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換能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06-11 21:53:21 1
專利名稱:海水換能系統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海水換能系統,具體地說是涉及一種利用海水作為熱源給建築物室內進行熱交換的系統,屬於海水換能系統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眾所周知,海水是可以吸收太陽的輻射熱量,從而起到 改變海水本身的溫度或調解周邊環境的溫度作用的。利用海水作為熱源去調節房屋居室內的溫度,為人類進行服務,既不會消耗海水,也不會對海水造成汙染,可從根本上改變使用傳統高耗能設備進行室內調溫的狀況。目前,現有的利用海水換熱的方式是直接抽取海水經過板式或殼管換熱器進行換熱的方式,這種方式雖然效率較高,但是由於海水的腐蝕性較大,很容易腐蝕換熱器及熱泵機組所接觸海水的部分;同時由於海水中的微生物滋生嚴重,容易附著在換熱器的表面造成換熱器內部堵塞,從而造成換熱器的換熱效率下降,嚴重影響到換熱效果。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提供海水換能系統。該系統採用地埋管換熱和水源換熱技術的複合換熱方式進行換熱。由於海水換熱管道採用PE或耐腐蝕金屬材料製成,可解決管道容易被海水腐蝕的問題;由於該系統的熱泵機組與海水不直接接觸,可有效解決海水直接腐蝕熱泵機組的問題;由於該系統採用箱體式海水與換熱管接觸,循環空間大,循環衝刷力強,微生物很難依附在管路表面,不會造成生物堵塞和生物附著,解決了海水換熱中生物堵塞問題;該系統結構簡單,佔地面積小,換能效率高,投資成本低,可很好應用於海水換熱領域,適合在沿海地區進行大範圍推廣。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是通過如下技術手段實現的。海水換能系統,它包括有海水源熱泵機組、空調裝置、第一水泵、排水管、第二水泵、換熱管、海水換能池、第三水泵、海水進水管、第四水泵、第三管道、第四管道,其特徵是在海邊建設一個海水換能池,海水換能池通過海水進水管與置於海水中的第三水泵相連,海水換能池側面底部設置有排水管,在排水管上設置有第二水泵;海水換能池內部設置有若干組換熱管,每組換熱管出水口分別與第三管道的一端相連,第三管道的另一端與海水源熱泵機組相連,在第三管道上設置有第四水泵,海水源熱泵機組通過第四管道與換熱管進水口相連;海水源熱泵機組通過第二管道與空調裝置的進水口相連,第二管道上設有第一水泵,空調裝置的出水口通過第一管道與海水源熱泵機組相連。所述的換熱管採用PE或耐腐蝕的金屬材料製成。工作原理海水通過第三水泵和海水進水管進入到海水換能池內,與換熱管內的水進行換熱,換熱管內吸收熱量的水流經換熱管出水口,通過第四水泵和第三管道進入到海水源熱泵機組內,海水源熱泵機組吸收熱量後,再將水通過第四管道排入到換熱管內,再次與海水換能池內的海水進行換熱,換熱管內吸收熱量後的水再次流入海水源熱泵機組內進行熱交換。當海水換能池內的海水溫度低於設計要求後,第二水泵啟動,通過排水管將池內海水排到池外,這樣即完成一次海水循環。空調裝置內的低溫水通過第一管道進入到海水源熱泵機組內吸收熱量,吸收熱量後的水通過第二管道和第一水泵進入空調裝置,空調裝置內的水溫低於設計溫度時,再次進入海水源熱泵機組內吸收熱量。本實用新型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該系統採用地埋管換熱和水源換熱技術的複合換熱方式進行換熱。由於海水換熱管道採用PE或耐腐蝕金屬材料製成,可解決管道容易被海水腐蝕的問題;2、由於該系統的熱泵機組與海水不直接接觸,可有效解決海水直接腐蝕熱泵機組的問題;3、由於該系統採用箱體式海水與換熱管接觸,循環空間大,循環衝刷力強,微生物很難依附在管路表面,不會造成生物堵塞和生物附著,解決了海水換熱中生物堵塞問題;4、該系統結構簡單,佔地面積小,換能效率高,投資成本低,可很好應用於海水換熱領域,適合在沿海地區進行大範圍推廣。
