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防滑輪胎及其防滑裝置製造方法
2023-06-04 10:24:36 1
一種防滑輪胎及其防滑裝置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輪胎防滑【技術領域】,提供了一種防滑輪胎及其防滑裝置,輪胎防滑裝置包括防滑帶主體。該防滑帶主體配合嵌設於輪胎本體上沿其外周面設置的環形凹槽內,防滑帶主體的外表面上沿其長度方向設有若干防滑齒,防滑齒沿防滑帶主體的寬度方向延伸,防滑帶主體的一端靠近其外表面的一側設有第一連接部,防滑帶主體的另一端靠近其內表面的一側設有第二連接部;防滑帶主體可嵌設於輪胎本體上沿其外周面設置的環形凹槽內,第一連接部和第二連接部通過緊固件可拆式固定連接。其便於安裝拆卸,而且防滑效果好、使用壽命長。
【專利說明】一種防滑輪胎及其防滑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輪胎防滑【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防滑輪胎及其防滑裝置。
【背景技術】
[0002]隨著社會的進步,物流企業的發達及私家車的逐步普及,汽車擁有量不斷的提高。現有的汽車輪胎,由於其都是按照道路的通常狀況設計的,因此,在雪地或積水路面上極易打滑,直接影響行車安全。
[0003]目前,為解決上述問題,大都在輪胎的外周面上安裝防滑鏈,但是,防滑鏈一方面在不需要防滑將其拆卸時,拆卸過程較為繁瑣,操作費時費力,另一方面防滑效果不理想,且易對輪胎表面造成損傷。而且,現有的防滑鏈,無論是金屬材質的鏈狀,還是牛筋或橡膠材質的網狀,都是與車輪固定的一個整體,行駛中若出現一處斷裂則馬上癱瘓,不能繼續行駛使用。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便於安裝拆卸、防滑效果好、使用壽命長的輪胎防滑裝置。
[0005]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一種輪胎防滑裝置,包括長條形的防滑帶主體,所述防滑帶主體配合嵌設於輪胎本體上沿其外周面設置的環形凹槽內,所述防滑帶主體的外表面上沿其長度方向設有若干防滑齒,所述防滑齒沿所述防滑帶主體的寬度方向延伸,所述防滑帶主體的一端靠近其外表面的一側設有第一連接部,所述防滑帶主體的另一端靠近其內表面的一側設有第二連接部;所述防滑帶主體可嵌設於輪胎本體上沿其外周面設置的環形凹槽內,所述第一連接部和所述第二連接部通過緊固件可拆式固定連接。
[0006]作為一種改進的方案,所述第一連接部的根部設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連接部的端部設有第一凸緣;所述第二連接部的根部設有與所述第一凸緣扣合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連接部的端部設有與所述第一凹槽扣合的第二凸緣。
[0007]作為一種改進的方案,所述第一連接部上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一凸緣之間設有第一導向斜面,所述第一導向斜面靠近所述第一凹槽的一端到所述防滑帶主體外表面的距離小於所述第一導向斜面靠近所述第一凸緣的一端到所述防滑帶主體外表面的距離,所述第二連接部上對應設有第二導向斜面;
[0008]所述第一凹槽的寬度大於所述第二凸緣的寬度,所述第一凹槽的槽深大於所述第二凸緣的高度;所述第二凹槽的寬度大於所述第一凸緣的寬度,所述第二凹槽的槽深大於所述第一凸緣的高度;
[0009]所述第一連接部上設有長條形沉頭孔,所述長條形沉頭孔的長度方向沿所述防滑帶主體的長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連接部上對應設有螺紋孔,所述緊固件為螺釘,所述螺釘擰設於所述螺紋孔內。
[0010]作為一種改進的方案,所述防滑帶主體的內表面的兩側邊設有圓角。[0011]作為一種改進的方案,所述防滑齒為楔形齒。
[0012]作為一種改進的方案,所述防滑帶主體為鏈式帶,包括多個鉸接在一起的鏈節,每個所述鏈節的外表面上設有至少一個所述防滑齒。
