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泡沫滅火器的製作方法
2023-06-11 15:50:11 1
專利名稱:空氣泡沫滅火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可攜式滅火器,具體說是一種背負式空氣泡沫滅火器結 構的改進。
背景技術:
對於發生在地下坑道、煤礦、飛機場、地下油庫、車庫、船舶、軍艦以 及在有限空間的火災進行撲救的方法之一,是使用空氣泡沫滅火器。這種滅 火工具所噴出的泡沫,適用於對大面積非水溶性易燃、可燃流散液體的覆蓋。 所謂空氣泡沫滅火器,就是由泡沫滅火劑與水和空氣相混合,產生泡沫,覆 蓋在燃燒的非水溶性易燃、可燃可流散液體的表面,使其與含有可以助燃的 氧氣的空氣隔離,從而使非水溶性易燃、可燃可流散液體的燃燒得以熄滅。 所說的泡沫滅火劑,有一種是以動物蛋白質的水解濃縮液為基料,加以適量 的穩定劑、防腐劑和防凍劑等製成。目前公用的泡沫滅火器,如由青島樓山
消防器材廠生產的PQ8C空氣泡沫槍,是由管牙接扣、槍體、噴嘴、手輪和噴 管連接而成,管牙接扣與槍體通過螺紋緊密連接,槍體本身有內徑擴大,呈 圓柱狀中空的進水室,所說的進水室通過中心圓孔與直徑小於進水室直徑的 滅火劑與水的混合室相聯接,所說的混合室側壁有孔,所說的孔與槍體垂直, 使得滅火劑輸入管與槍體的混合室相聯接,槍體混合室的前端,內嵌有噴嘴, 所說的噴嘴的孔與所說的槍體同心,所說的槍體與噴管相聯接,噴管外固定 有手輪。將所說的泡沫滅火劑裝入背負式滅火劑桶內,滅火劑桶通過膠管與 空氣泡沫槍相聯接。使用時,使用者將滅火劑桶背在肩上,將消防水管接在 空氣泡沫槍的管牙接扣上,用手提起泡沫滅火槍手輪,將噴管對向著火區, 打開消防水管,並開啟滅火劑輸入管的閥門,高壓強的水就會通過管牙接扣 進入槍體進水室,通過進水室的中空圓孔以增大了的壓強進入混合室,通過 混合室側壁與滅火劑輸入管相聯接的小孔,由於高速流動的水產生的負壓, 將滅火劑吸入混合室,在其內與水按一定的比例混合,迅速產生泡沫,然後 通過噴嘴進入噴管,從噴管噴出,覆蓋於燃燒的非水溶性易燃、可燃、可流 散液體的表面,使燃燒的非水溶性易燃、可燃、可流散液體與含有可以助燃 的氧氣的空氣隔離,達到滅火的目的。所說的空氣泡沫槍,在使用時噴射的 距離不夠遠,在火災現場,由於高溫,消防人員很難接近應當接近的現場,
影響了滅火的效率,甚至由於不能夠到達或者接近需要到達或者接近的現場, 極易造成更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並且造成對消防人員本身的傷害。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空氣泡沫滅火器,使用時噴出的泡沫能夠達 到比已有的空氣泡沫槍更遠的距離,而且產生的泡沫比較細小,更抗燃燒, 滅火效率更高,可以減低人員的傷亡和財產的損失,減少對消防人員本身的 傷害。
為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採用下述技術方案
空氣泡沫滅火器,包括管牙接扣,泡沫滅火劑桶,吸液接頭和膠管,所 說的吸液接頭帶有閥門,所說的吸液接頭通過膠管與泡沫滅火劑桶相聯接, 它還包括聚集器,負壓室,螺母,擴散器,雙頭內接,分散擋板,噴嘴,發 泡筒和手柄,
所說的發泡筒由中間直徑大的圓筒,支架和筒頭組成,支架的一端固定 於圓筒,另一端固定於筒頭,筒頭呈圓筒狀,通過外螺紋與雙頭內接內螺紋 連接,在圓筒中間部位固定有絲網,所說的支架有3個,分別等距離固定於 圓筒和筒頭,
所說的噴嘴呈碗狀,噴嘴的底部中心有圓孔,噴嘴的外徑嵌入在所說的 發泡筒的筒頭內,噴嘴內安裝有分散擋板,
所說的分散擋板呈兩平面平行且形狀相同的輻射齒輪狀,所說的分散擋 板的兩個輻射齒輪同心,有位相差,在兩者之間形成與所說的平面有一角度 的斜面,
所說的雙頭內接的另一內螺紋與擴散器的外螺紋相聯接,
所說的擴散器的另一端的外螺紋與負壓室的內螺紋和螺母相聯接,所說 的擴散器內部有喇叭狀空腔,內徑大的一端在雙頭內接一端,內徑小的一端 在負壓室一端,
