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勵志書籍《向前一步》讀後感

2023-09-23 17:22:01

  《向前一步》連續7周榮登亞馬遜總榜第一,連續6周位居《紐約時報》非虛構類暢銷書排行榜第一。下面就來看看這本書的讀後感吧,希望對你有幫助。

  《向前一步》讀後感1

  《向前一步》一開篇,作者就把對女性在職場和通往高級管理層的最重要的壁壘直截了當地說了出來,「我懷有身孕」。這是幾乎所有職業女性都會在事業的上升期焦慮的問題。不論是出於對女性保護的心理還是蔑視的心理,這也是男性主導者們最不注重女性工作角色的原因之一。所以,這個問題很大,也是一個職業女性生涯的關鍵轉折點。作為一名職場女性,踏入職場之前就應該做好準備,從各方面協調並解決懷孕與生孩子的問題。

  通過這一點,女性凸顯她在職場上特有的「親民」形象。或許是因為母性的存在,在職場上,通常人們不期待女性和男性同坐一桌共同競爭或平等交談,甚至人們會經常打斷女性的思緒,他們可能會認為女性不會有什麼更好的想法。然而使女性處於弱勢的因素不在於別人怎麼想,而在於女性本身也沒有勇氣去闡述自己的想法,甚至有很多職場女性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工作到底是什麼角色。第二條應該永記心中的就是,不論職位大小,職場女性應該有自己明確的職業規劃目標,善於思考、勇於表達。

  第三點我的個人感受是,桑德伯格已然成為一名女權主義和成功女性的代表形象,就算她自己也不希望「女權」這個詞概括她的形象,(因為她認為真正的男女平等就應該不分男性、女性的權利)。我站在較低的位置卻想的是,更多的普通工作的女同胞們,想得更多的不是如何處心積慮地打開上升通道,而是應該認識到當下的現實世界依然是一個男人為主導的世界,在工作方面男人與生俱來的有著明顯生理優勢和社會角色優勢。在這種情況下,要懂得既要識時務又要努力爭取減少別人對自己性別的偏見。這需要日常工作付出更多的努力。

  最後,我想從生理結構的角度說一說工作和生活角色的問題。桑德伯格提倡的生活是,男人和女人在工作與家庭生活兩方面對半開。也就是,女人和男人一樣外出工作掙錢、打通上升通道,獲得事業成功;男人和女人一樣,在家務上五五分,帶孩子,收拾屋子。確實她也承認自己擁有一個成熟和有擔當,一樣經營著自己事業的好老公。這點可以看出,如果想在職場有成的女性,找一個能夠在這方面從思想和行動上支持你的男性做伴侶還是非常重要的。從生理角度看,女性還是比男性更多地喜愛孩子,我真的能體會到我喜愛孩子的感受就如同未婚未育的女性喜歡洋娃娃和寵物是一樣的。雖然,這是一種自我滿足的需要,但也是我們生理結構的需要。大自然賦予我們男人和女人不同的生理結構,也就奠定了會有不同的社會角色認同。於是我想說,在條件不可能的情況下,還是要與伴侶互相理解,不能一味地模仿這本書中所說的五五開模式。畢竟,我們不是有著豪華背景的桑德伯格,我們也不擁有她那樣的家族地位與財富。

  總之,這是一本不錯的書,可以閱讀了解一部分美國職場文化,也可以了解到高層女性依然對生不生孩子、懷不懷孕有著多種顧慮。其實,人的本質真的都是一模一樣的,只是命運不同罷了。通過努力,我們一樣會改變命運,哪怕是一點點也會讓我們滿足而高興!

