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輛底板生產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06-19 20:32:01 1
專利名稱:車輛底板生產系統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車輛底板生產系統。更具體地,本發明涉及車輛底板 生產系統,其中加工線被布置在系統的底部,並且返回線被布置在頂 部,以便保證安全和工作空間。
背景技術:
如示例性的圖1中所示,常規的形成車輛發動機艙101的前底板 100通常包括前圍板(dashpane1)110、左右擋泥板部件112和113、以及 散熱器支架部件114。前圍板110用作在發動機艙與客艙之間的隔板, 並且防止噪音和振動被傳入客艙。左右擋泥板112和113被對焊於前 圍板110的左側和右側的預定區域,使得其前部向車輛前部延伸。因 此,左右擋泥板112和113支撐發動機和變速器的左側部和右側部, 並且固定前懸架的支柱的上部。散熱器支架部件114的雙側部被對焊 到左右擋泥板部件112和113的前表面,以便支撐包括空調和散熱器 的冷卻系統的結構。
上述板件和部件(下面稱作板件)被相互焊接以形成前底板100。
示例性的圖2是示出常規前底板生產系統的構造圖,該系統通常 包括線性發動機121、止動器122、託架123、轉臺124、焊接機器人 125、以及卸載機器人126。
在常規前底板生產系統中,在焊接工序中,使用線性電動機121 以非接觸的方式移動限制板件的託架123,並且旋轉轉臺124。在完成 焊接工序之後,板件被卸載機器人126從託架123卸下並且被轉移到 下面的生產線。因此,在向下面生產線傳送期間止動器122將託架123 停止在所需的位置,從而調節託架123的位置。
下面描述具有上述構造的系統的操作順序。 (1)在工序A中板件被裝載在託架123上,並且託架123被轉移 到工序B。
5(2) 當轉臺124被旋轉時,在工序B中的託架被轉移到工序C 並且接受焊接處理,並且工序C的託架123被返回到工序B使得卸載 機器人126從託架123上卸下板件。
(3) 工序D的託架123被轉移到工序A,使得另一塊板件被裝載 於其上。
(4) 在完成卸載之後工序B的託架123被轉移到工序D以待機。 在常規的線性電動機中,因為線性電動機的數目大,因此適當地
增加製造成本,並且,因為用於控制電動機的逆變器的容量增加,因 此製造成本進一步增加並且需要的控制板的大小因而也增加。因此, 由於控制板的增大,安裝區域也增大。
而且,在逆變器型線性電動機的情形中,在停機期間需要止動器, 並且吸收衝擊能量裝置(impact absorbing means)用於在停機期間減小 衝擊力,其為可消耗的並且不利於保存,因而引起成本增加。
而且,因為線性電動機以非接觸方式驅動,所在速度控制中經常 出現錯誤,並且,為了保持在線性電動機與託架之間的間隙,增加了 製造和組裝成本。
另外,因為當每次增加車輛類型時就不得不增加工序,因此系統 運轉是受限制的並且轉臺的製造成本高。
在背景技術中公開的上述信息僅僅是為了加強對本發明的背景的 理解,因此,它可能包含不形成已經為本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所公 知的現有技術的信息。
發明內容
在一個方面,本發明針對車輛底板生產系統,其中通過由設置在 系統頂部的返回線和設置在底部的焊接線形成的迴路移動託架,並且 通過水平移動驅動裝置的摩擦力水平地移動託架,此優選系統可減少 所需的製造成本和安裝區域。
在一個實施方案中,本發明提供了車輛底板生產系統,其中託架 由託架變換機器人操縱,因而系統的託架加載臺不需要任何單獨的用 於操縱託架的裝置,因而有助於簡化系統。
在另一實施方案中,本發明提供了車輛底板生產系統,其包括相互平行地設置在車架的頂部和底部以便移動託架的返回線和焊接 線;託架下降裝置,其包括設置在其頂部以將板件加載在從返回線接
收的託架上並且將託架移動到焊接線的導軌;水平移動驅動裝置,其
用於通過摩擦力在返回線、焊接線以及託架下降裝置上以水平方向移
