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用鞋及鞋底的製作方法
2023-06-19 19:56:41 1
專利名稱:釣魚用鞋及鞋底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主要涉及ー種釣魚時使用的釣魚用鞋及能夠粘結固定於這樣的釣魚用鞋的鞋底。
背景技術:
以往,使用於溪流垂釣或海岸垂釣等的釣魚用鞋呈如下構造,歩行於溼潤的部分、巖石多的場所等容易打滑的部分時,不易打滑。例如,如專利文獻I所公開,周知在鞋底粘結固定有毛氈制的底(毛氈底)的釣魚用鞋,通過在所述毛氈底的表面(與地面接觸的面)形成在寬度方向及/或長度方向上延伸的裂紋(槽),從而使底部分容易彎曲變形,即使步行於立腳點惡劣的場所,也提高穩定性。專利文獻1:日本國特開2002-238614號公報如上所述的粘結固定有毛氈底的釣魚用鞋如下,由於在寬度方向及/或長度方向上延伸的裂紋形成到鞋底側面為止的區域,因此側面的裂紋與裂紋之間的區域(被裂紋隔開的區域)因施加到側部的カ而容易發生變位,有可能發生破壞。即,由於上述的裂紋從鞋底周緣形成到側面為止的區域,因此側面部分容易變形,像包進去巖石多的場所等的凹凸部分那樣地發生變形,得到較高的抓地力,但是容易削掉,因此鞋底的周緣部變得圓滑,存在過早地變得容易打滑的問題。另外,如果在寬度方向與長度方向上以格子狀形成所述裂紋,則被裂紋包圍的每個部分(每個塊)發生變位,防滑效果較高,但是塊部分容易撕裂,存在耐久性欠佳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是著眼於上述問題而進行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釣魚用鞋及鞋底,其能夠長期發揮防滑效果,同時具有極佳的耐久性。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涉及的釣魚用鞋為,在鞋本體的底面粘結固定有鞋底的結構中,其特徵為,在所述鞋底表面以交叉的方式形成長度方向槽與橫向槽,所述各槽如下,以未到達鞋底側面的方式形成,同時以不存在被各槽封閉的區域的方式形成。根據上述結構的釣魚用鞋,由於在鞋底表面以交叉的方式形成有長度方向槽與橫向槽,因此鞋底表面變得容易變形,即使步行於像巖石多的場所這樣的凹凸部分,也變得易於沿著其表面形狀追隨,難以發生打滑。在此情況下,由於各槽以不存在被各槽封閉的區域的方式形成,因此在施加體重時,不會以塊單位發生變形。由此,在鞋底表面不會發生變形、破壞或者撕裂等,成為耐久性極佳的構造。另外,即使步行於表面容易打滑的部分,也由於交叉的長度方向槽與橫向槽發生變形而増加抓地力,因此變得難以發生打滑。而且,由於各槽以未到達鞋底側面的方式形成,因此即使對側部區域施加力,側面部分也不會較大地發生變位或者削掉而發生磨損等,由此,在側部區域中不會發生削掉、破壞,能夠得到長期的防滑效果,同時提高耐久性。而且,形成有如上所述的長度方向槽與橫向槽的鞋底如下,能夠將其本身作為單體構造而粘結固定於各種類型的鞋本體的底面。根據本發明,能夠得到如下構造釣魚用鞋及鞋底,能夠長期發揮防滑效果,同時具有極佳的耐久性。
圖1是表示本發明涉及的釣魚用鞋的第I實施方式的圖。圖2是圖1所示的釣魚用鞋的鞋底的仰視圖。圖3是表示本發明的對比例的槽構造的圖。圖4是表示本發明的第2實施方式的圖,是鞋底的仰視圖。圖5是表示本發明的第3實施方式的圖,Ca)是鞋底的仰視圖,(b)是模式表示步行時的鞋底的彎曲狀態的圖。圖6是表示本發明的第4實施方式的圖,是鞋底的仰視圖。符號說明1-釣魚用鞋;2-鞋本體;10-鞋底;ll、lla Ild-長度方向槽;13、13a 13m-橫向槽;A1-拇指球部;A2-小拇指球部。