  《向前一步》讀後感2

  幾年前我聽過FacebookCOOSherylSandberg在TED上講女性應該在職場上勇敢的進取,她舉了一個女性開會的例子,通常女性在選擇後面或者旁邊的位子坐,這也是說明女性在職場上的做事風格。Sheryl在網際網路行業做的非常成功,而且她還有兩個孩子,當時我一直在想在事業上如此成功,肯定無法照顧家庭,畢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太難做到事業與生活的平衡,因為我就是在這個問題上一直掙扎,一直焦慮,而且我一直認為這是個無解的命題。直到我看了Sheryl寫得《LeanIn》(向前一步),才發現我遇到的問題,Sheryl都遇到了,她有智慧來化解問題,或者用另一個角度來思考問題,從而達到事業與生活的平衡。總結幾點我的體會:

  1.錯誤的假設:女性不可能同時投入家庭和事業。

  整個社會的大環境都是這樣的假設,讓本來不自信的女性更加有理由在事業和家庭中選擇其一。這種假設也會給女性帶來更多的恐懼,製造更多的假想敵,讓我們「身還在,心已遠」。回想起我的經歷,這個說法特別貼切的形容了當時在職場和家庭之間奔波的焦慮。如果把兩者當作一個可解決的命題來設計,拓展思路是可以找到答案的。

  2.事業與生活的平衡。

  我現在清楚的記得剛工作兩三年的時候,有一次Nortel的一位女高管到北京出差,給全體員工做演講,她講到她有5個孩子。後來在提問環節,有個懷孕的女經理就問她如何做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類似的問題在多次與女高管的對話中都有提及。我記得結論是早下班,然後等孩子睡覺了,再開始工作;拒絕出差;晉升的腳步放慢,等等。

  看完LeanIn,再根據我的過往經歷,我認為沒有絕對的平衡,只有相對的平衡,有智慧的做到有所「取捨」。

  3.團隊作戰

  這個概念在中國絕對不陌生,中國的父母在孩子年幼的時候都是請爺爺奶奶或者姥姥姥爺來幫忙,而《LeanIn》的重點是讓你的另一半成為你真正的「人生搭檔」。請孩子的爸爸加入撫養隊伍,養育孩子絕非媽媽的任務。在我的腦子裡面養育工作預設就是媽媽的工作,因為我的父母就是這樣分工的,這可能就是原生家庭給我的影響吧。而且我相信這種傳統、不均衡的性別角色模式存在於世界各地。

  如果希望另一半變成真正的人生搭檔,首先得把對方看成與自己地位平等(也同樣有能力)的好夥伴。我看過,自己也親身經歷過,由於女性太有控制欲或過於挑剔,結果無意中打擊了男人分擔家務的積極性。所以相信對方跟自己一樣有責任心和能力養育孩子至關重要。

  太多的研究結果顯示,如果父親在日常生活中更多地照顧孩子,孩子在教育和經濟上的成就會更大,不良行為的比例會更低,並具有更強的同情心和社交能力。

  越早打破傳統的循環模式,我們就能更快的實現真正的平等。

  4.「全能女人」是個神話

  別克求自己做到面面俱到、事事完美,那是神話,女神的價值在於甄別什麼是最重要的事情,而且要在重要的事情上全力以赴,力求完美。比較要強的女性會出現這樣的情形:既要事業又要做母親,尤其容易導致焦慮和壓力。由於她們對工作和家庭都有完美主義傾向,所以面臨的風險非常高。而且一旦達不到理想狀態,她們很可能會徹底地往後退—從職場完全回到家庭,或者截然相反。面面俱到和事事追求完美是職業女性非常危險的殺手,我們不是全能女人,接受這個現實吧。

  5.沒有負疚感的媽媽其實她是男人

  這是白宮計劃的創始人MarieWilson所提及的。我第一次讀到這個章節的時候,感覺特別震驚,原來天下的媽媽們都是一樣的。一項對雙薪家庭父母的深度訪談揭示了類似的結果:母親常常會因為工作對家庭的影響倍感自責,但父親通常不會。所以對母親來講,控制負罪感和時間管理一樣重要。Sheryl講到她遠遠不能做到每時每刻保持平和心態,或者完全集中注意力,每次她都會提醒自己,世上沒有完人,確定在家裡和公司最重要的工作是什麼,之後心情就會好很多,工作效率也會更高。

  關於負疚感,對所有人的最好建議是:女人和男人都要放下負罪感,即使時間在一分一秒地流逝。其中的奧秘就在於沒什麼奧秘—帶著你已經擁有的,儘可能地去努力。

  6.Manageenergynottime.

