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變位器連接組件的製作方法
2023-09-23 10:04:25 1
專利名稱:一種變位器連接組件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變位器連接組件,尤其涉及一種設在焊接翻轉變位器與轉胎之間變位器連接組件。
背景技術:
在電力機車製造中,頂蓋、底架、牽引梁、承載梁是電力機車的主要組成部件。上述部件是由不同種類的板料、型鋼以及折彎件等零件通過焊接的方式聯成一體,因此需要進行大量的焊接作業。在焊接過程中焊縫分布沒有規律,在空間的任何一個方向都可能存在。由於電力機車製造中,焊縫的焊接要求儘可能釆用船形焊縫。在現場加工生產過程中,根據焊接工藝的要求需要對被焊接部件的不同工位進行焊接作業,因此在焊接時需要經常將被焊接件進行多個角度和方向的翻轉,以選擇最佳的焊接位置。
為滿足工藝要求,對不同的部件需要設計不同的轉胎(能轉動的工裝)。在組對和焊接時,轉胎需要在同一變位器上進行互換。目前在生產不同車型時,不同車型的相同或相似部件在組裝時需要設計不同的工裝來保證產品的質量,在焊接過程中,通常在變位器與轉盤的結合位置分別對應設有帶螺孔的連接端,通過螺栓與螺孔配合將變位器與轉盤連接緊固連接。但這樣的結構還存在不足之處1、通常為保證連接的可靠性,連接端處設置的螺栓與螺孔數量較多,在更換轉胎時,需要拆除所有螺栓,增大了工作人員的工作量,延長了作業時間,並且由於螺孔分布的位置不同,拆卸時需要工作人員根據不同螺孔選擇適合的工位,費時費力,這樣使得轉胎的更換極為不便;2、由於變位器與轉胎通過螺栓連接,變位器在升降或旋轉時,在連接處的螺栓上
4產生較大的應力,容易對螺栓造成破壞,甚至影響變位器與轉胎的正常使用。
另外,在公告號為CN2827614Y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文件中公開了一種平衡式焊接變位器,包括橫梁、立板、扇形齒輪等部件,花盤安裝在橫梁上,橫梁通過扇形齒輪驅動轉動,橫梁與立板通過連接軸相連接,連接軸可繞橫梁轉動,其連接軸與橫梁之間採用固定連接,雖然與上述的現有技術相比加強了轉胎(包括花盤和連接軸)與變位器之間抗應力能力,但這樣的結構不能根據需要更換轉胎,不適於多種不同形狀部件的船形焊接要求。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變位器連接組件,該變位器連接組件既能夠使變位器與轉胎之間的拆裝更加方便、快捷,而且能夠為轉胎提供足夠的轉矩。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變位器連接組件,所述的變位器連接組件包括第一連接件和第二連接件,所述的第一連接件的一側面與所述的第二連接件的一側面相對設置,所述的第一連接件包括平板狀的第一連接板,在所述的第一連接板的一表面上凸設有兩連接軸;所述的第二連接件
包括平板狀的第二連接板,在所述的第二連接板的表面上與所述第一連接板的兩連接軸對應的位置凸設有兩支承部件,每一個所述支承部件具有定位槽,所述的兩連接軸能分別插設在對應的所述兩支承部件的定位槽中。
其中,所述的兩連接軸為圓柱形,所述第一連接軸和所述第二連接軸沿所述第一連接板的長度方向設置。
其中,所述的兩支承部件為貫通的中空結構,所述兩支承部件的一端固
定在所述的第二連接板上,並且該中空結構的軸線垂直於所述的第二連接板;所述的中空結構一側開口,所述的定位槽為該中空結構的內壁形成的U型定位槽。
其中,所述第一支承部件的U型定位槽的開口方向與所述第二支承部件的U型定位槽的開口方向正交,所述第二支承部件的U型定位槽的開口方向為朝向所述第二連接板外側。
其中,在所述的第一支承部件的u型定位槽的開口處設有壓板,可防止插裝該u型定位槽中的第一連接軸,在連接件轉動的過程中從u型定位槽中脫出。
其中,在所述第二連接板的中心處開設有沿所述第二連接板的厚度方向貫通的裝配孔。該裝配孔用於與變位器立柱上的轉盤中央的突起部分配合安裝。
其中,在所述的兩連接軸與所述第一連接板的結合處設有加強筋板。其中,在所述的第一連接板與所述的第二連接板上分別設有多個沿所述第一連接板和所述第二連接板的厚度方向貫通的螺孔,用於第一連接板與轉胎之間通過螺栓配合安裝,以及第二連接板與變位器的轉盤之間通過螺栓配合安裝。
其中,所述的第一連接件和所述的第二連接件由碳素結構鋼材料製造。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結構相較之下,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的特點和優點
