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由連續控制旋轉電機驅動的文丘裡閥的製作方法
2023-06-04 05:52:01 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由連續控制旋轉電機驅動的文丘裡閥。
背景技術:
文丘裡閥是基於文丘裡效應製造的設備,其結合了機械的壓力無關調節器與高速的氣流控制器,對通道中的流體流量實現高精度的控制調節,常被應用於在某些要求控制負壓的生物製品生產廠房,有毒有害、化學實驗室及生物安全實驗室等場所。現有文丘裡閥的動作是由氣缸推動驅動杆組件而作出的,為達至較大的開合幅度,氣缸推桿或驅動杆組件就需要有足夠的長度,這使得裝置體積與重量較大;而且受限於氣缸的運作原理,氣缸驅動的文丘裡閥不能隨意進行手動微調,這樣的手動微調不僅難以進行,而且更是有可能損壞氣缸。
故此,現有技術亟需進行改良以滿足文丘裡閥高精度、調試方便的需求。
技術實現要素:
為克服背景技術中提及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由連續控制旋轉電機驅動的文丘裡閥,其具體技術內容如下:
一種由連續控制旋轉電機驅動的文丘裡閥,其包括閥體、控制器、旋轉電機以及驅動杆組件,所述閥體內設置有閥芯、閥杆和兩組定位支架,所述閥杆上設有所述閥芯,其兩端分別由所述定位支架支撐,所述閥體上開設有窗口,一擺杆與所述閥杆相鉸接並部分由所述窗口出穿出閥體與所述驅動杆組件鉸接,所述驅動杆組件包括由所述旋轉電機驅動的轉向杆,以及連接所述轉向杆與擺杆的連動杆,所述連動杆分別與轉向杆、擺杆鉸接,所述旋轉電機受控於所述控制器。
於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或多個實施例中,所述連動杆包括相平行的第一桿體和第二桿體,所述第一桿體和第二桿體的兩端分別設有銷孔,用於通過銷軸與轉向杆、擺杆鉸接。
於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或多個實施例中,所述轉向杆的下端設有由所述旋轉電機驅動的轉軸,所述轉軸的兩側分別由支架支承。
於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或多個實施例中,所述旋轉電機的最大旋轉角度為90-95度。
於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或多個實施例中,所述控制器具有進行對外通訊的有線或無線通訊模塊。
於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或多個實施例中,所述窗口處設置有軟質護套,所述軟質護套包括兩端均敞口的主體,主體一端位於閥體外側並設有搭放於閥體表面的裙邊,所這裙邊之上設有通孔以與閥體上的安裝孔對應,主體的另一端設置有唇部,所述唇部形狀與擺杆桿身相符以供擺杆穿設並緊貼桿身,所述主體由裙邊一端向唇部一端逐漸收窄。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過連續控制旋轉電機對驅動杆組件進行驅動控制,不僅精確度高,響應迅速,而且可以隨意對電機進行啟/停,由人手撥動可以輕鬆實現微調且不會損壞電機,滿足文丘裡閥高精度、調試方便的需求。此外,軟質護套的設置可以實現閥體的密封,有效防止流體洩漏,即便擺杆頻繁活動也不會於因擠壓而令桿身與唇部之間形成縫隙,密封性能好。此外,加設軟質護套後對擺杆處的活動關節也起到保護作用和靜音作用,提升產品的可靠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由連續控制旋轉電機驅動的文丘裡閥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由連續控制旋轉電機驅動的文丘裡閥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的A-A剖視圖。
圖4為圖2的B部放大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軟質護套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下結合附圖,對本申請方案作進一步描述:
參見附圖1和 2,一種由連續控制旋轉電機驅動的文丘裡閥,其包括閥體1、控制器2、旋轉電機3以及驅動杆組件,所述閥體1內設置有閥芯4、閥杆5和兩組定位支架6,所述閥杆5上設有所述閥芯4,其兩端分別由所述定位支架6支撐,所述閥體1上開設有窗口10,一擺杆71與所述閥杆5相鉸接並部分由所述窗口10出穿出閥體1與所述驅動杆組件鉸接,所述驅動杆組件包括由所述旋轉電機3驅動的轉向杆72,以及連接所述轉向杆72與擺杆71的連動杆73,所述連動杆73分別與轉向杆72、擺杆71鉸接,所述旋轉電機3受控於所述控制器2。
所述連動杆73包括相平行的第一桿體73a和第二桿體73b,所述第一桿體73a和第二桿體73b的兩端分別設有銷孔,用於通過銷軸70與轉向杆72、擺杆71鉸接;所述轉向杆72的下端設有由所述旋轉電機3驅動的轉軸721,所述轉軸721的兩側分別由支架8支承。
所述旋轉電機3的最大旋轉角度為90-95度。本例中,所述旋轉電機3可採用GRUNER G 公司型號為227C-024-15的連續控制旋轉電機。
所述控制器2具有進行對外通訊的有線或無線通訊模塊。
參見附圖3,所述窗口10處設置有軟質護套9,所述軟質護套9包括兩端均敞口的主體91,主體91一端位於閥體1外側並設有搭放於閥體1表面的裙邊92,所這裙邊92之上設有通孔920以與閥體1上的安裝孔對應,主體91的另一端設置有唇部93,所述唇部93形狀與擺杆71桿身相符以供擺杆71穿設並緊貼桿身,所述主體91由裙邊92一端向唇部93一端逐漸收窄。
上述優選實施方式應視為本申請方案實施方式的舉例說明,凡與本申請方案雷同、近似或以此為基礎作出的技術推演、替換、改進等,均應視為本專利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