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防燙恆溫水龍頭的製作方法
2023-06-04 04:37:46 1
新型防燙恆溫水龍頭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新型防燙恆溫水龍頭,包括閥體,閥體兩端設有流量閥芯和恆溫閥芯,中心管置於閥體內,聯接管設於中心管內;閥體內設有與閥體冷水進口連通的冷水腔,中心管另一端設有容納流量閥芯的流量閥芯容納腔,流量閥芯容納腔壁上設有混合水連接孔,中心管上置有連通閥體熱水進口和中心管的熱水連接孔;聯接管設於流量閥芯容納腔和冷水腔之間,並與流量閥芯容納腔和冷水腔連通;恆溫閥芯位於聯接管和冷水腔之間;閥體內表面與中心管外表面之間形成與閥體出水口連通的第一空腔,第一空腔通過混合水連接孔與流量閥芯容納腔連通;中心管內表面與聯接管外表面之間形成第二空腔,第二空腔通過熱水連接孔與閥體熱水進口連通;閥體冷水進口與冷水腔形成冷水通道。
【專利說明】新型防燙恆溫水龍頭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於水暖器材【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內部結構優化的防燙恆溫水龍頭。
【背景技術】
[0002]恆溫水龍頭由於水溫調節比較方便而受到人們的喜歡,但是由於需要通入熱水,恆溫水龍頭使用過程中容易導致手輪或龍頭外表面溫度升高,從而可能出現燙傷事故。目前市場上出現了具有外表面防燙功能的恆溫水龍頭,如專利號為201120122658.1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公開了一種防燙恆溫水龍頭,包括閥體、流量閥芯、恆溫閥芯、溫控手輪、流量手輪、中心管和聯接管。聯接管套在中心管內,中心管套在閥體內,流量閥芯和恆溫閥芯分別設置於閥體的兩端,聯接管設置於恆溫閥芯和流量閥芯之間。閥體內表面和中心管外表面之間空腔通過冷水,中心管內直接通入熱水,中心管內表面和聯接管外表面之間通過混合水,直接與閥體出水口連通。該恆溫水龍頭閥體最外層內空間通入冷水,由此可以起到防燙的功能,但是該水龍頭的零部件較多、結構相對複雜,不利於降低成本。
實用新型內容
[0003]針對以上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的新型防燙恆溫水龍頭。
[0004]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取如下的技術解決方案:
[0005]新型防燙恆溫水龍頭,包括:
[0006]閥體,所述閥體上設置有閥體冷水進口、閥體熱水進口和閥體出水口,所述閥體兩端分別設置流量閥芯和恆溫閥芯,所述流量閥芯位於閥體熱水進口端並與流量手輪連接,所述恆溫閥芯位於閥體冷水進口端並與溫控手輪連接;
[0007]中心管,所述中心管設置於所述閥體內;
[0008]聯接管,所述聯接管設置於所述中心管內;
[0009]所述閥體內設置有與所述閥體冷水進口連通的冷水腔;所述中心管的一端抵頂在所述冷水腔外壁上,中心管的另一端設置有容納所述流量閥芯的流量閥芯容納腔,所述流量閥芯容納腔壁上設置有混合水連接孔,所述中心管上設置有連通所述閥體熱水進口和中心管的熱水連接孔;所述聯接管設置於所述流量閥芯容納腔和冷水腔之間,並與所述流量閥芯容納腔和冷水腔連通;聯接管端部設有恆溫閥芯容納腔;
[0010]所述閥體內表面與中心管外表面之間形成與閥體出水口連通的第一空腔,第一空腔同時通過混合水連接孔與所述流量閥芯容納腔連通,為混合水出水通道;所述中心管內表面與聯接管外表面之間形成第二空腔,第二空腔通過熱水連接孔與閥體熱水進口連通,為熱水通道;所述閥體冷水進口與冷水腔形成冷水通道。
[0011]優選的,所述閥體、中心管、聯接管均為中空管狀結構。
[0012]優選的,所述中心管兩端與閥體內壁之間通過密封圈密封配合,中心管的一端與壓緊螺母抵頂,另一端抵頂在冷水腔壁上。[0013]優選的,所述恆溫閥芯通過恆溫閥芯上閥套外表面上的外螺紋與所述閥體端部的內螺紋配合固定在閥體上,所述恆溫閥芯的上半部分設置於恆溫閥芯上閥套內、下半部分設置於恆溫閥芯容納腔內,所述恆溫閥芯上閥套與冷水腔壁之間設有密封圈,所述恆溫閥芯上閥套的冷水進水口與冷水腔連通,所述流量閥芯通過其閥體上的外螺紋與所述流量閥芯容納腔的內螺紋連接。
[0014]優選的,所述中心管內沿著所述流量閥芯容納腔向內延伸設置有固定連接管,所述固定連接管和所述中心管之間形成與所述熱水連接孔連通的空隙,所述聯接管的一端嵌套在所述固定連接管端部內,通過密封圈與固定連接管密封配合。