所說的負壓室的另一端通過外螺紋與管牙接扣的內螺紋相聯接,其中間 的側壁上有帶有內螺紋的圓孔,所說的圓孔的內螺紋與吸液接頭的外螺紋相 聯接,負壓室內嵌有聚集器,
所說的聚集器內部呈喇叭狀空腔,在管牙接扣的一端內徑大,另一端內 徑小,所說的聚集器內徑小的一端穿過負壓室的圓柱狀空腔,與擴散器內徑
小的圓孔相對應,所說的吸液接頭的圓孔與負壓室中段的圓柱狀空腔相通,
所說的手柄設有兩個鐵箍,通過螺母和螺釘固定於所說的負壓室和所說 的擴散器外圍,
在所說的雙頭內接,分散擋板和發泡筒筒頭之間,在所說的雙頭內接和 擴散器之間,以及在管牙接扣和聚集器之間都設有橡膠墊圈。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在所說的絲網外的同心軸線上,再固定向外突出的 呈球面的絲網,螺栓穿過所說的的絲網的中心,穿過鋼管,再穿過絲網,通 過螺母緊固。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說的絲網可以是30目絲網。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說的絲網可以是不鏽鋼絲網,可以是銅絲網,也 可以是尼龍絲網。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說的管牙接扣、聚集器、負壓室、擴散器、雙頭 內接都可以採用不鏽鋼或銅製造,也可以採用鋁合金製造,吸液接頭和噴嘴 可以採用不鏽鋼或銅製造,發泡筒採用不鏽鋼製造。
將所說的泡沫滅火劑裝入背負式滅火劑桶內,滅火劑桶通過膠管與空氣 泡沫滅火器的吸液接頭相聯接。使用時,將滅火劑桶背在使用者的肩上,將 消防水管接在空氣泡沫滅火器的管牙接扣上,用手提起泡沫滅火器手柄,將 發泡筒對向著火區,打開消防水管,打開吸液接頭的閥門,高壓強的水就會 通過管牙接扣進入內徑外大內小的聚集器,由於聚集器內徑由大變小,在同 樣的水流壓強下,水的流速顯著變大,從吸液接頭的圓孔吸入泡沫滅火劑, 使泡沫滅火劑與水進行混合,並攜帶空氣形成泡沫,通過聚集器的內徑小的 一端進入與其對應的擴散器內徑小的一端,然後泡沫滅火劑、水以及吸入的 空氣混合後形成的泡沬,從擴散器內徑大的一端噴出,然後在雙頭內接內噴 在分散擋板上,由於分散擋板的斜面,使得泡沫滅火劑、水以及吸入的空氣 混合後形成的泡沫形成渦旋狀泡沫流,然後進入噴嘴,從噴嘴噴出流速更高 的泡沫流,又經過發泡筒筒頭,再次形成強大的負壓,吸入大量的空氣,以 至形成更多的泡沫噴在發泡筒圓筒內,再經過兩層絲網,進一步形成更多的 泡沫,噴射並覆蓋在燃燒的非水溶性易燃、可燃可流散液體的表面,使其與 含有可以助燃的氧氣的空氣隔離,從而使非水溶性易燃、可燃可流散液體的 燃燒得以熄滅。
本發明有下面一些作用和積極效果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空氣泡沫滅火器,由於結構的設計很好的運用了流體 力學的原理,本發明使泡沫的流速增加很大,並形成渦流,經過攜帶大量的 空氣,同時又增加了對兩層絲網的衝擊,噴出的泡沫能夠達到比已有的空氣 泡沫槍更遠的距離,且產生的泡沫比較細小,更抗燃燒,滅火效率更高,可 以減低人員的傷亡和財產的損失,減少對消防人員本身的傷害。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1是本發明空氣泡沫滅火器的結構剖面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空氣泡沫滅火器的組裝效果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空氣泡沫滅火器的零部件分布示意圖; 圖4是圖3中的部件7分散擋板的側視圖示意圖5是圖3中的部件7分散擋板的放大圖。
在圖中,
1是管牙接扣、2是聚集器、3是負壓室、4是吸液接頭、5是擴散器、6 是雙頭內接、7是分散擋板、8是噴嘴、9是發泡筒,IO是手柄,ll是螺母, 12是橡膠墊圈,13是橡膠墊圈,14是橡膠墊圈,
