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消腫止痛膏及其製作方法
2023-06-07 09:09:31 1
專利名稱:一種消腫止痛膏及其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由多種中草藥製成的外用膏藥及其製作方法,具體來說是用於治療跌打扭傷、骨折晚期、關節脫位、痛風性關節炎、骨質增生性關節炎腫痛的外用膏藥及其製作方法。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消腫止痛膏,其特徵在於由多種中草藥組成,各種中草藥的重量組成份數為散血丹、雞骨香、吹龍管、五味根、木芙蓉、土澤蘭、水牛角各9~10份,土鱉、寬筋藤、田七、紅花、大黃、劉寄奴、金不換、柴胡、蘇木、赤芍、大葉蛇總管、七葉一枝花、牛膝、救必應、毛七、毛冬青、兩面針、黑虎根、乳香、沒藥、冰片各5~7份。
本消腫止痛膏的製備方法為a按比例備齊各原料;b將準備好的散血丹、五味根、黑虎根、兩面針、水牛角、田七、大黃、劉寄奴、柴胡、蘇木、赤芍、寬筋藤、救必應、牛膝、放於470~670份的植物油內浸泡5~7天後,煎煮至滾開,再用中低火煎至黃褐色,加入準備好的雞骨香、吹龍管、木芙蓉、土澤蘭、土鱉、紅花、金不換、毛七、毛冬青、乳香、沒藥,大葉蛇總管、七葉一枝花、再煎至焦黃轉黑色時,過濾去渣,形成藥油;c將步驟b過濾得到的藥油用大火煎至無水氣;d將步驟c得到的藥油控制油溫在280℃~300℃範圍內,離火,把步驟a準備好的150~370份的成膏調料加入油鍋內,邊加邊快速攪拌,攪拌至到大煙去盡,待溫度約100℃左右時加入冰片,攪拌均勻,待慢慢降溫成為藥膏;e將步驟d得到的藥膏放入清溪水中浸泡,7天後將藥膏撈起,放陰涼處晾乾水份;f將步驟e得到的藥膏加溫至溶開,待溫度漿至80℃,將藥膏攤塗在布託或紙託上,蓋上土塑料薄膜,包裝待用。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採用常用的中草藥,藥源充足,製作方法簡單,成本低,對人體無副作用;本中藥有活血散淤、通經止痛的作用,對跌打扭傷、骨折晚期、關節脫位、痛風性關節炎、骨質增生性關節炎腫痛等具有療效好、見效快、副作用極少的效果。
本中藥配方到製作方法上都注意解決皮膚過敏問題,配方中的山茶油和水牛角都有潤膚止癢的功效,毛七、大葉蛇總管、七葉一枝花均有較強的清熱解毒作用,尤其是毛七可以解漆毒過敏,而且本產品在製作上長時間放入清溪水中浸泡,使藥物對皮膚的刺激減到最低,即使有過敏情況出現,只要外擦市面上抗過敏藥膏後再敷用本藥膏,仍然有較好的療效效果。
本消腫止痛膏的由多種中草藥組成,各種中草藥的名稱及重量組成份數為散血丹、雞骨香、吹龍管、五味根、木芙蓉、土澤蘭、水牛角各9~10份,土鱉、寬筋藤、田七、紅花、大黃、劉寄奴、金不換、柴胡、蘇木、赤芍、大葉蛇總管、七葉一枝花、牛膝、救必應、毛七、毛冬青、兩面針、黑虎根、乳香、沒藥、冰片各5~7份。
本消腫止痛膏的最佳的中草藥重量組成份數為散血丹、雞骨香、吹龍管、五味根、木芙蓉、土澤蘭、水牛角各10份,土鱉、寬筋藤、田七、紅花、大黃、劉寄奴、金不換、柴胡、蘇木、赤芍、大葉蛇總管、七葉一枝花、牛膝、救必應、毛七、毛冬青、兩面針、黑虎根、乳香、沒藥、冰片各5份。
本消腫止痛膏的製備方法,它包括下列步驟a按比例備齊各原料;b將準備好的散血丹、五味根、黑虎根、兩面針、水牛角、田七、大黃、劉寄奴、柴胡、蘇木、赤芍、寬筋藤、救必應、牛膝、放於470~670份的植物油內浸泡5~7天後,煎煮至滾開,再用中低火煎至黃褐色,加入準備好的雞骨香、吹龍管、木芙蓉、土澤蘭、土鱉、紅花、金不換、毛七、毛冬青、乳香、沒藥,大葉蛇總管、七葉一枝花、再煎至焦黃轉黑色時,過濾去渣,形成藥油;植物油的最佳重量份數為570份。