[0013]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防滑輪胎,包括輪胎本體,所述輪胎本體上設有上述任一項所述的輪胎防滑裝置,所述輪胎防滑裝置至少設有一個,所述防滑齒的頂部露出所述輪胎本體的外周面。
[0014]作為一種改進的方案,所述輪胎防滑裝置為鋼質,並與所述輪胎本體硫化在一起。
[0015]作為一種改進的方案,所述防滑齒的頂部露出所述輪胎本體的外周面10?15mm。
[0016]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輪胎防滑裝置由於其防滑帶主體的外表面上沿其長度方向設有若干防滑齒,並使防滑齒沿防滑帶主體的寬度方向延伸;當車輛需要在冰雪路面行駛時,僅需將該防滑帶主體嵌設於輪胎本體外周面的環形凹槽內,然後將第一連接部和第二連接部利用緊固件進行緊固,使該輪胎防滑裝置抱緊輪胎,在車輛行駛的過程中,防滑帶主體上設置的防滑齒接觸冰雪路面後即會嵌入到冰雪路面中,增大輪胎與冰雪路面之間的摩擦力,防止汽車打滑。由於該輪胎防滑裝置的防滑帶主體為嵌入式設置,整體佔用空間小,便於拆卸,也不影響車輛的美觀;而且,在使用過程中即使有部分防滑齒斷裂或損毀也不會影響輪胎防滑裝置的整體使用性能,延長了該輪胎防滑裝置的使用壽命,人們還可根據車輛輪胎本體外周面上環形凹槽的形狀和數量選取相應形狀和數量的輪胎防滑裝置,以增強輪胎的防滑能力。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7]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提供的輪胎防滑裝置兩端扣合狀態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2是圖1中A部分的放大視圖;
[0019]圖3是本實用新型防滑輪胎的示意圖;
[0020]圖4是本實用新型二提供輪胎防滑裝置兩端扣合狀態的結構示意圖;
[0021]圖中:1_輪胎本體,2a_防滑帶主體,2b_防滑帶主體,21b-鏈節,3-防滑齒,4-第一連接部,41-第一凹槽,42-第一凸緣,43-第一導向斜面,5-第二連接部,51-第二凹槽,52-第二凸緣,53-第二導向斜面,6-螺釘。
【具體實施方式】
[0022]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並不用於限定本實用新型。
[0023]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輪胎防滑裝置包括防滑帶主體,該防滑帶主體配合嵌設於輪胎本體上沿其外周面設置的環形凹槽內,防滑帶主體的外表面上沿其長度方向設有若干防滑齒,防滑齒沿防滑帶主體的寬度方向延伸,防滑帶主體的一端靠近其外表面的一側設有第一連接部,防滑帶主體的另一端靠近其內表面的一側設有第二連接部;防滑帶主體可嵌設於輪胎本體上沿其外周面設置的環形凹槽內,第一連接部和第二連接部通過緊固件可拆式固定連接。
[0024]實施例一:[0025]圖1示出了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第一種輪胎防滑裝置的結構示意圖,為了便於說明,本圖僅提供與本實用新型有關的結構部分。
[0026]輪胎防滑裝置包括防滑帶主體2a,如圖3所示,在該實施例中,防滑帶主體2a為一體式結構,防滑帶主體2a配合嵌設於輪胎本體I上沿其外周面設置的環形凹槽內,當然,根據不同輪胎本體I上不同的環形凹槽形狀,人們可選用與之相適配的輪胎防滑裝置,如當輪胎本體I上的環形凹槽呈花紋狀蜿蜒延伸時,人們可選用防滑帶主體2a呈同樣的花紋狀延伸的形狀的輪胎防滑裝置,防滑帶主體2a的外表面上沿其長度方向設有若干防滑齒3,防滑齒3沿防滑帶主體2a的寬度方向延伸,防滑帶主體2a的一端靠近其外表面的一側設有第一連接部4,防滑帶主體2a的另一端靠近其內表面的一側設有第二連接部5;防滑帶主體2a可嵌設於輪胎本體I上沿其外周面設置的環形凹槽內,第一連接部4和第二連接部5通過緊固件可拆式固定連接,在該實施例中,該緊固件為螺釘6。當車輛需要在冰雪路面行駛時,僅需將防滑帶主體2a嵌設於輪胎本體I外周面的環形凹槽內,然後將第一連接部4和第二連接5部利用緊固件進行緊固,使該輪胎防滑裝置抱緊輪胎,在車輛行駛的過程中,防滑帶主體2a上設置的防滑齒3接觸冰雪路面後即會嵌入到冰雪路面中,增大輪胎與冰雪路面之間的摩擦力,防止汽車打滑。由於該輪胎防滑裝置的防滑帶主體2a為嵌入式設置,整體佔用空間小,便於拆卸,也不影響車輛的美觀;而且,在使用過程中即使有部分防滑齒3斷裂或損毀也不會影響輪胎防滑裝置的整體使用性能,損毀的防滑齒3也便於修補,延長了該輪胎防滑裝置的使用壽命,人們還可根據車輛輪胎本體外周面上環形凹槽的實際形狀和數量選取相應形狀和數量的輪胎防滑裝置,以增強輪胎的防滑能力。
