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生態砌塊的製作方法
2023-09-23 03:13:25 3
一種生態砌塊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生態砌塊,包括砌塊單體,所述砌塊單體的中間開設有魚巢,魚巢的前壁為外觀面,魚巢的後壁為擋土面,魚巢的兩側壁上橫向設置有過水孔,所述外觀面的寬度大於擋土面的寬度,外觀面的兩側分別設置有半孔,兩塊生態砌塊並排設置後,相鄰的兩個半孔形成回遊孔,並且相鄰的兩塊生態砌塊之間形成一個空腔。上述的生態砌塊,其在交錯砌疊後,相鄰的生態砌塊的擋土面之間存在一定間隙,並且在前端設置回遊孔,使得外部泥土與河道內部之間可以實現水交換,從而解決了外部泥土的濾水問題。另外,還提高了魚卵的成活率。河道中的魚蝦及浮遊生物多了,水環境也得到了改善。
【專利說明】一種生態砌塊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到一種建築材料,特別是指一種用於形成擋牆或河道護坡的具有生態作用的生態砌塊。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園子的擋牆、河道的護坡等一般都採用石塊堆壘、混凝土現澆等方式製成,施工比較麻煩,全實心的結構也使其成本較高。建成後,其上不能生長植物或植被,不僅缺乏生機和美感,而且還會破壞河道中水生動植物的生態環境,不利於生態平衡。為此,已有一些 申請人:提出了能培養植物的砌塊的專利,如專利號為200910099902.4的發明專利即公開了一種生態砌塊,其能再砌塊內培養植物,保護了河道中水生動植物的生態環境,有利於生態平衡,使擋牆或護岸充滿了生機和美感。在實際使用過程中, 申請人:發現該砌塊還有需要完善之處,由於該生態砌塊在交錯砌疊後其擋土面形成一道完整的擋牆,將外部的泥土與河道內部分隔,使得外部的泥土與河道內部之間得不到水交換,外部泥土的濾水存在問題,特別是在大雨暴雨過後,擋土面會承受較大的水壓力,嚴重時會導致擋牆坍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使外部的泥土與河道內部存在水交換的生態砌塊。
[0004]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生態砌塊,包括砌塊單體,所述砌塊單體的中間開設有魚巢,魚巢的前壁為外觀面,魚巢的後壁為擋土面,魚巢的兩側壁上橫向設置有過水孔,所述外觀面的寬度大於擋土面的寬度,外觀面的兩側分別設置有半孔,兩塊生態砌塊並排設置後,相鄰的兩個半孔形成回遊孔,並且相鄰的兩塊生態砌塊之間形成一個空腔。
[0005]所述砌塊單體中沿縱向設置有錨固孔。
[0006]所述錨固孔的數量為兩個,兩個錨固孔以砌塊單體的中心軸對稱。
[0007]所述回遊孔為長條形孔。
[0008]所述擋土面的兩側分別設置有半圓孔。
[0009]所述砌塊單體擋土面的後側下沿向下凸形成定位埂。
[0010]所述砌塊單體的外觀面為圓弧狀。
[0011]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上述的生態砌塊,其在交錯砌疊後,相鄰的生態砌塊的擋土面之間存在一定間隙,並且在前端設置回遊孔,使得外部泥土與河道內部之間可以實現水交換,從而解決了外部泥土的濾水問題,在大雨暴雨過後,外部泥土中的水可以很快地經擋土面中的間隙和回遊孔後進入河道內部,從而有效地防止了擋牆坍塌。另外,魚蝦及浮遊生物可以經回遊孔後進入該生態砌塊的魚巢產卵,回遊孔可以防止大魚的進入來防止大魚吞食魚卵,從而大大提高了魚卵的成活率。河道中的魚蝦及浮遊生物多了,水環境也得到了改善。【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2]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3]圖2是圖1中A-A方向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0014]圖3是圖1中B-B方向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0015]圖4是圖1中C-C方向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0016]圖5是兩塊生態砌塊並列排列後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中:1、砌塊單體,2、魚巢,3、外觀面,4、擋土面,5、過水孔,6、半孔,7、回遊孔,8、空腔,9、半圓孔,10、錨固孔,11、定位埂。
