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2016年工匠精神讀後感範文

2023-09-23 13:55:15 1

  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製、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工匠精神讀後感,歡迎參考!

  【工匠精神讀後感_範文1】

  「工匠精神」一詞,寫入了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引發熱議。

  舉目已覺千山綠,宜趁東風馬蹄疾。在現代企業快速發展的過程中,我們感受著時代日新月異的變化,感受著21世紀經濟高速發展帶來的種種好處,但是我們卻總有一些遺憾,比如說「一粒原子筆筆頭的珠珠」,這看似普通的東西,卻成了我們國家過不去的坎,此刻,我們尤其需要一種由內散發出來的「氣質」——「工匠精神」。

  目前「網際網路+」的概念可謂是家喻戶曉,但在「網際網路+」提倡的融合、創新、跨界的過程中難免有急功近利的心態,特別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當下中國似乎每個人心中都充滿著浮躁,「網際網路+」的說法仍方心未艾,而「中國製造2025」又橫空出世。但無論何時,都應當讓更多的中國企業擁有「工匠精神」的內涵和氣質。

  「工匠」就是我們平時看到的水泥匠,瓦匠,木匠等,「工匠精神」落在個人層面,就是認真敬業、一絲不苟的精神。弘揚「工匠精神」,將在全社會倡導一種「做專、做精、做細、做實」的作風。把產品做到極致,這正契合工匠精神的實質內涵,在當下中國並不缺乏資本和創意,更多的是一種匠人精神的氣質。弘揚「工匠精神」將帶動中國從「製造大國」走向「製造強國」,促進企業精益求精、提高質量,使認真、敬業、執著、創新成為更多人的職業追求。

  應當說,「工匠精神」其實是一個國家甚至人類社會始終追求著的。不過,會受到買賣雙方需求的制約,假如買方市場是一個連溫飽都解決不了的國家,那麼提供精雕細琢的產品勢必會引起消費不起的現象,因為精品,必然價格不會太低。

  眾所周之,德國是最富有「工匠精神」的國家之一,在各種新聞、網站、貼吧上經常可以看到,他們的產品,電器、管道等等都號稱是「安全使用100年」,甚至有二戰前在中國製造的東西,他們如今寄來需要更換零件的信函等等新聞,「Madein德國」就是質量的保證。因為德國有許多世襲的工人,他們家族世代繼承下來的手藝,他們以嚴謹、認真、細心、負責的態度,不斷打磨、升級、完善自己的產品,享受著這其中的過程。

  而與之相反,「中國製造」曾一度是廉價粗糙的代名詞。但如今國家的政府報告中提出「工匠精神」,正是與國家的國情相關聯的。目前,雖然中國人還存在不小的貧富差距,但是大多數人的購買能力和消費水平和十年前、二十年前相比還是大大提高了,大多數人群已經逐漸擺脫了吃不飽、穿不暖的時代,所以時下才會有各種海外代購、網商等等出現,大眾已經開始有追尋更優質產品的需求了,更多的人喊出了「打造有質量的生活」的口號。如果國內沒有相關精品,勢必出現這部分人群需要去國外、境外購買洋貨的尷尬局面,這無疑會丟失一個巨大的消費市場。所以在這樣一個時代背景之下,我們提倡「工匠精神」,才能讓買賣雙方得到平衡,所以這個時候「兩會」精神提倡「工匠精神」,不僅僅只是一種精神的傳承和追求,更是一劑解決現實問題的良方。

  【工匠精神讀後感_範文2】

  自「工匠精神」從政府工作報告上走出,像春風般很快吹遍祖國大地,日前李克強總理對第二屆中國質量獎頒獎大會作出重要批示強調「弘揚『工匠精神』勇攀質量高峰,打造更多消費者滿意品牌,讓追求卓越、崇尚質量成為全民族、全社會的價值導向和時代精神」深得民心,所以當前祖國上下呼喚傳頌「工匠精神」,已成為時尚,創造了很好的氛圍。

