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吉訶德小說的結局評價(從反騎士小說到理想主義的哀歌)
2023-06-11 13:14:14 3
堂吉訶德小說的結局評價?作者:又秋今天是塞萬提斯逝世405周年紀念這位西班牙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作家,留給後人最寶貴的財富便是那本《堂吉訶德》這本小說是當之無愧的西班牙古典藝術高峰與世界文學瑰寶,不少文學評論家將其稱為西方文學史上的第一部現代小說,而提到堂吉訶德這個人,恐怕即便沒讀過這本書的人,也知道他是個做著騎士夢想的瘋子,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於堂吉訶德小說的結局評價?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堂吉訶德小說的結局評價
作者:又秋
今天是塞萬提斯逝世405周年紀念。這位西班牙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作家,留給後人最寶貴的財富便是那本《堂吉訶德》。這本小說是當之無愧的西班牙古典藝術高峰與世界文學瑰寶,不少文學評論家將其稱為西方文學史上的第一部現代小說,而提到堂吉訶德這個人,恐怕即便沒讀過這本書的人,也知道他是個做著騎士夢想的瘋子。
《堂吉訶德》的故事發生在騎士絕跡的一個多世紀以後。生活在拉曼卻的小貴族阿隆索·吉哈諾沉迷騎士小說,幻想自己是中世紀的騎士,於是自封為「堂吉訶德」,找來鄰居桑丘做侍從,許給他海島與財富,二人便踏上了騎士之路。一路上堂吉訶德生活在幻想與現實之間,時而瘋癲時而理智,做出了諸多與時代相違背的怪異行為,經歷了四處碰壁後回到家鄉。小說共分為上下兩部,第一部出版於1605年,第二部時隔十年後才再次出版。
塞萬提斯創作《堂吉訶德》初衷,是對當時風行的騎士小說進行諷刺。騎士小說曾在西班牙風靡一時,對人性的解放有極大的意義,但隨著時代的發展,16世紀開始出現了一批殺人越貨、打家劫舍的強盜,以騎士之名使騎士文學越發庸俗。這就使得塞萬提斯決計創作一部反騎士小說,以騎士作為主角,「把騎士文學的地盤完全摧毀」。
因此,塞萬提斯給讀者呈現出來的堂吉訶德是瘋癲的、荒唐的。他騎著自己瘦弱的老馬,稱其為「駑騂難得」,拿著生鏽的長矛,戴著破洞的頭盔,還覺得自己威風十足,要去除強扶弱。為成為一個合格的騎士,堂吉訶德將一個鄉村旅店當成城堡,讓老闆封他為騎士;將鄰村一個從未見過的擠奶姑娘當做絕世美人,也就是自己的愛人杜爾西內婭——這些,都是他在書中讀到的騎士「標配」。將羊群當怪物、釋放被綁的囚犯、把理髮師當武士,在堂吉訶德身上,這樣荒謬的事情一件接一件,無論在當時的人看來,還在今天的讀者看來,堂吉訶德都是瘋狂而可笑的。歷史上曾流傳著一個小故事,說西班牙菲利普三世在王宮陽臺上看見一個學生邊看書邊狂笑,就說:「這學生一定在看《堂吉訶德》,不然一定是瘋子。」
然而,堂吉訶德越使人發笑,就越令人感到難過。他並不是一個單純的瘋子,瘋癲之外,他還是一個無比清醒之人。除了「過時」的騎士精神,堂吉訶德所代表的還有高度的道德準則、對愛情的忠貞、扶貧救弱的英雄主義、單純無畏的理想主義等。堂吉訶德是一個為理想而生的人。他生於一個不算貧苦的小地主家庭,雖然家道中落但未曾經歷過苦難,因此深受騎士小說影響的他,寄希望於成為一名騎士改變現實。堂吉訶德按照自己對世界的理解去看待事物,是一個極致理想化的人,因此幾乎沒有人能夠理解他。
其實,在小說的某些章節中,他很多對自由、對勇氣、對榮譽的看法,都是清醒而得理的。「自由是天賜的無價之寶,地下和海底所埋藏的一切財富都比不上。自由和體面一樣,值得拿性命去拼。不得自由而受奴役是人生最苦的事。」「有人做皇帝,有人做教皇;反正戲裡的角色樣樣都有。他們活了一輩子,演完這齣戲,死神剝掉各種角色的戲裝,大家在墳墓裡也都是一樣的了。」這是堂吉訶德的智慧,也是一份理想主義的信仰。如果說第一部《堂吉訶德》更多是一本反騎士小說,那第二部《堂吉訶德》則在戲弄中多了幾分悲壯,更像是一出理想主義的哀歌。
《堂吉訶德》中充滿著對比,其中一個便是理想與現實的對比。堂吉訶德本人代表的無疑是理想,那麼桑丘則是現實的代表。他目不識丁,是一個淳樸善良但自私狹隘的侍從,他看待事物常從現實出發,忠誠於堂吉訶德,希望未來能夠實現管理一個海島的許諾。他的現實之處在於,無論對堂吉訶德多麼忠誠,主人提出的任何要求他都能從現實的利益與期許中做出判斷。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桑丘是一個負面形象,他與堂吉訶德代表的是不同群體對現實的期許。
無論從塞萬提斯的創作初衷,還是從內容看,《堂吉訶德》都是一本充滿諷刺意義的小說。但是,如果只是用反騎士小說或者騎士諷刺小說來定義《堂吉訶德》,是有失偏頗的,比起騎士道,作者更多的是諷刺當時那個貪婪醜惡的現實社會。那些個作弄堂吉訶德的貴族,卻並不比他高貴多少,通過對貴族榮華生活的描寫,也可看出塞萬提斯對為富不仁者的挖苦。
堂吉訶德是一個屬於過去的人,小說所展示的就是他在現實中如何抗爭,又如何被打敗。他是個瘋子,但看這個世界透徹得很,這種透徹並非指眼睛,而是指內心。小說的結局,堂吉訶德回到家鄉幡然醒悟,之後便得病去世。他的死是具有兩面性的,一面塞萬提斯宣告騎士小說的死亡,似乎是一種勝利。但另一方面,堂吉訶德的死也是理想主義的死亡,是騎士精神的悲劇。
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講,堂吉訶德是悲劇性的,但這種悲劇性是不可避免的。他是理想主義的瘋子,也是孤軍奮戰的獨一人。(又秋)
來源: 光明網-文藝評論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