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基於雙層交通混凝土箱梁橋橫向加勁環的製作方法
2023-06-04 07:11:53

本實用新型是涉及一種基於雙層交通混凝土箱梁橋橫向加勁環。
背景技術:
日前城市土地資源日趨緊張,多數已建城市橋梁日益擁堵,世界已有城市橋梁面臨著可持續發展的神聖使命,雖然對橋梁進行加寬可以緩解交通流量,但是會面對建造寬橋的設計及施工困難、佔地面積大和造價高昂等各種難題,因此雙層交通橋梁得以形成和發展。
雙層橋的發展可以分為兩個階段,即鋼桁架雙層橋及預應力混凝土箱梁雙層橋。相比較而言,前者技術成熟,但造價較高,主要是應用在跨江、跨河的大跨度橋梁,在項目投資等方面已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後者結構形式具備箱梁結構的所有優點,對於用地更緊張、造價更昂貴、結構形式相對較為單一的城市中、小跨度(30~60m)的城市橋梁較為實用。
為了充分利用現有混凝土箱梁橋資源,緩解交通流量有限,取消常規普通混凝土箱梁內的橫隔板,將普通混凝土箱梁做成雙層交通橋梁;箱梁橋的截面尺寸必定會加大,導致其整體性能、穩定程度及力學性能將大大消弱;從而使設計混凝土箱梁的雙層橋的難度進一步加大,本實用新型在這一背景下提出了一種對雙層交通混凝土箱梁橋的結構加強方法。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情況,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基於雙層交通混凝土箱梁橋橫向加勁環,即在雙層交通混凝土箱梁室內設置加勁環,它既能減少混凝土的用量,又提高箱梁的整體剛度及整體受力性能。
本實用新型的又一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基於雙層交通混凝土箱梁橋橫向加勁環的實施方法,通過在雙層交通混凝土箱梁橋中,沿跨度方向一定間距設置加勁環,對結構整體性能進行加強;考慮到箱梁橋處於複合受力情況,設置加勁環的間距應不超過箱梁橋的有效幾何寬度,即除去懸挑的翼緣後箱梁橋的幾何寬度;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是結合雙層交通混凝土箱梁橋以及普通框架結構對加勁環進行相關結構設計,在雙層交通混凝土箱梁的端部及間隔一定距離的跨度方向按其受力性能設置不同規格的加勁環,加強箱梁橋的整體性能。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一種基於雙層交通混凝土箱梁橋橫向加勁環,其包括端部橫向加勁環、1/4跨度處橫向加勁環、跨中橫向加勁環以及水平加勁肋(2a,2b,3a,3b)、水平加勁肋(1a,1b)、斜向加勁肋(1c,2c,3c)、豎向加勁肋(1d,2d,3d)與包括由頂板、中腹板、邊腹板、底板、翼緣板、承託連接組成上下兩平行平面且設有中腔室、側腔室的箱形梁體。
為了實現本實用新型結構、效果優化,其進一步的措施是:
一種基於雙層交通混凝土箱梁橋橫向加勁環,其端部橫向加勁環設置在箱形梁體的端部位置,1/4跨度處橫向加勁環設置在箱形梁體的1/4跨度位置,跨中橫向加勁環設置在箱形梁體的跨中位置。