[0015]由以上技術方案可知,本實用新型的閥體、中心管、聯接管構成水龍頭的主體部分,在閥體內設置冷水腔,在中心管內設置流量閥芯容納腔,熱水經過閥體熱水進口及中心管上的熱水連接孔進入中心管後,流經中心管內表面、聯接管外表面形成的第二空腔,從聯接管端部進入恆溫閥芯,冷水進入冷水腔後直接進入恆溫閥芯,由恆溫閥芯調節後的混合水進入聯接管內部,從聯接管進入流量閥芯容納腔,在流量閥芯容納腔內由流量閥芯調節後經混合水連接孔進入混合水通道,最後由閥體出水口流出。本實用新型優化了各部件的結構,減少零部件數量,降低了成本。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6]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2為本實用新型主體部分的結構示意圖。
[0018]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地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0019]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防燙恆溫水龍頭包括閥體1、中心管2、聯接管3、流量手輪4、流量閥芯5、壓緊螺母6、恆溫閥芯7、定位齒圈8、溫控手輪9、恆溫閥芯上閥套10以及各種不同規格形狀的密封圈。閥體1、中心管2、聯接管3構成恆溫水龍頭的主體部分,且閥體1、中心管2、聯接管3均為中空管狀結構,主體兩端分別設置流量手輪4和溫控手輪9。
[0020]閥體I兩端側壁上分別設置有閥體熱水進口 Ia和閥體冷水進口 lb,在閥體I中部設置有閥體出水口 lc,混合後的水從閥體出水口 Ic向外流出。閥體I內設置有與閥體冷水進口 Ib連通的冷水腔ld,冷水從閥體冷水進口 Ib進入冷水腔Id中。流量閥芯5設置於閥體I設置閥體熱水進口的一端,恆溫閥芯7設置於閥體I設置閥體冷水進口的一端,流量閥芯5與流量手輪4連接,恆溫閥芯7與溫控手輪9連接,閥芯與手輪之間的連接方式為現有技術。
[0021]中心管2設置於閥體I內,中心管2的一端與壓緊螺母6抵頂,另一端抵頂在冷水腔Id腔外壁上,中心管2兩端與閥體I內壁之間通過密封圈密封配合。中心管2與壓緊螺母6抵頂的一端的側壁上設置有熱水連接孔2a,熱水連接孔2a與閥體I的閥體熱水進口 Ia連通,熱水從閥體熱水進口 Ia經熱水連接孔2a進入中心管2內。中心管2遠離冷水腔Id的端部內設置有流量閥芯容納腔2b,中心管2內沿著流量閥芯容納腔2b向內延伸設置有固定連接管2c,固定連接管2c和中心管2之間形成與熱水連接孔2a連通的空隙;固定連接管2c與流量閥芯容納腔2b連通,流量閥芯容納腔2b壁上設置有混合水連接孔2d。流量閥芯5通過其閥體上的外螺紋與流量閥芯容納腔2b的內螺紋連接,從而固定在中心管2上,流量閥芯5用於控制流量閥芯容納腔2b的出水量。恆溫閥芯7通過恆溫閥芯上閥套10外表面上的外螺紋與閥體I端部的內螺紋配合固定在閥體I上,恆溫閥芯7的上半部分設置於恆溫閥芯上閥套10內、下半部分設置於聯接管3端部形成的恆溫閥芯容納腔3a內。恆溫閥芯上閥套10與冷水腔(即閥體)之間設有O形密封圈,恆溫閥芯上閥套10的冷水進水口直接與冷水腔Id連通。
[0022]聯接管3設置於中心管2內,聯接管3的一端嵌套在中心管2的固定連接管2c內,通過密封圈與固定連接管2c密封配合,聯接管3通過固定連接管2c與流量閥芯容納腔2b連通,聯接管3的另一端向冷水腔Ib方向延伸。本實用新型的流量閥芯5和恆溫閥芯7為市場上銷售產品,流量閥芯5為具有流量調節功能的閥芯,恆溫閥芯7為具有恆溫或恆溫恆壓功能的閥芯。
[0023]閥體I內表面與中心管2外表面之間形成與閥體出水口 Ic連通的第一空腔,第一空腔同時與中心管2的流量閥芯容納腔2b通過混合水連接孔2d連通,即為混合水出水通道。中心管2內表面與聯接管3外表面之間形成第二空腔,第二空腔通過熱水連接孔2a與閥體熱水進口 Ia連通,即為熱水通道。閥體冷水進口 Ib與冷水腔Id形成冷水通道。
[0024]圖2中實線表示熱水路徑,點劃線表示冷水路徑,虛線表示混合水路徑,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防燙水龍頭的工作原理說明如下:
