夾層管式安全氣囊的製作方法
2023-06-11 06:55:06 1
專利名稱:夾層管式安全氣囊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安全保護裝置,具體涉及一種用於交通工具保護駕乘人員的安全氣囊的結構改進。
背景技術:
目前,安全氣囊系統作為交通工具中保護駕乘人員頭部的一種約束裝置,已經得到越來越多的使用。目前的安全氣囊,均採用氣袋充氣形成一柔軟的氣墊來起到緩衝吸能作用,以減少對駕乘人員的傷害。在發生碰撞事故,有必要啟動安全氣囊時,由氣體發生器產生大量氣體對氣袋充氣,使其展開為一柔軟的保護層,緩衝對人體的碰撞衝擊。安全氣囊系統工作時,由氣體發生器內產生的氣體迅速充滿氣囊。由於這是一個瞬間膨脹過程,氣囊的展開方式對氣囊的性能有很大的影響,其內的氣體壓力變化和最終壓力值對人體所提供的保護程度也有很大的影響。傳統氣囊一般都是先充氣,氣囊衝出後膨脹展開,由於氣囊的充氣速度很快,氣囊開始膨脹時產生的巨大的向前的衝擊力,很有可能對人體造成傷害,尤其是在人一氣囊近距離情況下,很容易對離氣囊很近並處於其膨脹方向的駕乘人員胸部造成傷害。而且氣囊為了能提供較好的保護效果,其體積一般不能太小,對於駕駛員側的氣袋,其體積一般為30~60L,而對乘客側的氣袋則要60~150L左右。這樣,在充氣時,要使氣袋在短時間內迅速充滿氣體並完全展開,對充氣量和充氣速度都有很大的要求。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種加工工藝性好、用氣量少、可有效地控制氣流充氣方向、快速有效地按預定方位充氣展開、氣囊膨脹時對人體產生的衝擊力小、能大大減少因氣囊膨脹而對人體尤其是離位人體造成的傷害、提高安全氣囊裝置保護性能的夾層管式安全氣囊。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採用下述技術方案一種夾層管式安全氣囊,其特徵在於它包括由空心氣管彎折而成的氣管桁架、下氣墊和上氣墊,所述的下氣墊設置於氣管桁架底部,上氣墊設置於氣管桁架頂部,在下氣墊的底面開設有進氣口,組成氣管桁架的空心氣管的埠為氣管桁架的充氣口,下氣墊與氣管桁架的充氣口相接處開設有充氣孔,氣管桁架的頂部開有與上氣墊相通的一個或一個以上的出氣孔。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的氣管桁架頂部與上氣墊之間設置有上固定盤,氣管桁架底部與下氣墊之間設置有下固定盤。
所述上氣墊和下氣墊與氣管桁架之間為縫合連接。所述的氣管桁架頂、底部與上、下固定盤之間及上、下固定盤與上、下氣墊之間也可採用縫合連接。
所述的空心氣管為兩根或兩根以上。
所述的氣管桁架可呈圓形、橢圓形、方形或多邊形。所述的上、下氣墊呈圓形、橢圓形、方形或多邊形布置。
所述的上、下氣墊上設置有拉帶,或氣管桁架上設置有管拉帶,或上、下氣墊上設置有拉帶和氣管桁架上設置有管拉帶。
本實用新型的夾層管式安全氣囊,由空心氣管彎折而成的氣管桁架和設置於氣管桁架上、下方的氣墊構成,管式氣管桁架結構比氣袋充氣所用氣量大幅減少,能用較少的氣體達到普通安全氣囊的充氣效果,並使氣管桁架和保護人體的上氣墊具有兩種不同的剛度,使得跟人體相接觸的緩衝上氣墊具有較低的剛度,將氣囊膨脹時對人體產生的衝擊力由傳統氣囊內高壓氣體的瞬間衝擊變為本實用新型的低壓氣體的緩衝衝擊。而且氣管桁架由空心氣管彎折而成,用氣量少、且可有效地控制氣流充氣方向,快速有效地按預定方位充氣展開,大大減少了氣囊膨脹時對人體的傷害,提高安全氣囊裝置的保護性,可有效地減少交通工具由於碰撞或二次碰撞造成的駕乘人員損傷或避免二次碰撞。氣管桁架的充氣口布置於下氣墊的四周,使氣體從外而內地對氣管充氣,以及氣墊的弧形結構,能夠更好地避免對離位人員造成的傷害。由空心氣管彎折而成的氣管桁架,其加工工藝性好,便於一次成形,氣管桁架也容易製成各種不同的形狀。