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2016老舍的《四世同堂》讀後感

2023-09-23 15:52:45 4

  《四世同堂》這是一部中國現代長篇小說名著,是老舍先生正面描寫抗日戰爭,揭露控訴日本軍國主義的殘暴罪行,謳歌弘揚中國人民偉大愛國精神的不朽之作。以下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提供的四世同堂讀後感,希望對你有幫助。

  《四世同堂》讀後感_篇1

  這是一部值得每一代中國人閱讀的文學經典,這是一份值得每一個中國人珍藏的民族記憶。老舍說:它是我從事寫作以來最長的、可能也是最好的一本書。並且,這部作品入選了《亞洲周刊》「二十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

  作品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為主線,輔以小羊圈胡同各色人等的榮辱浮沉、生死存亡,真實地記述了北平淪陷後的畸形世態,形象地描摹了日寇鐵蹄下廣大平民的悲慘遭遇、心靈震撼和反抗鬥爭,刻畫出一系列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史詩般地展現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國人民與世界人民一道反法西斯的偉大曆程及生活畫卷,可歌可泣,氣度恢弘,讀來令人盪氣迴腸,是一部感人的現實主義傑作。

  老舍在20世紀40年代著重探討了民族精神的動態轉化,表現了中華民族在國破家亡的生死關頭,逐步走向覺醒反抗的過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他的長篇巨著《四世同堂》。從整個小說創作發展情況來看,《四世同堂》在生活題材上有了新的開拓。20世紀40年代,文壇上出現了許多以愛國官兵抗戰為題材的作品,而反映淪陷區都市中普通市民生活與抗爭的作品,尤其是長篇作品卻是很少見。《四世同堂》的問世,彌補了這一空白。作品畫面廣闊,涉及十七八個家庭和一百三十多個人物,其中有名有姓的就有六十多人,囊括了」老派市民、新派市民和城市貧民三大形象系列」。

  老舍寫得最為出色的當數祁老人與祁天佑父子。祁老人是北京老派市民的典型,「不同人物的性格構成往往都在闡釋著某種文化內涵,老舍寫『人』的關節點是寫『文化』。」祁老人集中了北京市民文化的所有精髓。《四世同堂》以宏闊的文化批判的視角,解剖了被徵服民族的國民性格。在外敵入侵時,「祁老太爺什麼也不怕,只怕慶不了八十大壽。」思想守舊,迴避政治,在他看來,對付戰爭,只需「預備三個月的糧食與鹹菜」「關上大門再用裝滿石頭的破缸頂上,便足以消災避難」。對於這些人,作家有生動的描寫。不管他們活得何等有滋有味,如何自得其樂地沉湎於自己的小天地裡。在現代理性的光照下,他們的所作所為,喜怒哀樂,包括他們最引以為榮、引以為樂的,往往是極其愚昧荒唐的。作家對此作了嘲弄與揶揄,看到了、也寫出了他們必然被時代淘汰的歷史命運。但與此同時,作家又總忘不了渲染他們的正派善良:他們或者誠篤忠厚,或者熱情仗義,這些人物也因此大多具有可愛的一面。雖然間或也有可憐、可厭之處,卻大多並不可惡,更很少令人憎恨。作家即使是在斥責、鞭撻他們,也仍然抹不掉內心深處的脈脈溫情。魯迅說:「悲劇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喜劇將那無價值的撕破給人看。」

  老舍寫到這些人物時,雖然一般都採用了幽默的筆調,也產生了一定的喜劇效應,但讀者在嘻笑之餘,總會從中咀嚼出悲劇的意味,有時後者反而比前者更為濃烈,令人久久難以忘懷。這種悲喜兼有的藝術效果,表明作家並非只是將「那無價值的撕破給人看」。

  正如老舍曾經回顧說:「反封建使我體會到人的尊嚴。人不該作禮教的奴隸,反帝國主義使我感到作中國人的尊嚴,中國人不該再作洋奴。這兩種認識就是我後來寫作的基本思想與情感。」老舍畢竟是在「新文化運動」和「新文學運動」的感召和導引下走上文學創作的,從《老張的哲學》開始,他就已明確地確立了對傳統性腐朽文化的批判立場。