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參照附圖對本發明涉及的釣魚用鞋及鞋底的實施方式進行具體說明。圖1與圖2是表示本發明的第I個實施方式的圖,圖1是表示釣魚用鞋的整體結構的圖,圖2是圖1所示的釣魚用鞋的鞋底的仰視圖。本實施方式的釣魚用鞋I是作為短靴型而構成的,其構成為具備:鞋本體2,覆蓋釣魚者腳部;及鞋底10,通過粘結、縫紉等粘結固定(固定)於鞋本體2的背面(底面)。而且,作為釣魚用鞋,除了短靴型以外也可以應用於長靴型或矮軸鞋型(運動鞋型)。所述鞋本體2由橡膠等原材料一體形成,所述鞋底10由難以打滑且彎曲性極佳的原材料一體形成,例如,毛氈等纖維原材料或者橡膠(合成橡膠)、氨基甲酸こ酷、EVA等合成樹脂一體形成。關於所述鞋本體2,雖然未限定特定的形狀、原材料,但是能夠適當地進行變形,例如組合縫製合成樹脂、纖維材料等,優選具有防水性的構造。另外,鞋底10如下,既可以是具有規定厚度T的預先粘結固定於鞋本體2的結構,也可以是作為單體進行製造、銷售等的粘結固定於各種鞋本體的背面的結構。未特別限定所述鞋本體2與鞋底10的粘結固定方法、兩者間的具體的粘結構造,也可以在鞋本體2的內部設置鞋墊(內底)、緩衝材料等。另外,在鞋底10形成如後述的槽(長度方向槽與寬度方向槽),但是如果其厚度T為像能夠確保充分的緩衝性與耐久性那樣的厚度,例如粘結固定有毛氈底,則在毛氈底部分呈10 25mm的厚度即可。而且,在這樣的毛氈底上形成槽時,相對於厚度T形成50 100%深度的各槽即可,以便能夠確保有效防滑與耐久性。在所述鞋底10的表面(底面)IOa以交叉的方式形成有長度方向槽11與橫向槽13。在此情況下,長度方向槽表示沿著鞋底10的長度方向(中心軸線)X的方向,橫向槽表示正交於長度方向X的方向Y。而且,兩槽的交叉狀態如下,既可以在兩槽正交的狀態下傾斜(±30°以內)於X方向或Y方向,或者,也可以是各個槽未正交,稍微傾斜(±30°以內)於X方向或Y方向。雖然這樣的長度方向槽11與橫向槽13以相互交叉的方式形成,但是也可以是形成於鞋底表面的全部槽未必都交叉。即,可以存在一部分不交叉的長度方向槽或橫向槽等。另外,以未到達鞋底10側面IOb的方式形成有上述的各槽11、13。即,雖然以規定的深度形成有各槽11、13,但是其切ロ以未露出於鞋底10側面IOb的方式形成。而且,上述的各槽11、13如下,既可以是多個橫向槽與I個長度方向槽11交叉,或者也可以是多個長度方向槽與I個橫向槽13交叉,但是以不存在被各槽11、13封閉的區域的方式形成。具體而言,如圖3所示,以不存在被長度方向槽IlA與橫向槽13A封閉的區域(像用斜線表示那樣的被各槽包圍的區域)A的方式形成。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圖1與圖2所示,長度方向槽11與橫向槽13呈在I處交叉的「 + 」狀,像這樣的「 + 」狀形成的槽群以隔著一定間隔散布於底面IOa的方式形成。根據粘結固定有如上所述地形成的鞋底10的釣魚用鞋1,由於在鞋底表面以交叉的方式散布形成有長度方向槽11與橫向槽13,因此鞋底表面整體變得容易變形,即使步行於像巖石多的場所這樣的凹凸部分,也變得易於沿著其表面形狀追隨,難以發生打滑。在此情況下,由於各槽11、13以不存在被各槽封閉的區域的方式形成,因此在施加體重時,不會以塊單位發生變形。因此,在鞋底表面不會發生變形、破壞或者撕裂等,成為耐久性極佳的構造。另外,即使步行於表面容易打滑的部分,也由於交叉的長度方向槽與橫向槽發生變形而増加抓地力,因此難以發生打滑。而且,由於各槽11、13以未到達鞋底10側面IOb的方式形成,因此即使對側部區域施加力,側面區域也不會較大地發生變位或者削掉而發生磨損等,由此,在側部區域不會發生削掉、破壞,能夠得到長期的防滑效果,同時提高耐久性。