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勝於能力讀後感【薦讀】
2023-09-23 14:36:20 7
工作既是自己的謀生手段,也是個人對社會的一份責任。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責任勝於能力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
【責任勝於能力讀後感_範文1】
工作既是自己的謀生手段,也是個人對社會的一份責任。一個平凡人,工作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上班下班總是忙忙碌碌,讀了《責任勝於能力》這本書,使我受益非淺,此書運用了通俗易懂的語言,體現了求真務實精神,其深刻的內涵,淺顯易懂的道理,特別是其中一系列的案例,有很強的說服力,闡明了責任有無直接決定事物的成敗,也讓我對文中的「責任」二字有了更深刻的了解。那責任到底是什麼?我認為,「責任」從大道理說,就是最基本的職業精神,從小的來說即一個人做事的基本準則。
一個人的工作做的好壞,最關鍵的一點就在於有沒有責任感,是否認真履行了自己的責任。人的一生必須承擔著各種各樣的責任,社會的、家庭的、工作的、朋友的等等。人不能逃避責任,對於自己應承擔的責任要勇於承擔,放棄自己應承擔的責任時,就等於放棄了生活,也將被生活所放棄。責任可以使人堅強,責任可以發揮自己的潛能,能力,永遠由責任來承載。責任可以改變對待工作的態度,而對待工作的態度,決定你的工作成績,正如書中所說的「假如你熱愛工作,那你的生活就是天堂,假如你討厭工作,那你的生活就是地獄」。我們在工作中,就是要清醒、明確的認識到自己的職責,履行好自己的職責,發揮自己的能力,克服困難完成工作,認識到、了解到自己的責任,清楚自己的職責,並承擔起自己所在工作崗位的責任,那麼工作就由壓迫式、被動,轉化為積極主動,並享受工作樂趣,取得成績的快樂。
「責任重於泰山」,這是我們經常講的一句話。每一個能夠成功發展的優秀企業都非常強調責任的力量。可以說一個人的成功,與一個企業和公司的成功一樣,都來自於他們追求卓越的精神和不斷超越自身的努力。從某種意義上講,責任,已經成為人的一種立足之本,成為企業求生存求發展的重要能力。尤其是本書的最後一章談到:責任即榮譽。「人可以不偉大、人可以清貧,但我們不可以沒有責任」。任何時候,我們都不能放棄肩上的責任,扛著它,就是扛著自己生命的追求與信念;扛著它,就是扛起對自己人生的美滿與幸福。
【責任勝於能力讀後感_範文2】
《責任勝於能力》這本書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體現了求真務實的精神,其深刻的內涵,淺顯易懂的道理,特別是其中一系列的案例,有很強的說服力,闡明了責任有無直接決定事物的成敗。
責任重於泰山,責任勝於能力。一個人工作做得好壞,最關鍵的一點就在於他對工作有沒有責任感,是否認真履行了自己的責任。
人的一生會承擔各種各樣的責任:社會的、家庭的、工作的、朋友的等等。人不能逃避責任,對於自己應承擔的責任要勇於承擔。如果放棄自己應承擔的責任,就等於放棄了生活,也將被生活所放棄。責任可以使人堅強,可以使人發揮自己的潛能;責任同時可以改變人們對待工作的態度,而對待工作的態度,決定你的工作成績,正如書中所說的:「假如你熱愛工作,那你的生活就是天堂,假如你討厭工作,那你的生活就是地獄」。
我們在工作中,就是要清醒、明確的認識到自己的職責,履行好自己的職責,全面發揮自己的能力,克服困難完成工作。只有認識到、了解到自己的責任,清楚自己的職責,並承擔起自己所在工作崗位的責任,工作才能由壓迫式、被動轉化為積極主動,並享受工作樂趣,取得成績的快樂。我認為,「責任」從大道理說,就是最基本的職業精神,從小的來說即一個人做事的基本準則。記得看過一個電視專題片,侯耀文先生談起自已的父親侯寶林大師對他的影響,回憶了一段文革期間的往事:侯老先生當時由於受到衝擊,被分配掃廁所,但他毫無怨言,整日樂呵呵的將廁所打掃得乾乾淨淨,逢人還主動招呼,一點不因掃廁所感覺低人一等或不好意思。侯耀文當時不理解,就問他的父親,他的父親回答他:「既然分配我掃廁所,那麼這就是我的新工作,我就必須要做,還要做的比別人都好」。