c將步驟b過濾得到的藥油用大火煎至無水氣;d將步驟c得到的藥油控制油溫在280℃~300℃範圍內,離火,把步驟a準備好的150~370份的成膏調料加入油鍋內,邊加邊快速攪拌,攪拌至到大煙去盡,待溫度約100℃左右時加入冰片,攪拌均勻,待慢慢降溫成為藥膏;成膏調料的最佳重量份數為250份。
e將步驟d得到的藥膏放入清溪水中浸泡,7天後將藥膏撈起,晾乾水份;f將步驟e得到的藥膏加溫至溶開,待溫度漿至80℃,將藥膏攤塗在布託或紙託上,蓋上土塑料薄膜,包裝待用。
本消腫止痛膏的製備方法中,步驟b中的植物油可以是山茶油、麻油或者黃豆油,而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植物油最佳為山茶油;步驟d中的成膏調料可以為黃丹、鉛丹或者樟丹,而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取黃丹為最佳成膏調料;步驟c所述的藥油煎至無水氣以棒將藥油滴入涼水中呈餅狀不散為標準;步驟e所述的藥膏攤塗在布託或紙託上以1mm~2mm厚為宜。
本產品使用時將膏藥攤塗在布託或紙託上貼於患處,藥力隨著人體的熱量的產生而到達深層組織,達到活血化淤、通經止痛的效果,而且藥力持久。本發明從配方到製作方法上都注意解決皮膚過敏問題,配方中的山茶油和水牛角都有潤膚止癢的功效,毛七、大葉蛇總管、七葉一枝花均有較強的清熱解毒作用,尤其是毛七可以解漆毒過敏。而且本產品在製作上長時間放入清溪水中浸泡,使藥物對皮膚的刺激減到最低,而且即使有過敏情況出現,只要外擦市面上抗過敏藥膏後再敷用本藥膏,仍然有較好的療效效果。
本消腫止痛膏的其中幾個臨床病例如下1.吳忠權,男,成年,恩平市良西鎮農民,2002年4月20日騎兩輪摩託車翻倒,致右足踝關節扭傷,即時腫脹疼痛,活動受限,未經任何處理。兩小時後貼上本跌打膏,貼膏後半小時自訴已不覺疼痛,患肢可著地慢慢行走,回家後每天敷用本藥膏,第4天已經能夠參加日常活動。
2.李小珊,女,成年,恩平市郵政局職員,被摩託車撞傷倒地,致左足外踝關節脫位,經當地中醫院復位、外敷等處理,三天後患處仍腫脹嚴重,並引起周圍出現過敏性皮疹,患足無法著地,稍作移動即疼痛劇烈。經過「膚輕鬆膏」外搽過敏性皮疹處,敷用本藥膏,包紮固定,每天換藥一次,三天後痊癒。
3.威廉,男,成年,澳洲人,2001年12月11日就診,搬重物致腰部扭傷,無法行走站立,貼本跌打膏後一半小時自訴腰痛減輕,6小時後可坐立,每天敷用本藥膏一次,三天後可自由行走,七天痊癒,至今無見復發。
4.黃霖,男,成年,恩平市恩城鎮居民,2002年8月16日從竹梯上跌地,致左脛排骨粉碎性骨折,經他人手法復位,敷用草藥夾板固定半月,出現全身多處黏膜腫脹,局部皮疹等過敏反應。後經抗過敏治療,改敷用本藥膏,隔三天換藥一次,用藥其間傷處疼痛明顯減輕,繼續敷用本藥膏,兩個月後痊癒。
權利要求