動託架;焊接機器人,其用於在焊接線的預定區段對由水平移動驅動 裝置移動的板件進行焊接;以及託架變換機器人,所述託架變換機器 人包括設置在其臂部一端以在完成板件的焊接工序之後將託架從焊接 線移動到返回線的託架操縱吊架。
在另一優選實施方案中,返回線和焊接線包括設置用來移動託架 的第一和第二驅動輪,並且返回線的第一驅動輪的一部分向上移動並 安裝成保證焊接機器人的工作空間。
在又一優選實施方案中,託架下降裝置包括車架,其包括設置 在其頂部的導軌;垂直柱,其用於支撐車架以便在上下方向上可滑動 地移動;水平柱,其用於連接垂直柱的頂部;上下移動電動機,其設 置在水平柱的頂部;動力傳動裝置,其用於將上下移動電動機的旋轉 力傳送到車架;以及重量平衡裝置,其連接到動力傳動裝置的端部並 且在車架的對側上下移動以調節平衡。
在又一優選實施方案中,動力傳動裝置包括旋轉傳動軸,其連 接到電動機的輸出軸並且包括設置在其外表面上的滑輪;以及傳送帶, 其一端連接到車架並且其中部與滑輪接合以便傳送電動機的旋轉力。
在又一實施方案中,水平移動驅動裝置包括摩擦杆,其固定地 設置在託架的縱向上;在設置有託架下降裝置、返回線和焊接線的車 架上設置的水平移動電動機和減速器;摩擦輪,其由水平移動電動機 和減速器驅動,並且通過與摩擦杆的一側相接觸來傳送電動機的旋轉 力;導輪,其可旋轉地設置在摩擦杆的雙側以與其接觸;以及惰輪, 其設置在摩擦杆的對側以與其接觸。
在又一優選實施方案中,水平移動驅動裝置進一步包括鉸鏈銷, 其被可旋轉地支撐到車架;第一和第二旋轉部件,其中心部可旋轉地 連接到鉸鏈銷;以及插入在第一和第二旋轉部件的端部之間的間隙調 節螺栓和彈簧,其中電動機、減速器和摩擦輪設置在第一旋轉部件的 一側上,並且惰輪設置在第二旋轉部件的一側上,並且其中摩擦輪和惰輪通過彈簧的彈力與摩擦杆進行摩擦接觸,並且通過間隙調節螺栓 調節第一與第二旋轉部件之間的間隙。
在另一優選實施方案中,系統進一步包括託架加載臺,其能夠加 載根據車輛類型分類的託架,其中託架加載臺包括在其頂部和底部以 垂直方向設置的垂直框架和以水平方向設置的加載框架,並且由託架 變換機器人來變換焊接線的託架和託架加載臺的託架。
要理解的是本文使用的術語"車輛"或"車輛的"或其他類似術 語通常包括下列的機動車例如,包括多功能運動車(SUV)和公共 汽車、卡車、各種商務車的客車,包括各種艇和船的船隻,以及飛行
口本發明的上述特徵和優點從附圖和下面的詳細描述中將是顯而易 見的或者在附圖和下面的詳細描述中得以更加詳細地闡明,附圖合併 入本說明書中並且形成本說明書的一部分,附圖和下面的具體描述一 起用於通過實施例來解釋本發明的原理。
現在參考附圖中圖示的某些示範性實施方式對本發明的上述和其 它特徵進行詳細說明,以下的附圖僅通過圖示給出,因此不是對本發 明的限定,其中
圖1是示出形成車輛發動機艙的常規前底板的透視圖。
圖2是示出常規前底板生產系統的構造圖。
圖3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案的前底板生產系統的構造圖。
圖4是圖3的焊接線和返回線的正視圖。
圖5是示出圖3的升降機的構造圖。
圖6是示出圖3的水平移動驅動裝置的構造圖。
圖7是示出摩擦杆被附加於圖3的託架的狀態的透視圖。
圖8是圖7的後視圖。
圖9是示出圖3的焊接機器人的工作狀態的側視圖。
圖10是示出圖3的焊接區段的構造圖。
圖11是示出卸載區段和託架變換機器人的圖。圖12是示出託架加載臺的透視圖。
附圖中所提到的附圖標記包括將在下面進一步討論的對下列元件
的參照標記
10:升降機11:水平移動驅動裝置
12:託架13:託架加載臺
14:卸載機器人15:託架變換機器人
16:焊接機器人17:焊接線
18:返回線19:導軌
20:上下移動框架21:第一驅動輪
22:電及空氣供給器23:垂直柱
24:水平柱25:連接框架
26:上下移動電動機27:正時帶
28:重量平衡裝置29:導輥
30:減速器31:感應電動機
32:摩擦輪33:惰輪
34:摩擦杆35:第一部件
36i第二部件37:鉸鏈銷
38:彈簧39:螺栓
40:螺母41:第一驅動軌
42:第二驅動軌43:夾具單元
44、56:固定銷45:車架
46:垂直延伸框架47:臂
48:第二驅動輪
49:託架變換機器人
50:託架操縱吊架52:導輪
