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了算陳寒柏(走到今天結局怪誰呢)
2023-06-12 01:00:50 2
如今的相聲界,郭德綱于謙等人可謂撐起了半壁江山。
只要談及相聲二字,觀眾必然第一個會想到他倆。
但是如果時間往前推20年,有一個人比他倆現在更風光。
他就是陳寒柏。
陳寒柏,陳佩斯,陳裕德三人曾被稱之為「喜劇三王」,陳寒柏還入選「中國10大笑星」。
戲劇的是,他和郭德綱還是師兄弟。
後來為何還大罵郭德綱「欺師滅祖」。
自己卻連認了6個乾爹,最小的乾爹只比自己大4歲。
可謂是為了地位,不惜一切代價,還真拉的下臉叫人家乾爹。
可是本有大好前途萬人敬仰的陳寒柏,為什麼現在卻「遭人唾棄」無人問津了呢?
用實力搞臭自己的名聲,陳寒柏經歷了什麼?
01
可以說在陳寒柏30歲之前,他都沒什麼理想。
上學,完了畢業打工,和大多數普通人一樣。
那時候他從未想過未來會成為相聲界的大咖,更沒想過將來能登上春晚。
1976年,19歲的陳寒柏從學校畢業,來到一家工廠打工。
陳寒柏曾在一檔節目中說過,那時候為了兩塊錢,不要命地幹活。
因為一個組裡分三等獎,一等獎8塊,二等獎6塊,三等獎四塊。
雖然中間只有兩塊錢的差別,但是為了那兩塊錢,陳寒柏的機器就沒有停過。
所以在廠裡打工的時候,陳寒柏幾乎每次都能拿到一等獎。
加上一個月30塊錢的工資,寄給家裡一些後,自己勉強能過日子。
當時陳寒柏還沒有現在這麼胖,很瘦,脖子很長。
廠裡的人都叫喜歡他「長脖兒」。
陳寒柏說:「當時我長得很帥,顏值100分的話,一定能及格」。
可是在工廠上班的日子並不好過,每天做著重複的工作,很是無聊。
閒暇時間裡,陳寒柏就會聽聽相聲解悶兒。
他後來之所以會走上藝術之路,和這段打發時間的相聲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1987年,30歲的陳寒柏一如往常地聽相聲時,他突然受到啟發。
為什麼自己不去說相聲呢。
那時候沒有背景,還想半路出家進入相聲圈,是相當困難的。
於是他決定先到大連工人文化宮去學一下試試,萬一真是這塊料呢。
但是校長一看,這個年紀才開始學,果斷拒絕了他。
幾天後,陳寒柏自己準備了一段相聲,純靠死記硬背的。
他決定給校長露一手。
沒想到校長一看,這人說相聲雖然畫風清奇,但卻是有這方面的天賦。
於是把他介紹到相聲班裡,成了班上年紀最大的學生。
有了專業的教學,陳寒柏的相聲水平突飛猛進。
有一次學校舉辦相聲比賽,當時坐在評委席的人,其中一位就是侯耀文。
從陳寒柏聽相聲的時候開始,侯耀文就是他最崇拜的人。
一看他也在臺上坐著,還不得好好表現一下。
但是陳寒柏的表演並沒有多驚豔,侯耀文也沒有注意到他。
下臺後,他想借這次機會,拜侯耀文為師。
因為他清楚地知道,將來想在相聲界有所成績,現在必須拜有一個影響力的老師。
當時的相聲並沒有現在這麼流傳廣泛,侯耀文其實是有收徒之意的。
但是第一次陳寒柏去找他拜師的時候,卻遭到了拒絕。
可是陳寒柏並沒有就這麼放棄。
第二次他決定登門拜訪,還去小飯店準備了一個拜師禮。
當時花了差不多七十塊錢,相當於陳寒柏兩個月的工資。
當時陳寒柏將近40歲了,很多人說他這麼一大把年紀了,還學人家說相聲,完全就是不務正業。
這些人哪能想到,這個口中不務正業的人,將來能在相聲界有這麼大的成就。
侯耀文了解了陳寒柏的經歷之後,本來是不打算收他的。
但是想著將來相聲需要傳承,現在能教一個算一個吧。
就這樣,陳寒柏成功拜師侯耀文。
有了侯耀文這樣的時候,出去說相聲的時候都能說:「我是侯耀文的徒弟」。
對於陳寒柏,侯耀文事先跟他說過:「兩年不能上臺,並且在這段時間裡,必須練好基本功」。
所謂嚴師出高徒,陳寒柏也是用足了心。
在一次練習的時候,被侯耀文說有一個動作不到位,他就在那裡獨自練了一下午。
等他練好了準備向老師表現一下的時候,卻遭到一頓責罵。
畢竟當時陳寒柏年紀不小了,比起其他徒弟,對他當然要更加嚴格一點。
而陳寒柏也沒有怨言,只有更加努力才能在眾多師兄弟中脫穎而出。
兩年時間終於過去了,陳寒柏也有了紮實的基本功。
這時候侯耀文鬆口,說你可以上臺了。
而他第一次登臺的搭檔,便是王敏。
從1995年開始,陳寒柏和王敏這對搭檔就開始在各地演出。
並且在相聲班比賽中獲獎無數。
他們從一開始的作品《希望》,再到《求學心切》、《學歌星》等等,成了固定了相聲搭檔。
但是這時候的陳寒柏並沒有多大名氣。
真正讓他成名的,是在他46歲的時候。
2003年,第二屆CCTV相聲大賽時,陳寒柏和王敏的《誰說了算》在臺上表現突出,憑藉實力和配合拿到第一名。
