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防漏油的支撐架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6-19 10:10:46
專利名稱:可防漏油的支撐架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支撐架結構,特別涉及一種可防漏油的支撐架結構。
背景技術:
傳統上計算機屏幕、電視、平面顯示器或其它電子設備,通常通過一支撐架而固設或擺設於桌面上,該支撐架的目的即在於其具有固定與承重的功用。當使用者使用該支撐架上的電子設備時,常常需要適度地轉動其角度,以調整至人們最方便觀賞或操作的位置。一般而言,支撐架的構型設計可謂千奇百怪,其不外乎通過一底座與一支柱來支撐該電子設備,使該支柱直接與該電子設備相連接,再將該底座置於桌面、地面或牆壁上; 如此,通過該支柱與該底座的相對性轉動,即可用以調整該電子設備的轉向,使該電子設備朝向任意方位角。當該支柱與該底座呈相對性的轉動時,為了減少該支柱與該底座間的摩擦力,使人們容易以扭轉力矩來轉動該電子設備,或是為了降低該支柱與該底座間的組件磨耗,通常會在該支柱與該底座間加上潤滑油,使摩擦阻力降低或使組件間的磨耗減小。但是,額外添加的潤滑油卻易造成漏油的困擾,不但影響美觀,也不便於使用。因此,如何通過改善該轉動用支撐架的結構設計,用以降低其漏油的機率,這是本領域技術人員努力的目標。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主要目的在於改善該轉動用支撐架的結構設計,用以降低該支撐架的漏油的機率。為達到上述及其它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可防漏油的支撐架結構,該支撐架結構設置於一支柱與一底座之間,該支撐架結構包括有一芯軸螺帽、一固定盤、一轉動盤、 一被動轉盤及一芯軸螺栓,其中,該芯軸螺栓包括有一栓本體及一螺栓頭,該螺栓頭固設於該栓本體的其中一端部;該固定盤固定至該底座,且該固定盤上凹設有至少一儲油槽;該轉動盤與該支柱相連接,該栓本體貫穿該固定盤與該轉動盤,該轉動盤相對該栓本體轉動, 並緊貼該儲油槽,該轉動盤上穿設有至少一插設孔,該插設孔與該儲油槽相導通;該被動轉盤套設於該栓本體,且該被動轉盤上固設有至少一插設件,每一插設件插入至該插設孔內; 該芯軸螺帽鎖附於該栓本體的另一端部,且該芯軸螺帽與該螺栓頭將該固定盤、轉動盤、被動轉盤夾持。優選的,該固定盤還進一步地包括有一儲油碟,該儲油槽位於該儲油碟上。優選的,該儲油碟可分離的設置於該固定盤上,或與該固定盤為一體成型式的結構。優選的,該儲油槽的數目為多個,且多個儲油槽沿該栓本體而環設。優選的,該栓本體貫穿該固定盤的中心。優選的,該轉動盤上的插設孔為多個,且多個插設孔沿該栓本體對稱分布。[0013]優選的,該插設件位於該插設孔內並呈緊配合狀態。優選的,該支撐架結構還包括有至少一墊片,該墊片套設於該栓本體上,並位於該被動轉盤與該芯軸螺帽之間,該墊片的截面呈彎曲狀而具有撓性,且該墊片利用撓性的力量推擠該被動轉盤或該芯軸螺帽。優選的,該芯軸螺帽包括有一內螺紋,該栓本體的外側壁包括有一外螺紋,該內螺紋與該外螺紋相對應而契合。優選的,該固定盤包括有一結合孔,該栓本體的橫截面與該結合孔的輪廓相符,且該栓本體穿過該結合孔內而貫穿該固定盤。因此,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的所述可防漏油的支撐架結構, 通過該儲油槽的結構,用以容置潤滑油,並通過該儲油槽與其上方周邊之轉動盤的緊密貼附,而達到防止潤滑油洩漏的功效,因此具有相當大的實用價值。為使能更進一步了解本實用新型的特徵及技術內容,請參閱以下有關本實用新型的詳細說明與附圖,然而附圖僅提供參考與說明用,並非用來對本實用新型加以限制。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可防漏油的支撐架結構的分解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可防漏油的支撐架結構的另一角度的分解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可防漏油的支撐架結構在結合後的剖面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可防漏油的支撐架結構在結合後的立體圖。圖4A為圖4中標示A的放大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可防漏油的支撐架結構在結合後的另一角度立體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可防漏油的支撐架結構的應用示意圖。其中,附圖標記說明如下1 支撐架結構11 芯軸螺帽111:內螺紋12 墊片13:被動轉盤131 插設件14 轉動盤141 插設孔142 第一孔洞15 儲油碟151 儲油槽16:固定盤161 結合孔162 第二孔洞17:芯軸螺栓171 栓本體[0043]172 螺栓頭173 外螺紋174 切削部91 底座92 支柱
