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看過的印度電影(為妓院叫好的印度電影)
2023-06-04 11:54:58
世上本沒有卑賤的職業,只有卑賤的人格
R君說「生命似乎太短暫了,
不該用來結記仇恨。
在這個世界上,
我們每個人都是且必定是滿身罪過。
但我相信,很快會有這麼一天,
我們在擺脫易腐的身軀的同時,
也會擺脫這些罪過。
到時候,墮落連同罪過將會同累贅的肉體一起,
離我們而去,只留下精神的火花:
這些生命和思想難以琢磨的本源,
它就如當初離開上帝激發生命那麼純潔。」
(夏洛蒂.布朗特 《簡愛》)
印度這個國家和社會的確很難讓人參透......
比如:明明有著一大堆讓我們看起來無法想像,甚至極度混亂的社會問題、文化問題和制度問題,但是他們拍起電影來卻真的是才華橫溢,各種精彩的思想火花四濺,並且還充滿了勇氣,敢於直面各種社會和管理問題,甚至不惜對各種權威和當政者啪啪啪打臉。
最近這部起名為《孟買女帝》的作品,就又是一部轟動之作。
本來看名字,R君還以為這是一部如《跛豪》一般,講述某位黑幫女大佬的發家史話;或者如《教父》一般,講述黑幫爭鬥的江湖傳奇。
實際上,在很多電影介紹中,也都突出講述的是一位被逼迫的失足女性,在被黑幫大佬解救後成為了孟買著名紅燈區的大佬的經歷......
但是卻沒有想到,這部作品,其實完全是為一位革新性的性工作女性,倡導「MY(某性交易縮寫)合法化」的人物和社會傳記式作品......
是不是相當令人震撼?
即使是在部分認可性交易的歐洲國家,如果談到這樣的行為,在道德上依然沒有太多人有勇氣敢在社會上公開宣稱這樣的行為是符合人類文明發展和道義的。
實際上,在世界上絕大多數地方,這樣的交易依然被認為是有悖人倫價值觀,見不得光,甚至是滋生或者伴生很多其他社會問題、腐敗和犯罪行為的溫床。
但是,如果你仔細看完這部其實本名應該叫《甘古拜.卡蒂婭瓦迪》的作品,你真的會欽佩和認同女主角甘古拜的各種行為和勇氣,以及她所倡導的MY合法化的理由。
站在道德的高地上,每個人都可以對自己所看不上的事物充滿不齒之感,甚至加上各種價值觀的罪名。但是,常常沒有人去追究和發掘這些不幸和不公的社會問題背後的原因。
既然「道亦有道」,我們可以為《教父》裡的麥可叫好,可以為《縱橫四海》的三個大盜吶喊,也可以為《喋血雙雄》裡的殺手流淚,為什麼我們就不能為那些站在紅燈區裡為自己命運拼搏和付出的女性送出鮮花呢?
勇氣、智慧與格局,才是人格的光輝。這部電影,算是典型印度電影的風格。 前半段,充滿了浪漫主義風格,敘述了甘古拜.卡蒂婭瓦迪的悲慘起源,命運改變的由來,甚至帶上了一段甜美的戀愛故事;而後半段,則畫風一變,大手筆的展現了女主霸氣的江湖風格和政治爭鬥。
當然,這樣割裂的前後風格確實影響了整體影片評價。實際上,本作最好,也是評價最高的部分,主要集中在後半段。
雖然整個甘古拜的形象刻畫的有些刻意,但是卻不得不承認她的人格和行為的合理性。(似乎有個真實的人物原型,大概在60年代的孟買)
這位可憐的妹子,因為自己的明星夢,被帥氣的男友以1000盧比(大概合86塊錢人民幣)賣到了孟買的妓院。(所以虛假的「愛情」有時候才是最大的毒藥,沒有愛情不見得會死人,但是愛錯了人可真的是連命都可能沒了......)
結果因為長的好看,變成了頭牌,反過來才能號令院裡的其他姐妹,而老鴇也拿她沒有辦法; 因為太過出名,被黑幫虐待狂盯上,差點連命都丟了,但是也正因為此,她去求助黑幫的大佬,因此被指認為妹妹,從此江湖有人罩,一路開始開掛;
甘古拜其實本身也是個悲劇人物。
好好的一個律師家庭出身,愛錯了渣男,結果淪入風塵。她有選擇麼?(以故事發生在印度的那個年代,連電話都是稀有的,所以真的是叫天無門。)
正因為她的親身經歷和親眼看到周圍很多姐妹同樣的遭遇(甚至電影的開頭,還有為了1000盧比,把自己老婆賣到妓院的),所以她開始鄙視和憎恨這個社會制度和男性至上的風氣。
而整個卡馬提拉普區(孟買紅燈區)裡的4千多位女性工作者,又有多少是真的自感墮落,非要靠出賣自己的肉體獲取利益?有多少也是因為被逼無奈,或者為了生存不得已屈服於這樣的命運。
站在這個角度,與其責怪和歧視這些女性,還不如好好去面對人口拐賣的機制,同時還需要好好考慮,這些女性的社會安置問題。
否則,正如甘古拜面對教會學校時所說的:「當初你們在妓院旁邊開辦學校時,為什麼不考慮會對學校帶來的影響?到現在發展起來,卻來責怪妓院的存在。如果你們真的如宣傳那樣充滿對世人的愛,為什麼要拒絕妓院裡收養的這些孩子們受教育的權利?如果她們中的一個人將來可以(因為受教育)變成了醫生、工程師或者律師,她們的人生不就從此發生了改變麼?」
所以甘古拜是淪入風塵了,但是她不甘於屈服不公的待遇,反而讓自己成為這些姐妹們的依靠,領袖和精神支柱,為她們爭取更好的生活,更公正的待遇,如果這樣的人格都無法令人欣賞和敬佩,難道要去喜歡那些其實混在底層,生活普通,既人生毫無建樹又胸無大志,還充滿沒來由的自我階級優越感的那些普通人麼?