一種基於雙層交通混凝土箱梁橋橫向加勁環,其端部橫向加勁環包括水平加勁肋(1a)、水平加勁肋(1b)、斜向加勁肋(1c)和豎向加勁肋(1d)。
一種基於雙層交通混凝土箱梁橋橫向加勁環,其1/4跨度處橫向加勁環包括水平加勁肋(2a)、水平加勁肋(2b)、斜向加勁肋(2c)和豎向加勁肋(2d)。
一種基於雙層交通混凝土箱梁橋橫向加勁環,其跨中橫向加勁環包括水平加勁肋(3a)、水平加勁肋(3b)、斜向加勁肋(3c)和豎向加勁肋(3d)。
一種基於雙層交通混凝土箱梁橋橫向加勁環,其端部橫向加勁環、1/4跨度處橫向加勁環及跨中橫向加勁環內部配置有加強鋼筋。
一種基於雙層交通混凝土箱梁橋橫向加勁環,其端部橫向加勁環、1/4跨度處橫向加勁環及跨中橫向加勁環均由混凝土材料澆築成形。
一種基於雙層交通混凝土箱梁橋橫向加勁環,其水平加勁肋(2a,2b,3a,3b)的截面形狀為等腰梯形,水平加勁肋(1a,1b)為倒直角梯形,斜向加勁肋(1c,2c,3c)及豎向加勁肋(1d,2d,3d)為矩形。
一種基於雙層交通混凝土箱梁橋橫向加勁環,其中腔室由頂板中部經中腹板與底板連接組成,側腔室由底板經邊腹板、中腹板與頂板連接組成;箱形梁體的邊腹板、中腹板上開設了數個孔洞。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一種基於雙層交通混凝土箱梁橋橫向加勁環的製作,其步驟如下:
a、材料準備;
b、綁紮箱形梁體、底板、腹板底部普通鋼筋;
c、鋪設箱形梁體、底板模板;
d、澆築底板混凝土;
e、脫模、養護;
f、綁紮腹板豎向鋼筋、腹板頂部鋼筋、頂板鋼筋;
g、鋪設箱形梁體側模、內模、頂板模板;
h、澆築腹板、頂板混凝土;
i、脫模、養護。
一種基於雙層交通混凝土箱梁橋橫向加勁環,採用由數個加勁肋組合而成,水平加勁肋設置在箱梁頂板下部及底板下部,斜向加勁肋設置在箱梁邊腹板內,豎向加勁肋設置在箱梁中腹板內;根據箱梁橋的受力情況以及框架結構設計理論,分別對加勁環中不同位置處的加勁肋進行結構設計,配置加勁肋受力鋼筋,滿足整個加勁環的受力要求,從而滿足整個箱梁橋的橫向受力要求的技術方案;克服了日前城市土地資源日趨緊張,多數已建城市橋梁日益擁堵,以及建造寬橋引起的佔地面積大和造價昂貴等缺陷。
本實用新型相比現有技術所產生的有益效果:
(Ⅰ)本實用新型採用於在箱梁中設置加勁環,相對於設置橫隔板的常規箱梁來說,保證其結構整體性能的情況下,提高了箱梁腹部的空間利用效率,實現了箱梁底板通行的要求,並節約了資源及減輕了箱梁結構的整體重量。
(Ⅱ)本實用新型採用於在箱梁中設置加勁環,有效地解決了箱梁整體剛度不足,加強了箱梁的整體性能。
(Ⅲ)本實用新型採用於在箱梁中設置加勁環,其加勁環能與雙層交通混凝土箱梁整體澆築而成,並在施工過程中相對比傳統混凝土箱梁施工,減少了澆築橫隔板的工作量,縮減了工作時間。
(Ⅳ)本實用新型採用於在箱梁中設置加勁環,其能有效的減少頂板及底板因跨度過大而引起的頂板及底板的擾度過大,給人造成一種不安全的感覺。
(Ⅴ),本實用新型採用於在箱梁中設置加勁環,因其在一定間距內設置,提高了受力性能,並保證了其承載能力。
