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多功能球控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9-23 13:53:20
專利名稱:一種多功能球控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石油工業中用於開採石油的氣舉裝置的多功能球控裝置。
申請人於90年7月12日申請了一件名為「一種氣舉採油裝置」的專利申請,並獲得專利權,專利號為90209934.5。這種氣舉採油裝置是由常規的氣舉採油裝置加上專用的球控機構組合而成,通過在舉升管內定時定量的投放氣舉球,使得舉升管內形成氣柱與氣舉球相間的段塞流,使氣體的能量得到很好的發揮,減少注氣比,增大採油深度,提高氣舉效率。該裝置中的球控機構是由電機、齒輪組、絲槓、油氣球分離器、球控輪、圓臺形濾網、油氣球進入管、閥,高壓氣進入管、閥,油氣輸出管、閥,氣球輸出管、閥組成,裝置結構為左右對稱型,左側絲槓的螺旋方向與右側絲槓的螺旋方向相反,各個閥與油氣球分離器殼管線連接;每對閥與齒輪絲槓連接。高壓氣從高壓氣進氣閥進入油氣分離器後,油氣分離器中的球控輪在氣流的反衝力作用下旋轉,並送氣舉球進入送氣管,形成氣柱與氣舉球相間的單一流動結構。電機正轉時,齒輪帶動絲槓使左面的閥門打開、右面的閥門關上,當左面的閥門打開時,油、氣、球進入左油氣分離器,油、氣通過圓臺形濾網進入油氣輸出管。當左面油氣球分離器內裝滿球時,啟動電機反轉右面的閥門打開,左面的閥門關上,當右面的閥門打開時,油、氣、球進入右油氣分離器,油、氣通過圓臺形濾網進入油氣輸出管。在該球控機構中,由於球控輪是靠氣流的反作用力的推動使球控輪轉動來完成發球工作的,當注氣比小時,球控輪不能轉動,而注氣比大時,球控輪轉動太快工作不可靠,這是一個不足之處。該裝置的第二不足之處是,沒有油氣分離部分,分離油氣還要油氣分離器。還有該球控機中未有減速裝置,致使高速度的球撞擊殼體振動或使球損壞。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實現一種多功能球控裝置,該裝置可以完成油氣球三者分離工作,可以控制發球速度,具有分離油氣球、勻速發球、回收球、球氣混合輸出等多種功能。
本實用新型的要點是,在已有的球控機構的基礎上進行改進,採用原裝置的傳動和控置機構及左右對稱型,所不同的是在油氣球分離器中採用控置發球速度裝置和油氣球分離裝置。
以下結合附圖進行詳細說明
圖1為一種多功能球控裝置的示意圖如
圖1所示,多功能球控裝置包括有電動機24、中心軸23、主動齒輪17-22、被動齒輪11-16、油氣球分離器34、氣輸出管1、油氣球輸入管2、高壓氣輸入管3、氣球輸出管4、油輸出管5、上述各管分別與上述油氣球分離器34的殼體接通,並且在上述各管上分別裝有與其對應的氣輸出閥門6,油氣球輸入閥門7、高壓氣進入閥門8,氣球輸出閥門9、油輸出閥門10,上述每個閥門都分別與一根齒輪絲槓連接,所述每根齒輪絲槓都分別與上述主動齒輪17-21、被動齒輪11-15中的一對齒輪連接,該裝置結構為以上述中心軸23為中心線的雙組左右對稱型,所述的左側齒輪絲槓與所述的右側齒輪絲槓的螺旋方向相反,上述結構與已有技術相同,在已有技術的基礎上本實用新型作了如下的改進在所述油氣球分離器34的殼體內設有油槽31,所述油槽31與上述油氣球輸入管2相通,所述油槽31的下部設有濾網33,在所述濾網33的下面設有由調速電機36、齒輪減速機構37控制的螺旋輸球器38,所述螺旋輸球器38與上述氣球輸出管4相通。如
圖1所示,該裝置為左右對稱型,當左側的油氣球分離器34通過油槽31、濾網33起油氣球分離並收球作用時,右側的油氣球分離器34通過螺旋輸球器38則起控制發球作用,定時交換,即過一定時間後左半裝置發球,右半裝置收球,就這樣反覆進行。
如
圖1所示,所述螺旋輸球器38是通過出球管39與所述氣球輸出管4接通的,所述出球管39上有與所述油氣球分離器34殼體內相通的進氣口。如
圖1所示,螺旋輸球器38是由螺杆和外套組成,外套的進口與濾網33內相通,外套的出口與出球管39相通。在螺杆的帶動下,將球推到出球管39,進入殼體內的高壓氣從出球管39的進氣口進入出球管中與球混合後,隨帶著球一起進入氣球輸出管4。
如
圖1所示,所述油槽31為螺旋管狀,並在管壁上開有若干個小孔。油氣球進入油槽31內,沿管壁作螺旋方向運動,有利於油氣分離,而管壁上的若干個小孔可以起到放氣降壓減速作用,使氣舉球平穩地分離出落在濾網33上。
如
圖1所示,在所述油槽31的上部設有氣液分離傘28,上述氣輸出管1與所述油氣球分離器34殼體的接口在所述油氣球分離器34的殼體頂壁上。油氣從油槽31出口出來在離心力、重力的作用下進行分離,然後油往下、氣往上分離開來,但是向上的氣體中仍混有一部分油,採用氣液分離傘28,可以吸附小液滴,進一步將油氣分離,氣體經各傘層的通道,最後從殼體的頂部進入氣輸出管1。
如
圖1所示,在所述油槽31和所述氣液分離傘28之間設有回油管29。被氣液分離傘28吸附的小液滴可落到回油管29中,並從回油管29中流下。
如
圖1所示,在所述油槽31的出口設有防衝板30。防衝板30可防止球撞擊殼體振動或使球損壞。
如
圖1所示,在所述油氣球分離器34殼體的下側壁上開有人孔,並配有人孔蓋35,上述調速電機36,齒輪減速機構37、螺旋輸球器38均安裝在所述人孔蓋板35上,可隨人孔蓋板拆卸、安裝。
如
圖1所示,所述油輸出管5與所述油氣球分離器34殼體的接口在所述油氣分離器34的殼體底壁上。被分離出的油從殼體的底壁流入油輸出管5。
如
圖1所示,在所述油氣球分離器34的殼體上裝有安全頭25,安全凡爾26、壓力表27。
如
圖1所示,在所述油氣球分離器34的殼體上裝有電線密封裝置40、電控器41。
