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夾套式混煉釜的製作方法
2023-06-20 02:43:06
專利名稱:一種夾套式混煉釜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樹脂攪拌設備領域,涉及一種用於混合樹脂錨固劑的一種夾套式混煉釜。
背景技術:
由於玻璃鋼是一種複合材料,其性能的適應範圍非常廣泛,因此它的市場開發前景十分廣闊。據有關統計資料,目前世界各國開發的玻璃鋼產品的種類已達4萬種左右。雖然各國均根據本國的經濟發展情況,開發的方向各有側重,但基本上均已涉及到各個工業部門。我國玻璃鋼工業經過四十多年來的發展,也已在國民經濟各個領域中取得了成功的應用,在經濟建設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玻璃鋼錨杆的製作過程中樹脂錨固劑必不可少,作為錨杆的錨固介質具有固化時間快、強度高的特點。在混合樹脂錨固劑時,以往的攪拌器都非常的小,一次攪拌混合量少,在大批量生產中工作時間長;為了滿足生產需要,需要多臺同時混合,增加了加工成本,不適合大批量生產使用。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夾套式混煉釜,它能一次性混合大量樹脂錨固劑用於生產使用,節省大量生產時間,並且能夠保證大量樹脂錨固劑同時混合的均勻性,為企業節省了加工成本。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一種夾套式混煉釜,包括電機、機架、機架底板、上封頭、筒體、攪拌器、下封頭,電機下端設有減速器,減速器中設有攪拌軸,減速器通過攪拌軸與攪拌器相連,機架設於攪拌軸外側,上封頭上設有入口,筒體容量為300L 350L,筒體上設有內盤管,下封頭上設有放料凸緣。由於設有單獨的筒體容量為300L 350L,並由上封頭和下封頭密封可以一次性混合大量樹脂錨固劑,節省了大量生產時間,為企業節省了加工成本。前述的這種夾套式混煉釜中,機架底板與攪拌軸之間設有機械密封組件。由於設有機械密封組件,可以防止流體洩漏。前述的這種夾套式混煉釜中,攪拌軸上還設有破沫器和折折葉漿,折葉漿設於破沫器下方。前述的這種夾套式混煉釜中,筒體上方設有上耳座。前述的這種夾套式混煉釜中,耳座下方筒體外側設有夾套筒體。由於設有夾套筒體,可以對筒體內進行恆溫。前述的這種夾套式混煉釜中,夾套筒體內設有導流板。由於設有導流板,可以加大
蒸汽流量。前述的這種夾套式混煉釜中,夾套筒體上端設有接管,並在接管埠處設有接管法蘭,夾套筒體下端設有下耳座。[0012]前述的這種夾套式混煉釜中,內盤管埠處設有盤管法蘭,內盤管下端設有盤管支架,盤管支架上設有U型螺栓與內盤管固定。由於設有盤管支架,可以對內盤管起到穩定的作用,防止內盤管在筒體內晃動。前述的這種夾套式混煉釜中,攪拌器上設有加強肋。由於攪拌器上設有加強肋加強了攪拌器強度,可以加快攪拌速率。前述的這種夾套式混煉釜中,攪拌器底部設有底軸承座。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由於設有單獨的筒體容量為300L 350L,並由上封頭和下封頭密封可以一次性混合大量樹脂錨固劑,節省了大量生產時間,為企業節省了加 工成本;由於設有機械密封組件,可以防止流體洩漏;由於設有夾套筒體,可以對筒體內進行恆溫;由於設有導流板,可以加大蒸汽流量;由於設有盤管支架,可以對內盤管起到穩定的作用,防止內盤管在筒體內晃動;由於攪拌器上設有加強肋加強了攪拌器強度,可以加快攪拌速率。
圖I是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附圖中的標記為1-電機,2-減速器,3-機架,4-攪拌軸,5-機械密封組件,6-機架底板,7-入口,8-擋料板,9-上封頭,10-行走軌道驅動,11-上耳座,12-盤管法蘭,13-內盤管,14-夾套筒體,15-接管法蘭,16-接管,17-折葉漿,18-盤管支架,19-U型螺栓,20-筒體,21-導流板,22-攪拌器,23-加強肋,24-底軸承座,25-下封頭,26-放料凸緣。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但並不作為對本實用新型限制的依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I :如圖I所示;一種夾套式混煉釜,包括電機I、機架3、機架底板6、上封頭9、筒體20、攪拌器22、下封頭25,電機I下端設有減速器2,減速器2中設有攪拌軸4,減速器2通過攪拌軸4與攪拌器22相連,機架3設於攪拌軸4外側,上封頭9上設有入口 7,筒體20容量為300L,筒體20上設有內盤管13,下封頭25上設有放料凸緣26。機架底板6與攪拌軸4之間設有機械密封組件5 ;攪拌軸4上還設有破沫器10和折葉漿17,折葉漿17設於破沫器10下方。筒體20上方設有上耳座11。上耳座11下方筒體20外側設有夾套筒體14。夾套筒體14內設有導流板21 ;夾套筒體14上端設有接管16,並在接管16埠處設有接管法蘭15,夾套筒體14下端設有下耳座8。內盤管13埠處設有盤管法蘭12,內盤管13下端設有盤管支架18,盤管支架18上設有U型螺栓19與內盤管13固定。攪拌器22上設有加強肋23 ;攪拌器22底部設有底軸承座24。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2 :如圖I所示;一種夾套式混煉釜,包括電機I、機架3、機架底板6、上封頭9、筒體20、攪拌器22、下封頭25,電機I下端設有減速器2,減速器2中設有攪拌軸4,減速器2通過攪拌軸4與攪拌器22相連,機架3設於攪拌軸4外側,上封頭9上設有入口 7,筒體20容量為325L,筒體20上設有內盤管13,下封頭25上設有放料凸緣26。