[0027]在該實施例中,如圖2所示,在第一連接部4的根部設有第一凹槽41,第一連接部4的端部設有第一凸緣42 ;第二連接部5的根部設有與第一凸緣42扣合的第二凹槽51,第二連接部5的端部設有與第一凹槽41扣合的第二凸緣52。使用時,先將第一凸緣42扣入第二凹槽51,同時,第二凸緣52扣入第一凹槽41,然後再擰上螺釘6,如此可使人們在安裝該輪胎防滑裝置時不必在擰入螺釘6時將第一連接部4和第二連接部5拉扯對正,進一步簡化了該輪胎防滑裝置的安裝,而且還能在螺釘6出現鬆脫的時候繼續扣合在一起,防止該輪胎防滑裝置脫落。
[0028]在第一連接部4上第一凹槽41和第一凸緣42之間設有第一導向斜面43,第一導向斜面43靠近第一凹槽41的一端到防滑帶主體2a外表面的距離小於第一導向斜面43靠近第一凸緣42的一端到防滑帶主體2a外表面的距離,第二連接部5上對應設有第二導向斜面53 ;並使第一凹槽41的寬度大於第二凸緣52的寬度,第一凹槽41的槽深大於第二凸緣52的高度;第二凹槽51的寬度大於第一凸緣42的寬度,第二凹槽51的槽深大於第一凸緣42的高度;在第一連接部4上設有長條形沉頭孔,長條形沉頭孔的長度方向沿防滑帶主體2a的長度方向延伸,第二連接部5上對應設有螺紋孔,螺釘6擰設於螺紋孔內。使用時,將第一凸緣42扣合於第二凹槽51內,同時,第二凸緣52扣入第一凹槽41,隨著螺釘6的擰入,螺釘6的頭部對第一連接部4產生的擠壓力隨之增大,使第一連接部4和第二連接部5在第一導向斜面43和第二導向斜面53的作用下,產生方向相對的移動,使防滑帶主體2a逐漸抱緊輪胎,增大防滑帶主體2a與輪胎本體I之間的摩擦力,既能增強輪胎的防滑能力,又能防止該輪胎防滑裝置脫落。
[0029]在該實施例中,在防滑帶主體2a的內表面的兩側邊設有圓角,則可有效地防止在安裝或使用的過程中防滑帶主體2a對輪胎本體I造成割傷等損壞。
[0030]在該實施例中,將防滑齒3設置為楔形齒,則可提高防滑齒3的抓地效果,提高其防滑能力。
[0031]實施例二:
[0032]本實施方式與實施例一基本相同,其不同之處在於:
[0033]如圖4所示,防滑帶主體2b為鏈式帶,包括多個鉸接在一起的鏈節21b,每個鏈節21b的外表面上設有至少一個防滑齒3。採用鏈式帶作為防滑帶主體2b不僅方便了該輪胎防滑裝置的拆裝,而且,在長時間使用後,若部分鏈節21b出現損毀也方便更換及維修,縮短了該輪胎防滑裝置的維護時間,延長了其使用壽命。
[0034]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防滑輪胎,包括輪胎本體1,輪胎本體I上設有上述任一項的輪胎防滑裝置,並且該輪胎防滑裝置至少設有一個,並使防滑齒3的頂部露出輪胎本體I的外周面。
[0035]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防滑輪胎設有上述輪胎防滑裝置,由於上述輪胎防滑裝置具有上述技術效果,具有該輪胎防滑裝置的防滑輪胎也應具有相應的技術效果。
[0036]在該實施例中,使用鋼質的輪胎防滑裝置,並將其與輪胎本體I硫化在一起,則可使該防滑輪胎在確保其防滑效果的前提下,使輪胎防滑裝置與輪胎本體I結合地更加緊密牢固,不易脫落。
[0037]在該實施例中,使防滑齒3的頂部露出輪胎本體I的外周面10?15mm,則可在保證其防滑效果的前提下,減少該防滑輪胎對路面的損壞,同時還能減少行車阻力,減少能源的耗費。
[0038]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輪胎防滑裝置由於其防滑帶主體的外表面上沿其長度方向設有若干防滑齒,並使防滑齒沿防滑帶主體的寬度方向延伸;當車輛需要在冰雪路面行駛時,僅需將該防滑帶主體嵌設於輪胎本體外周面的環形凹槽內,然後將第一連接部和第二連接部利用緊固件進行緊固,使該輪胎防滑裝置抱緊輪胎,在車輛行駛的過程中,防滑帶主體上設置的防滑齒接觸冰雪路面後即會嵌入到冰雪路面中,增大輪胎與冰雪路面之間的摩擦力,防止汽車打滑。由於該輪胎防滑裝置的防滑帶主體為嵌入式設置,整體佔用空間小,便於拆卸,也不影響車輛的美觀;而且,在使用過程中即使有部分防滑齒斷裂或損毀也不會影響輪胎防滑裝置的整體使用性能,延長了該輪胎防滑裝置的使用壽命,人們還可根據車輛輪胎本體外周面上環形凹槽的形狀和數量選取相應形狀和數量的輪胎防滑裝置,以增強輪胎的防滑能力。