陳寒柏的名氣從那時候開始大火,成了全國觀眾最喜歡最熟悉的相聲演員。
第二年,帶著相聲《十二生肖大拜年》登上春晚舞臺。
這個相聲當時驚豔四座,觀眾們笑到停不下來。
後來這個節目還一直復播,陳寒柏也成了熾手可熱的大明星。
名氣的提升,不僅有導演找他,還有不少廣告商找到他。
當時可謂是掙得盆滿缽滿。
殊不知,這也成了他沒落的伏筆。
02
2004年,在北京闖蕩多年的郭德綱受到侯耀文的青睞,讓于謙找他說準備收他為徒。
在郭德綱拜師侯耀文的那段時間,陳寒柏卻沒少阻攔。
因為當時的陳寒柏名氣正盛,看不起這個初出矛頭的「小光頭」。
他當時還收了幾個徒弟,想證明自己的徒弟將來都比他強。
但是這幾個徒弟都不爭氣。
而他曾經看不起的郭德綱,卻越來越火。
陳寒柏也感受到了從未有過的危機。
郭德綱的德雲社在相聲界的名氣越來越大,而陳寒柏卻好像止步不前,原地踏步。
他一天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接廣告。
可是這樣的做法,讓他的名氣走起了下坡路。
直到2007年,侯耀文去世。
師傅去世後,郭德綱和陳寒柏走到了岔路口,而他們選擇一條截然不同的路。
郭德綱重新扛起相聲大旗。
而陳寒柏則走上了一條狂認乾爹的「不歸路」,用實力把自己給作沒了。
當初郭德綱拜師侯耀文的時候,就是因為自己的其中一個乾爹楊志剛。
陳寒柏說,相聲界最忌諱的就是爬門,拜了一個師傅,又拜另一個師傅。
當初郭德綱在北京闖蕩的時候,曾稱自己是楊志剛的徒弟,但並沒有舉行拜師禮。
陳寒柏後來諷刺郭德綱爬門,卻沒想到自己也會被罵「六姓家奴」。
陳寒柏的第一位乾爹是劉文亨,雖然名氣不大,但來頭不小。
12歲就跟著楊少奎拜師學習,《打金枝》、《學大鼓》都是他的經典之作。
陳寒柏的第二位乾爹就是常貴田,當年相聲三足鼎立的時候,常家就是其中之一。
第三位乾爹則是石富寬,這位大家都認識,于謙的師傅。
值得一提的是,兩人隨時乾爹乾兒子的關係,但是年齡上,石富寬只比陳寒柏大8歲。
而這並不是他年紀最小的乾爹。
第四位乾爹範振珏,第五位乾爹則是楊志剛。
而他爭議最大的乾爹則是師勝傑。
在師勝傑收陳寒柏為義子的時候,還曾熱熱鬧鬧舉辦過一場儀式。
戲劇的是,兩人本可以稱兄道弟的,年齡僅僅相差四歲。
但是他們卻成了幹父子關係。
當時陳寒柏可謂是為了地位,還真拉得下臉來,真的叫得出一聲乾爹。
認乾爹的路上,陳寒柏是越認越多,年紀越來越小。
兜兜轉轉大半圈,凡是相聲界有名氣的人,幾乎都和陳寒柏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不知道是不是在外面認得乾爹太多,把這種不平衡帶回了家裡。
回到家後,他管自己的妻子叫「閨女」,讓妻子叫他爸爸。
這關係,實在是太混亂了,不知道要梳理多久。
想想陳寒柏曾經在相聲界也是響噹噹的人物,如今又認了6個乾爹,還都是相聲圈的大人物。
怎麼的也會重新站在相聲界的頂端了吧。
可事實卻並沒有如他所願。
要怪就怪他自己實在太「作」了。
03
2006年,郭德綱和楊志剛決裂,昔日「師徒」,如今對簿公堂。
楊志剛是陳寒柏的乾爹,郭德綱是自己師弟。
陳寒柏想都沒想就站在了楊志剛這一邊,另一邊還大罵郭德綱「欺師滅祖」。
這樣一來,陳寒柏就能證明自己對乾爹們的衷心,還能給曾經看不上的郭德綱當頭一棒。
可謂是兩全其美。
可能當時乾爹們都覺得是這麼回事,但是事實真的如表象一樣嗎?
對乾爹們真的全是真心嗎?
總的一句話來說,不管是認乾爹也好,諷刺他人也罷,終究是為了自己的利益。
就像2018年,陳寒柏的另一個乾爹常貴田去世。
當時業內人士紛紛前去悼念,唯獨不見陳寒柏的蹤影。
作為乾兒子,在這樣的場合缺席,未免有些說不過去吧。
結果他沒去的原因更加奇葩,跑去接廣告掙錢了,沒時間參加。
而且當時陳寒柏在代言儀式上,身穿紅色衣服,滿臉笑容,不見一絲悲傷。
陳寒柏接廣告有一手啊,他接過的廣告沒有一百個,也有八十個了。
所以在利益面前,乾爹是誰,早就忘得一乾二淨了。
而他接的廣告也曾出現過假,還辱罵北京隊,即使後來道歉,觀眾們也不再買單了。
種種行為讓他的名聲越來越差,現在的他也徹底被遺忘。
利益衝昏了頭腦,卻忘了自己的初心。
走到今天,即使拜再多的乾爹,也於事無補了。
不知道她有沒有後悔過。
如果像當初那樣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或許今天的陳寒柏在相聲界能有一席之地,甚至於郭德綱掰手腕。
但是只想著走捷徑,只想著自己的利益。
這樣的結局,又能怪誰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