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培訓第六課(與主播一起學習)
2023-06-20 05:46:22 1
「早啊!今天大家一起加油!」清晨剛過六點,小悠(化名)點進B站UP主九啾舅_直播間,與正參與互動的其他粉絲互道早安。小悠是一名在校研究生,每天她都進入幾個直播間,與主播一起自習。
小悠進入的是日漸火熱的學習直播間。眼下,Study with me(與我一起學習)的風潮正席捲社交平臺。以B站為例,僅2018年該網站就有146萬小時以及103萬次的學習和寫作業類直播。
主播們寄希望於在觀眾們的監督下,自己可以保持高學習效率,以完成考研等長期備考。而觀眾們在直播間尋求的是一種陪伴感和鼓勵。直播間的直播時間往往會超過12個小時:主播們常常在早晨六點開播,直到深夜上床休息。觀眾們可以與主播通過彈幕簡單交流,但雙方總能達成默契——互動不能干擾主播的正常學習。
學習的「標杆」
視頻平臺上火爆的學習直播間。B站截圖
在B站直播區搜索「自習室」,「九啾舅_」的「【考研自習室】白噪音」直播間常常處在搜索頁面的第一位。主播「九啾舅_」坐在書桌前,正前方放著筆記本電腦和複習材料,她只在畫面中露著胳膊,伴隨著木柴燃燒的背景音複習功課。有時她會停下,在畫面中消失一會,給自己倒杯水或是休息幾分鐘。每當這時候,小悠會在直播互動區發一句:「九九是去喝水了嗎?」
「九啾舅_」B站首頁的介紹簡潔明了:「法考/法學考研」,動態中定期更新著自己的學習進度和下一學習階段的計劃。
在B站,這樣的「自習室」直播間並不少見。即使在凌晨兩點鐘,打開B站搜索自習室直播,正在直播的直播間數量仍超過10個。
構成直播間的元素是類似的:一方書桌,最好是純色的,或是鋪了清爽的桌布,桌面潔淨;攝像機位於書桌的一角,或懸空俯拍,焦點大多在桌上的複習材料上;一個時鐘或電子計時器,放在畫面的顯眼處;主播的學習計劃常常處於畫面兩側,除了說明學習的時間安排,主播也常常會在其中說明時間緊迫不看私信、直播間禁言。
時間在自習室直播間中被精準分割成兩部分——學習和休息。在up主「亞麻要一直跑」的24h自習室直播間中,學習從6點10分開始到22點50分結束,中間僅安排了半小時的午休時間。當up主在休息時,直播畫面中會出現一臺iPad,屏幕上顯示「睡覺啦,明天見」。 「亞麻要一直跑」在直播說明中寫道:「計時器動人就在,iPad倒計時就在休息。」
直播間的類型也是相似的。在B站直播區搜索「自習室」,熱度最高的直播間往往與考研相關。小悠也是在考研期間開始看學習直播的,她認為,考研直播間的熱度源於考研備戰中緊迫的學習氛圍。「考研群體大都脫產,他們往往有整塊的學習時間,直播自習的時間更固定,學習任務也更重。觀眾們在觀看學習直播時希望有一個『標杆』,這時考研直播成為最好的選擇。」
當學習成為視頻的主題
學習up主「彭醬醬LINYA」引起熱議的24小時不間斷學習。B站截圖
將學習過程進行視覺化記錄的還有越來越多的學習Vlogger。Vlog,全稱是Video Blog或者Video weblog,意為視頻博客。Vlogger則是指用視頻進行內容創作的博主。
正在劍橋大學經濟系讀大二的up主「彭醬醬LINYA」在2018年6月20日上傳了自己的第一個學習Vlog,「我試著24小時不停地學了一天」,這條Vlog記錄了她在劍橋大學面試前的某天一個24小時不間斷學習的實驗。
「3:00-3:55閱讀」「4:00-6:15數學」「6:30-7:45做數學題」「9:45-13:20經濟學」……視頻中,「彭醬醬」凌晨三點鐘起床開始了一天的學習挑戰。沒有複雜的剪輯和炫技的鏡頭,整個視頻由幾段記錄學習過程的加速視頻組成,二十幾個小時的學習被壓縮成十五分鐘的影像。「當時只是單純地想記錄一下備戰大學入學考試的過程,沒有想過會不會有人看。」
此後,她又陸續在B站上傳了「學霸考前吃什麼」「收到劍橋大學錄取通知書的一天」等視頻。令「彭醬醬」意外的是,第一批視頻就吸引了超過10萬人關注。「我記得特別清楚,2018年10月,當時劍橋大學已經開學了,我坐在圖書館裡打開B站,看到粉絲數漲到了十萬,我都驚呆了。 「
社會學專業研究生魯魯(化名)「入坑」學習Vlog的第一個視頻就是「彭醬醬」的「我試著24小時不停地學了一天」。「你能想像看到視頻時的那種震撼嗎?一個三點鐘就能起得來的人,坐在床上能認認真真看一小時書而不睡著,二十幾個小時裡一直保持高效率學習,我身邊從來沒有這樣的人。」