機架底板6與攪拌軸4之間設有機械密封組件5 ;攪拌軸4上還設有破沫器10和折葉漿17,折葉漿17設於破沫器10下方。筒體20上方設有上耳座11。上耳座11下方筒體20外側設有夾套筒體14。夾套筒體14內設有導流板21 ;夾套筒體14上端設有接管16,並在接管16埠處設有接管法蘭15,夾套筒體14下端設有下耳座8。內盤管13埠處設有盤管法蘭12,內盤管13下端設有盤管支架18,盤管支架18上設有U型螺栓19與內盤管13固定。攪拌器22上設有加強肋23 ;攪拌器22底部設有底軸承座24。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3 :如圖I所示;一種夾套式混煉釜,包括電機I、機架3、機架底板6、上封頭9、筒體20、攪拌器22、下封頭25,電機I下端設有減速器2,減速器2中設有攪拌軸4,減速器2通過攪拌軸4與攪拌器22相連,機架3設於攪拌軸4外側,上封頭9上設有入口 7,筒體20容量為350L,筒體20上設有內盤管13,下封頭25上設有放料凸緣26。機架底板6與攪拌軸4之間設有機械密封組件5 ;攪拌軸4上還設有破沫器10和折葉漿17,折葉漿17設於破沫器10下方。筒體20上方設有上耳座11。上耳座11下方筒體20外側設有夾套筒體14。夾套筒體14內設有導流板21 ;夾套筒體14上端設有接管16,並在接管16埠處設有接管法蘭15,夾套筒體14下端設有下耳座8。內盤管13埠處設有盤管法蘭12,內盤管13下端設有盤管支架18,盤管支架18上設有U型螺栓19與內盤管13固定。攪拌器22上設有加強肋23 ;攪拌器22底部設有底軸承座24。本實用新型的使用方法通過上封頭9上的入口 7將需要混合的玻璃鋼材料放入筒體20內,啟動電機1,通過減速器2調速後帶動攪拌軸4,從而攪拌軸4上的行走軌道驅動10、折葉漿17和攪拌器22開始轉動,將玻璃鋼材料充分混合攪勻,再通過下封頭25上的放料凸緣26將混合後的材料放入下道工序。
權利要求1.一種夾套式混煉釜,包括電機(I)、機架(3)、機架底板(6)、上封頭(9)、筒體(20)、攪拌器(22 )、下封頭(25 ),其特徵在於電機(I)下端設有減速器(2 ),減速器(2 )中設有攪拌軸(4),減速器(2)通過攪拌軸(4)與攪拌器(22)相連,機架(3)設於攪拌軸(4)外側,上封頭(9)上設有入口(7),筒體(20)容量為300L 350L,筒體(20)上設有內盤管(13),下封頭(25)上設有放料凸緣(26)。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夾套式混煉釜,其特徵在於機架底板(6)與攪拌軸(4)之間設有機械密封組件(5 )。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夾套式混煉釜,其特徵在於攪拌軸(4)上還設有破沫器(10)和折葉漿(17),折葉漿(17)設於破沫器(10)下方。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夾套式混煉釜,其特徵在於筒體(20)上方設有上耳座(11)。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夾套式混煉釜,其特徵在於上耳座(11)下方筒體(20)外側設有夾套筒體(14)。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夾套式混煉釜,其特徵在於夾套筒體(14)內設有導流板(21)。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夾套式混煉釜,其特徵在於夾套筒體(14)上端設有接管(16),並在接管(16)埠處設有接管法蘭(15),夾套筒體(14)下端設有下耳座(8)。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夾套式混煉釜,其特徵在於內盤管(13)埠處設有盤管法蘭(12),內盤管(13)下端設有盤管支架(18),盤管支架(18)上設有U型螺栓(19)與內盤管(13)固定。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夾套式混煉釜,其特徵在於攪拌器(22)上設有加強肋(23)。
10.根據權利要求8或9所述的一種夾套式混煉釜,其特徵在於攪拌器(22)底部設有底軸承座(24)。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夾套式混煉釜,包括電機(1)、機架(3)、機架底板(6)、上封頭(9)、筒體(20)、攪拌器(22)、下封頭(25),電機(1)下端設有減速器(2),減速器(2)中設有攪拌軸(4),減速器(2)通過攪拌軸(4)與攪拌器(22)相連,機架(3)設於攪拌軸(4)外側,上封頭(9)上設有入口(7),筒體(20)上設有內盤管(13),下封頭(25)上設有放料凸緣(26)。本實用新型能夠一次性混合大量樹脂錨固劑用於生產使用,節省大量生產時間,並且能夠保證大量樹脂錨固劑同時混合的均勻性,為企業節省了加工成本。
文檔編號B01J19/18GK202555202SQ20122024723
公開日2012年11月28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30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30日
發明者耿玉明, 崔志軍, 應偉明 申請人:淮北宇鑫新型材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