[0039]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輪胎防滑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長條形的防滑帶主體,所述防滑帶主體的外表面上沿其長度方向設有若干防滑齒,所述防滑齒沿所述防滑帶主體的寬度方向延伸,所述防滑帶主體的一端靠近其外表面的一側設有第一連接部,所述防滑帶主體的另一端靠近其內表面的一側設有第二連接部;所述防滑帶主體可嵌設於輪胎本體上沿其外周面設置的環形凹槽內,所述第一連接部和所述第二連接部通過緊固件可拆式固定連接。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輪胎防滑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連接部的根部設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連接部的端部設有第一凸緣;所述第二連接部的根部設有與所述第一凸緣扣合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連接部的端部設有與所述第一凹槽扣合的第二凸緣。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輪胎防滑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連接部上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一凸緣之間設有第一導向斜面,所述第一導向斜面靠近所述第一凹槽的一端到所述防滑帶主體外表面的距離小於所述第一導向斜面靠近所述第一凸緣的一端到所述防滑帶主體外表面的距離,所述第二連接部上對應設有第二導向斜面; 所述第一凹槽的寬度大於所述第二凸緣的寬度,所述第一凹槽的槽深大於所述第二凸緣的高度;所述第二凹槽的寬度大於所述第一凸緣的寬度,所述第二凹槽的槽深大於所述第一凸緣的高度; 所述第一連接部上設有長條形沉頭孔,所述長條形沉頭孔的長度方向沿所述防滑帶主體的長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連接部上對應設有螺紋孔,所述緊固件為螺釘,所述螺釘擰設於所述螺紋孔內。
4.如權利要求1至3任一項所述的輪胎防滑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防滑帶主體的內表面的兩側邊設有圓角。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輪胎防滑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防滑齒為楔形齒。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輪胎防滑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防滑帶主體為鏈式帶,包括多個鉸接在一起的鏈節,每個所述鏈節的外表面上設有至少一個所述防滑齒。
7.一種防滑輪胎,包括輪胎本體,其特徵在於:所述輪胎本體上一體設有如權利要求1至6任一項所述的輪胎防滑裝置,所述輪胎防滑裝置至少設有一個,所述防滑齒的頂部露出所述輪胎本體的外周面。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防滑輪胎,其特徵在於:所述輪胎防滑裝置為鋼質,並與所述輪胎本體硫化在一起。
9.如權利要求7或8所述的防滑輪胎,其特徵在於:所述防滑齒的頂部露出所述輪胎本體的外周面10?15mm。
【文檔編號】B60C27/06GK203600913SQ201320756346
【公開日】2014年5月21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25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25日
【發明者】周海 申請人:周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