本實用新型廣泛適合城市小跨徑雙層交通橋梁的建設,特別適合多車道公鐵合建及城市輕軌、立體交通建設。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附圖說明
圖1是雙層交通混凝土箱梁橋橫向加勁環及箱型梁的三維立體圖。
圖2是雙層交通混凝土箱梁橋的截面功能布置示意圖。
圖3是圖1的側面圖。
圖4是圖1的正面圖。
圖5是圖1的俯視圖。
圖6是圖5中C-C剖面圖。
圖7是圖4中F-F剖面圖。
圖8是圖4中G-G剖面圖。
圖9是圖4中G-G剖面頂板和底板鋼筋布置示意圖。
圖10是雙層交通混凝土箱梁橋頂板鋼筋布置示意圖。
圖11是雙層交通混凝土箱梁橋底板鋼筋布置示意圖。
圖12是圖4中F-F剖面頂板、底板及腹板鋼筋布置示意圖。
圖13是圖5中H-H剖面圖。
圖14是雙層交通混凝土箱梁橋端部橫向加勁環三維示意圖。
圖15是圖13中H1-H1斷面圖。
圖16是圖13中H2-H2斷面圖。
圖17是圖13中H3-H3斷面圖。
圖18是圖13中H4-H4斷面圖。
圖19是圖13中水平加勁肋的鋼筋布置示意圖。
圖20是圖13中H1-H1斷面的鋼筋布置示意圖。
圖21是圖13中H2-H2斷面的鋼筋布置示意圖。
圖22是圖13中斜向加勁肋及斜向加勁肋的鋼筋布置示意圖。。
圖23是圖13中H3-H3斷面的鋼筋布置示意圖。
圖24是圖13中H4-H4斷面的鋼筋布置示意圖。
圖25是圖5中E-E剖面圖。
圖26是圖25中E1-E1斷面圖。
圖27是圖25中E2-E2斷面圖。
圖28是圖25中E3-E3斷面圖。
圖29是圖25中E4-E4斷面圖。
圖30是圖25中水平加勁肋的鋼筋布置示意圖。
圖31是圖25中E1-E1斷面的鋼筋布置示意圖。
圖32是圖25中E2-E2斷面的鋼筋布置示意圖。
圖33是圖25中斜向加勁肋及斜向加勁肋的鋼筋布置示意圖。。
圖34是圖25中E3-E3斷面的鋼筋布置示意圖。
圖35是圖25中E4-E4斷面的鋼筋布置示意圖。
圖36是圖5中D-D剖面圖。
圖37是圖36中D1-D1斷面圖。
圖38是圖36中D2-D2斷面圖。
圖39是圖36中D3-D3斷面圖。
圖40是圖36中D4-D4斷面圖。
圖41是圖36中水平加勁肋的鋼筋布置示意圖。
圖42是圖36中D1-D1斷面的鋼筋布置示意圖。
圖43是圖36中D2-D2斷面的鋼筋布置示意圖。
圖44是圖36中斜向加勁肋及斜向加勁肋的鋼筋布置示意圖。。
圖45是圖36中D3-D3斷面的鋼筋布置示意圖。
圖46是圖36中D4-D4斷面的鋼筋布置示意圖。
圖47是雙層交通混凝土箱梁橋各類鋼筋形狀示意圖。
圖48是雙層交通混凝土箱梁橋製作工藝流程框圖。
圖中:
1a.箱型梁橋端部頂板水平加勁肋;1b.箱型梁橋端部底板水平加勁肋;1c.箱型梁橋端部斜向加勁肋;1d.箱型梁橋端部豎向加勁肋;2a.頂板1/4跨度處水平加勁肋;2b.底板1/4跨度處水平加勁肋;2c.1/4跨度處斜向加勁肋;2d.1/4跨度處豎向加勁肋;3a.頂板1/2跨度處水平加勁肋;3b.底板1/2跨度處水平加勁肋;3c.1/2跨度處斜向加勁肋;3d.1/2跨度處豎向加勁肋;4.頂板;5.底板;6.中腹板;7.邊腹板;8.翼緣板;9.承託;10.孔洞;11.多功能混凝土箱型梁體;12.端部橫向加勁環;13.1/4跨度處橫向加勁環;14.