  《Thepoweroffullengagement》的主題就是管理Energy而非時間,也就是如何高效的做事情。Sheryl也是講到時間有限的前提下,如何高效的完成工作。關於如何高效做事情,方法多種多樣,因人而異,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最重要。Manageenergy的最大忌諱:剋扣睡眠時間—這是最常用卻導致低效的一種方式。

  《向前一步》讀後感3

  我為了練習英文閱讀的是英文原版,但我買了一本中文譯本送給了我剛剛入大學的妹妹,我希望她能從中體會出現實世界中女性世界到底是什麼,而變得成熟些,以便迎接未來她終將面臨的職場和生活。

  一開篇,作者就把對女性在職場和通往高級管理層的最重要的壁壘直截了當地說了出來,「我懷有身孕」。這是幾乎所有職業女性都會在事業的上升期焦慮的問題。不論是出於對女性保護的心理還是蔑視的心理,這也是男性主導者們最不注重女性工作角色的原因之一。所以,這個問題很大,也是一個職業女性生涯的關鍵轉折點。作為一名職場女性,踏入職場之前就應該做好準備,從各方面協調並解決懷孕與生孩子的問題。

  通過這一點,女性凸顯她在職場上特有的「親民」形象。或許是因為母性的存在,在職場上,通常人們不期待女性和男性同坐一桌共同競爭或平等交談,甚至人們會經常打斷女性的思緒,他們可能會認為女性不會有什麼更好的想法。然而使女性處於弱勢的因素不在於別人怎麼想,而在於女性本身也沒有勇氣去闡述自己的想法,甚至有很多職場女性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工作到底是什麼角色。第二條應該永記心中的就是,不論職位大小,職場女性應該有自己明確的職業規劃目標,善於思考、勇於表達。

  第三點我的個人感受是,桑德伯格已然成為一名女權主義和成功女性的代表形象,就算她自己也不希望「女權」這個詞概括她的形象,(因為她認為真正的男女平等就應該不分男性、女性的權利)。我站在較低的位置卻想的是,更多的普通工作的女同胞們,想得更多的不是如何處心積慮地打開上升通道,而是應該認識到當下的現實世界依然是一個男人為主導的世界,在工作方面男人與生俱來的有著明顯生理優勢和社會角色優勢。在這種情況下,要懂得既要識時務又要努力爭取減少別人對自己性別的偏見。這需要日常工作付出更多的努力。

  最後,我想從生理結構的角度說一說工作和生活角色的問題。桑德伯格提倡的生活是,男人和女人在工作與家庭生活兩方面對半開。也就是,女人和男人一樣外出工作掙錢、打通上升通道,獲得事業成功;男人和女人一樣,在家務上五五分,帶孩子,收拾屋子。確實她也承認自己擁有一個成熟和有擔當,一樣經營著自己事業的好老公。這點可以看出,如果想在職場有成的女性,找一個能夠在這方面從思想和行動上支持你的男性做伴侶還是非常重要的。從生理角度看,女性還是比男性更多地喜愛孩子,我真的能體會到我喜愛孩子的感受就如同未婚未育的女性喜歡洋娃娃和寵物是一樣的。雖然,這是一種自我滿足的需要,但也是我們生理結構的需要。大自然賦予我們男人和女人不同的生理結構,也就奠定了會有不同的社會角色認同。於是我想說,在條件不可能的情況下,還是要與伴侶互相理解,不能一味地模仿這本書中所說的五五開模式。畢竟,我們不是有著豪華背景的桑德伯格,我們也不擁有她那樣的家族地位與財富。

  總之,這是一本不錯的書,可以閱讀了解一部分美國職場文化,也可以了解到高層女性依然對生不生孩子、懷不懷孕有著多種顧慮。其實,人的本質真的都是一模一樣的,只是命運不同罷了。通過努力,我們一樣會改變命運,哪怕是一點點也會讓我們滿足而高興!

