通信終端,其特徵是上述振動發生裝置包括第一磁鐵,設置在底部(base)板的上部;振動板,設置在上述第一磁鐵的上部並與上述第一磁鐵隔離既定距離;第二磁鐵,設置在上述振動板的下部並與上述第一磁鐵相對應;彈性部件,連接上述底部板和上述振動板並根據上述第一磁鐵和第二磁鐵的斥力和引力而控制上述振動板的移動變位。
在此,上述第一磁鐵和第二磁鐵中某一個是永久性磁鐵,另一個是電磁鐵,而且上述永久性磁鐵至少由一個以上的磁性部件組成。
而且,上述磁性部件與臨近的磁性部件具有相反的極性並相互交叉而排列,上述電磁鐵由與上述永久性磁鐵相對應的至少一個以上的盤卷部組成,上述盤卷部以與上述永久性磁鐵相對應的極性交叉而排列。
而且,上述彈性部件是彈簧。
而且,上述振動板還包括向振動方向延長的擴展板。
本發明改善根據旋轉而產生振動的振動產生裝置的結構,根據產生振動的振動板的上升或下降而產生振動,從而增強了振動強度、減少了根據內部摩擦而發生的熱量、沒有振動噪聲、提高了耐久性、可以調節振動數及振動強度。
圖1是根據現有技術的振動馬達的內部平面圖;圖2是圖1的A-A線截面圖;
圖3是根據本發明的振動產生裝置的截面圖;圖4和圖5是根據本發明的振動產生裝置的工作狀態圖;圖6是根據本發明另外實施例的振動產生裝置的截面圖;圖7是振動產生裝置的磁性部件的平面圖;圖8是振動產生裝置的盤卷部的平面圖。
50振動產生裝置52底部板54外殼56盤卷部60彈簧62振動板63擴展板 63a端部64磁性部件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參照
本發明的實施例。
為了說明的簡單化在本發明中在不同附圖中出現的相同部件賦予相同的符號。
圖3是根據本發明的振動產生裝置的截面圖。
如圖3所示,振動產生裝置50包括底部板52,形成外觀並內部形成有既定的空間;外殼54,與底部板52結合。
而且,上述底部板52的上部設置有第一磁鐵,在上述第一磁鐵的上部並與上述第一磁鐵隔離既定距離設置有振動板62。
而且,上述振動板62的下部設置有與第一磁鐵相對應的第二磁鐵。
在此,上述第一磁鐵和第二磁鐵中某一個是永久性磁鐵,另一個是電磁鐵。
本發明的實施例中,上述第一磁鐵是電磁鐵而第二磁鐵是永久性磁鐵。
另外本發明的另一個實施例中,上述第一磁鐵是永久性磁鐵而第二磁鐵是電磁鐵,其結構與上述實施例中的結構相同,因此不進行說明。
另外,上述電磁鐵由至少一個以上的盤卷部56組成,根據接收的電源電磁鐵的上/下部極性發生互換。
而且,上述電磁鐵的上部並與上述電磁鐵隔離既定距離設置有振動板62。上述振動板62由薄而具有彈性的磷青銅構成。而且上述振動板62為了增加振動量而形成有擴展板63。上述擴展板63以上述振動方向延長形成在上述振動板62上並為了增加強度而包括有彎曲部63a。
而且,上述振動產生裝置50還可以包括有引導上述振動板62的移動的引導部(未圖示)。上述引導部由形成在上述振動板或上述底部板當中一個的凸起部和形成在另一個中的滑動部組成,上述凸起部可以插入在上述滑動部中。而且,在上述振動板62上升/下降時,上述振動板62的彎曲部63a沿著上述外殼54的內壁而滑動。
上述振動板62的下部設置有永久性磁鐵。上述永久性磁鐵與上述電磁鐵的盤卷部56相對應而形成,由多個磁性部件64組成。
另外,上述底部板52和振動板62的中心部設置有連接上述底部板52和振動板62的彈性部件。上述彈性部件是可以彈性變形的材質,在本發明中採用具有復原力的彈簧60。
在此,上述彈簧60的復原力大於上述盤卷部56和上述磁性部件之間產生的斥力。而且,上述振動板62急速上升時,根據上述彈簧60的彈性係數產生的復原力不會使上述振動板62接觸到外殼54的上端。
在上述盤卷部56和上述磁性部件64之間產生斥力時,上述彈簧拉住上述振動板62,而防止上述振動板62的急速上升。
相反,在上述盤卷部56和上述磁性部件64之間產生引力時,上述彈簧被收縮,當達到上述彈簧60的固有收縮率時上述振動板62不再下降。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振動產生裝置50的工作狀態進行詳細的說明。
圖4和圖5是根據本發明的振動產生裝置的工作狀態圖。
首先,本發明的振動產生裝置50連接電源。此時上述電源是交流電源,當上述振動產生裝置50連接(+)電源時設置在底部板52中的電磁鐵即盤卷部56形成電磁場並產生極性。