53:止動器54:垂直框架
55:水平框架
應該理解附圖沒有必要按比例繪製,它們只是展示了圖示說明本 發明基本原理的各種優選特徵的有些簡化的表示方式。如本文公開的 本發明的具體設計特徵(包括,例如,具體尺寸、方向、位置以及形 狀)部分地將由特定目的應用以及使用環境來確定。
具體實施例方式
如本文所述,本發明包括車輛底板生產系統,其包括返回線和 焊接線以移動託架、託架下降裝置、水平移動驅動裝置以及用於在焊 接線的預定區段中焊接由水平移動驅動裝置移動的板件的焊接機器 人。
在某些實施方案中,車輛底板生產系統進一步包括託架變換機器 人,其包括設置在其臂部一端處的託架操縱吊架,以在完成板件的焊 接工序之後將託架從焊接線移動到返回線。在其他實施方案中,水平 移動驅動裝置在返回線、焊接線、以及託架下降裝置上通過摩擦力在 水平方向上移動託架。在其他實施方案中,返回線和焊接線相互平行 或基本上平行地設置在車架的頂部和底部以便移動託架。在更進一步 的實施方案中,託架下降裝置包括設置在其頂部的導軌以將板件加載 到從返回線接收的託架上並且將託架移動到焊接線。
發明還包括機動車輛,其包括如本文任一方面中所描述的車輛底 板生產系統。
現在將對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案詳細地進行參考,其實施例圖示 在此後附加的附圖中,其中同樣的附圖標記自始至終都指的是同樣的 元件。在下文中通過參照附圖描述各實施方案以便解釋本發明。
示例性的圖1是示出形成車輛發動機艙的常規前底板的透視圖, 圖2是示出常規前底板生產系統的示例性構造圖,圖3是示出根據本 發明的優選實施方案的優選的前底板生產系統的示例性構造圖,示例
性的圖4是圖3的適當的焊接線和適當的返回線的正視圖,示例性的 圖5是示出圖3的適當的升降機的構造圖,示例性的圖6是示出圖3 的適當的水平移動驅動裝置的構造圖,示例性的圖7是示出摩擦杆附 加於圖3的託架的狀態的透視圖,示例性的圖8是圖7的後視圖,示 例性的圖9是示出圖3的適當的焊接機器人的工作狀態的側視圖,示 例性的圖10是示出圖3的焊接區段的構造圖,示例性的圖11是示出 卸載區段和託架變換機器人的圖,示例性的圖12是示出託架加載臺的 透視圖。
根據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案的前底板生產系統適當地包括升降機
1010 (託架下降裝置)、水平移動驅動裝置11、託架12、託架加載臺13、
卸載機器人14、託架變換機器人15、以及焊接機器人16。
在根據本發明的某些實施方案中,考慮到生產和工作穩定性,獨 立地適當設置焊接線17和返回線18。優選地,焊接線17被適當地設 置在系統的底部並且返回線18被適當地設置在頂部,使得託架12通 過焊接線17和返回線18進行循環而用於前底板生產。
優選地,升降機10是用於將託架12降下的上下移動裝置。因此, 接收返回到返回線18的託架12的升降機IO優選地向下移動以將託架 12轉移到焊接線17,然後被適當地返回到初始位置。
優選地,升降機10優選地包括上下移動框架20,其包括在其頂 部相互平行或基本上平行地適當形成的導軌;支撐裝置,用於適當地 支撐上下移動框架20以便上下移動;以及託架下降裝置和動力傳動裝 置,其設置在支撐裝置上以適當地在上下方向上移動上下移動框架20。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案中,導軌19優選地設置在上下移動框架 20的頂部上,使得沿返回線18返回的託架12的第一驅動輪21可沿導 軌19移動。在某些實施例中,上下移動框架20具有格狀結構,其包 括在其縱向上相互平行地適當形成的多個垂直部件以及在橫向上適當 形成的多個水平部件以充分連接縱向部件。
在進一步的實施方案中,用於將託架水平移動的水平移動驅動裝 置11適當地布置在上下移動框架20的中部或中部附近以便轉移託架 12,並且電及空氣供給器22優選地橫向設置在導軌19的一側以便將 電力和空氣適當地供應給託架12。
優選地,支撐裝置包括兩個垂直柱23,其適當地定位在上下移 動框架20的一側上以支撐上下移動框架20以便上下移動;以及水平 柱24,其適當地連接垂直柱23的上部。