31是圓孔,
81是圓孔,
91是圓筒,92是支架,92'是支架,92,,是支架,93是筒頭,94是絲 網,95是絲網,96是螺栓,97是螺母,98是鋼管,
空氣泡沫滅火器,包括管牙接扣l,泡沫滅火劑桶,吸液接頭4和膠管, 所說的吸液接頭4帶有閥門,所說的吸液接頭4通過膠管與泡沫滅火劑桶相 聯接,它還包括聚集器2,負壓室3,螺母ll,擴散器5,雙頭內接6,分散 擋板7噴嘴8,發泡筒9和手柄10,
所說的發泡筒9由中間直徑大的圓筒91,支架92, 92', 92"和筒頭93 組成,支架92, 92,, 92,,的一端固定於圓筒91,另一端固定於筒頭93,筒 頭93呈圓筒狀,通過外螺紋與雙頭內接6內螺紋連接,在圓筒91中間部位 固定有絲網94,所說的支架92, 92,, 92,,,分別等距離固定於圓筒91和筒 頭93, 所說的噴嘴8呈碗狀,噴嘴8的底部中心有圓孔81,噴嘴8的外徑嵌入 在所說的筒頭93內,噴嘴8內安裝有分散擋板7,
所說的分散擋板7呈兩平面平行且形狀相同的輻射齒輪狀,所說的分散 擋板7的兩個輻射齒輪面同心,有位相差,在兩者之間形成與所說的平面有 一角度的斜面,
所說的雙頭內接6的另一內螺紋與擴散器5的外螺紋相聯接,
所說的擴散器5的另一端的外螺紋與負壓室3的內螺紋和螺母相聯接, 所說的擴散器5內部有喇叭狀空腔,內徑大的一端在雙頭內接6—端,內徑 小的一端在負壓室3—端,
所說的負壓室3的另一端通過外螺紋與管牙接扣1的內螺紋相聯接,其 中間的側壁上有帶有內螺紋的圓孔31,所說的圓孔31的內螺紋與吸液接頭4 的外螺紋相聯接,負壓室3內嵌有聚集器2,
所說的聚集器2內部呈喇叭狀空腔,管牙接扣1的一端內徑大,另一端 內徑小,所說的聚集器2內徑小的一端穿過負壓室3的圓柱狀空腔,與擴散 器5內徑小的圓孔相對應,所說的吸液接頭4的圓孔與負壓室3中段的圓柱 狀空腔相通,
所說的手柄10設有兩個鐵箍,通過螺母和螺釘固定於負壓室3和擴散器 5外圍,
在所說的雙頭內接6,分散擋板7和發泡筒9筒頭93之間,在所說的雙 頭內接6和擴散器5之間,以及在管牙接扣1和聚集器2之間分別設有橡膠 墊圈12, 13, 14。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在所說的絲網94外的同心軸線上,再固定向外突出 的呈球面的絲網95,螺栓96穿過所說的的絲網94的中心,穿過鋼管98,再 穿過絲網95,用螺母97緊固。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說的絲網94, 95可以是30目不鏽鋼鋼絲網,可 以是30目銅絲網,也可以是30目尼龍絲網。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說的管牙接扣l、聚集器2、負壓室3、擴散器5、 雙頭內接6、噴嘴8都可以採用不鏽鋼或銅製造,也可以採用鋁合金製造,吸 液接頭4和噴嘴8採用不鏽鋼或銅製造,發泡筒9採用不鏽鋼製造。
實施例1:
由青島嶗山消防器材廠2008年生產的"龍雹"牌型號為PHZ-1型中倍數 比例混合泡沫發生器
雙頭內接6、噴嘴8都採用不鏽鋼,吸液接頭4和噴嘴8採用銅製造,發
泡筒9採用不鏽鋼製造,絲網94, 95是30目不鏽鋼鋼絲網, 工作壓力範圍0.3—0. 7Mpa, 噴射距離《5. 5M
泡沫滅火劑類型由江蘇省興化市興華鎖龍消防藥劑有限公司生產的適
用於海水或淡水的YEZ6%-HS型環保型中倍數泡沫滅火劑, 發泡倍數》50,
流量5升/秒。
使用同樣的泡沫劑類型,在同樣的工作壓力下,使用在背景技術下所說
的青島樓山消防器材廠生產的PQ8C空氣泡沫槍噴射的距離僅達到2M。
權利要求