此時,上述盤卷部56的極性與位於上述電磁鐵上部的磁性部件64的極性相同時,上述磁性部件64和上述盤卷部56之間產生斥力。
即,上述磁性部件64的下部為N極並且上述盤卷部56的上部為N極時,根據相同極性的磁鐵相互排斥的原理設置有上述磁性部件64的上述振動板62上升而產生振動。此時,上述振動板62的移動受彈簧60的影響,上述彈簧60的復原力限制上述振動板62的急速上升。
另外,上述振動產生裝置連接(-)電源時設置在底部板52中的盤卷部56極性發生變換,即上述盤卷部56的上部為S極時,根據不同極性的磁鐵相互吸引的原理設置有磁性部件64的振動板62下降而產生振動,磁性部件64的下部為N極。此時,上述彈簧60發生收縮,當達到上述彈簧60的固有收縮率時上述振動板62不再下降。
如上所述,上述振動產生裝置50根據上述盤卷部56和磁性部件64之間的斥力或引力而產生振動。而且,為了防止上述振動板62持續的搖動而在上述底部板52設置有極性與上述磁性部件(64)的極性相反的輔助磁性部件,上述輔助磁性部件與上述磁性部件(64)之間產生引力而緩衝振動。
向上述盤卷部56提供的電流大小變大時振動產生裝置50振動量也增加,磁性部件64的磁鐵密度增加時振動產生裝置50振動量也增加。
而且,調節向上述盤卷部56提供的輸入電源的交叉周期即(+),(-)變換周期及輸入電流的強度來對振動的頻率、強度進行調節。
上述說明中只對上述永久性磁鐵由至少一個以上的磁性部件64組成並具有相同極性的實施例進行了說明,但是為了振動特性的提高上述永久性磁鐵的相鄰的磁性部件64可以具有相反的極性。
圖6是根據本發明另外實施例的振動產生裝置的截面圖,圖7是振動產生裝置的磁性部件的平面圖,圖8是振動產生裝置的盤卷部的平面圖。
如圖6、7所示,永久性磁鐵由多個磁性部件164a、164b、164c、164d組成,各個磁性部件164a、164b、164c、164d中相鄰的磁性部件具有相反的極性。
而且,電磁鐵由與各個磁性部件164相對應的多個盤卷部156a、156b、156c、156d組成。各個盤卷部156a、156b、156c、156d中相鄰的盤卷部具有相反的極性。
上述振動產生裝置150由多個盤卷部156a、156b、156c、156d及磁性部件164a、164b、164c、164d組成,從而增加了磁性密度。而且,盤卷部156a、156b、156c、156d中某一個不能正常工作時也能根據另外盤卷部和磁性部件而保證振動的產生。
上述振動裝置50,150設置在移動通信終端,並與上述移動通信終端的控制部相連接,當來電或簡訊接收時產生振動而告知用戶。
因此,上述移動通信終端的大小根據小型振動產生裝置50,150而更趨向於小型化。
本發明的振動產生裝置及利用其的移動通信終端結合附圖進行了說明,但是本發明不限制於上述的實施例和附圖,在權利要求範圍內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本發明進行多樣的修正和變形。本發明的振動產生裝置不僅應用在移動通信終端中,而且應用在其它產品中。
本發明的振動產生裝置及利用其的移動通信終端具有如下效果利用永久性磁鐵和電磁鐵之間交叉發生的斥力和引力產生振動,並根據產生振動的振動板的上升或下降而產生振動,從而增強了振動強度、減少了根據內部摩擦而發生的熱量、沒有振動噪聲、提高了耐久性、可以調節振動數及振動強度。而且根據向上述電磁鐵輸入的電源大小而調節振動強度,而且上述電磁鐵由盤卷部組成並與上述永久性磁鐵的磁性部件向對應時,增加了振動強度。而且本發明的振動裝置沒有使用刷子和轉接器而節省了製造費用。
權利要求
1.一種振動產生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第一磁鐵,設置在底部板的上部;振動板,設置在所述第一磁鐵的上部並與所述第一磁鐵隔離既定距離;第二磁鐵,設置在所述振動板的下部並與所述第一磁鐵相對應;彈性部件,連接所述底部板和所述振動板並根據所述第一磁鐵和第二磁鐵的斥力和引力而控制所述振動板的移動變位。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振動產生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磁鐵和第二磁鐵中某一個是永久性磁鐵,另一個是電磁鐵。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振動產生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永久性磁鐵至少由一個以上的磁性部件組成。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振動產生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磁性部件與臨近的磁性部件具有相反的極性並相互交叉而排列。