  勇敢地選擇自己想要的,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姑娘,你得先知道,你想要什麼。

同类文章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讀後感

  【範例1】  在一個美好的下午,我閒著沒事就看了一本書,書名是《「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我很奇怪:為什麼要用這樣的兩句話作為文章的題目呢?  我靜下心來慢慢的欣賞著這篇文章,原來作者在七八歲的時候就寫了第一首詩,我很吃驚,這不可能吧!一個只有七八歲的小孩子就會寫這樣好的詩?真的很難

兩隻螞蟻讀後感400字(優秀)

  【範例1】  今天,我在語文課本上讀了一篇文章——《兩隻螞蟻》。主要寫的是兩隻螞蟻要去完成一項任務,但是有一塊大石頭擋住了它們的去路。一隻螞蟻毫不猶豫地往上爬,一次,兩次,三次........累得氣喘籲籲,最後,他終於爬了過去。另一隻螞蟻試了一次,兩次,爬不上去,便繞道而行,也完成了任務

《落花生》讀後感500字

  【範例1】  今天,我讀了《落花生》後,受到了很大的教育。這篇文章是通過一家人收花生時議論花生的好處,並以花生的可貴之處——藏而不露,向人們闡明一個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的確,一個人如果處處想著自己,而不顧別人的利益,那麼他就不會受到大家的尊敬。

名著《茶花女》讀後感500字

  【範例1】  自古以來愛情是一個永恆的文學主題,每一個人都盼望領有一份純潔的愛情,可是在殘暴的道德觀點和虛假的殘害之下,那一段高貴純潔的愛情卻幻滅了,那段愛情就是出自《茶花女》這本書中。書中講述的是,一個漂亮仁慈的煙花女子,瑪格麗特與誕生名門的男子阿芒彼此相愛,可終極卻陰陽永隔,天各一方

輸贏讀後感(精選)

  【範例1】  《輸贏》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是文學上的享受,更多的是對即將參加工作的我心靈的啟迪和知識的學習積累,與其去評價其文學價值,倒不如去研究它的實用價值,特別是對我這個即將在銷售領域裡摸爬滾打的在校學生。  在內憂外患的環境下,主人公周銳臨危不懼,選擇了忍辱負重,接受重任。成為了低靡

小學生綠野仙蹤讀後感300字

  【範例1】  初次翻開這本帶著油墨香氣的的書時,就被一個稀奇古怪的小題目所吸引住了。「空中旅行」。咦?空中怎麼會旅行呢?作者該不會腦子壞掉了吧?空中「旅行」這簡直是天方夜譚。就是這一個疑惑,使我走進了《綠野仙蹤》······  《綠野仙蹤》這本書是由美國作家萊曼·弗蘭克·鮑母撰寫的。這本

課文《烏塔》讀後感400字

  【範例1】  烏塔,你真勇敢,你都敢自己去遊歐洲。烏塔,你真細心,,旅遊前都準備了三年,在家裡都設計好了旅行路線,還閱讀了與這些國家有關的書籍。烏塔,你真懂事,為了掙旅費,每個周末去幫餐館或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裡陪小孩玩,但你也不問爸爸媽媽要一分錢,到一個地方就給家裡打個電

關於稻草人讀後感400字【精編】

  【範例1】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讀了葉聖陶爺爺的《稻草人》,我很喜歡這個故事。  我知道了稻草人的骨架是用竹子做的,肌肉是用黃稻草做的,帽子是用荷葉做的。他站在田裡,用來趕走那些飛來的小雀。  一天晚上,稻草人遇見了三件讓人傷心的事。第一件事是:一位眼睛模糊的老太太八九年前死了丈夫,她只

愛的藝術讀後感【經典】

  篇一:  讀完了弗洛姆的《愛的藝術》,很好的一本薄薄的書。  人的孤獨感是無法迴避的事情,克服的辦法一是創造,主動去改造自然,實現自我和外部世界直接的聯通;另一個就是愛,分享自己的生命力,實現自我和人群之間的聯通。無論是創造還是愛,都是主動性的行為;所以弗洛姆提倡「創造性的人格」。  通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讀後感

  【第1篇】  周恩來從小就熱愛學習,所以他的成績在班裡一直名列前茅。有一天,校長問他們:「你們為什麼而讀書?」有的說為父母而讀書,有的說為做官而讀書,有的說為掙錢而讀書,有的說為明理而讀書。輪到周恩來時,他大聲的說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校長聽後大為滿意,後來實踐證明,這是他長期以來樹立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