  「工匠精神」就是專注敬業、一絲不苟,精益求精、至臻完美。大凡有「工匠精神」支撐的企業和產品、個人與業績,一定是有美譽度的。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上海牌手錶、蝴蝶牌縫紉機、鳳凰牌自行車以及培羅蒙西服、藍棠女式皮鞋等等就是上海製造的標杆,背後閃耀著上海的「工匠精神」,為全社會所敬仰和追慕。聯繫我們上虞建築業的蓬勃發展,房建特級企業7家,佔了全省的五分之一,一級則更多。更可喜的是新興建築業蒸蒸日上,向一級、特級靠攏,不少建築集團創下白玉蘭杯、錢江杯,榮獲了「魯班獎」。上虞建築業之所以走向又大又強,成為全國建築強區,正是廣大成千上萬的「泥水匠」的努力,關鍵是「工匠精神」起了作用。

  前些天,我去浙江中鑫建築集團王水鑫董事長辦公室,他拿出收藏的早年創業做泥水匠的泥刀、捲尺、牆上寫「福」畫畫的設計圖稿,講了他自己刻苦學藝、艱苦從藝的經歷,還饒有興致地向我介紹他精心設計、親自把關正在建設的第二個民辦博物館,將要比第一個博物館建得更精緻……我感到他正以浸潤建築幾十年的技藝打響上虞民辦博物館這隻品牌,深有感觸地講了句:「你踐行了李克強總理弘揚的『工匠精神』」。回家後,我向區文廣新局非遺辦寫了一份關於推薦王水鑫同志非遺傳承人的建議,因為當前要傳承「工匠精神」,就是需要像王水鑫同志那樣精益求精的「泥水匠」。

  記得在十多年前我區著名攝影家陳明仙送我一本《留住手藝》的攝影集,我感到挺有意思,他不辭辛勞通過跋山涉水,跑遍整個上虞拍攝了老作坊、老手藝,我看了蠻有興趣,特別是對我這個愛好收藏者來說更是一本好教材。在弘揚「工匠精神」的當代,透過這些「手藝」,更要留住「工匠精神」教育下一代,感到很有必要、很有意義。就以傳承我區越瓷文化為例,不論是製作開發,還是修復保護,都十分需要弘揚「工匠精神」。上虞名產風機、上虞特產傘件的開發,上虞非遺剪紙、烏金紙的傳承都十分需要「工匠精神」推而廣之。

  各行各業都應提倡「工匠精神」,所以社會的精英不應局限於政治人物、科學人物、文化人物等,理所應當不要忘記在平凡崗位上辛苦耕耘的「工匠」,我非常讚賞央視紀錄片《大國工匠》,全社會應該為廣大在平凡崗位上從事手工操作的優秀人物喝彩點讚。他們也是我們社會的精英!

  【工匠精神讀後感_範文3】

  「製造精神」「工匠精神」這些鮮活的字眼,頻繁出現在我們的報紙和微信上。這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精神?這種精神又有何種強大的力量?帶著這一串串的疑問我如饑似渴的翻開了《工匠精神—向價值型員工進化》一書。

  作者付守永先生所闡述的「工匠精神」,它是「一種精益求精的態度把熱愛工作的精神代代相傳」。本書從工匠之魂,工匠之道,工匠之術等方面,告訴我們「不僅僅是把工作當作賺錢的工具,而是樹立一種對工作執著、對所做事情和生產的產品精益求精、精雕細琢的精神」,告訴我們「打工的狀態並不可怕,打工的心態很可怕」。讀到這,我陷入了一陣沉思。

  臘月28,回到老家,路過大伯堂屋前,我熱情的喊著大伯,走進他的屋子,大伯在做木凳子,我不懈的說「大伯,您直接去市場上買幾個塑料的小凳子,不就得了,幹嘛還費這事,都過年了」。他笑了笑「孩子,我幹了半輩子的木匠了,家裡的桌椅板凳都是自己做的,都用半輩子了,多耐用,多結實」說完只見他拿著魯班刨一遍又一遍刨著初成型的板凳面,凳腳;拿著剛尺和碳筆在凳面上比劃著凳腳的開眼位置。