這種寵辱不驚的精神,一直銘記於侯耀文的內心,並一直激勵著他日後漫長的藝術生涯。這個故事說明這樣一個道理,只有負責任的人,才有資格成為優秀團隊中的一員;缺乏責任心的人,也就沒有了發揮才能的舞臺,成就不了事業的同時,只能整日沉溺於「怨天尤人」之中。
本書的最後一章談到:責任即榮譽。為榮譽而工作,就是主動爭取做得更多,承擔更多的責任;為榮譽而工作,就是全力以赴,滿腔熱情地做事;為榮譽而工作,就是給同事以幫助,自動自發,最完美地履行自己的職責。現在的社會並不缺少有能力的人,但真正能把工作做好的是既有能力又富有責任感的人才。
只有忠於職守,努力工作,才能樹立自己的榮譽,同時贏得他人的尊敬,體現自己的人身價值。
【責任勝於能力讀後感_範文3】
前不久,認真閱讀了《責任勝於能力》這本書,主要有以下三點啟示。
啟示之一:責任重要。
對於「責任勝於能力」這一理念我非常贊同。這是因為責任與能力相比較,責任更重要。如果一個人有強烈的責任意識,他就會努力地去學習,全力以赴地去工作。他會有一種使命感和奉獻精神,也會注意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一般來說,這樣的人工作肯定比較出色,對單位和社會的貢獻也會大一些。相反,如果一個人光有能力而毫無責任心,工作肯定是做不好的。說得極端一點,對一個毫無責任心的人來說,能力越大,對單位和社會的破壞性越大。那些高科技犯罪的人,就是很好例證。這些人能力不可謂不強,但是由於他們對家庭、對社會嚴重缺乏責任,把能力用錯了地方,最後走上犯罪的道路。相比之下,有一些人雖然能力不那麼強,但他們有一顆責任心,他們為單位還能做一些工作,對社會也有一些貢獻。我想,一個人不論社會地位高低,能力大小,這都沒關係,關鍵是看你有沒有強烈的責任心。當然,如果我們既有強烈的責任心,又有很強的能力,那是最理想不過了。這也應該成為我們為之努力的方向。
啟示之二:必須認清自己的責任。
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每一個人都有責任。有些責任是與生俱來的。比如你作為兒子,你有孝敬父母的責任。你成家之後,有養育子女的責任。有些責任是因為工作、朋友而產生。這些責任是每個人推脫不掉的。
我們只有認清自己的責任,才能知道該如何承擔自己的責任。也只有認清自己的責任,才能知道自己究竟能不能承擔責任。當然,並不是要求每個人承擔所有的責任。對於每一個人來說,只要求你承擔你所能夠承擔的那部分責任。這就是社會為什麼要分工,企業、單位為什麼要針對不同崗位制定不同的職責。作為一名教師,我們首先必須明確自己的崗位職責,也就是要知道自己應做些什麼,這是履行責任的前提。正如一位成功學的大師說過:認清自己在做些什麼,就已經完成了一半的責任。
啟示之三:讓責任成為習慣。
我們只是認清責任還遠遠不夠,我們必須不斷增強自己的責任感。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責任,但不等於每個人都有責任感。責任是對任務的一種負責和承擔,而責任感則是指一個人對待任務的態度。我們雖然認清了自己的責任,但如果不去很好履行自己的責任,那也是白搭。所以我們不僅要認清自己的責任,還要培養自己的責任意識,要有強烈的責任感。我們平時講愛崗敬業,其實敬業是一重責任精神的體現,是對責任的一種升華。我們過去講對待工作兢兢業業、一絲不苟,所要體現的就是這種責任精神。我們要讓這種精神成為自動自發,變成我們生活、工作中的習慣。俗話說得好,習慣成自然。我們要把對待工作認真負責態度當成人渴了要喝水,餓了要吃飯,困了要睡覺一樣,再自然不過的事。這應是我們追求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