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紅土鎳礦烘乾破碎機的轉子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06-11 07:22:06 1

本發明涉及一種破碎機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紅土鎳礦烘乾破碎機的轉子系統。
背景技術:
紅土鎳礦在開發利用過程中主要使用火法工藝和溼法工藝,兩種工藝的共同點都是將紅土鎳礦破碎,但是紅土鎳礦含水率較高,原礦脫水困難,只有將其破碎之後再烘乾,才能更好的為下一步工藝處理。
紅土鎳礦通常含水率在30%左右,目前能處理高含水率的破碎機少之又少,普通的破碎為控制出料粒度大多都使用有篩網蓖底,遇到高含水率的物料很容易堵塞,導致破碎機的各種故障發生。
紅土鎳礦破碎機工作原理是,以單臺電動機為動力,通過電動機皮帶輪,由三角皮帶和槽輪驅動大軸,安裝在轉子上的錘頭飛速旋轉,將進入由固定襯板、活動錘頭和邊襯板組成的破碎腔內的物料破碎,並通過與上部進料口相同方位的下部排料口將成品物料排出,從而增加了物料的破碎行程,使物料更加細,產量更加高。
但是現有的紅土鎳礦破碎機在進行破碎時,由於機體較為笨重,錘頭不能得以很好很靈活的轉動,導致破碎出來的顆粒均勻度差,並且效率較低,不利於生產。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紅土鎳礦烘乾破碎機的轉子系統,其目的在於合理地布局和規劃紅土鎳礦烘乾破碎機的轉子系統,進而保證轉子系統能夠以較小的佔用空間和較輕的重量,實現與現有的破碎機的轉子相同的功能,並且提高其工作效率,較少其發熱量,同時由於錘頭結構布置合理,保證了破碎機加工得到的物料均勻度好。
本發明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紅土鎳礦烘乾破碎機的轉子系統,包括連接在主軸上的分段錯位布置的錘頭結構,分段錯位布置的錘頭結構兩端的主軸上還設有分別一個散熱盤和軸承座、端錘盤,分段錯位布置的錘頭結構的兩端分別通過一個雙向定位結構固定主軸和其對應的端錘盤;其中分段錯位布置的錘頭結構至少包括短分布式錘頭組件和長分布式錘頭組件;此外,短分布式錘頭組件包括至少兩個短錘盤和若干個短盤杆,每一個短錘盤套在主軸上,每一個短錘盤的周向上依次連接有若干排第一段短錘頭和若干排第二段短錘頭,若干排第一段短錘頭和若干排第二段短錘頭分別通過若干個短盤杆連接固定在端錘盤上,並且相鄰的兩排的第一段短錘頭和第二段短錘頭分別交錯布置;長分布式錘頭組件包括至少兩個長錘盤和若干個長盤杆,每一個長錘盤套在主軸上,每一個長錘盤的周向上依次連接有若干排第一段長錘頭和若干排第二段長錘頭,若干排第一段長錘頭和若干排第二段長錘頭分別通過若干個長盤杆連接固定在端錘盤上,並且相鄰的兩排的第一段長錘頭和第二段長錘頭分別交錯布置。
進一步地,每一個短錘盤上連接的若干排第一段短錘頭和第二段短錘頭均通過一個隔環隔離;兩個相鄰的隔環安裝的角度不一致,進而保證相鄰的兩排第一段短錘頭和第二段短錘頭分別交錯布置;同樣地,每一個長錘盤上連接的若干排第一段長錘頭和若干排第二段長錘頭均通過一個隔環隔離,兩個相鄰的隔環安裝的角度不一致,進而保證相鄰的兩排第一段長錘頭和若干排第二段長錘頭分別交錯布置。
進一步地,每一個隔環包括本體和若干個隔斷臂,其中若干個隔斷臂沿本體的周向間隔地布置,每兩個相鄰的隔斷臂之間設有錘頭通道,第一段短錘頭和第二段短錘頭、第一段長錘頭、第二段長錘頭分別置於其對應的錘頭通道內。
