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主要的排水河道是什麼(北京很多胡同為啥以井命名)
2023-06-07 04:14:29 1
北京在歷史上是一座缺水的城市,沒有一條穿城而過的大河。那麼,從前百姓生活用水是如何解決的呢?尤其是在炎炎夏日,人們最離不開的就是清潔的水了。
清末時期的送水工
官邸的水井也「當官」北京城水井多,大街小巷曾經遍布水井,所以北京胡同有很多以井命名。著名的王府井就因為有一眼古井而得名,據說此井水「甘洌可用」。清代《京師坊巷志稿》記載,清代時北京內外城共有一千多眼井。
早年京城的井水大致分為甜水、苦水,還有一種介於二者之間,稱為二性子水。清嘉慶時《燕京雜記》記載:「京師之水最不適口,水有甜苦之分,苦者故不可食,甜者……賣者又昂其價,且劃地為界,流寓者往往苦之。」近代民俗學家金受申在《老北京的生活》中也記載:「做菜做湯,有時用甜水或二性子水,洗衣滌器澆花,則以二性子水為主,至於烹茶,才用甜水。夠不上甜水井,家道又貧寒的人家,也以二性子(水)代替甜水。早年北京井水,因汲浚不深,所以成為苦水,水苦澀有鹼性,昔年最多。二性子水較苦水稍佳,介於甜苦之間,井數較苦水井為少。」
明清時期,北京城的水井固然很多,但是受開鑿技術的限制,大多是簡單的土井,好一點兒的有磚砌的井筒,有的直接用大塊石頭做井口,高於地面,目的是防止打水的人,尤其是小孩不慎跌入井中,還可以防止髒水流入,保護水源;有的在大井的口上覆蓋一整塊大石板,上面鑿出三個、四個圓口,這樣的井就叫三眼井、四眼井,可以供多人同時取水。
一塊石板四個眼稱「四眼井」
有些達官顯貴的府邸院內有甜水井,那自然是愛若珍寶,甚至會用銅鑄造井口。徐國樞在《燕都續詠·銅井口》中記載:「德勝門內積水潭西大銅井……銅面上鐫大元至順賜雅克特穆爾自用等字,下鐫平章大銅井字,均隸書。甘泉芳洌味清新,有詔傳宣賜近臣。惕勵此心同止水,三緘借鑑學金人。」至順是元文宗的年號,雅克特穆爾因擁立文宗有大功,授宰相職,即同平章事。這口井大約因為水質好,欽命給雅克特穆爾專門使用,為此還特地製作了純銅井口,鐫文明示以昭聖眷之隆。為了與被賞賜者身份相匹配,這口水井竟也被封為「平章」,稱為「平章大銅井」。當然,這口大銅井的水質確實非常之好。
北京還有一眼銅井,《明季北略·天壇》記載:「(天壇)內有銅井,以銅鑄成圈,從底套上,水味清洌,飲之沁骨。」這是皇家建築裡的豪華型水井,從下到上,井壁井口都採用銅材鑄造。清學者王士禎在《竹枝詞》中寫道:「京師土脈少甘泉,顧渚春芽枉費煎。只有天壇石甕好,清波一勺賣千錢。」可以看出天壇這眼井是優質的甜水井。
還有更高級的,北京自來水博物館收藏著一件出自清攝政王多爾袞府上的巨大井口,用一整塊漢白玉雕成,高約三米,外徑兩三人合抱。地下部分約有兩米,護著井筒的上部;地上部分有高出地面的井口,屬於珍貴文物。
「洋井」進北京明清時期,由於鑽井技術原始落後,老北京傳統的飲用水源都是淺層地下水。由於大多數的井是從地下三五米深的地層內汲水,含鹼度高,被稱為「苦水」,那時北京城甜水井很少。國門被西方列強的大炮轟開之後,西方的掘井技術被帶入京城。據《燕京今古瑣聞錄》記載,駐紮在前門西側,八國聯軍中的德國部隊在櫻桃斜街打了一眼深井,這就是後來所說的「洋井」。洋井深度十幾米,並穿透了地下一個隔水層,採出來的水十分好喝。