1、 由於本實用新型變位器連接組件連接於變位器與轉胎之間,變位器連接組件相對設置的兩連接件上的連接軸與支承部件的U型定位槽樞接,在更換轉胎時,轉動轉胎至適當的操作位置,通過外力將轉胎提起,逐一將兩連
接軸分別從u型定位槽中脫出,再擰下螺栓,將第一連接件與轉胎分離,隨
後,第一連接件與另一轉胎通過螺栓連接,並與第二連接件進行組裝,使變位器與轉胎相連接,隨後就可進行焊接作業。本實用新型具有安裝及拆裝快速、靈活方便的優點。
2、 由於本實用新型變位器連接組件釆用連接軸與U型定位槽樞接的連接方式,變位器的驅動裝置通過轉盤帶動變位器連接組件進行旋轉,此時圓柱形的連接軸與U型定位槽的圓弧形內壁接觸,當轉盤的升降和旋轉時,這樣圓柱面與圓弧面的接觸會大大減小變位器連接組件上的應力集中,增強了變
6位器連接組件的抗扭能力,可為轉胎轉動傳遞足夠的轉矩。
以下附圖僅旨在於對本實用新型做示意性說明和解釋,並不限定本實用 新型的範圍。其中,
圖1為本實用新型變位器連接組件的立體結構示意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一連接件的結構示意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二連接件的結構示意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使用時的立體示意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使用時的俯視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100-變位器連接組件;l-第一連接件;ll-第一連接板;12-第一連接軸; 13-第二連接軸;2-第二連接件;21-第二連接板;22-第一支承部件;
23-第二支承部件;3-壓板;4-裝配孔;5-加強筋板;6-螺孔;
7-變位器立柱;8-變位器立柱上的轉盤;9-轉胎。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特徵、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現對照 附圖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
圖l為本實用新型變位器連接組件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 的第一連接件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二連接件的結構示意圖。 如圖l、圖2和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變位器連接組件100用於連接在焊接翻轉 變位器與轉胎之間,該變位器連接組件包括第一連接件1和第二連接件2,第 一連接件l的一側面與第二連接件的一側面相對設置;其中,第一連接件l包 括平板狀的第一連接板ll,在第一連接板11的一表面上凸設有兩連接軸12、 13,第二連接件2包括平板狀的第二連接板21,在第二連接板21的表面上與第一連接板ll的兩連接軸的位置對應凸設有兩支承部件,即在第二連接板21與 第一連接板U相對應的表面上設有兩支承部件22、 23,兩支承部件22、 23的 位置分別對應於兩連接軸12、 13;支承部件22、 23分別具有一定位槽,連接 軸12、 13能分別插設在對應的支承部件22、 23的定位槽中,使得第一連接件l 與第二連接件2樞接在一起,形成一整體。
如圖2所示,第一連接件1的兩連接軸12、 13均呈圓柱形,包括第一連接 軸12和第二連接軸13,第一連接軸12和第二連接軸13沿第一連接板11的長度 方向設置。第一連接軸12和第二連接軸13間隔一定距離,其位置靠近第一連 接板ll沿長度方向的兩端部。在兩連接軸12、 13與第一連接板11的連接位置 焊接有多個加強筋板5,加強筋板5呈周向分布在兩連接軸12、 13與第一連接 板ll的結合處,使得兩連接軸12、 13與第一連接板11之間的連接更加牢固, 並提高了變位器連接組件的抗扭強度。在第一連接板U上設有多個沿第一連 接板11的厚度方向貫通的螺孔6,用於第一連接板11與轉胎9之間通過螺栓配 合安裝。