跨中橫向加勁環;①為頂板及翼緣板橫向鋼筋;②為頂板、翼緣板及底板縱向鋼筋;③為底板橫向鋼筋;④為中腹板的豎向鋼筋;⑤為邊腹板的斜向鋼筋;⑥為中腹板及邊腹板的縱向分布鋼筋;為1/4跨度處橫向加勁環中水平加勁肋(2a,2b)的加勁肋箍筋;為端部橫向加勁環、1/4跨度處橫向加勁環及跨中橫向加勁環中水平加勁肋(1a,2a,3a)的加勁肋縱筋;為1/4跨度處橫向加勁環及跨中橫向加勁環中水平加勁肋(2b,3b)的加勁肋縱筋;為跨中橫向加勁環中水平加勁肋(3a,3b)的加勁肋箍筋;為端部橫向加勁環中水平加勁肋(1a)的加勁肋箍筋;為端部橫向加勁環中水平加勁肋(1b)的加勁肋箍筋;為端部橫向加勁環中水平加勁肋(1b)的加勁肋縱筋。端部橫向加勁環、1/4跨度處橫向加勁環及跨中橫向加勁環中斜向加勁肋(1c,2c,3c)的斜向鋼筋;端部橫向加勁環、跨中橫向加勁環中豎向加勁肋(1d,3d)及斜向加勁肋(1c,3c)的加勁肋箍筋;端部橫向加勁環、1/4跨度處橫向加勁環及跨中橫向加勁環中豎向加勁肋(1d,2d,3d)的豎向鋼筋;1/4跨度處橫向加勁環中豎向加勁肋(2d)及斜向加勁肋(2c)的加勁肋箍筋。
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附圖,一種基於雙層交通混凝土箱梁橋橫向加勁環,其包括端部橫向加勁環12、1/4跨度處橫向加勁環13、跨中橫向加勁環14以及水平加勁肋(2a,2b,3a,3b)、水平加勁肋(1a,1b)、斜向加勁肋(1c,2c,3c)、豎向加勁肋(1d,2d,3d)與包括由頂板4、中腹板6、邊腹板7、底板5、翼緣板8、承託9連接組成上下兩平行平面且設有中腔室B、側腔室A的箱形梁體11。為了實現本實用新型結構、效果優化,其進一步的措施是:端部橫向加勁環12設置在箱形梁體11的端部位置,所述1/4跨度處橫向加勁環13設置在箱形梁體11的1/4跨度位置,跨中橫向加勁環14設置在箱形梁體11的跨中位置。端部橫向加勁環12包括水平加勁肋(1a)、水平加勁肋(1b)、斜向加勁肋(1c)和豎向加勁肋(1d)。1/4跨度處橫向加勁環13包括水平加勁肋(2a)、水平加勁肋(2b)、斜向加勁肋(2c)和豎向加勁肋(2d)。跨中橫向加勁環14包括水平加勁肋(3a)、水平加勁肋(3b)、斜向加勁肋(3c)和豎向加勁肋(3d)。端部橫向加勁環12、1/4跨度處橫向加勁環13及跨中橫向加勁環14內部配置有加強鋼筋。端部橫向加勁環12、1/4跨度處橫向加勁環13及跨中橫向加勁環14均由混凝土材料澆築成形。水平加勁肋(2a,2b,3a,3b)的截面形狀為等腰梯形,水平加勁肋(1a,1b)為倒直角梯形,斜向加勁肋(1c,2c,3c)及豎向加勁肋(1d,2d,3d)為矩形。中腔室B由頂板4中部經中腹板6與底板5連接組成,側腔室A由底板5經邊腹板7、中腹板6與頂板4連接組成;箱形梁體11的邊腹板7、中腹板6上開設了數個孔洞10。
結合附圖,一種基於雙層交通混凝土箱梁橋橫向加勁環的製作,其步驟如下:
a、材料準備;
b、綁紮箱形梁體、底板、腹板底部普通鋼筋;
c、鋪設箱形梁體、底板模板;
d、澆築底板混凝土;
e、脫模、養護;
f、綁紮腹板豎向鋼筋、腹板頂部鋼筋、頂板鋼筋;
g、鋪設箱形梁體側模、內模、頂板模板;
h、澆築腹板、頂板混凝土;
i、脫模、養護。