  一個民族有一個民族的文化。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一個民族的面貌,也決定著一個民族或國家的特徵。現代中國在戰火中接受考驗的時候,它的文化也在接受著考驗。老舍長於文化批判,他對以北京文化為代表的中國文化進行了深刻的剖析———這是他持之以恆的主題。小說中祁老人之所以只有自己的生活而不知有國家,生命沉浮於生活的慣性之中,只求暫時做穩了順民、奴隸,本能地抗拒著生活的變動,只是因為他認為「別管天下怎麼亂,咱們北平人絕不能忘了禮節!」「他總以為北平是天底下最可靠的大城」。小說中描寫瑞全心理時,這樣寫道:「他真愛北京,可是現在已體會出來它是有毒的地方。那晴美的天光,琉璃瓦的宮殿,美好的飲食,和許多別的小小的方便與享受,都是毒物。它使人舒服、消沉、苟安、懶惰,瑞全寧可到泥塘與血獄裡去滾,也不願回到那文化過熟的故鄉。」瑞全把北京文化和國家對立起來,「對北京的冷淡,在他想,也就是對整個國家的關心。」對北京又愛又要否定,既是老舍本人的心理,又是中國文化的內涵。

  此外,在小說中,老舍對冠曉荷、祁瑞豐、小文等人也都是從文化角度進行研究的。小文夫婦是貴族出身,是貴族文化的嫡傳,除了京戲,什麼也不關心,高潔而自尊。他們的生活是藝術的,人只在藝術的美中生活。他們雖沒有任何過錯,但作為普遍現象就要受到批評了,因為他們過分忽視生活中比藝術更重要的事物。而冠曉荷和祁瑞豐身上的官本位思想更是老舍不遺餘力進行批判的對象。老舍用了相當的力氣描寫官本位思想在淪陷區表現出的惡劣副作用、對人格道德的腐蝕作用、對民族造成的直接危害。他們「除了做官兒,什麼也不會,『官』便是他們的生命,從誰手中得官,他們便無暇考慮,也不便考慮」,「永遠不和現實為敵,亡國就是亡國。」小說評價冠曉荷「是北平文化裡的一個蟲,可是他並沒有鑽到文化的深處去,他的文化只有一張紙那麼薄。」虛偽極了的真誠是來自北平的文化,這文化使他即使在每天亡一次國的情況下,也要爭著請客。這是個極偉大的亡國的文化。老舍的批判涉及傳統文化的各個方面: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禮儀文化、風俗文化、飲食文化等等。小說中也總結道:「我們的傳統的升官發財的觀念、封建思想、家庭制度、教育方法,苟且偷安的習慣,都是民族的遺傳病。這些病,在國家太平的時候,會使歷史無聲無色的、平凡的,像一條老牛似的往前慢慢蹭;我們的歷史上沒有多少照耀全世界的發明與貢獻。及至國家遇到危難,這些病就像三期梅毒似的,一下子潰爛到底。」這些正顯示了老舍作為現代人的文化自覺。同時,我們也看到老舍的批判是著眼於國民劣根性的。這是他從魯迅那裡接過來的批判傳統,對市民階層的敷衍、苟且、愚昧、麻木、無民族意識和國家觀念等都進行了有力的批判,從而顯示出他的理性自覺———他生於斯,長於斯,同情他們的不幸命運,卻沒有因此而寬恕他們性格的缺點。

  《四世同堂》沒有正面描寫轟轟烈烈的抗曰鬥爭,而是較深刻地剖析了造成民族災難的根源。它不僅僅是從經濟層面、政治層面去剖析,而是更著重於從文化層面來加以說明。作家攜帶著他濃鬱的文化意識向現代意識、社會歷史意識靠攏,表現在他對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的歌頌、對民族文化的反省、對民族國民性弱點的揭露和批判,以及必須改造這種國民性弱點的痛苦而深沉的思考上。作品借詩人錢默吟之口說:「這次抗戰應是中華民族的大掃除,一方面須趕走敵人,一方面也該掃除清了自己的垃圾」。這裡的「垃圾」既指像冠曉荷、藍東陽、大赤包之類的民族敗類,也指封建傳統文化給予人們的精神負擔:祁老人的「知足保和」、封閉自守;馬老寡婦的「忍」字哲學;祁瑞宣的「守家盡孝」;常二爺、李四大爺、小崔、孫七等人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空洞自慰……老舍以嚴酷的現實主義筆法,用文化眼光剖析了小羊圈胡同這塊「千層糕」式的多文化層次的人群。如果說在惶惑偷生、忍辱負重、終於在偉大的民族解放事業上找到了自己位置的祁瑞宣身上,凝聚著老舍對淪陷區人民艱難處境深切理解的話;如果說在大雜院的貧苦勞動者,如李四爺扶困濟弱的豪俠氣概,剃頭匠孫七死也要在曰本人面前死得體面莊重行為上,寄託著老舍對古都下層人民浩然正氣真摯景仰的話,那麼,一大群忘了「自己脖子上的鐵索」的北平人,興高採烈地參加曰偽主持的「昇平景象」的北海化裝滑冰比賽,則體現著老舍對「東方順民」那種麻木、敷衍、苟安、偷生的性格揭露,體現著對國民病根的憂憤。