1.一種消腫止痛膏,其特徵在於由多種中草藥組成,各種中草藥的重量組成份數為散血丹、雞骨香、吹龍管、五味根、木芙蓉、土澤蘭、水牛角各9~10份,土鱉、寬筋藤、田七、紅花、大黃、劉寄奴、金不換、柴胡、蘇木、赤芍、大葉蛇總管、七葉一枝花、牛膝、救必應、毛七、毛冬青、兩面針、黑虎根、乳香、沒藥、冰片各5~7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消腫止痛膏,其特徵在於各種中草藥的重量組成份數為散血丹、雞骨香、吹龍管、五味根、木芙蓉、土澤蘭、水牛角各10份,土鱉、寬筋藤、田七、紅花、大黃、劉寄奴、金不換、柴胡、蘇木、赤芍、大葉蛇總管、七葉一枝花、牛膝、救必應、毛七、毛冬青、兩面針、黑虎根、乳香、沒藥、冰片各5份。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消腫止痛膏的製備方法是a按比例備齊各原料;b將準備好的散血丹、五味根、黑虎根、兩面針、水牛角、田七、大黃、劉寄奴、柴胡、蘇木、赤芍、寬筋藤、救必應、牛膝、放於470~670份的植物油內浸泡5~7天後,煎煮至滾開,再用中低火煎至黃褐色,加入準備好的雞骨香、吹龍管、木芙蓉、土澤蘭、土鱉、紅花、金不換、毛七、毛冬青、乳香、沒藥,大葉蛇總管、七葉一枝花、再煎至焦黃轉黑色時,過濾去渣,形成藥油;c將步驟b過濾得到的藥油用大火煎至無水氣;d將步驟c得到的藥油控制油溫在280℃~300℃範圍內,離火,把步驟a準備好的150~370份的成膏調料加入油鍋內,邊加邊快速攪拌,攪拌至到大煙去盡,待溫度約100℃左右時加入冰片,攪拌均勻,待慢慢降溫成為藥膏;e將步驟d得到的藥膏放入清溪水中浸泡,7天後將藥膏撈起,放陰涼處晾乾水份;f將步驟e得到的藥膏加溫至溶開,待溫度漿至80℃,將藥膏攤塗在布託或紙託上,蓋上土塑料薄膜,包裝待用。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消腫止痛膏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步驟b中的植物油為山茶油。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消腫止痛膏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步驟d中的成膏調料為黃丹。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消腫止痛膏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步驟c所述的藥油煎至無水氣以棒將藥油滴入涼水中呈餅狀不散為標準。
7.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消腫止痛膏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步驟f所述的藥膏攤塗在布託或紙託上以1mm~2mm厚為宜。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消腫止痛膏及其製作方法;本膏藥由多種中草藥組成,各種中草藥的重量組成份數為散血丹、雞骨香、吹龍管、五味根、木芙蓉、土澤蘭、水牛角各9~10份,土鱉、寬筋藤、田七、紅花、大黃、劉寄奴、金不換、柴胡、蘇木、赤芍、大葉蛇總管、七葉一枝花、牛膝、救必應、毛七、毛冬青、兩面針、黑虎根、乳香、沒藥、冰片各5~7份;本膏藥對於對跌打扭傷、骨折晚期、關節脫位、痛風性關節炎、骨質增生性關節炎腫痛等具有療效好、見效快、副作用極少的效果。
文檔編號A61K9/06GK1473612SQ03139980
公開日2004年2月11日 申請日期2003年7月24日 優先權日2003年7月24日
發明者吳錦輝, 吳錦鋒 申請人:吳錦輝, 吳錦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