如圖3所示,第二連接件2的兩支承部件包括有第一支承部件22和第二支 承部件23,兩支承部件22、 23為貫通的中空結構,兩支承部件22、 23的一端 焊接在第二連接板21上,並且該中空結構的軸線垂直於第二連接板21;中空 結構一側開口,定位槽為該中空結構的內壁形成的U型定位槽。其中,第一 支承部件的U型定位槽的開口方向與第二支承部件的U型定位槽的開口方向 正交,第二支承部件的U型定位槽的開口方向為朝向所述第二連接板外側。 第一支承部件的U型定位槽可容納第一連接軸12,同樣的,第二支承部件的U 型定位槽可容納第二連接軸13。在使用時,圓柱形的連接軸與U型定位槽的 圓弧形內壁接觸,當轉盤的升降和旋轉時,圓柱形的連接軸與U型定位槽的 圓弧形內壁接觸,會大大減小變位器連接組件上的應力集中,增強了變位器 連接組件的抗扭能力,可為轉胎轉動傳遞足夠的轉矩。
在本實施例中,請參見圖3、圖4、圖5所示,當轉胎9水平設置時,本實用新型變位器連接組件的第一支承部件22的U型定位槽開口豎直向上,第二 支承部件23的U型定位槽的開口背向第一支承部件22且垂直第一支承部件22 的U型定位槽的開口方向設置。在組裝時,第一連接軸12插裝在第一支承部 件22的U型定位槽中;第二連接軸13插裝在第二支承部件23的U型定位槽中, 使得第一連接件1與第二連接件2樞接組裝為一體結構。在滿足適於組裝的前 提下,兩U型定位槽的開口方向的夾角可以為0。 90。之間,優選為90°。
在本實施例中,在第二連接板21上設有多個沿第二連接板21的厚度方向 貫通的螺孔6,用於第二連接板21與變位器立柱7的轉盤8之間通過螺栓配合安 裝。在第一支承部件22的U型定位槽的開口處設有壓板3,以防止插設在第一 支承部件22的U型定位槽中的第一連接軸12在旋轉過程中從第一支承部件22 的U型定位槽中脫出。為了提高工作的安全性,還可以在同時第二支承部件 23的U型定位槽的開口處設壓板。
在本實施例中,在第二連接板21中心位置開設有沿第二連接板21的厚度 方向貫通的裝配孔4,在與變位器立柱7的轉盤8相連接時,裝配孔4可容納轉 盤8表面中央的突起部分,避免第二連接板21與轉盤8的接觸面出現間隙,使 其緊密連接。第一連接件l和第二連接件l均釆用碳素結構鋼材料,以保證本 實用新型變位器連接組件具有足夠的抗扭強度。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使用時的立體示意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使用時的 俯視示意圖。如圖4、圖5所示,兩組變位器連接組件分別安裝在兩個變位器 立柱7的轉盤8與轉胎9之間,變位器連接組件的第一連接板l l通過螺栓與轉胎 9相連接,第二連接板21通過螺栓與轉盤8相連接。變位器的轉盤8可由電機驅 動帶動轉盤8的升降和旋轉,變位器連接組件隨轉盤8運動,並可使轉胎9升降 和旋轉至最佳的焊接位置。
在使用時,先將第一連接板11與轉胎9通過螺栓和螺孔配合連接,第二連 接板21與變位器立柱7的轉盤8通過螺栓和螺孔配合連接;在焊接前進行組裝 時,利用車間廠房空中天車配合安裝,天車先將轉胎9吊起並使轉胎傾斜一定角度,隨後通過外力的引導,使轉胎9靠近變位器立柱7的轉盤8,並將第二連 接軸13插入第二支承部件23的U型定位槽中,然後利用天車牽引使轉胎9逐漸 下落,使得第一連接軸12對位落入開口朝上的第一支承部件22的U型定位槽 中,並且壓板3設在第一支承部件22的U形槽開口處並通過螺栓連接定位,防 止在轉動的過程中第一連接軸12脫出第一支承部件22。這樣就實現了第一連 接件1與第二連接件2的接合,使得本實用新型變位器連接組件連接於轉胎9 與變位器立柱的轉盤8之間。在焊接時,被焊工件固定在轉盤8的操作平臺上, 通過變位器的電機驅動,使得轉盤8升降或旋轉,再通過本實用新型變位器連 接組件帶動轉胎9至最佳的焊接位置,以滿足焊接工藝的要求。
在需要更換轉胎時,先調整轉盤8位置令第一支承部件22的U型定位槽的 開口朝上,拆除其上的壓板3,利用天車將轉胎9一側吊起,使第一連接軸12 與第一支承部件22相脫離;之後,再通過外力將第二連接軸13與第二支承部 件23相脫離;拆下與轉盤8相連接的第一連接件1,將第一連接件l與另一轉胎 相連接,再重複上述安裝步驟,即可實現對轉胎的更換。與現有技術相比, 本實用新型的變位器連接組件具有拆裝快速便捷,節省工作時間的優點。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示意性的具體實施方式