在其他實施方案中,垂直柱23的下部優選地通過螺栓被固定到地 面,並且,支撐從上下移動框架20橫向適當延伸的連接框架25的垂 直移動塊和連接垂直移動塊的水平杆適當地設置在垂直柱23的一側。
在進一步優選的實施方案中,作為託架下降裝置的上下移動電動 機26被適當設置在水平柱24的頂部,作為用於傳送電動機26的旋轉 力的動力傳動裝置的正時帶27以及作為用於優選地調節上下移動框架20的重量和平衡的平衡裝置的重量平衡裝置28適當地設置在其底部。 在其他優選的實施方案中,包括連接到電動機6的輸出軸的滑輪 的滑輪軸優選地在其徑向上延伸,並且,正時帶27的至少一端適當地 連接到連接杆並且另一端適當地連接到重量平衡裝置28。根據本發明 的優選實施方案,當電動機26以一個方向旋轉時,與連接杆相連接的 上下移動框架20向上移動,並且重量平衡裝置28適當地向下移動。 根據本發明的其他實施方案,當電動機26以其他方向旋轉時,與連接 杆相連接的上下移動框架20向下移動,並且重量平衡裝置28優選地 向上移動。
在本發明的其他實施方案中,重量平衡裝置28優選地設置在上下 移動框架的對側,垂直柱23優選地插入其間,並且導輥29優選地安 裝在重量平衡裝置28的一側以適當地有利於重量平衡裝置2S的上下 移動。
因此,當託架12在焊接線17和返回線18上水平地移動時,水平 移動驅動裝置通過摩檫力驅動託架12。在特定的優選實施方案中,水 平移動驅動裝置優選地通過使用適當地安裝有減速器30的感應電動機 31並且使託架12的摩擦杆34在摩擦輪32和惰輪33之間相接觸來驅 動託架12,摩擦輪32例如可旋轉地設置在減速器30頂部處,在其他 優選實施方案中惰輪33可旋轉地設置在其相對側。
在示例性實施方案中,摩擦輪32的旋轉軸連接到減速器30的輸 出軸。因此,感應電動機31、減速器30、以及摩擦輪32優選地設置 在第一部件35的一側,並且惰輪33優選地設置在第二部件36的一側。 在示例性實施方案中,第一和第二部件35和36的某些部分通過鉸鏈 銷37連接,並且第一和第二部件35和36的其他側優選地通過螺栓39 和螺母40相連接,彈簧38插入在兩個部件之間。
根據本發明的某些實施方案,當螺栓39旋進螺母40時,彈簧38 適當地被壓縮,因而基於鉸鏈銷37在彈簧側第一與第二部件35與36 之間的間隙而基本被閉合,並且在相對側摩擦輪32與惰輪33之間的 間隙適當地擴大。在其他示例性實施方案中,當螺栓39從螺母40中 被旋出時,彈簧38適當地被恢復,因而基於鉸鏈銷37在彈簧側第一 與第二部件35與36之間的間隙被擴大,並且在相對側摩擦輪32與惰輪33之間的間隙被閉合。
根據如本文所述的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由於通過適當地調節螺栓
39和螺母40,摩擦輪32和惰輪33藉助於彈簧的彈力而與摩擦杆34 摩擦地接觸,因此感應電動機31的旋轉力通過摩擦輪32和惰輪33適 當地傳送到摩擦杆34,從而使託架12水平地移動。
根據其他進一步的實施方案,由於本發明使託架12能夠以摩擦接 觸的方式水平移動,所以能夠適當地減少電動機的數目以及用於控制 電動機的逆變器的容量,因此,與常規的非接觸方式相比,優選地通 過電動機控制更加精確和快速地控制摩擦杆34的速度。
在優選實施方案中,優選地包括用於限制板件的夾具單元43的託 架12是適合用於將所限制的板件傳送到每個工序的裝置。在其他進一 步的實施方案中,摩擦杆34適當地連接到託架12的底部以便通過水 平移動驅動裝置11來傳送摩擦力(即驅動力)。例如,在某些示例性實 施方案中,摩擦杆34可分離地安裝到託架12,以適當改善託架12的 操縱並且有利於託架12的安全保護。例如,在優選實施方案中,摩擦 杆34可以通過固定銷44適當地連接到託架12的底部的雙側。
在其他實施方案中,優選地在第一底板上設置根據本發明的焊接 線17,其中通過焊接機器人16執行關鍵焊接工序,並且返回線18布 置在焊接線17的頂部,以便提高焊接機器人16的工作性。
仍然在其他進一步的實施方案中,在焊接線17和返回線18上, 第一和第二驅動軌41和42優選地相互平行地以水平方向設置在以規 則間隔適當設置的多個矩形框架45的頂部和底部上,使得託架12可 沿第一和第二驅動軌41和42移動。