【具體實施方式】
[0018]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生態砌塊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0019]如圖1、圖2所示,一種生態砌塊,包括砌塊單體I,如圖3所示,所述砌塊單體I的中間開設有魚巢2,魚巢2的前壁為外觀面3,魚巢2的後壁為擋土面4,魚巢2的兩側壁上橫向設置有過水孔5,所述外觀面3的寬度大於擋土面4的寬度,如圖4所示,外觀面3的兩側分別設置有半孔6,如圖5所示,兩塊生態砌塊並排設置後,相鄰的兩個半孔6形成回遊孔7,並且相鄰的兩塊生態砌塊之間形成一個空腔8,該空腔8可以作為魚巢也可以作為植物生長腔。如圖2所示,擋土面4的兩側分別設置有半圓孔9,半圓孔9主要起到濾水的作用。
[0020]如圖1所示,所述砌塊單體I中沿縱向設置有錨固孔10。錨固孔10的數量通常為兩個,兩個錨固孔10以砌塊單體I的中心軸對稱。在生態砌塊堆砌後,錨固孔10可以形成上下貫通的通孔,便於加筋或澆注混凝土。
[0021]本實施例中所述回遊孔7為長條形孔。回遊孔7的孔型也可以為圓形孔、長腰孔等形狀,均屬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疇。
[0022]如圖3所示,所述砌塊單體I擋土面4的後側下沿向下凸形成定位埂11。在生態砌塊堆砌時,上下層的生態砌塊通過定位埂11進行定位,使得生態砌塊呈一定斜度逐步向上堆砌,整個擋牆便於踩攀,不慎落水者可以很容易攀爬逃生。
[0023]本實施例中所述砌塊單體I的外觀面3為圓弧狀。圓弧狀可以有效地緩解河道內水流的衝擊。
[0024]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上述的生態砌塊,其在交錯砌疊後,相鄰的生態砌塊的擋土面4之間存在一定間隙,並且在前端設置回遊孔7,使得外部泥土與河道內部之間可以實現水交換,從而解決了外部泥土的濾水問題,在大雨暴雨過後,外部泥土中的水可以很快地經擋土面4中的間隙和回遊孔7後進入河道內部,從而有效地防止了擋牆坍塌。另外,魚蝦及浮遊生物可以經回遊孔7後進入該生態砌塊的魚巢2產卵,回遊孔7可以防止大魚的進入來防止大魚吞食魚卵,從而大大提高了魚卵的成活率。河道中的魚蝦及浮遊生物多了,水環境也得到了改善。空腔8中種植植物後,植物的根系可以經過相鄰的生態砌塊的擋土面4之間的間隙後生長至外部泥土中,從而可以生長的更好。
[0025]上述的實施例僅例示性說明本發明創造的原理及其功效,以及部分運用的實施例,而非用於限制本實用新型;應當指出,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創造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
1.一種生態砌塊,包括砌塊單體,所述砌塊單體的中間開設有魚巢,魚巢的前壁為外觀面,魚巢的後壁為擋土面,魚巢的兩側壁上橫向設置有過水孔,其特徵在於:所述外觀面的寬度大於擋土面的寬度,外觀面的兩側分別設置有半孔,兩塊生態砌塊並排設置後,相鄰的兩個半孔形成回遊孔,並且相鄰的兩塊生態砌塊之間形成一個空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生態砌塊,其特徵在於:所述砌塊單體中沿縱向設置有錨固孔。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生態砌塊,其特徵在於:所述錨固孔的數量為兩個,兩個錨固孔以砌塊單體的中心軸對稱。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生態砌塊,其特徵在於:所述回遊孔為長條形孔。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生態砌塊,其特徵在於:所述擋土面的兩側分別設置有半圓孔。
6.根據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種生態砌塊,其特徵在於:所述砌塊單體擋土面的後側下沿向下凸形成定位埂。
7.根據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種生態砌塊,其特徵在於:所述砌塊單體的外觀面為圓弧狀。
【文檔編號】E02B3/14GK203716107SQ201420074743
【公開日】2014年7月16日 申請日期:2014年2月21日 優先權日:2014年2月21日
【發明者】潘國東 申請人:潘國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