5.根據權利要求2或4所述的振動產生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電磁鐵由與所述永久性磁鐵相對應的至少一個以上的盤卷部組成。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振動產生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盤卷部以與所述永久性磁鐵相對應的極性交叉而排列。
7.根據權利要求1至4所述的振動產生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彈性部件是彈簧。
8.根據權利要求1至4所述的振動產生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振動板還包括向振動方向延長的擴展板。
9.一種移動通信終端,針對包括有振動產生裝置的移動通信終端,其特徵在於,所述振動發生裝置包括第一磁鐵,設置在底部板的上部;振動板,設置在所述第一磁鐵的上部並與所述第一磁鐵隔離既定距離;第二磁鐵,設置在所述振動板的下部並與所述第一磁鐵相對應;彈性部件,連接所述底部板和所述振動板並根據所述第一磁鐵和第二磁鐵的斥力和引力而控制所述振動板的移動變位。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移動通信終端,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磁鐵和第二磁鐵中某一個是永久性磁鐵,另一個是電磁鐵。
11.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移動通信終端,其特徵在於所述永久性磁鐵至少由一個以上的磁性部件組成。
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移動通信終端,其特徵在於所述磁性部件與臨近的磁性部件具有相反的極性並相互交叉而排列。
13.根據權利要求10至12所述的移動通信終端,其特徵在於所述電磁鐵由與所述永久性磁鐵相對應的至少一個以上的盤卷部組成。
14.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移動通信終端,其特徵在於所述盤卷部以與所述永久性磁鐵相對應的極性交叉而排列。
15.根據權利要求9至12所述的任意一個移動通信終端,其特徵在於所述彈性部件是彈簧。
16.根據權利要求9至12所述的任意一個移動通信終端,其特徵在於所述振動板還包括向振動方向延長的擴展板。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振動產生裝置及其移動通信終端,該振動產生裝置包括第一磁鐵,設置在底部板的上部;振動板,設置在上述第一磁鐵的上部並與上述第一磁鐵隔離既定距離;第二磁鐵,設置在上述振動板的下部並與上述第一磁鐵相對應;彈性部件,連接上述底部板和上述振動板並根據上述第一磁鐵和第二磁鐵的斥力和引力而控制上述振動板的移動變位。本發明具有如下優點改善根據旋轉而產生振動的振動產生裝置的結構,根據產生振動的振動板的上升或下降而產生振動,從而增強了振動強度、減少了根據內部摩擦而發生的熱量、沒有振動噪聲、提高了耐久性、可以調節振動數及振動強度。
文檔編號H04Q7/32GK1953471SQ20061013578
公開日2007年4月25日 申請日期2006年10月19日 優先權日2005年10月19日
發明者柳暢馥 申請人:樂金電子(中國)研究開發中心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