因此,在優選實施方案中,矩形框架45優選地以垂直方向設置, 返回線18布置在矩形框架45上,並且焊接線17優選地布置在矩形框 架45的下方。
在進一歩的示例性實施方案中,焊接線17可以適當地劃分為加載 託架12的加載區(B)、由焊接機器人16焊接板件的焊接區(C)、以 及卸載所焊接板件的卸載區(D)。在其他進一步的實施方案中,返回 線18可以適當地劃分為己經卸載了板件的託架12向上移動的第一返 回區和託架12從第一返回區移動到加載區的第二返回區。在本發明的某些實施方案中,焊接線的裝載區(B)、焊接區(C)、
以及卸載區(D)優選地以直線布置,並且返回線18的第一和第二返
回區適當地設置在不同的結構面上。
在本發明的其他實施方案中,第一返回區的第二驅動軌42'優選地 被以垂直方向設置在矩形框架45的頂部或頂部附近的垂直延伸框架 46支撐,並且因此第二驅動軌42,的高度大於與垂直延伸框架46的高 度一樣高的第二返回區的高度。
因此,在本發明的某些實施方案中,第一返回區的第二驅動軌42' 優選地具有大於第二返回區的高度的高度,以便避免焊接機器人16的 臂47在上下移動期間被具有與第一返回區的第二驅動軌42,相同的高 度的第二返回區的第二驅動軌42所妨礙。
例如,第一返回區的第二驅動軌42優選地向上移動,使得焊接機 器人16的臂47可在焊接區(C)中自由移動,並且,由於第二返回區 基本上處於焊接機器人16的工作半徑之外,所以第二驅動軌42優選 地設置在矩形框架45的頂部。
在優選的實施方案中,託架12包括但不限於第二驅動輪48,其 優選地安裝在其頂面上以沿第一返回區的第二驅動軌42,進行驅動;以 及第一驅動輪21,其優選地安裝在底面上以沿第一返回區的引導部、 第二返回區的第二驅動軌42、以及焊接線17的第一驅動軌41進行驅 動。
在示例性實施方案中,水平移動驅動裝置優選地設置在焊接線17 和返回線18的每個區段,並且,升降機10設置在生產線板件加載側 (A)以便將託架12從返回線18移動到焊接線17並且優選地將託架 變換機器人15用作託架提升裝置將已經卸載板件的託架提升到返回線 18。
在某些實施例中,託架變換機器人15包括但不限於託架操縱吊架 50,其被安裝在臂部以便優選地將已經卸載板件的託架12移動到返回 線18,並且將不同車輛類型的另一託架12從託架加載臺13移動到返 回線18。
優選地,託架加載臺13是加載並保持根據車輛類型分類的託架 12,並且包括以垂直方向設置的垂直框架54和以水平方向支撐在垂直框架54的頂部和底部的水平框架55,其中用於固定託架12的固定銷 56設置在水平框架55上。
根據更進一步的實施方案,託架12優選地保持在託架加載臺13 的第一和第二結構面上,因而提供了優異的空間利用。根據其他實施 方案,託架12被託架變換機器人15操縱,並且優選地託架加載臺13 不需要任何用於操縱託架12的獨立裝置,因而適當地簡化了系統並且 降低了製造成本。
根據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方案,如本文所述的根據本發明的底板 生產系統的操作順序將在下面列出。
(1) 在託架12通過返回線18的第二返回區返回到升降機10的 導軌19之後,要被焊接的板件優選地在A側被加載到託架12上。
(2) 隨著上下移動電動機26的運轉,正時帶27以一個方向適當 地旋轉,因而升降機的上下框架20向下移動。然後,隨著在升降機IO 的水平移動驅動裝置中的電動機26的運轉,摩擦輪32旋轉,因而託 架12通過摩擦輪32和摩擦杆34的摩擦力移動到焊接線17的加載區
(B)。隨後,託架12進入焊接區(C),使得焊接機器人16執行關鍵 焊接工序,從而完成前底板。
(3) 在完成關鍵焊接工序之後,當在焊接區(C)處的水平移動 驅動裝置中的感應電動機31運轉使得摩擦輪32旋轉時,託架12優選 地通過摩擦輪32和摩擦棒34的摩擦力移動到焊接線17的卸載區(D)。 隨後,卸載機器人14將所完成的前底板傳送到下面的生產線。
(4) 在前底板被卸載之後,託架12優選地被託架變換機器人15 向上移動到返回線18的第一返回區,並且當處於焊接區(C)的水平 移動驅動裝置中的感應電動機31運轉使得摩擦輪32旋轉時,託架12 優選地通過摩擦輪32和摩擦杆34的摩擦力移動到返回線18的第二返 回區。此時,返回到初始位置的升降機10的上下框架20從第二返回 區接收託架12並且由託架下降裝置向下移動。