2018年10月後,「彭醬醬」又陸續發布了「凌晨三點的圖書館」「我的高效早間日常」「教你如何寫論文」「帶你潛入劍橋大學的課堂」等視頻。發布Vlog僅一年多,彭醬醬的B站粉絲數已達55萬。截至目前,最早發布的「我試著24小時不停地學了一天」播放量已達98.9萬。
B站up主「Junn傑俊」是一名學習Vlogger,與此同時,他也是一名英語老師和翻譯。「5點起床、12小時學習的一天」「一天12小時學習」……在「Junn」的Vlog中,長時間高效學習主題佔了近半數,甚至在他外出旅行時,高效學習也成為旅途中的拍攝主題。在「普吉島一天學習10小時」的視頻中,「Junn」仍然堅持早上6點起床學習,並在視頻中為觀眾總結英語單詞和詞組。
「Junn」在2018年1月開始拍攝學習Vlog,初衷是想把一些想分享給學生的英語學習技巧用視頻記錄下來。隨著觀眾越來越多,「Junn」也拍攝了更多不同主題的學習視頻。每周日晚九點半,他會在B站直播,和觀眾交流任何學習中的困惑。
「學霸也是一種景觀」
學習up主「Junn「在視頻中呈現的學習場景。B站截圖
「彭醬醬」視頻的主題從未離開過校園。搬新宿舍、學校社團活動、如何寫論文、如何進行時間管理以及她與男友的「劍橋愛情故事」都成為了vlog的素材。
最吸引人的仍然是那些學習的片段。5月初,「彭醬醬」上傳的一支vlog中再次出現了一小段連續學習的畫面。背景音樂響起,屏幕霎時被彈幕填滿:「每次看完醬醬學習就像打了雞血」「這個人又學瘋了,搞得我也想去學習了」 ……
魯魯曾將「彭醬醬」的vlog推薦給身邊從事不同工作的朋友。她發現,學生、從事教育行業的年輕人往往更容易被「彭醬醬」的視頻吸引。「也許是因為學生和從事教育行業的人需要不斷地輸入知識,因此看到彭醬醬的學習視頻時更有共鳴。」
除了學習引發的共鳴,「彭醬醬」纖瘦的身材、帶著嬰兒肥的圓臉、坦率的性格都成為了粉絲討論的焦點。「她不做作,很真實。她複習考試時也會滿臉憔悴甚至情緒崩潰,也不會為了拍視頻刻意化妝、打扮,迎合別人的審美。」一位「彭醬醬」的粉絲說。
「她的視頻也和其他學習up主不一樣,畫面晃、剪輯粗暴。雖然粗糙,但是很有勁兒!」粉絲們戲稱「彭醬醬」在眾多學習up主中靠「差異化」競爭殺出了一條血路。與第一支Vlog「我試著24小時不停地學了一天」相比,「彭醬醬」後續的視頻不再追求畫面和剪輯的精緻。 「我覺得剪輯得很精緻的那些片段那不是真實的生活,我更想把真實的生活分享給大家。」彭醬醬說。
「在某種意義上,學霸也是一種景觀。」魯魯認為,學習up主在視頻中成為了被凝視的對象,觀眾在他們身上投射了自我期許和想像。他們所展示的自律、高效、勤奮開始被觀眾追逐、模仿。
在微博「彭醬醬LINYA」超級話題中,不少粉絲曬著自己的學習成就,將學習成果對標「彭醬醬」。甚至有不少粉絲髮帖,希望知道彭醬醬的背包品牌和鞋子的貨號。而網易雲音樂上,粉絲自發收集了「彭醬醬」的學習歌單並持續更新。
被追捧的過程中,「彭醬醬」的身上也被打上了「美女學霸」等標籤。關注度提升,爭議也隨之而來。「算不算是美女學霸」「視頻中說中文還是說英文」「能不能發廣告」等針對視頻內容的爭議曾一度在評論區蔓延。
「一開始我也會很在意這些評論,看到惡評會很傷心,但是現在已經無所謂了。學習是我的生活方式,能充實我的生活讓我獲得滿足感。我做學習vlog的初衷也是想傳遞這些long-lasting(持久)的東西。」
構建學習社群
一段視頻只有十幾分鐘,彭醬醬可能需要將剪輯工作分攤到兩周的時間裡。「劍橋的學業也很緊張,除了上課外,老師會布置很多作業,除此之外還會有導師輔導課。所以只能每天晚上擠點時間出來剪輯,周一到周三一般可以擠出半小時的時間,周四到周五如果作業完成得比較快,我可能會抽出來一下午的時間來剪輯。」
彭醬醬的母親並不認可女兒將大量精力投入在拍vlog上,她認為這是「浪費時間」。但在彭醬醬眼中,拍學習vlog已經成了自己的一種生活方式。「實際上我很想呈現的是我對待學習的態度。真正投入進去、很忘我、很開心的狀態。」
「Junn」回憶近兩年的學習up主經歷,最讓他感到興奮的事情是曾有兩個觀眾告訴他,他們在「Junn」學習視頻的陪伴和鼓勵下分別被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北京外國語大學高級翻譯學院錄取。