,並非用以限定本實用 新型的範圍。任何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和原則的 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變化與修改,均應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
10
權利要求1、一種變位器連接組件,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變位器連接組件包括第一連接件和第二連接件,所述的第一連接件的一側面與所述的第二連接件的一側面相對設置,所述的第一連接件包括平板狀的第一連接板,在所述的第一連接板的一表面上凸設有兩連接軸;所述的第二連接件包括平板狀的第二連接板,在所述的第二連接板的表面上與所述第一連接板的兩連接軸對應的位置凸設有兩支承部件,每一個所述支承部件具有一定位槽,所述的兩連接軸能分別插設在對應的所述兩支承部件的定位槽中。
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變位器連接組件,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兩連接軸為圓柱形,所述第一連接軸和所述第二連接軸沿所述第一連接板的長度方向設置。
3、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變位器連接組件,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兩支承部件為貫通的中空結構,所述兩支承部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的第二連接板上,並且該中空結構的軸線垂直於所述的第二連接板;所述的中空結構一側開口,所述的定位槽為該中空結構的內壁形成的U型定位槽。
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變位器連接組件,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支承部件的U型定位槽的開口方向與所述第二支承部件的U型定位槽的開口方向正交,所述第二支承部件的U型定位槽的開口方向為朝向所述第二連接板外
5、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變位器連接組件,其特徵在於在所述的第一支承部件的U型定位槽的開口處設有壓板。
6、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變位器連接組件,其特徵在於在所述第二連接板的中心處開設有沿所述第二連接板的厚度方向貫通的裝配孔。
7、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變位器連接組件,其特徵在於在所述的兩連接軸與所述第一連接板的結合處設有加強筋板。
8、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變位器連接組件,其特徵在於在所述的第一連接板與所述的第二連接板上分別設有多個沿所述第一連接板和所述第二連接板的厚度方向貫通的螺孔。
9、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變位器連接組件,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第一連接件和所述的第二連接件由碳素結構鋼材料製造。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變位器連接組件,所述的變位器連接組件包括第一連接件和第二連接件,所述的第一連接件的一側面與所述的第二連接件的一側面相對設置,所述的第一連接件包括平板狀的第一連接板,在所述的第一連接板的一表面上凸設有兩連接軸;所述的第二連接件包括平板狀的第二連接板,在所述的第二連接板的表面上與所述第一連接板的兩連接軸對應的位置凸設有兩支承部件,每一個所述支承部件具有一定位槽,所述的兩連接軸能分別插設在對應的所述兩支承部件的定位槽中。本實用新型具有安裝快捷方便,抗扭強度高的優點。
文檔編號B23K37/047GK201410613SQ200920108758
公開日2010年2月24日 申請日期2009年6月12日 優先權日2009年6月12日
發明者徐成明, 武懷禮, 超 高 申請人:中國北車集團大同電力機車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