具體實施方式
請同時參閱圖1與圖2,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可防漏油的支撐架結構的分解圖,圖 2為本實用新型可防漏油的支撐架結構的另一角度的分解圖。如圖1與圖2所示,一支撐架結構1,其包括有一芯軸螺帽11、四個墊片12、二被動轉盤13、一轉動盤14、一儲油碟15、 一固定盤16及一芯軸螺栓17,其中,該芯軸螺帽11、四個墊片12、被動轉盤13、轉動盤14、 儲油碟15、固定盤16及該芯軸螺栓17系依序由上而下排列,且,該儲油碟15與該固定盤 16的構型為互相契合(配合)、耦接的結構,因此該儲油碟15可分離的設置於該固定盤16 上。該芯軸螺帽11內包括有一內螺紋111。該芯軸螺栓17包括有一栓本體171及一螺栓頭172,該螺栓頭172固設於該栓本體171的下端部,且該栓本體171的外側壁包括有一外螺紋173。該栓本體171由下而上依序貫穿該固定盤16、該儲油碟15、該轉動盤14、該被動轉盤13與四個墊片12之後,利用該內螺紋111與該外螺紋173的相對應而契合,使該芯軸螺帽11鎖附於該栓本體171的上端部之處;如此,當該芯軸螺帽11與該芯軸螺栓17鎖附結合後,該芯軸螺帽11與該螺栓頭172即可分別由上下兩端而將四個墊片12、被動轉盤13、 轉動盤14、儲油碟15與該固定盤16上下夾持。在較佳實施例中,該固定盤16的中心包括有一結合孔161,該栓本體171系貫穿該墊片12、被動轉盤13、轉動盤14、儲油碟15或該固定盤16的正中心之處(即貫穿該結合孔161)。在本實施例中,該栓本體171的橫截面大概呈橢圓狀;更精確地說,該栓本體171沿其軸向被切除有兩個切削部174,該切削部174系呈一平面狀;如此,該栓本體171的橫截面不再是一正圓的輪廓,而成為類似橢圓的形狀。 該結合孔161的輪廓與該栓本體171的橫截面相符合而對應。若將該栓本體171穿過該結合孔161而貫穿該固定盤16時,該栓本體171、該芯軸螺栓17即因為受該結合孔161的輪廓限制,故無法任意轉動。該儲油碟15設置於該固定盤16的上方,且在該儲油碟15的上表面凹設有至少一儲油槽151,該儲油槽151沿該栓本體171而環設,且鄰靠於該栓本體171。該轉動盤14可相對該栓本體171轉動。該轉動盤14上穿設有三個插設孔141,該被動轉盤13上固設有三個插設件131,三個插設孔141沿該栓本體171對稱分布並設置於該被動轉盤13的外緣。 當該被動轉盤13與該轉動盤14套設於該栓本體171時,每一插設件131均插入至一插設孔141內,因此,該被動轉盤13與該轉動盤14即可同時並同向地轉動。在較佳實施例中, 該插設件131位於該插設孔141內呈緊配合狀態(即過盈配合)。所述墊片12亦套設於該栓本體171上,並位於該被動轉盤13與該芯軸螺帽11之間。接下來,請再同時參照圖3,圖3為本實用新型可防漏油的支撐架結構在結合後的剖面示意圖。如圖3所示,當該支撐架結構1組裝完成後,該轉動盤14緊貼於該儲油槽151 的上方,故使得該插設孔141與該儲油槽151相導通;如此,該轉動盤14與該儲油槽151之間除了向上導通的插設孔141之外,並無水平方向的空間可以容置潤滑油,因此潤滑油在該儲油槽151內時,便不會朝向水平的方向而洩漏或流動,因此而達到防止潤滑油洩漏、漏油的目的。此外,所述墊片12的截面系呈彎曲狀而具有撓性,因此所述墊片12即可利用撓性、變形的力量而朝上下的方向推擠,故可用以推擠上方的芯軸螺帽11與下方的被動轉盤 13。如此,即可確保該轉動盤14緊密地貼合於該儲油槽151的上方,防止該儲油槽151內的潤滑油朝水平方向洩漏。請再參閱圖4、圖4A與圖5,圖4為本實用新型可防漏油的支撐架結構在結合後的立體圖,圖4A為圖4中標示A的放大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可防漏油的支撐架結構在結合後的另一角度立體圖。如圖4、圖4A與圖5所示,該轉動盤14上還設置有多個第一孔洞142, 該固定盤16上還設置有多個第二孔洞162,該第一孔洞142大於該第二孔洞162,且每一第一孔洞142均與一第二孔洞162呈上下相對應。另外,該被動轉盤13上的插設件131插入至該轉動盤14的插設孔141後,該被動轉盤13即可與該轉動盤14同時轉動。並且,如圖 6所示,若將本實用新型的支撐架結構1安裝於一顯示器或一電子設備(均未繪示)的一支柱92與一底座91之間,使該固定盤16通過該第二孔洞162而往下固定至該底座91,然後將該轉動盤14往上與該支柱92相連接、固定,如此,該支柱92即可隨著該轉動盤14而同時且同向地跟著轉動;也就是說,該支柱92即可以該芯軸螺栓17為圓心而相對該固定盤 16與該底座91而轉動。在此,如圖4所示,該第一孔洞142與該第二孔洞162上下相對應的目的即在於方便一鎖固用的螺栓(未繪示)由上而下越過該第一孔洞142,而插入至該第二孔洞162內,進而使該固定盤16通過該第二孔洞162而往下固定至該底座91。當然,在其它的實施例中,該儲油槽的數目也可以是多個,且多個儲油槽沿該栓本體171而環設。或者,該栓本體171的橫截面也可以呈三角形、四邊形或其它多邊形狀,該固定盤16的結合孔也互相配合地設計成三角形、四邊形或其它多邊形狀,如此,該芯軸螺栓17亦可達到「無法轉動」的前述功效。