1、空氣泡沫滅火器,包括管牙接扣(1),泡沫滅火劑桶,吸液接頭(4)和膠管,所說的吸液接頭(4)帶有閥門,所說的吸液接頭(4)通過膠管與泡沫滅火劑桶相聯接,其特徵在於它還包括聚集器(2),負壓室(3),螺母(11),擴散器(5),雙頭內接(6),分散擋板(7)噴嘴(8),發泡筒(9)和手柄(10),所說的發泡筒(9)由中間直徑大的圓筒(91),支架(92,92』,92」)和筒頭(93)組成,支架(92,92』,92」)的一端固定於圓筒(91),另一端固定於筒頭(93),筒頭(93)呈圓筒狀,通過外螺紋與雙頭內接(6)內螺紋連接,在圓筒(91)中間部位固定有絲網(94),所說的支架(92,92』,92」),分別等距離固定於圓筒(91)和筒頭(93),所說的噴嘴(8)呈碗狀,噴嘴(8)的底部中心有圓孔(81),噴嘴(8)的外徑嵌入在所說的筒頭(93)內,噴嘴(8)內安裝有分散擋板(7),所說的分散擋板(7)呈兩平面平行且形狀相同的輻射齒輪狀,所說的分散擋板(7)的兩個輻射齒輪面同心,有位相差,在兩者之間形成與所說的平面有一角度的斜面,所說的雙頭內接(6)的另一內螺紋與擴散器(5)的外螺紋相聯接,所說的擴散器(5)的另一端的外螺紋與負壓室(3)的內螺紋和螺母相聯接,所說的擴散器(5)內部有喇叭狀空腔,內徑大的一端在雙頭內接(6)一端,內徑小的一端在負壓室(3)一端,所說的負壓室(3)的另一端通過外螺紋與管牙接扣(1)的內螺紋相聯接,其中間的側壁上有帶有內螺紋的圓孔(31),所說的圓孔(31)的內螺紋與吸液接頭(4)的外螺紋相聯接,負壓室(3)內嵌有聚集器(2),所說的聚集器(2)內部呈喇叭狀空腔,管牙接扣(1)的一端內徑大,另一端內徑小,所說的聚集器(2)內徑小的一端穿過負壓室(3)的圓柱狀空腔,與擴散器(5)內徑小的圓孔相對應,所說的吸液接頭(4)的圓孔與負壓室(3)中段的圓柱狀空腔相通,所說的手柄(10)設有兩個鐵箍,通過螺母和螺釘固定於負壓室(3)和擴散器(5)外圍,在所說的雙頭內接(6),分散擋板(7)和發泡筒(9)筒頭(93)之間,在所說的雙頭內接(6)和擴散器(5)之間,以及在管牙接扣(1)和聚集器(2)之間分別設有橡膠墊圈(12,13,14)。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氣泡沫滅火器,其特徵在於在所說的絲網(94) 外的同心軸線上,再固定向外突出的呈球面的絲網(95),螺栓(96)穿過所說的 的絲網(94)的中心,穿過鋼管(98),再穿過絲網(95),用螺母(97)緊固。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空氣泡沫滅火器,其特徵在於所說的絲網(94, 95)可以是30目不鏽鋼鋼絲網,可以是30目銅絲網,也可以是30目尼龍絲網。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氣泡沬滅火器,其特徵在於所說的管牙接扣(l)、 聚集器(2)、負壓室(3)、擴散器(5)、雙頭內接(6)、噴嘴(8)都可以採用不 鏽鋼或銅製造,也可以採用鋁合金製造,吸液接頭(4)和噴嘴(8)採用不鏽鋼 或銅製造,發泡筒(9)採用不鏽鋼製造。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空氣泡沫滅火器,噴嘴(8)外徑嵌入筒頭(93)內,內安裝有分散擋板(7),雙頭內接(6)的另一內螺紋與擴散器(5)相聯接,擴散器(5)與負壓室(3)相聯接,所說的擴散器(5)內部有喇叭狀空腔,負壓室(3)內嵌有聚集器(2),內部呈喇叭狀空腔,內徑小的一端穿過負壓室(3)的圓柱狀空腔,與擴散器(5)內徑小的圓孔相對應,所說的吸液接頭(4)的圓孔與負壓室(3)中段的圓柱狀空腔相通,本發明使泡沫的流速增加很大,並形成渦流,經過攜帶大量的空氣,同時又增加了對絲網的衝擊,噴出的泡沫能夠達到更遠的距離,泡沫比較細小,更抗燃燒,滅火效率更高,可以減低人員的傷亡和財產的損失,減少對消防人員本身的傷害。
文檔編號A62C15/00GK101376047SQ20081014030
公開日2009年3月4日 申請日期2008年9月27日 優先權日2008年9月27日
發明者劉欣傳, 彭勤建, 楊學超, 江志信, 沈紅偉, 芳 王, 萍 王, 王鐵林, 石新強, 程永軍, 紀明琇, 紀玉環, 蘇豔青, 邵尚建, 浩 陳 申請人:劉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