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立體圖(氣管桁架為方形);圖2為本實用新型方形氣管桁架的結構示意立體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剖視圖(氣管桁架為方形);圖4為圖3的B-B剖視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結構示意立體圖(氣管桁架為橢圓形);圖6為本實用新型橢圓形氣管桁架的結構示意立體圖;圖7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結構示意剖視圖(氣管桁架為橢圓形);圖8為圖7的C向視圖(拆去上氣墊);圖9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三的結構示意立體圖(氣管桁架為弧形);圖10為本實用新型弧形氣管桁架的結構示意立體圖;圖1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三的結構示意剖視圖(氣管桁架為弧形);圖12為圖11的A向視圖(拆去上氣墊)。
圖中各標號表示1、上氣墊 2、氣管桁架 21、空心氣管3、充氣4、下氣墊 5、進氣口6、出氣孔 7、拉帶 8、上固定盤9、下固定盤10、管拉帶11、充氣孔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1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夾層管式安全氣囊,它包括由空心氣管21彎折而成的氣管桁架2、下氣墊4和上氣墊1,下氣墊4設置於氣管桁架2底部,上氣墊1設置於氣管桁架2頂部,在下氣墊4的底面開設有進氣口5,組成氣管桁架2的空心氣管21的埠為氣管桁架2的充氣口3,下氣墊4與氣管桁架2的充氣口3相接處開設有充氣孔11,氣管桁架2的頂部開有與上氣墊1相通的一個或一個以上的出氣孔6。上氣墊1和下氣墊4與氣管桁架2之間為縫合連接。在氣管桁架2頂部與上氣墊1之間可設置有上固定盤8,氣管桁架2底部與下氣墊4之間設置有下固定盤9。氣管桁架2頂、底部與上、下固定盤8、9之間及上、下固定盤8、9與上、下氣墊1、4之間為縫合連接。空心氣管21可為兩根或兩根以上。氣管桁架2可呈圓形、橢圓形、方形、弧形或多邊形。上、下氣墊1、4也可呈圓形、橢圓形、方形、弧形或多邊形。可在上、下氣墊1、4上設置有拉帶7,或氣管桁架2上設置有管拉帶10,或上、下氣墊1、4上設置有拉帶7和氣管桁架2上設置有管拉帶10。
圖1-4為本實用新型氣管桁架2為方形布置的實施例。本實施例中,氣管桁架2由兩根空心氣管21彎折而成,下氣墊4設置於氣管桁架2底部,上氣墊1設置於氣管桁架2頂部,在氣管桁架2頂部與上氣墊1之間設置有上固定盤8,氣管桁架2底部與下氣墊4之間設置有下固定盤9,氣管桁架2頂、底部與上、下固定盤8、9之間及上、下固定盤8、9與上、下氣墊1、4之間為縫合連接。在下氣墊4的底面開設有進氣口5,下氣墊4與氣管桁架2的充氣口3相接處開設有四個充氣孔11,氣管桁架2的頂部開有與上氣墊1相通的四個出氣孔6。上、下氣墊1、4也呈方形。下氣墊1上設置有拉帶7,氣管桁架2上設置有管拉帶10。
圖5-8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二。本實施例中,氣管桁架2為橢圓形布置,由四根空心氣管21彎折而成,下氣墊4設置於氣管桁架2底部,上氣墊1設置於氣管桁架2頂部,上、下氣墊1、4與氣管桁架2之間為縫合連接。在下氣墊4的底面開設有進氣口5,下氣墊4與氣管桁架2的充氣口3相接處開設有八個充氣孔11,氣管桁架2的頂部開有與上氣墊1相通的四個出氣孔6。上、下氣墊1、4也呈橢圓形。氣管桁架2上設置有管拉帶10。
圖9-12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三。本實施例中,氣管桁架2為弧形布置,由兩根空心氣管21彎折而成,下氣墊4設置於氣管桁架2底部,上氣墊1設置於氣管桁架2頂部,上、下氣墊1、4與氣管桁架2之間為縫合連接。在下氣墊4的底部開設有進氣口5,下氣墊4與氣管桁架2的充氣口3相接處開設有四個充氣孔11,氣管桁架2的頂部開有與上氣墊1相通的二個出氣孔6。上、下氣墊1、4也呈弧形。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在於由氣體發生器產生的氣體通過進氣口5流入下氣墊4,再經由充氣口3通人氣管桁架2,最後經出氣孔6進入上氣墊1,在高壓氣管桁架2和交通工具內駕乘人員之間形成一個柔軟的低氣壓保護層。本實用新型設置於汽車內,當發生碰撞時,可對駕乘人員進行有效保護。