由附圖所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與原理:一種基於雙層交通混凝土箱梁橋橫向加勁環,本實施例對該實用新型應用橋梁進行了縮尺,澆築成試驗縮尺模型,對試驗縮尺模型進行了一系列模型試驗研究與分析,此實施例僅根據試驗縮尺模型進行說明,不代表本專利的實用新型局限於試驗縮尺模型的特徵,下面將介紹該實施例的實施方式。
一種基於雙層交通混凝土箱梁橋橫向加勁環,如圖1—圖8所示,它包含於雙層交通混凝土箱梁11之中,箱形梁體11的邊腹板7、中腹板6上開設了數個孔洞10;箱形梁體11包括由頂板4、中腹板6、邊腹板7、底板5、翼緣板8、承託9組成上下兩平行平面及設置的中腔室B和側腔室A;中腔室B由頂板4中部經中腹板6與底板5連接組成,所述側腔室A由底板5經邊腹板7、中腹板6與頂板4連接組成。參見圖7、圖8,圖7為圖4中F-F剖面圖,即箱形梁體11的一般橫向剖面,圖8為圖4中G-G剖面圖,即箱形梁體11的開設孔洞10的橫向剖面。
參見圖9—圖12,為所述混凝土箱型梁橋11的頂板4、翼緣板8及底板5鋼筋的布置形式,箱型梁橋11的頂板4及翼緣板8布置有橫向鋼筋①,箱型梁橋11的頂板4及翼緣板8布置有縱向鋼筋②,箱型梁橋11的底板5布置有橫向鋼筋③,箱型梁橋11的底板5布置有縱向鋼筋②,箱型梁橋11的中間腹板6布置有豎向鋼筋④,邊斜腹板7布置有斜向鋼筋⑤,中間腹板6及邊斜腹板7布置有縱向分布鋼筋⑥。
參見圖5,一種基於雙層交通混凝土箱梁橋橫向加勁環,其特徵在於它屬於箱形梁體11的一種橫向加強構件及方式,分為端部橫向加勁環12、1/4跨度處橫向加勁環13及跨中橫向加勁環14,所述端部橫向加勁環12設置在箱形梁體11的端部位置,所述1/4跨度處橫向加勁環13設置在箱形梁體11的1/4跨度位置,所述跨中橫向加勁環14設置在箱形梁體11的跨中位置。
參見圖47,為實施例中所述箱型梁橋11所用鋼筋類型的形狀示意圖,①鋼筋的形狀為直線型,兩端帶有彎鉤,為連接翼緣板8及頂板4橫向鋼筋;②鋼筋的形狀為直線型,兩端帶有彎鉤,為翼緣板8、頂板4及底板5的縱向鋼筋;③鋼筋的形狀為直線型,兩端帶有彎鉤,為底板5的橫向鋼筋;④鋼筋的形狀為兩個直線型鋼筋對稱布置,兩端鋼筋頭向中間彎曲成鉤,豎向放至在中間腹板6的豎向鋼筋;⑤筋的形狀為兩個直線型鋼筋對稱布置,兩端鋼筋頭向中間彎曲成鉤,斜向放至在邊斜腹板7的斜向鋼筋;⑥鋼筋的形狀為直線型,兩端帶有彎鉤,為縱向放至在中間腹板6及邊斜腹板7的縱向分布鋼筋;鋼筋的形狀為斜邊槽型,兩端帶有彎鉤,為放至在頂板4的1/4跨度處水平加勁肋2a及底板5的1/4跨度處水平加勁肋2b的加勁肋箍筋;鋼筋的形狀為直線型,兩端帶有彎鉤,為縱向放至在箱型梁橋11端部頂板4水平加勁肋1a、頂板4的1/4跨度處水平加勁肋2a及頂板4的跨中處水平加勁肋3a的加勁肋縱筋;鋼筋的形狀為直線型,兩端帶有彎鉤,為縱向放至在頂板4的1/4跨度處水平加勁肋2b及頂板4的跨中處水平加勁肋3b的加勁肋縱筋;鋼筋的形狀為斜邊槽型,兩端帶有彎鉤,為縱向放至在頂板4的跨中處水平加勁肋3a及底板5的跨中處水平加勁肋3b的加勁肋箍筋;鋼筋的形狀為一邊直接邊一邊斜邊的槽型,為放至在箱型梁橋11頂板4端部水平加勁肋1a處的加勁肋箍筋;鋼筋的形狀為一邊直接邊一邊斜邊的槽型,為放至在箱型梁橋11