當左半裝置起收球作用時,此時從氣舉採油井出來的油氣球混合物通過油氣球輸入閥門7進入螺旋形油槽31,由於油槽31上小孔的放氣降壓減速作用,使氣舉球平穩地分離出落在濾網33上,油氣作圓周運動,在離心力、重力分離和氣液分離傘28吸附小液滴的作用下把油氣分離開,氣分出經氣輸出閥門6送到壓縮機重複使用,油分離出來後經油輸出閥門10到計量站,此過程中左半裝置的高壓氣進入閥門8、氣球輸出閥門9關閉。與此同時,右半裝置起發球作用,此時調速電機36帶動減速機構37、螺旋形輸球器38按一定速度把濾網33內的球推到出球管39;同時高壓氣通過進氣閥門8進入殼內在出球管39與球混合後,隨氣流一起經氣球輸出閥門9進入氣舉井,此過程中右半裝置的氣輸出閥門6、油氣球輸入閥門7、油輸出閥門10關閉。當左半裝置收滿球時,自動啟動電機反轉,使左右半裝置對應閥門交換開關,此時左半裝置發球,右半裝置收球。
本裝置功能齊全、結構合理、工作可靠,可以控制發球速度,具有分離油氣球、勻速發球、回收球、球氣混合輸出等多種功能。
權利要求1.一種多功能球控裝置,包括有電動機(24)、中心軸(23)、主動齒輪(17-22)、被動齒輪(11-16)、油氣球分離器(34)、氣輸出管(1)、油氣球輸入管(2)、高壓氣輸入管(3)、氣球輸出管(4)、油輸出管(5)、上述各管分別與上述油氣球分離器(34)的殼體接通,並且在上述各管上分別裝有與其對應的氣輸出閥門(6),油氣球輸入閥門(7)、高壓氣進入閥門(8),氣球輸出閥門(9)、油輸出閥門(10),上述每個閥門都分別與一根齒輪絲槓連接,所述每根齒輪絲槓都分別與上述主動齒輪(17-21)、被動齒輪(11-15)中的一對齒輪連接,該裝置結構為以上述中心軸(23)為中心線的雙組左右對稱型,所述的左側齒輪絲槓與所述的右側齒輪絲槓的螺旋方向相反,其特徵在於在所述油氣球分離器(34)的殼體內設有油槽(31),所述油槽(31)與上述油氣球輸入管(2)相通,所述油槽(31)的下部設有濾網(33),在所述濾網(33)的下面設有由調速電機(36)、齒輪減速機構(37)控制的螺旋輸球器(38),所述螺旋輸球器(38)與上述氣球輸出管(4)相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多功能球控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螺旋輸球器(38)是通過出球管(39)與所述氣球輸出管(4)接通的,所述出球管(39)上有與所述油氣球分離器(34)殼體內相通的進氣口。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多功能球控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油槽(31)為螺旋管狀,並在管壁上開有若干個小孔。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多功能球控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油槽(31)的上部設有氣液分離傘(28),上述氣輸出管(1)與所述油氣球分離器(34)殼體的接口在所述油氣球分離器(34)的殼體頂壁上。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多功能球控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油槽(31)和所述氣液分離傘(28)之間設有回油管(29)。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多功能球控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油槽(31)的出口設有防衝板(30)。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多功能球控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油氣球分離器(34)殼體的下側壁上開有人孔,並配有人孔蓋(35),上述調速電機(36)、齒輪減速機構(37)、螺旋輸球器(38)均安裝在所述人孔蓋(35)上。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多功能球控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油輸出管(5)與所述油氣球分離器(34)殼體的接口在所述油氣分離器(34)的殼體底壁上。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多功能球控裝置,其特徵在於在所述油氣球分離器(34)的殼體上裝有安全頭(25)、安全凡爾(26)、壓力表(27)。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於石油工業中用於開採石油的氣舉裝置的多功能球控裝置。本裝置包括有電動機、中心軸、主動齒輪、被動齒輪、油氣球分離器、氣輸出管、油氣球輸入管、高壓氣輸入管、氣球輸出管、油輸出管,該裝置為左右對稱型,在油氣球分離器內設有油槽,在油槽的下部設有濾網,在濾網的下面設有由調速電機、齒輪減速機構控制的螺旋輸球器,在油槽的上部設有氣液分離傘、回油管。該裝置可分離油氣球,控制發球速度,收發球、球氣混合輸出等。
文檔編號E21B43/00GK2189202SQ9421188
公開日1995年2月8日 申請日期1994年5月13日 優先權日1994年5月13日
發明者伍成林 申請人:伍成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