為什麼會堅持看學習直播?魯魯覺得學習vlog和學習直播能帶來一種陪伴與「打雞血」交織的感受。「在學習的過程中總會有懈怠的時候,學習up主們會讓你覺得有人在和你一起學習,他們的高效率也會鼓勵我,讓我再拼一把。而且你會發現up主們也在不斷進步,和你分享他們最新的收穫,讓我們有一種共同進步的感覺。」
以up主為中心的自發性學習社群正在形成。不少粉絲都會在B站評論區和「Junn」分享自己當天的學習進度,或是通過私信傾訴自己的困惑。「我不喜歡把觀眾們叫做粉絲,粉絲似乎有了上下級關係,而我和觀眾的關係就像是朋友,他們的關注也督促我讓我變得更好。」
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助理教授方可成也是B站學習區的知名up主,2018年初,出於研究社交媒體傳播生態的目的,還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攻讀博士的他開始在B站上傳讀書和學習的視頻。
近兩年的「數字」田野調查中,方可成發現,B站的彈幕、評論、粉絲勳章等功能讓學習形成了一種獨特的社群感。「B站粉絲達到1000之後,就可以設置「粉絲勳章」,這個勳章的名字是可以自定義的,我給自己的粉絲勳章命名為PhD,也就是博士。換句話說,在B站上我成了「博導」,可以給粉絲授予「博士學位」。」
B站up主「素霓生AprilZ」正在B站直播備戰考研,他在直播間裡公布了粉絲QQ群號碼供粉絲添加。這個叫做「we_studying」的群有三百多名成員,其中大多數是學生或是正在備戰雅思、託福等考試的工作黨。「此群由B站不知名微型主播素霓生AprilZ創建,主要是為大家提供一個學習交流的地方。」「素霓生AprilZ」在群簡介中寫道。
粉絲群中討論的內容五花八門,但大都離不開「學習」這條主線。 「(考研)二戰全職,大概一天14個小時的學習時間吧。」「想問大家的建議,一邊工作一邊考研現實嗎?」年紀長一些的會聊考研、考公,年紀小一些的高中生、初中生會經常在群裡問一些較難解決的習題,抱怨一下中考、高考的壓力。
陪伴感是相互的。「Junn」覺得,當自己的視頻被越來越多人關注,這種關注無疑是一種督促。「做視頻實際上也會督促我提高自己的能力。比如我自己每天學習的時間因為做視頻的原因慢慢拉長了,以前可能做不到這麼長時間的學習。久而久之,自己的自制力會有一些提高。」
現在,「彭醬醬」每天都會拿出相機,記錄一段跑步去教室的路程或是在經濟系圖書館的刷題時間。而學習Vlog也重構了她與父母、朋友交流的方式。「很多時候,我生活中發生的新變化都是先在vlog裡公開,比如戀愛這樣不知怎樣向父母分享的話題。我的爸爸媽媽還有朋友們看了視頻之後才知道我『脫單』了。」
「Z世代」的學習方式
Study account(學習記錄)和Study with me(和我一起學習)正成為最吸引年輕人的學習打卡形式之一。B站是學習型博主及觀眾最大的聚集地,截至發稿前,B站學習頻道已有158.6萬個視頻,播放量共計71.8億。2018年11月,在第六屆中國網絡視聽大會上,B站董事長兼CEO陳睿稱,僅2018年,B站就有146萬小時以及103萬次的學習和寫作業類直播。
以B站的學習vlog和學習直播為例,大部分學習類型的博主是在校生或從事教育行業的人群。2018年B站上市招股書披露,截至2018年2月,B站用戶中大約81.7%的人為1990年至2009年出生的「Z世代」。
微博#studyaccount#超級話題中,網友每天打卡記錄自己的學習成果。微博截圖
在微博,超級話題#study account#常年佔據著教育榜第一位,目前該超話擁有69萬粉絲,47.1萬條帖子,閱讀量達44億。
同樣的內容在抖音、快手等平臺也獲得追捧。抖音的study account話題共有8.6萬個視頻,總播放量在15億次,快手的study with me標籤下則有2.2萬個作品。
「求知是一個很重要的需求。」方可成認為,此前UGC視頻領域沒有太多的好內容去滿足觀眾的求知慾,目前學習類視頻的流行正好填補了這一部分的需求。而學習直播則滿足了主播和觀眾雙方自我督促的需求。
「其實傳播得比較好的一些學習類的視頻,實際上是用一種很生動的方式來把比較有教育意義的、比較有知識性的內容展現出來的。即使是泛娛樂化的媒介也需要滿足用戶的求知需求,所以在我們的社交媒體上,當然也需要同樣的內容。」方可成說。
新京報記者 樊朔 校對 張彥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