還有,如圖3所示,前述的儲油碟15還可與該固定盤16成為一體成型的設計,並將該儲油槽151直接地凹設於該固定盤16上,亦即,該儲油碟15僅為該固定盤16 —體成型的一部分結構,如此亦可達前述防止漏油的功效。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所述可防漏油的支撐架結構,設計有一儲油槽的結構,用以容置潤滑油,並通過該儲油槽與其上方周邊的轉動盤的緊密貼附,而達到防止潤滑油洩漏的功效,因此具有相當大的實用價值。本實用新型以實施例說明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所主張的專利權利範圍。其專利保護範圍當視所附的權利要求的範圍及其等同領域而定。凡本領域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專利精神或範圍內,所作的更動或潤飾,均屬於本實用新型所揭示精神下所完成的等效改變或設計,且應包含在下述的權利要求的範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可防漏油的支撐架結構,該支撐架結構設置於一支柱與一底座之間,其特徵在於,該支撐架結構包括一芯軸螺栓,包括有一栓本體及一螺栓頭,該螺栓頭固設於該栓本體的其中一端部;一固定盤,固定至該底座,且該固定盤上凹設有至少一儲油槽;一轉動盤,該轉動盤與該支柱相連接,該栓本體貫穿該固定盤與該轉動盤,該轉動盤相對該栓本體轉動,並緊貼該儲油槽,該轉動盤上穿設有至少一插設孔,該插設孔與該儲油槽相導通;一被動轉盤,套設於該栓本體,且該被動轉盤上固設有至少一插設件,每一插設件插入至該插設孔內;以及一芯軸螺帽,鎖附於該栓本體的另一端部,且該芯軸螺帽與該螺栓頭將該固定盤、轉動盤、被動轉盤夾持。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防漏油的支撐架結構,其特徵在於,該固定盤還進一步地包括有一儲油碟,該儲油槽位於該儲油碟上。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可防漏油的支撐架結構,其特徵在於,該儲油碟可分離的設置於該固定盤上,或與該固定盤為一體成型式的結構。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防漏油的支撐架結構,其特徵在於,該儲油槽的數目為多個, 且多個儲油槽沿該栓本體而環設。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防漏油的支撐架結構,其特徵在於,該栓本體貫穿該固定盤的中心。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防漏油的支撐架結構,其特徵在於,該轉動盤上的插設孔為多個,且多個插設孔沿該栓本體對稱分布。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防漏油的支撐架結構,其特徵在於,該插設件位於該插設孔內並呈緊配合狀態。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防漏油的支撐架結構,其特徵在於,該支撐架結構還包括有至少一墊片,該墊片套設於該栓本體上,並位於該被動轉盤與該芯軸螺帽之間,該墊片的截面呈彎曲狀而具有撓性,且該墊片利用撓性的力量推擠該被動轉盤或該芯軸螺帽。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防漏油的支撐架結構,其特徵在於,該芯軸螺帽包括有一內螺紋,該栓本體的外側壁包括有一外螺紋,該內螺紋與該外螺紋相對應而契合。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防漏油的支撐架結構,其特徵在於,該固定盤包括有一結合孔,該栓本體的橫截面與該結合孔的輪廓相符,且該栓本體穿過該結合孔內而貫穿該固定器O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可防漏油的支撐架結構,該支撐架結構設置於一支柱與一底座之間,其特徵在於,該支撐架結構包括有一芯軸螺帽、一被動轉盤、一轉動盤、一固定盤及一芯軸螺栓,該芯軸螺栓包括有一栓本體及一螺栓頭,該螺栓頭固設於該栓本體的其中一端部;該固定盤固定至該底座,且該固定盤上凹設有至少一儲油槽;該轉動盤與該支柱相連接,該栓本體貫穿該固定盤與該轉動盤,該轉動盤相對該栓本體轉動,並緊貼該儲油槽;該芯軸螺帽鎖附於該栓本體的另一端部,且該芯軸螺帽與該螺栓頭將該固定盤、轉動盤、被動轉盤夾持。本實用新型能有效降低該支撐架的漏油的機率。
文檔編號F16M11/06GK202203620SQ20112029818
公開日2012年4月25日 申請日期2011年8月15日 優先權日2011年8月15日
發明者周也權, 莊瑩徵 申請人:泰州市創新電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