底板5端部的水平加勁肋1b處的加勁肋箍筋;鋼筋的形狀為直線型,兩端帶有彎鉤,為放至在箱型梁橋11底板5端部水平加勁肋1b處的加勁肋縱筋;鋼筋的形狀為兩個直線型,鋼筋對稱布置,兩端鋼筋頭向中間彎曲成鉤,豎向放至豎向加勁肋1d,2d,3d的豎向鋼筋;鋼筋的形狀為矩型,為端部橫向加勁環12、跨中橫向加勁環14中豎向加勁肋1d、3d及斜向加勁肋1c、3c的加勁肋箍筋;鋼筋的形狀為矩型,為1/4跨度處橫向加勁環13中豎向加勁肋2d及斜向加勁肋2c的加勁肋箍筋。
實施例一:一種基於雙層交通混凝土箱梁橋橫向加勁環,如圖13-圖24所示,它包含於雙層交通混凝土箱梁11之中,設置在箱形梁體11的端部位置,為端部橫向加勁環12,所述端部橫向加勁環12包括水平加勁肋1a、水平加勁肋1b、斜向加勁肋1c和豎向加勁肋1d。
參見圖13、圖14,圖13為圖5中H-H剖面圖,即為箱形梁體11的端部位置的截面示意圖,圖14為箱形梁體11的端部立體示意圖;在箱形梁體11的端部位置設置端部橫向加勁環12;參見圖15—圖18,圖15為圖13中的H1—H1截面圖,即為端部橫向加勁環12的水平加勁肋1a的截面,水平加勁肋1a的截面形狀為倒直角梯形;圖16為圖13中的H2—H2截面圖,即為端部橫向加勁環12的水平加勁肋1b的截面,水平加勁肋1b的截面形狀為倒直角梯形;圖17—圖18分別為圖13中的H3—H3、H4—H4截面圖,圖17為端部橫向加勁環12的斜向加勁肋1c的截面示意圖,圖18為端部橫向加勁環12的豎向加勁肋1d的截面示意圖,截面形狀均為矩形。
如圖19—圖24所示,為所述箱型梁橋11的端部橫向加勁環12中鋼筋的布置形式;參見圖19—圖21,為端部橫向加勁環12中水平加勁肋1a、水平加勁肋1b的截面鋼筋布置形式,所述端部橫向加勁環12中水平加勁肋1a布置有橫向鋼筋①、縱向鋼筋②、水平加勁肋1a的加勁肋箍筋水平加勁肋1a的加勁肋縱筋所述水平加勁肋1b布置有橫向鋼筋③、縱向鋼筋②、水平加勁肋1b的加勁肋箍筋水平加勁肋1b的加勁肋縱筋;參見圖22—圖24,為端部橫向加勁環12中斜向加勁肋1c、豎向加勁肋1d的截面鋼筋布置形式,所述端部橫向加勁環12中斜向加勁肋1c布置有斜向鋼筋、加勁肋箍筋,所述端部橫向加勁環12中豎向加勁肋1d布置有豎向鋼筋、加勁肋箍筋。
實施例二:一種基於雙層交通混凝土箱梁橋橫向加勁環,如圖25-圖35所示,它包含於雙層交通混凝土箱梁11之中,設置在箱形梁體11的1/4跨度位置,為1/4跨度處橫向加勁環13,所述1/4跨度處橫向加勁環13包括水平加勁肋2a、水平加勁肋2b、斜向加勁肋2c和豎向加勁肋2d。
參見圖25—圖29,圖25為圖5中E-E剖面圖,即為箱形梁體11的1/4跨度位置的截面示意圖,在箱形梁體11的1/4跨度位置設置1/4跨度處橫向加勁環13;參見圖26—圖29,圖26為圖25中的E1-E1截面圖,即為1/4跨度處橫向加勁環13的水平加勁肋2a的截面,水平加勁肋2a的截面形狀為等腰梯形;圖27為圖25中的E2-E2截面圖,即為1/4跨度處橫向加勁環13的水平加勁肋2b的截面,水平加勁肋2b的截面形狀為等腰梯形;圖28—圖29分別為圖25中的E3-E3、E3-E3截面圖,圖28為1/4跨度處橫向加勁環13的斜向加勁肋2c的截面示意圖,圖29為1/4跨度處橫向加勁環13的豎向加勁肋2d的截面示意圖,截面形狀均為矩形。