而且,如圖2所示,優選如上所述的交叉的各槽11、13從鞋底10周緣IOc隔著規定間隔形成。即,如上所述,使各槽未形成於側面IOb (使其未露出),從而即使對側部區域施加力,側面區域也不會較大地發生變位或者削掉,但是優選如下,在背面的外周區域R(畫點區域)未形成槽,以便維持鞋底背面的周緣硬度。因此,尤其在巖石多的場所等,即使在步行時失去平衡,也容易用カ站住,難以產生打滑。具體而言,關於形成槽11、13的區域,雖然未露出於側面IOb即可,但是優選離周緣IOc的距離L大於5mm以上,以便能夠充分確保鞋底背面的周緣硬度。接下來,對本發明的其他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圖4是表示本發明的第2實施方式的圖,是鞋底的仰視圖。在本實施方式中,在實際穿釣魚用鞋時,槽11、13的交叉部分以位於對應其腳底的拇指球部Al與小拇指球部A2的部分的鞋底的方式形成。在此情況下,交叉的槽既可以與上述的實施方式相同地在鞋底上形成有多個,也可以其中的一部分以對應於上述拇指球部Al與小拇指球部A2的方式形成。通常,在釣魚場所中存在巖石、砂子的位置(凹凸面)或容易打滑的場所,步行時的腳底感覺顯得重要。具體而言,調整施加到拇指球部、小拇指球部、腳跟部的負載平衡,使重心位於腳底的哪個位置來採取穩定的姿勢。如上所述,使槽11、13的交叉部分位於對應於鞋底10的拇指球部Al與小拇指球部A2的部分,從而使拇指球部與小拇指球部的腳底變得容易沿著石頭、砂子的凹凸部分發生變形,在這樣的像包住凹凸部分那樣的狀態下,或者像沿著凹凸部分那樣的狀態下,可以使重心位於適當的位置,可以變得更加難以打滑。另外,關於槽11、13,也可以以在多個部位交叉的方式構成。例如本實施方式,關於長度方向槽11,可以形成在中央部交叉的橫向槽13,同時使較短的橫向槽13a交叉於其兩偵牝或者關於橫向槽13,也可以形成在中央部交叉的長度方向槽11,同時使較短的長度方向槽Ila交叉於其兩側。這樣,使較長槽11、13與較短槽lla、13a組合交叉,從而能夠使形成槽的周邊區域容易變形。尤其是,如圖所示,使較長槽11、13彼此在中心部交叉,使較短的槽lla、13a交叉於端部側,從而能夠使中心區域容易變形。即,使這樣結構的槽形成於鞋底10的對應於拇指球部Al與小拇指球部A2的部分,從而能夠成為更加難以打滑的結構。圖5是表示本發明的第3實施方式的圖,Ca)是鞋底的仰視圖,(b)是模式表示步行時的鞋底的彎曲狀態的圖。在本實施方式中,在長度方向上隔著規定間隔形成有橫向槽13、13b 13g,以交叉於各自的橫向槽的方式形成有多個長度方向槽ll、llb lid。而且,在圖中,用符號13表示形成在後述的範圍Rl內的橫向槽,用13b、13c.. 表示形成在其兩邊的橫向槽,用符號11表示形成在中央位置的長度方向槽,用IlbUlc.. 表示形成在其兩邊的長度方向槽。而且,這樣,在鞋底10上形成多個長度方向槽的情況下,優選使形成在中央部區域的槽11的長度大於形成在側緣區域的槽lib、11c、lid。根據這樣的結構,長度方向的中央區域(中心軸)變得容易變形,容易用腳底的中心軸來頂住石頭或巖石,即使在不合理的姿勢下也能夠穩定地步行。而且,如上所述,在形成多個長度方向槽時,考慮鞋底整體而言,中心軸區域處於最容易變形的狀態即可,也可以在側緣區域的一部分上形成較長的長度方向槽。另外,在這樣的結構中,優選在拇指球部Al與小拇指球部A2處在的長度方向的範圍Rl內形成橫向槽13。如圖(b)所示(為了便於理解,誇張地進行表示),通過在這樣的位置形成橫向槽13,從而在步行時尤其能夠使腳底的有必要發生變形的部位發生變形,提高步行性,同時提高對於石頭、巖石等的凹凸表面的腳底變形的追從性,能夠不易打滑且穩定地步行。另外,關於形成在所述範圍Rl內的橫向槽13,優選使其長度最長,以便在鞋底處容易彎曲。