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情,大結局(山海情大結局揭示這個秘密)
2023-06-20 02:03:38 2
我家裡有兩個女兒,
從當米小時候,我就知道一個父親的形象對於女孩子意味著什麼。
父親的行為和習慣有可能影響女孩的勇氣、自信、安全感和擇偶觀。
那對於男孩子呢?
父親的一言一行在養育男孩和養育女孩上有什麼不同嗎?
看了這篇文章,我想大概可以有所啟發。
——凱叔
作者 | 李核桃
《山海情》大結局了,只有23集,沒看夠。
豆瓣超6萬人評分打出了9.4分的好成績,超過75%的人直接給五星好評。
這部「土」得掉渣的劇,究竟好在哪?
我一開始是衝著評分高,後來慢慢發現,這部距離我們生活有些遙遠的獻禮劇,裡面竟然蘊含著養育男孩的真理:
養兒子,就要「拼爹」!
得福是湧泉村學歷最高的後輩,一開場就因為吃上公糧而被父親寄予厚望。
但他這個「官老爺」當得有多難,我們觀眾最清楚。
他的成長經歷,就是解決一個又一個難題的過程。
而支撐他直面困難的,除了為人公樸的責任和擔當,更有父親的支持。
整村搬遷工作時,父親知道難度大,但還是安慰他:
「成不成我都得支持你。」
他先幫兒子摸情況,對困難做到心中有數,然後讓得福開會時別發言,有什麼問題自己一力承擔。
「要當惡人也是我來當。」
這是一個父親對兒子的保證,也是父親對兒子的呵護與擔當。
所以還是職場菜鳥的得福遇到難題時,首先想到的是「找我爸」,再大的困難沒有爸爸辦不成的事。
即使爸爸也搞不定的事,也還是願意第一個報名,用實際行動表達對兒子的支持。
人們常說,父愛如山。
有山一樣渾厚的父愛,才能養出有責任有擔當的兒子。
與得福父子形成鮮明對比,是水旺父子。
水旺他聽父親的話貸款買拖拉機、貸款種植蘑菇,在本該為自己做主的年紀依然唯父命是從。
到了適婚的年齡,他又差一點成了有錢人家的上門女婿。
這樣沒什麼「大出息」的水旺,與父親李大有的教育有莫大關係。
李大有是個慣於算計的人精,秉承著「不見兔子不撒鷹」的生存哲學,他堅決不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一看到別人掙錢了又馬上跟風。
可聰明反被聰明誤,時代背景決定了他無論怎麼算計都是窮人,無奈之下,他最後算計到兒子頭上,兩筆貸款都用兒子的名字。
給這樣的父母當兒子,誰能不寒心呢?
水旺是抹著眼淚外出打工的,兩筆貸款壓在他頭上,他再不奮起就沒機會改變命運了。
最可笑的是,李大有怕兒子嫉恨自己,煮了十個雞蛋託人帶給兒子,叮囑話語卻是這樣的:
「吃了我煮的蛋,就吃了定心蛋,不想我都不行!」
孩子出門在外,過得好不好不重要。
重要的是:要記得想我、記得想家。
這麼一個自私自利的爹,從來不會想著給孩子兜底,孩子自然也缺乏一往無前的勇氣。
這也造成了水旺小時候聽朋友的、長大後聽父母的、結婚後大概率聽媳婦的,始終沒什麼存在感,更缺乏自我突破的勇氣。
得寶也是早早輟學,跟水旺一樣,但他卻比水旺有出息得多,同樣因為父親。
得寶的成長充滿了各種不屈的抗爭,小時候家裡窮,兩兄弟只能有一個念書,他抓鬮輸給了哥哥,被迫輟學。
可他不想在大山裡受苦,就帶幾個小夥伴往外逃,已經逃到火車上了又被趕回去。
5個人逃跑,只有他一人被父親毒打,因為他帶頭不學好。
為了生存,他幹過苦力,帶朋友去扒火車偷物資被抓,不小心還弄丟了表弟。
又被父親追著打,因為他違了法,傷了親人的心。
父親為什麼就那麼偏心?好事都留給哥哥,唯獨把挨打留給他?
得寶的父親不懂什麼大道理,他只知道不好好教訓這個熊孩子,將來怕會走上歪路。
這是沒文化的老農民能給兒子唯一的敬畏。
打他不學好,打他帶頭闖禍,打他弄丟了姑姑唯一的兒子。
父親的鞭策終於喚醒了得寶的敬畏心和對親人的責任心。
為了給姑姑治病,在全村人冷嘲熱諷中,他第一個「吃螃蟹」,率先投資種蘑菇淘得人生「第一桶金」。
為了給親人創造就業機會,他貸款買了一輛挖掘機,成立了戈壁灘第一個工程隊。
在水旺糾結要不要做上門女婿時,他已經成了有頭有臉的「馬總」。
心理學家認為,一個孩子能否取得成就,20%取決於後天的努力,80%取決於父親的教導。
得寶的成長經歷告訴我們:
經得起父親摔打的孩子,才能經得起生活的摔打。
教他懂敬畏、擔責任,再搗蛋的孩子也能逆風翻盤。
馬克・吐溫說:
「當我7歲時,我感到我父親是天底下最聰明的人;
當我14歲時,我感到我父親是天底下最不通情達理的人;
當我21歲時,我忽然發現我父親還是很聰明的。」
男孩的父親不好當。
小時候,需要給他高質量的陪伴,需要為他樹立好榜樣。
長大後,又要給他最有力的支持,最有尊嚴的放手。
未來他能飛多高,時代的發展也許能給他們機遇。
但原生家庭的源動力,尤其來自於父親的教育,才是男孩能否抓住機遇的關鍵。
願每個男孩,都能得到山一般渾厚的父愛、海一般遼闊的機遇。
—— End ——
作者:李核桃,社科圖書編輯,正走在婚姻路上,探求著育兒密碼。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