職業、教育和經歷也許可以影響一個人的起點,但從來不能決定一個人的終點。正如有些人雖然起點就站在比別人高的臺階上,但一生始終都在原地踏步;而甘古拜這樣,抽到了最差的人生牌,但卻一路能前進超越,才是值得一部作品來謳歌的典範。
誰說妓女就一定不如一個正經職業的女性有見識,有格局,有勇氣,更值得尊敬和愛?
正如電影中的旁白:「甘古拜曾經嚮往當一個電影明星。電影明星的海報每周五就更換一次,但甘古拜的海報,卻在卡瑪普拉提區裡掛了整整五十年。」
沒有卑賤的職業,只有卑賤的人格電影最後的部分,算是真正的「畫龍點睛」,並且振聾發聵.......
在維護印度女權組織的大會上,甘古拜的一番講演是非常精彩的。
她特別提到了「我們滿足了男人的欲望,卻守護了女人的純潔。可以想像一下,沒有卡瑪普拉提,城市會變成一座野蠻的叢林。女人會被強暴,家庭會分崩離析.....」
要理解她的這段話,確實需要了解印度的社會背景:
除了眾所周知的充滿歧視的「種姓」制度,印度至今還是一個「強姦率」相當高的國家。
根據2019年印度國家犯罪局自己公布的數據,在2019年就發生了大約32000多起涉嫌強姦婦女的案件。 僅以這個數字,就是每17分鐘,在印度就會發生一起強姦案......
這還不算許多受害者因為羞恥或害怕沒有去報警的情況。
從2012年新德裡著名的「公交車姦殺案」,到2015年印度「薩亞德裡」號護衛艦訪問韓國時水兵侵犯韓國當地婦女,到2019,2020,2021年幾乎每年甚至都有西方去印度的遊客和記者在當地遭到強暴的案例,到2022年最近又發生了13歲女孩被4名男子輪姦,報警後又被當地警察強姦的案例......就連美國的《華爾街日報》都曾經製作了一張「印度強姦地圖」,其中尤其以經濟較為落後的北方地區情況更為嚴重。而德裡和新德裡,正是印度北方的重鎮,也是強姦案的高發區域。
先不論這樣高發的強姦率本源來自何方,而「MY」這樣的行為,的確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幫助了印度社會的男性有了發洩過剩欲望的場所。
當甘古拜拜會印度總理時,她堅定的說「只要社會存在,MY 就會存在。就在我們說話的時候,有女孩正在被買賣。應該被懲罰的是那些買家和賣家,為什麼我們最後懲罰的總是那些無辜的女孩?」
的確,MY 是人類歷史上相當古老的職業。最早在人類野蠻時代,就出現了女性獻身於男性來尋求僱傭勞動替代的職業行為(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公元前6世紀,著名的古希臘政治家梭倫在雅典建立了第一座妓院,作為為國家徵收稅賦的一個重要來源。而在中國,春秋時齊國就設立了一座官辦妓院,稱為「女官七百」;漢武帝更設立了「營妓」,專門為軍隊提供性服務。在《史記.貨殖列傳》中,更記錄了職業性行為的盛況:「今夫趙女鄭姬,設形容,楔鳴琴,揄長袂,躡利屣,目挑心招,出不遠千裡,不擇老少者,奔富厚也」。
當然,作為出賣身體和尊嚴的職業,妓院一直都在人類文明中處於道德的邊緣。直到16世紀開始逐步受到普世的譴責和取締,到1885年英國率先立法禁止。至今,在絕大多數世界,MY 都是受到譴責和禁止的行為。
這當然是一種文明的進步。因為這一職業,畢竟是踐踏人的尊嚴來換取生存的方式。
但是,這不妨礙在社會制度和體系完全落後不健全的體系下,對這一職業,尤其是因為受到欺騙、買賣而被迫屈服的從業者的尊重。
實際上,不禁是印度,包括好幾部著名的好萊塢作品,比如羅伯特.德尼羅的《計程車司機》、東木的《殺無赦》,也都是為了幫助和維持妓女的尊嚴,而奮力出頭的典型。
再想想,我們最喜歡的金庸人物之一,《鹿鼎記》中的韋小寶,又何嘗不是從妓院出生的傳奇人物?而《悲慘世界》中的芳汀,難道不一直都是我們應當充滿同情和憐愛之心的弱者麼?
所以世上本沒有卑賤的出身,卑賤的職業,只有卑賤的人格。
《甘古拜.卡蒂婭瓦迪》(孟買女帝)才是真正值得尊敬的女權主義。
R君,2022年5月20日,於上海。
感謝閱讀全文,如果覺得還行,點個「贊」和「在看」支持一下吧! 謝謝囉!
財貓電影
兵無常勢,水無定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