如圖30—圖35所示,為所述箱型梁橋11的1/4跨度處橫向加勁環13中鋼筋的布置形式;參見圖30—圖32,為1/4跨度處橫向加勁環13中水平加勁肋2a、水平加勁肋2b的截面鋼筋布置形式,所述1/4跨度處橫向加勁環13中水平加勁肋2a布置有橫向鋼筋①、縱向鋼筋②、水平加勁肋2a的加勁肋箍筋水平加勁肋2a的加勁肋縱筋所述水平加勁肋2b布置有橫向鋼筋③、縱向鋼筋②、水平加勁肋2b的加勁肋箍筋水平加勁肋2b的加勁肋縱筋參見圖33—圖35,為1/4跨度處橫向加勁環13中斜向加勁肋2c、豎向加勁肋2d的截面鋼筋布置形式,所述1/4跨度處橫向加勁環13中斜向加勁肋2c布置有斜向鋼筋、加勁肋箍筋,所述1/4跨度處橫向加勁環13中豎向加勁肋2d布置有豎向鋼筋、加勁肋箍筋。
實施例三:一種基於雙層交通混凝土箱梁橋橫向加勁環,如圖36-圖46所示,它包含於雙層交通混凝土箱梁11之中,設置在箱形梁體11的跨中位置,為跨中橫向加勁環14,所述跨中橫向加勁環14包括水平加勁肋3a、水平加勁肋3b、斜向加勁肋3c和豎向加勁肋3d。
參見圖36—圖40,圖36為圖5中D-D剖面圖,即為箱形梁體11的跨中位置的截面示意圖,在箱形梁體11的跨中位置設置跨中橫向加勁環14;參見圖37—圖40,圖37為圖36中的D1-D1截面圖,即為跨中橫向加勁環14的水平加勁肋3a的截面,水平加勁肋3a的截面形狀為等腰梯形;圖37為圖36中的D2-D2截面圖,即為跨中橫向加勁環14的水平加勁肋3b的截面,水平加勁肋3b的截面形狀為等腰梯形;圖39—圖40分別為圖36中的D3-D3、D3-D3截面圖,圖39為跨中橫向加勁環14的斜向加勁肋3c的截面示意圖,圖40為跨中橫向加勁環14的豎向加勁肋3d的截面示意圖,截面形狀均為矩形。
如圖41—圖46所示,為所述箱型梁橋11的跨中橫向加勁環14中鋼筋的布置形式;參見圖41—圖43,為跨中橫向加勁環14中水平加勁肋3a、水平加勁肋3b的截面鋼筋布置形式,所述跨中橫向加勁環14中水平加勁肋3a布置有橫向鋼筋①、縱向鋼筋②、水平加勁肋3a的加勁肋箍筋水平加勁肋3a的加勁肋縱筋所述水平加勁肋3b布置有橫向鋼筋③、縱向鋼筋②、水平加勁肋3b的加勁肋箍筋水平加勁肋3b的加勁肋縱筋參見圖44—圖46,為跨中橫向加勁環14中斜向加勁肋3c、豎向加勁肋3d的截面鋼筋布置形式,所述跨中橫向加勁環14中斜向加勁肋3c布置有斜向鋼筋、加勁肋箍筋,所述跨中橫向加勁環14中豎向加勁肋3d布置有豎向鋼筋、加勁肋箍筋。
加勁環的實施過程總體思路為,首先是根據已有箱梁的有關尺寸及要求,對各個加勁肋進行配筋設計,然後將各個加勁肋選配的鋼筋與箱梁的相關構件連接,例如加勁環的上下邊水平加勁肋鋼筋與頂底板的橫向板筋連接,左右兩邊的豎向加勁肋鋼筋與腹板中板筋相連接,各個加勁肋交接處節點鋼筋的鑲嵌及與主梁的錨固;使得整個加勁環與箱梁的主體形成一個整體,端部處加勁環把箱梁主體的兩端緊緊地環繞,而跨中部各個加勁環把箱梁主體的腰部分段環繞,增加了箱梁的整體性,提高了箱梁的整體受力性能,並取代了橫隔板,減少了混凝土的應用,節約了資源,提高了箱室的空間利用,實現箱梁底板交通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