進一步地,第一段短錘頭和第二段短錘頭、第一段長錘頭、第二段長錘頭沿其自身的對應的周向上均布分別有六至八排。
進一步地,每一個雙向定位結構包括一個卡板和一個襯套,其中每一個卡板嵌入其對應的端錘盤內,每一個襯套套在其對應的主軸上;並且每一個卡板和襯套分別通過一個固定螺栓固定連接端錘盤和主軸。該結構的設置,防止了卡板脫落,從而對錘軸在周向上和軸向上都進行了限位,並且雙向定位結構簡單、更加可靠、裝卸方便。
進一步地,每一個端錘盤包括盤座和盤體,其中盤座採用鑄造製成,盤體、長盤杆和短盤杆均採用鍛造製成;盤座和盤體焊接而成端錘盤。
進一步地,盤體、長盤杆和短盤杆的表面上還設有堆焊耐磨層,這種結構在保證了高溫環境下的轉子結構的韌性和強度同時,減少了設備重量,還大大降低了轉子的加工難度和加工成本。
進一步地,主軸上還設有風冷循環裝置和稀油冷卻循環裝置。
進一步地,風冷循環裝置設於破碎機殼體與主軸之間,稀油冷卻循環裝置設於軸承座內。採用風冷和稀油循環冷卻雙重冷卻方式,更好地解決高溫工作環境下大量的熱量通過主軸內部傳遞到軸承的冷卻和潤滑問題。在破碎腔體殼體與軸承座間的區域設計成風冷區,主軸上設置散熱盤,通過風機鼓風冷卻。主軸承採用強制循環潤滑冷卻方案,主軸承座內的油既起軸承潤滑作用,又吸收了主軸傳遞過來的熱量後回流至稀油站,經冷卻和過濾後再次循環。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的轉子系統,採用分段錯位布置的錘頭結構、散熱盤和軸承座、端錘盤以及雙向定位結構,實現對轉子系統的布局和規劃,實現了分段錯位布置的錘頭結構在布局錘頭時,沿軸向上每排分成兩段,它們相互之間錯開,且相鄰兩排錘頭之間在周向上通過隔環的調整在軸向上錯開,以提高錘頭橫掃截面。新型的錘頭布置方式,減小了錘軸的長度,減小了錘頭、錘頭主軸的更換空間,且更換更為方便快捷。
附圖說明
圖1為一種紅土鎳礦烘乾破碎機的轉子系統的一個實施例的剖視圖;
圖2為圖1的實施例的左視圖;
圖3為圖1的實施例的端錘盤主視圖;
圖4為圖3的實施例的短錘盤的A-A剖視圖;
圖5為圖1的實施例的隔環10的主視圖;
圖6為圖5的實施例的隔環10的剖視圖;
其中:1-主軸,2-雙向定位結構,21-卡板,22-襯套,23-固定螺栓;3-散熱盤,4-短錘盤,5-第一段短錘頭,6-第二段短錘頭,7-長盤杆,8-短分布式錘頭組件,9-長分布式錘頭組件,10-隔環,101-本體,102-隔斷臂,103-錘頭通道;11-分段錯位布置的錘頭結構,12-軸承座,13-第一段長錘頭,14-第二段長錘頭,15-短盤杆,16-端錘盤,161-盤座,162-盤體;17-長錘盤,18-稀油冷卻循環裝置,19-風冷循環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加深對本發明的理解,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該實施例僅用於解釋本發明,並不對本發明的保護範圍構成限定。
如圖1和圖2所示,一種紅土鎳礦烘乾破碎機的轉子系統,包括連接在主軸1上的分段錯位布置的錘頭結構11,分段錯位布置的錘頭結構兩端的主軸1上還設有分別一個散熱盤3和軸承座12、端錘盤16,分段錯位布置的錘頭結構11的兩端分別通過一個雙向定位結構2固定主軸1和其對應的端錘盤16;其中分段錯位布置的錘頭結構11至少包括短分布式錘頭組件8和長分布式錘頭組件9;此外,短分布式錘頭組件8包括至少兩個短錘盤4和若干個短盤杆15,每一個短錘盤4套在主軸1上,每一個短錘盤4的周向上依次連接有若干排第一段短錘頭5和若干排第二段短錘頭6,若干排第一段短錘頭5和若干排第二段短錘頭6分別通過若干個短盤杆15連接固定在端錘盤16上,並且相鄰的兩排的第一段短錘頭5和第二段短錘頭6分別交錯布置;長分布式錘頭組件9包括至少兩個長錘盤17和若干個長盤杆7,每一個長錘盤17套在主軸1上,每一個長錘盤17的周向上依次連接有若干排第一段長錘頭13和若干排第二段長錘頭14,若干排第一段長錘頭13和若干排第二段長錘頭14分別通過若干個長盤杆7連接固定在端錘盤16上,並且相鄰的兩排的第一段長錘頭13和第二段長錘頭14分別交錯布置。