  「孩子,就說這魯班刨,左右用力要均勻,速度要快,還要一推到頭,否則刨出來的面就不平。」在我看來,真的沒有必要費這麼大工夫去做幾個凳子。而對於做了半輩子木匠的伯伯來說,從他臉上流露出來的是他對手裡木工活的熱愛,還有對自己產品質量的胸有成竹的滿足。他笑起來眼角隆起的皺紋告訴我,他內心是踏實的,是執著的,他是在用心打造手中的工藝品—「木凳」。

  這一情景就像一束陽光,它照進了我的內心。記得,13年3——4月在底盤廠工作時,面臨著人員的大量變動,複雜的底盤和輕卡的混線生產,導致我班組裡的骨幹們連續近1個月加班至11點過後。那時感覺,每天都有幹不完的活,那段時間每天回家都是筋疲力盡,但是思想上一直很執著的相信:明天會更好,明天要好好幹。14年3月,我應聘進入了營銷公司,剛開始不適應這種寬鬆和自主,感覺再也沒領導為了拉動生產節拍而逼你開線催你生產,雖時常加班再也不用熬到晚上11點了……這一切,就像來到了天堂。

  慢慢的,被關在內心深處的的魔鬼「另一個自己」出現了。在空閒的時候我會去想「自己的工資和職位也沒什麼大展進,年復一年的這樣幹著,究竟為什麼啊?同學介紹的某某公司那崗位,月薪多吸引人?」在工作中,會去想「怎樣選擇捷徑去更快的成長啊?怎樣做事會又快又省,儘快完成領導交代的任務啊?這事做了,領導會滿意嗎?」整個人總是無意中想到了九霄雲外,又無意中被現實拉回了生活。前段時間部長讓我給總經理送個報告,我送完迅速回來答覆部長「領導出差了,報告放他秘書那。」真想欣喜自己辦事真利索,可隨後部長又問「你問過領導什麼時候回來啊?報告大概什麼時候籤好?你打算什麼時候取?」就是送文件這麼一件小事,都有許多值得關注的細節,我不禁臉紅的發燙。

  這是我內心的真實想法,但我相信有那麼多年輕人在的路上有過和我一樣的幻想和惆悵。因為我們內心是功利的,是浮躁的,我們喜歡去做一些投入一點就能立刻看到回報的事情。或者領著公司一年發的數萬元薪水不愁吃不愁穿的混著,對照書中描述的打工心態,這種心態太可怕了。

  都說一百個讀者就有一百個哈姆雷特,在閱讀完本書後,我對書中提及到的「打工的狀態並不可怕,打工的心態很可怕」這一觀念如飲醍醐。所以,我呼籲:

  1、年輕的小夥伴們,請戒除內心的功利心,浮躁心,腳踏實地的去做一件事;不要再大費力氣去尋找什麼成長捷徑了,立足崗位,把自己當下的做好了捷徑可能就來了;

  2、請那些像我這樣在混日子或打算混日子的小夥伴們,趕快清醒過來。不要覺得自己在給別人打工,如果你混十年就算公司損失百萬,那這點錢對公司來說又算什麼呢?而這十年對我們來說,那就是生命!

  年輕的朋友,我們對美好前景要敢大膽的去憧憬,我們也要按捺住內心的焦躁、憂鬱、惶恐;我們要用一種執著、精益求精的工匠態度積極的面對工作,將工作中的任務當做工藝品去雕琢,相信工作、生活會因此而變得更加充實和美麗。

同类文章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讀後感

  【範例1】  在一個美好的下午,我閒著沒事就看了一本書,書名是《「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我很奇怪:為什麼要用這樣的兩句話作為文章的題目呢?  我靜下心來慢慢的欣賞著這篇文章,原來作者在七八歲的時候就寫了第一首詩,我很吃驚,這不可能吧!一個只有七八歲的小孩子就會寫這樣好的詩?真的很難