此處,託架變換機器人15確定託架12的車輛類型,並且,如果 託架12需要被變換,則在託架加載臺13中用相應車輛類型的另一託 架12適當地變換託架12。
然後,在如本文所述的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案中,上述操作以升
15降機10—焊接線[加載(B)、焊接(C)、和卸載(D)]—返回線18
的順序被連續地重複以生產前底板。
在某些實施方案中,在常規系統中加工線被設置在頂部並且返回線被設置在底部,因此,機器人的工作高度被適當地增加並且所有設備被設置在高的位置,因而減少了維護和可靠性。
因此,在優選實施方案中,本發明優選地將關鍵焊接工序放在第一結構層,以便保證系統的安全和可靠性。
在進一步的實施方案中,優選地本發明特徵在於除前底板之外的中央底板和後底板。
如本文所述,根據本發明的車輛底板生產系統具有但不限於下列效果。
根據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案,電動機的旋轉力通過附加於託架的摩擦杆與安裝在生產線上的摩擦輪之間的摩擦接觸適當地傳送到託架。因此,與以非接觸動力傳動裝置的常規線性電動機相比,能夠減少生產成本。
而且,在其他進一步的實施方案中,由於焊接線優選地設置在系統的底部並且返回線優選地設置在頂部以減少工作高度,根據其他進一步的實施方案,能夠保證系統的安全和可靠性。
根據示例性實施方案,返回線的一部分基本上向上移動並且託架的驅動輪設置成兩級,因而在其他進一步的實施方案中能夠保證焊接機器人的工作空間。
在進一歩的實施方案中,摩擦杆可分離地安裝到託架,因而能夠改善託架的操縱並且有利於託架的安全保護。
在其他進一步的實施方案中,機器人被機器人操縱,因而託架加載臺優選地不需要任何用於操縱託架的獨立裝置,因而簡化系統並且減少生產成本。
已經參照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案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說明。然而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應該理解在不偏離本發明的原理和精神下可在這些實施方案中做出改變,本發明的範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價物限定。
1權利要求
1.一種車輛底板生產系統,其包括相互平行地設置在車架的頂部和底部以便移動託架的返回線和焊接線;託架下降裝置,其包括設置在其頂部以將板件加載在從所述返回線接收的所述託架上並且將所述託架移動到所述焊接線的導軌;水平移動驅動裝置,其用於通過摩擦力在所述返回線、所述焊接線以及所述託架下降裝置上以水平方向移動所述託架;焊接機器人,其用於在所述焊接線的預定區段對由所述水平移動驅動裝置移動的所述板件進行焊接;以及託架變換機器人,其包括設置在其臂部一端以在完成所述板件的焊接工序之後將所述託架從所述焊接線移動到所述返回線的託架操縱吊架。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系統,其中所述返回線和所述焊接線包括 設置用來移動所述託架的第一和第二驅動輪,並且所述返回線的所述 第一驅動輪的一部分向上移動並安裝成保證焊接機器人的工作空間。
3.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系統,其中所述託架下降裝置包括 車架,其包括設置在其所還頂部的導軌;垂直柱,其用於支撐所述車架以便在上下方向上可滑動地移動; 水平柱,其用於連接所述垂直柱的頂部; 上下移動電動機,其設置在所述水平柱的頂部; 動力傳動裝置,其用於將所述上下移動電動機的旋轉力傳送到所 述車架;以及重量平衡裝置,其連接到所述動力傳動裝置的端部並且在所述車 架的對側上下移動以調節平衡。