在上述實施例中,每一個短錘盤4上連接的若干排第一段短錘頭5和若干排第二段短錘頭6均通過一個隔環10隔離;兩個相鄰的隔環10安裝的角度不一致,進而保證相鄰的兩排第一段短錘頭5和第二段短錘頭6分別交錯布置;同樣地,每一個長錘盤17上連接的若干排第一段長錘頭13和若干排第二段長錘頭14均通過一個隔環10隔離,兩個相鄰的隔環10安裝的角度不一致,進而保證相鄰的兩排第一段長錘頭13和第二段長錘頭14分別交錯布置。
如圖5和圖6所示,每一個隔環10包括本體101和若干個隔斷臂102,其中若干個隔斷臂102沿本體101的周向間隔地布置,每兩個相鄰的隔斷臂102之間設有錘頭通道103,第一段短錘頭5和第二段短錘頭6、第一段長錘頭13、第二段長錘頭14分別置於其對應的錘頭通道103內。
如圖1、圖2和圖5所示,第一段短錘頭5和第二段短錘頭6、第一段長錘頭13、第二段長錘頭14沿其自身的對應的周向上均布分別有六至八排。
在上述實施例中,每一個雙向定位結構2包括一個卡板21和一個襯套22,其中每一個卡板21嵌入其對應的端錘盤16內,每一個襯套22套在其對應的主軸1上;並且每一個卡板21和襯套22分別通過一個固定螺栓23固定連接端錘盤和主軸。該結構的設置,防止了卡板脫落,從而對錘軸在周向上和軸向上都進行了限位,並且雙向定位結構簡單、更加可靠、裝卸方便。
如圖3和圖4所示,每一個端錘盤16包括盤座161和盤體162,其中盤座161採用鑄造製成,盤體162、長盤杆7和短盤杆15均採用鍛造製成;盤座161和盤體162焊接而成端錘盤。盤體162、長盤杆7和短盤杆15的表面上還設有堆焊耐磨層,這種結構在保證了高溫環境下的轉子結構的韌性和強度同時,減少了設備重量,還大大降低了轉子的加工難度和加工成本。
在圖1中還可以看出,主軸1上還設有風冷循環裝置19和稀油冷卻循環裝置18。風冷循環裝置19設於破碎機殼體與主軸之間,稀油冷卻循環裝置18設於軸承座12內。採用風冷和稀油循環冷卻雙重冷卻方式,更好地解決高溫工作環境下大量的熱量通過主軸內部傳遞到軸承的冷卻和潤滑問題。在破碎腔體殼體與軸承座間的區域設計成風冷區,主軸上設置散熱盤,通過風機鼓風冷卻。主軸承採用強制循環潤滑冷卻方案,主軸承座內的油既起軸承潤滑作用,又吸收了主軸傳遞過來的熱量後回流至稀油站,經冷卻和過濾後再次循環。
本發明的轉子系統,採用分段錯位布置的錘頭結構11、散熱盤3和軸承座12、端錘盤16以及雙向定位結構2,實現對轉子系統的布局和規劃,實現了分段錯位布置的錘頭結構11在布局錘頭時,沿軸向上每排分成兩段,它們相互之間錯開,且相鄰兩排錘頭之間在周向上通過隔環的調整在軸向上錯開,以提高錘頭橫掃截面。新型的錘頭布置方式,減小了錘軸的長度,減小了錘頭、錘頭主軸的更換空間,且更換更為方便快捷。
本發明的實施例公布的是較佳的實施例,但並不局限於此,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極易根據上述實施例,領會本發明的精神,並做出不同的引申和變化,但只要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都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