  「一個文化的生存,必賴它有自我的批判,時時矯正自己,充實自己。以老牌號自誇自傲,固執的拒絕更進一步,是自取滅亡。在抗戰中,我們認識了固有文化的力量,可也看見了我們的缺欠,抗戰給文化照了『愛克斯光』。在生死的關頭,我們絕對不能諱疾忌醫!何去何從,須好自為之。」這是我們深入理解《四世同堂》的文化鑰匙,它更深刻地說明了老舍京味兒作品中濃鬱的京味文化意識是宏觀的、歷史的。他要求聯繫民族的命運,借抗戰之機,改造宏觀文化,創造光明的未來。可以說,《四世同堂》是一部文化反思的文學巨著,豐富而深刻的文化內涵,使之具有獨特的藝術價值。

  《四世同堂》讀後感_篇2

  星移鬥轉,物是人非。八年左右的時間,一個大北平,一條小巷子——小羊圈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作者選擇了極具中國特色的北京城,以一家四世同堂作為故事的主線。北平城,數朝古都,中華民族文明的精粹。四世同堂,中國特色的以家庭為中心的群居現象。小羊圈也是再普通不過的一小片住宅區。人常說,逆境見人心。這艱苦的八年,這屈辱的八年,壞人壞得更徹底啦;本性善良的人們也開始搖擺不定;好人們異常艱難地堅守著自己的信念……

  個人認為,《四世同堂》最成功之處在於對人物的刻畫。眾生百態,栩栩如生——

  大赤包,頭頂長瘡,腳底流膿,壞到骨子裡了。老舍有個比喻非常形象:蒼蠅,那種專叮糞便的蒼蠅。她不在乎自己的所作所為禍害到了整個民族,只要她有榮華,她可以顯擺!為了榮華,她可以出賣鄰居;為了富貴,她可以逼良為娼。在她身上我沒有找到一丁點的仁愛之心。自己的親生女兒,也只是一塊踏腳板而已。

  瑞豐,自私自利,是非不分。他讓我理解了「無聊」這個詞的意義。假如生活在太平年月,他應該很幸福。只要有熱鬧,有美食,他就滿足,可惜不幸他投身在了兵荒馬亂之際。他的另一大不幸,在於他沒有是非心、正義感,甚至於他把標準訂在了有沒有熱鬧可看,是不是有美食可吃。這個嘰嘰喳喳、絮絮叨叨的人不明白還有亡國之痛,不明白尊嚴是什麼。又假如他遇到了良師益友,那麼他至多庸庸碌碌,大不該走向罪惡。及至他為了一頓美食不明不白地丟了性命,一段悲劇就此結束。若是說大赤包之死令人拍手稱快,那麼對於瑞豐之死,終究還是有點悵悵然。

  錢詩人,嫉惡如仇。也許他最初的轉變是仇恨的驅使,那麼,到最後他放過冠曉荷,該是一個認識上的升華。那團狹隘的報私仇火焰已經熄滅,對侵略者的仇恨卻仍然在他胸中熊熊燃燒。他,愛好和平,愛好生命,善良,與世無爭,超凡脫俗。在侵略者面前,他,正義凜然,不懼生死,意志堅定,愛憎分明。只有這樣的錚錚鐵骨才能把中國救出侵略者的虎口。