附圖是本實用海水換能系統的平面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圖中各個部分由下列阿拉伯數字表示1.海水源熱泵機組、2.第一管道、3.空調裝置、4.第二管道、5.第一水泵、6.排水管、7.第二水泵、8.換熱管、9.海水換能池、10.第三水泵、11.海水進水管、12.換熱管出水口、13.換熱管進水口、14.第四水泵、15.第三管道、16.第四管道。下面結合實施例和說明書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如圖所示,海水換能系統,它包括有海水源熱泵機組I、空調裝置3、第一水泵5、排水管6、第二水泵7、換熱管8、海水換能池9、第三水泵10、海水進水管11、第四水泵14、第三管道15、第四管道16。如圖所示,在海邊建設一個海水換能池9,海水換能池9通過海水進水管11與置於海水中的第三水泵10相連,海水換能池9側面底部設置有排水管6,在排水管6上設置有第二水泵7 ;海水換能池9內部設置有若干組換熱管8,每組換熱管出水口 12分別與第三管道15的一端相連,第三管道15的另一端與海水源熱泵機組1相連,在第三管道15上設置有第四水泵14,海水源熱泵機組1通過第四管道16與換熱管進水口 13相連;海水源熱泵機組I通過第二管道4與空調裝置3的進水口相連,第二管道4上設有第一水泵5,空調裝置3的出水口通過第一管道2與海水源熱泵機組I相連。所述的換熱管8採用PE或耐腐蝕的金屬材料製成。
權利要求1.海水換能系統,它包括有海水源熱泵機組(I)、空調裝置(3)、第一水泵(5)、排水管(6)、第二水泵(7)、換熱管(8)、海水換能池(9)、第三水泵(10)、海水進水管(11)、第四水泵(14)、第三管道(15)、第四管道(16),其特徵是在海邊建設一個海水換能池(9),海水換能池(9)通過海水進水管(11)與置於海水中的第三水泵(10)相連,海水換能池(9)側面底部設置有排水管(6),在排水管(6)上設置有第二水泵(7);海水換能池(9)內部設置有若干組換熱管(8),每組換熱管出水口(12)分別與第三管道(15)的一端相連,第三管道(15)的另一端與海水源熱泵機組(I)相連,在第三管道(15)上設置有第四水泵(14),海水源熱泵機組(I)通過第四管道(16)與換熱管進水口(13)相連;海水源熱泵機組(I)通過第二管道(4)與空調裝置(3)的進水口相連,第二管道(4)上設有第一水泵(5),空調裝置(3)的出水口通過第一管道(2)與海水源熱泵機組( I)相連。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海水換能系統,其特徵是所述的換熱管⑶採用PE或耐腐蝕的金屬材料製成。
專利摘要海水換能系統,其特徵是在海邊建設一個海水換能池,海水換能池通過海水進水管與置於海水中的第三水泵相連,海水換能池側面底部設置有排水管,在排水管上設置有第二水泵;海水換能池內部設置有若干組換能管,每組換能管出水口分別與第三管道的一端相連,第三管道的另一端與海水源熱泵機組相連,在第三管道上設置有第四水泵,海水源熱泵機組通過第四管道與換能管進水口相連;海水源熱泵機組通過第二管道與空調裝置的進水口相連,第二管道上設有第一水泵,空調裝置的出水口通過第一管道與海水源熱泵機組相連。該系統結構簡單,佔地面積小,換能效率高,投資成本低,可很好應用於海水換能領域,適合在沿海地區進行大範圍推廣。
文檔編號F24F13/30GK202648014SQ20122003285
公開日2013年1月2日 申請日期2012年2月2日 優先權日2012年2月2日
發明者魏明春 申請人:魏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