權利要求1.一種夾層管式安全氣囊,其特徵在於它包括由空心氣管彎折而成的氣管桁架(2)、下氣墊(4)和上氣墊(1),所述的下氣墊(4)設置於氣管桁架(2)底部,上氣墊(1)設置於氣管桁架(2)頂部,在下氣墊(4)的底面開設有進氣口(5),組成氣管桁架(2)的空心氣管(21)的埠為氣管桁架(2)的充氣口(3),下氣墊(4)與氣管桁架(2)的充氣口(3)相接處開設有充氣孔(11),氣管桁架(2)的頂部開有與上氣墊(1)相通的一個或一個以上的出氣孔(6)。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夾層管式安全氣囊,其特徵在於所述上氣墊(1)和下氣墊(4)與氣管桁架(2)之間為縫合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夾層管式安全氣囊,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氣管桁架(2)頂部與上氣墊(1)之間設置有上固定盤(8),氣管桁架(2)底部與下氣墊(4)之間設置有下固定盤(9)。
4.根據權利要求3所的夾層管式安全氣囊,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氣管桁架(2)頂、底部與上、下固定盤(8)、(9)之間及上、下固定盤(8)、(9)與上、下氣墊(1)、(4)之間為縫合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夾層管式安全氣囊,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空心氣管(21)為兩根或兩根以上。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夾層管式安全氣囊,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氣管桁架(2)呈圓形、橢圓形、方形、弧形或多邊形布置。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夾層管式安全氣囊,其特徵在於所述的上、下氣墊(1)、(4)呈圓形、橢圓形、方形、弧形或多邊形。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夾層管式安全氣囊,其特徵在於所述的上、下氣墊(1)、(4)上設置有拉帶(7),或氣管桁架(2)上設置有管拉帶(10),或上、下氣墊(1)、(4)上設置有拉帶(7)和氣管桁架(2)上設置有管拉帶(10)。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夾層管式安全氣囊,旨在提供一種加工工藝性好、用氣量少、可有效控制氣流充氣方向、氣囊膨脹時對人體產生的衝擊力小、能大大減少因氣囊膨脹而對人體造成的傷害、提高保護性能的夾層管式安全氣囊。它包括由空心氣管彎折而成的氣管桁架(2)、下氣墊(4)和上氣墊(1),下氣墊(4)設置於氣管桁架(2)底部,上氣墊(1)設置於氣管桁架(2)頂部,下氣墊(4)的底面開設有進氣口(5),組成氣管桁架(2)的空心氣管(21)的埠為氣管桁架(2)的充氣口(3),下氣墊(4)與氣管桁架(2)的充氣口(3)相接處開設有充氣孔(11),氣管桁架(2)的頂部開有與上氣墊(1)相通的一個或一個以上的出氣孔(6)。
文檔編號B60R21/16GK2772901SQ200420069309
公開日2006年4月19日 申請日期2004年11月30日 優先權日2004年11月30日
發明者鍾志華, 何文 申請人:湖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