八國聯軍撤走後,這口井被賣給了一名中國商人,他開始向城市居民出售洋井水。清廷也認為開發洋井很有必要,不久便委託四名日本工程師又挖掘了四口洋井向皇宮供水。
到了民國時期,新的鑽井技術開始在北京城得到推廣,從地面下十餘米深處的水層汲取高質量的井水,越來越受到老北京市民的歡迎。
當時的《京話日報》曾在本市新聞欄目刊登一則關于洋井的文章:「洋井得利日本機器鑿的井,京裡人都叫他洋井,其實還是中國井……要曉得地下的泉水,本來沒有苦的,只因開得太淺,沒有打透地底石層,所聚的都是近地的髒水,人屎馬溺都有,哪得不苦?若不信,把苦水井再淘一二十丈,自然也會得甜水的。」
自來水廠闢謠「洋胰子水」隨著洋務運動的開展,一些開明人士多次向清朝政府建議,在北京興建自來水廠。1908年3月,農工商部上奏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請建自來水廠,奏摺很快獲得批准,同時任命周學熙組織籌建。
籌建自來水廠,水源是主要問題,在對多處水源進行勘測和對比後,最終選定水量充沛、水質較好的孫河地表水作為水源。
1910年2月,經過近兩年的努力,終於建成了北京第一座水廠:京師自來水公司東直門水廠。除了水廠外,還鋪設了370公裡的大小管道。不過自來水發售之初,百姓看到水中有細小的氣泡,便稱之為「洋胰子水」,即肥皂水,不敢使用。為了使百姓了解自來水、使用自來水,周學熙親自撰寫白話文公開信,在各大報刊發布。他以淺顯易懂的語言表達,因此影響很大——
只因水這個東西,是人人不可離的,一個不乾淨,就要鬧病,天氣暑熱,更是要緊。所以開市以後,凡是明白人,沒有不喜歡這個水的。又有一種不明白的人,愣造謠言,說是洋水啦、洋胰子水啦……有一宗須向大家聲明,就是這龍頭乍放出來的水,帶一點白色兒。這個白色,並不算什麼毛病,拿著顯微鏡細細的瞧,全是極小的白水泡兒。因這個水,起孫河汲上東直門的水樓子,借著樓子上的壓力,然後再送到各街市龍頭。水樓子高、壓力大,又遇著這個冷天,那水管子裡面有些冷氣,被水的壓力催的緊,一時散不盡,就跟著水一塊兒出來了。所以水裡頭有些白泡兒,不過一分多鐘的時候,那水泡就化得乾乾淨淨,這個水就全變清了。有不知道的,以為是管子洗不淨,又說跟洋胰子水一樣,殊不知這個道理,一說就明白了,大家就不至於誤會啦。
再者,這個水的性質,現在本公司化驗街上龍頭放出的自來水,真正是性質純良,十分清潔。每一百萬分中間,所含的溶解物,不過二百六十四分;化合的硫酸,不過七分半;化合的鹽素,不過十三分半;有機物,不過三十二分半。至於阿摩尼以及磷、鉛、銅等各樣的雜質,卻是一點兒也沒有的。而且硬度九度,又含有鐵質十九分。於人的衛生上極為有益,大家吃著,沒有不身體強健的。
這是有史以來,關於自來水的科學知識第一次以淺顯易懂的形式在北京普及開來。此後,關於自來水的危險性和神秘性的謠言漸漸煙消雲散,人們對自來水不再擔憂害怕,而是將其視為生活中的日常用品。自來水開始被老北京的市民接受了,炎炎夏季,有如此先進的自來水給人們送來涼爽和快意,豈不妙哉!
內容來源:北京日報
作者 劉永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