圖6是表示本發明的第4實施方式的圖,是鞋底部分的仰視圖。在本實施方式中,對於在長度方向上隔著規定間隔形成的橫向槽13、13b 13m,以交叉的方式分別形成多個長度方向槽11、11b,同時與上述的實施方式同樣地在拇指球部Al與小拇指球部A2處在的長度方向的範圍Rl內形成橫向槽13,使該橫向槽13的長度大於形成在其他區域的橫向槽13b 13m的長度。通過採用這樣的結構,從而能夠提高在上述範圍Rl內的彎曲性(變形量),能夠進一步提高步行性,能夠不易打滑且穩定地步行。以上,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進行了說明,但是本發明並不局限於上述實施方式,可進行各種變形。在本發明中,在形成於鞋底背面的槽的結構上存在特徵,對於除此之外的部分,可適當地進行變形。例如,關於鞋底的結構、材質,未特別進行限定,可以在一部分上形成有硬質部或軟質部,或者也可以形成有凹凸部分(也包括鞋釘)。另外,關於被形成的槽寬,也可以適當地進行變形。
權利要求
1.一種釣魚用鞋,其在鞋本體的底面粘結固定有鞋底,其特徵為, 在所述鞋底表面以交叉的方式形成長度方向槽與橫向槽, 所述各槽如下,以未到達鞋底側面的方式形成,同時以不存在被各槽封閉的區域的方式形成。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釣魚用鞋,其特徵為, 所述各槽形成在離鞋底周緣5_以上的區域。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釣魚用鞋,其特徵為, 所述長度方向槽與橫向槽交叉的部分對應於鞋底的拇指球部與小拇指球部而形成。
4.根據權利要求1至3中任意I項所述的釣魚用鞋,其特徵為, 所述長度方向槽如下形成,形成在中央部區域的部分的長度大於形成在側緣區域的部分的長度。
5.根據權利要求1至4中任意I項所述的釣魚用鞋,其特徵為, 所述橫向槽如下,形成在包括拇指球與小拇指球的區域的槽長於形成在其他區域的槽。
6.一種鞋底,其粘結固定於鞋本體的底面,其特徵為, 在所述鞋底表面以交叉的方式形成長度方向槽與橫向槽, 所述各槽如下,以未到達鞋底側面的方式形成,同時以不存在被各槽封閉的區域的方式形成。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鞋底,其特徵為, 所述各槽形成在離鞋底周緣5_以上的區域。
8.根據權利要求6或7所述的靴底,其特徵為, 所述長度方向槽與橫向槽交叉的部分對應於鞋底的拇指球部與小拇指球部而形成。
9.根據權利要求6至8中任意I項所述的鞋底,其特徵為, 所述長度方向槽如下形成,形成在中央部區域的部分的長度大於形成在側緣區域的部分的長度。
10.根據權利要求6至9中任意I項所述的鞋底,其特徵為, 所述橫向槽如下,形成在包括拇指球與小拇指球的區域的槽長於形成在其他區域的槽。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釣魚用鞋及鞋底,其能夠長期發揮防滑效果,同時具有極佳的耐久性。具體為,本發明的釣魚用鞋(1)如下,在鞋本體(2)的底面粘結固定有鞋底(10),在鞋底(10)的表面以交叉的方式形成長度方向槽(11)與橫向槽(13)。各槽(11)、(13)的特徵如下,以未到達鞋底側面(10b)的方式形成,同時以不存在被各槽封閉的區域的方式形成。
文檔編號A43B3/00GK103082569SQ20121021213
公開日2013年5月8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21日 優先權日2011年10月28日
發明者小松達弘 申請人:古洛布萊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