[0025]冷水經過閥體I的閥體冷水進口 Ib進入閥體I的冷水腔Id後,直接進入恆溫閥芯上閥套10內腔;熱水經過閥體I的閥體熱水進口 Ia及中心管2上的熱水連接孔2a進入中心管2後,流經中心管2內表面、聯接管3外表面形成的第二空腔,從聯接管3端部進入恆溫閥芯上閥套10內腔,通過恆溫閥芯7調節後,混合水進入聯接管3內部,從聯接管3進入流量閥芯容納腔2b,在流量閥芯容納腔2b內由流量閥芯5調節後經混合水連接孔2d進入混合水通道,最後由閥體出水口 Ic流出。當進入恆溫閥芯上閥套10內的水溫變化或水壓變化時,恆溫閥芯內的溫度傳感器在熱脹冷縮作用下使調節器移動,從而調節冷、熱水的進水量,以達到恆定水溫和平衡壓力的作用。
[0026]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儘管參照上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依然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如聯接管與中心管內的固定連接管可以為一體式設計,即聯接管的端部直接抵頂在中心管的流量閥芯容納腔的腔壁上;恆溫閥芯上閥套與中心管也可以採用一體式設計。因此,未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範圍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換,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範圍內。
【權利要求】
1.新型防燙恆溫水龍頭,包括: 閥體,所述閥體上設置有閥體冷水進口、閥體熱水進口和閥體出水口,所述閥體兩端分別設置流量閥芯和恆溫閥芯,所述流量閥芯位於閥體熱水進口端並與流量手輪連接,所述恆溫閥芯位於閥體冷水進口端並與溫控手輪連接; 中心管,所述中心管設置於所述閥體內; 聯接管,所述聯接管設置於所述中心管內; 其特徵在於: 所述閥體內設置有與所述閥體冷水進口連通的冷水腔;所述中心管的一端抵頂在所述冷水腔外壁上,中心管的另一端設置有容納所述流量閥芯的流量閥芯容納腔,所述流量閥芯容納腔壁上設置有混合水連接孔,所述中心管上設置有連通所述閥體熱水進口和中心管的熱水連接孔;所述聯接管設置於所述流量閥芯容納腔和冷水腔之間,並與所述流量閥芯容納腔和冷水腔連通,聯接管端部設有恆溫閥芯容納腔; 所述閥體內表面與中心管外表面之間形成與閥體出水口連通的第一空腔,第一空腔同時通過混合水連接孔與所述流量閥芯容納腔連通,為混合水出水通道;所述中心管內表面與聯接管外表面之間形成第二空腔,第二空腔通過熱水連接孔與閥體熱水進口連通,為熱水通道;所述閥體冷水進口與冷水腔形成冷水通道。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防燙恆溫水龍頭,其特徵在於:所述閥體、中心管、聯接管均為中空管狀結構。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防燙恆溫水龍頭,其特徵在於:所述中心管兩端與閥體內壁之間通過密封圈密封配合,中心管的一端與壓緊螺母抵頂,另一端抵頂在冷水腔外壁上。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防燙恆溫水龍頭,其特徵在於:所述恆溫閥芯通過恆溫閥芯上閥套外表面上的外螺紋與所述閥體端部的內螺紋配合固定在閥體上,所述恆溫閥芯的上半部分設置於恆溫閥芯上閥套內、下半部分設置於恆溫閥芯容納腔內,所述恆溫閥芯上閥套與冷水腔壁之間設有密封圈,恆溫閥芯上閥套的冷水進水口與冷水腔連通,所述流量閥芯通過其閥體上的外螺紋與所述流量閥芯容納腔的內螺紋連接。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防燙恆溫水龍頭,其特徵在於:所述中心管內沿著所述流量閥芯容納腔向內延伸設置有固定連接管,所述固定連接管和所述中心管之間形成與所述熱水連接孔連通的空隙,所述聯接管的一端嵌套在所述固定連接管端部內,通過密封圈與固定連接管密封配合。
【文檔編號】F16K11/22GK203656275SQ201320694364
【公開日】2014年6月18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5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5日
【發明者】謝慶俊 申請人:珠海市舒麗瑪溫控衛浴設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