兩隻螞蟻讀後感400字(優秀)

  【範例1】  今天,我在語文課本上讀了一篇文章——《兩隻螞蟻》。主要寫的是兩隻螞蟻要去完成一項任務,但是有一塊大石頭擋住了它們的去路。一隻螞蟻毫不猶豫地往上爬,一次,兩次,三次........累得氣喘籲籲,最後,他終於爬了過去。另一隻螞蟻試了一次,兩次,爬不上去,便繞道而行,也完成了任務

《落花生》讀後感500字

  【範例1】  今天,我讀了《落花生》後,受到了很大的教育。這篇文章是通過一家人收花生時議論花生的好處,並以花生的可貴之處——藏而不露,向人們闡明一個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的確,一個人如果處處想著自己,而不顧別人的利益,那麼他就不會受到大家的尊敬。

名著《茶花女》讀後感500字

  【範例1】  自古以來愛情是一個永恆的文學主題,每一個人都盼望領有一份純潔的愛情,可是在殘暴的道德觀點和虛假的殘害之下,那一段高貴純潔的愛情卻幻滅了,那段愛情就是出自《茶花女》這本書中。書中講述的是,一個漂亮仁慈的煙花女子,瑪格麗特與誕生名門的男子阿芒彼此相愛,可終極卻陰陽永隔,天各一方

輸贏讀後感(精選)

  【範例1】  《輸贏》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是文學上的享受,更多的是對即將參加工作的我心靈的啟迪和知識的學習積累,與其去評價其文學價值,倒不如去研究它的實用價值,特別是對我這個即將在銷售領域裡摸爬滾打的在校學生。  在內憂外患的環境下,主人公周銳臨危不懼,選擇了忍辱負重,接受重任。成為了低靡

小學生綠野仙蹤讀後感300字

  【範例1】  初次翻開這本帶著油墨香氣的的書時,就被一個稀奇古怪的小題目所吸引住了。「空中旅行」。咦?空中怎麼會旅行呢?作者該不會腦子壞掉了吧?空中「旅行」這簡直是天方夜譚。就是這一個疑惑,使我走進了《綠野仙蹤》······  《綠野仙蹤》這本書是由美國作家萊曼·弗蘭克·鮑母撰寫的。這本

課文《烏塔》讀後感400字

  【範例1】  烏塔,你真勇敢,你都敢自己去遊歐洲。烏塔,你真細心,,旅遊前都準備了三年,在家裡都設計好了旅行路線,還閱讀了與這些國家有關的書籍。烏塔,你真懂事,為了掙旅費,每個周末去幫餐館或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裡陪小孩玩,但你也不問爸爸媽媽要一分錢,到一個地方就給家裡打個電

關於稻草人讀後感400字【精編】

  【範例1】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讀了葉聖陶爺爺的《稻草人》,我很喜歡這個故事。  我知道了稻草人的骨架是用竹子做的,肌肉是用黃稻草做的,帽子是用荷葉做的。他站在田裡,用來趕走那些飛來的小雀。  一天晚上,稻草人遇見了三件讓人傷心的事。第一件事是:一位眼睛模糊的老太太八九年前死了丈夫,她只

愛的藝術讀後感【經典】

  篇一:  讀完了弗洛姆的《愛的藝術》,很好的一本薄薄的書。  人的孤獨感是無法迴避的事情,克服的辦法一是創造,主動去改造自然,實現自我和外部世界直接的聯通;另一個就是愛,分享自己的生命力,實現自我和人群之間的聯通。無論是創造還是愛,都是主動性的行為;所以弗洛姆提倡「創造性的人格」。  通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讀後感

  【第1篇】  周恩來從小就熱愛學習,所以他的成績在班裡一直名列前茅。有一天,校長問他們:「你們為什麼而讀書?」有的說為父母而讀書,有的說為做官而讀書,有的說為掙錢而讀書,有的說為明理而讀書。輪到周恩來時,他大聲的說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校長聽後大為滿意,後來實踐證明,這是他長期以來樹立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