4. 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系統,其中所述動力傳動裝置包括 旋轉傳動軸,其連接到所述電動機的輸出軸並且包括設置在其外表面上的滑輪;以及傳送帶,其一端連接到所述車架並且其中部與所述滑輪接合以便 傳送所述電動機的旋轉力。
5. 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系統,其中所述水平移動驅動裝置包括摩擦杆,其固定地設置在所述託架的縱向上;在設置有所述託架下降裝置、所述返回線和所述焊接線的所述車架上設置的水平移動電動機和減速器;摩擦輪,其由所述水平移動電動機和所述減速器驅動,並且通過 與所述摩擦杆的一側相接觸來傳送所述電動機的旋轉力;導輪,其可旋轉地設置在所述摩擦杆的雙側以與其接觸;以及惰輪,其設置在所述摩擦杆的對側以與其接觸。
6. 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系統,其中所述水平移動驅動裝置進一步 包括鉸鏈銷,其被可旋轉地支撐到所述車架;第一和第二旋轉部件,其中心部可旋轉地連接到所述鉸鏈銷;以及插入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旋轉部件的端部之間的間隙調節螺栓和彈簧,其中所述電動機、所述減速器和所述摩擦輪設置在所述第一旋轉 部件的一側上,並且所述惰輪設置在所述第二旋轉部件的一側上,並 且其中所述摩擦輪和所述惰輪通過所述彈簧的彈力與所述摩擦杆進 行摩擦接觸,並且通過所述間隙調節螺栓調節所述第一與第二旋轉部 件之間的間隙。
7. 如權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項所述的系統,其進一步包括託架 加載臺,其能夠加載根據車輛類型分類的託架,其中所述託架加載臺 包括在其頂部和底部以垂直方向設置的垂直框架和以水平方向設置的 加載框架,並且由所述託架變換機器人來變換所述焊接線的託架和所述託架加載臺的託架。
8. —種車輛底板生產系統,包括用以移動託架的返回線和焊接線; 託架下降裝置; 水平移動驅動裝置;以及焊接機器人,其用於在所述焊接線的預定區段焊接由所述水平移 動驅動裝置移動的板件。
9. 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車輛底板生產系統,其進一步包括託架變 換機器人,所述託架變換機器人包括設置在其臂部一端以在完成所述 板件的悍接工序之後將所述託架從所述焊接線移動到所述返回線的託 架操縱吊架。
10. 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車輛底板生產系統,其中所述水平移動 驅動裝置在所述返回線、所述焊接線以及所述託架下降裝置上通過摩 擦力以水平方向移動所述託架。
11. 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車輛底板生產系統,其中所述返回線和 焊接線相互平行地設置在車架的頂部和底部以便移動託架。
12. 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車輛底板生產系統,其中所述託架下降 裝置包括設置在其頂部以將板件加載在從所述返回線接收的所述託架 上並且將所述託架移動到所述焊接線的導軌。
13. —種機動車輛,其包括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輛底板生產系統。
14. 一種機動車輛,其包括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車輛底板生產系統。
全文摘要
在一個方面,本發明提供了車輛底板生產系統,其中通過由設置在系統頂部的返回線和設置在底部的焊接線形成的迴路移動託架,並且通過水平移動驅動裝置的摩擦力水平地移動託架。優選的系統能夠減少所需的製造成本和安裝區域。
文檔編號B62D65/18GK101549716SQ200810167960
公開日2009年10月7日 申請日期2008年10月16日 優先權日2008年4月3日
發明者鄭仁皓 申請人:現代自動車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