  瑞宣,是著墨最多的人物,四世同堂的主心骨。滿腔愛國情,奈何四世同堂的枷鎖在身。有國才有家,當國家遭難時,又有幾許勇氣拋下小家為國奔波呢?舊文化開始受到了新文化的衝擊,卻又不甘就此退出舞臺。在瑞宣身上能看到這樣兩種不同文化的影子。儒雅有餘,果斷不足。嚮往自由戀愛,偏偏娶了那個父母訂下的女孩子。明明知道小家庭是必然的趨勢,卻幫著祁老人竭力維持著這個四世同堂的大家庭。就這樣一個愛國家,有思想的亡國奴,他的節氣操守在現實面前節節敗退,他那軟弱的翅膀沒能為這個大家庭遮風擋雨。他痛苦,無奈,無所適從。

  清末那段受凌辱的歷史,民國初那段龍蛇混雜的經歷,教會了北平人如何忍辱負重。祁老人學那井底之蛙,閉門躲災;馬寡婦甚至畏懼那「大逆不道」的聲音。

  侵略者一次次地挑戰著北平人的忍耐。領良民證;遊行慶祝中國國土的陷落;強制使用新幣;按戶收鐵;限制糧食,60歲以上,8歲以下的沒有糧票;到最後,所有人連白米麵都見不到了,只能吃「共和面」。沒有人揭竿而起,沒有人振臂高呼。隨著時間的推移,連最初的恥辱、無奈竟然也變成了漠然。所有的委屈都隨著共和面吞進了肚子裡。為了一口飯,陳野求可以屈節;反過來同樣為一口飯,為什麼就沒有出現一個奮勇反抗的陳野求呢?跪下比頂天立地地站著容易多啦。數千年的儒家文化沒有教會我們站著需要的勇氣。

  「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在沉默中,小崔被無緣無故地砍了頭,祁天佑投河自殺啦,孫師傅被活埋——鄰居、親人的死難沒有激起他們的憤怒。小文夫婦的壯舉也沒在小羊圈激起一絲一毫的漣漪。連鮮血都不能激發北平人戰鬥,這樣的北平城離滅亡也就不遠了!

  老舍終究還是不捨得他所鍾愛的北平死去,瑞全回來了。當初血氣方剛的大學生,已經變成了有勇有謀的戰士,開始對叛徒進行清算。在他的引導下,瑞宣找到了他的方向,也有更多的平凡的北平人加入了戰鬥。他就像那星星之火,拯救北平於苦海。

  雖說《四世同堂》是小說,但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它就是一部斷代史。當年那段骯髒罪惡的侵略歷史歷歷在目,較之教科書上那生硬死板的語言更能激發大家的愛國之情,珍惜和平。

同类文章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讀後感

  【範例1】  在一個美好的下午,我閒著沒事就看了一本書,書名是《「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我很奇怪:為什麼要用這樣的兩句話作為文章的題目呢?  我靜下心來慢慢的欣賞著這篇文章,原來作者在七八歲的時候就寫了第一首詩,我很吃驚,這不可能吧!一個只有七八歲的小孩子就會寫這樣好的詩?真的很難

兩隻螞蟻讀後感400字(優秀)

  【範例1】  今天,我在語文課本上讀了一篇文章——《兩隻螞蟻》。主要寫的是兩隻螞蟻要去完成一項任務,但是有一塊大石頭擋住了它們的去路。一隻螞蟻毫不猶豫地往上爬,一次,兩次,三次........累得氣喘籲籲,最後,他終於爬了過去。另一隻螞蟻試了一次,兩次,爬不上去,便繞道而行,也完成了任務

《落花生》讀後感500字

  【範例1】  今天,我讀了《落花生》後,受到了很大的教育。這篇文章是通過一家人收花生時議論花生的好處,並以花生的可貴之處——藏而不露,向人們闡明一個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的確,一個人如果處處想著自己,而不顧別人的利益,那麼他就不會受到大家的尊敬。

名著《茶花女》讀後感500字

  【範例1】  自古以來愛情是一個永恆的文學主題,每一個人都盼望領有一份純潔的愛情,可是在殘暴的道德觀點和虛假的殘害之下,那一段高貴純潔的愛情卻幻滅了,那段愛情就是出自《茶花女》這本書中。書中講述的是,一個漂亮仁慈的煙花女子,瑪格麗特與誕生名門的男子阿芒彼此相愛,可終極卻陰陽永隔,天各一方

輸贏讀後感(精選)

  【範例1】  《輸贏》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是文學上的享受,更多的是對即將參加工作的我心靈的啟迪和知識的學習積累,與其去評價其文學價值,倒不如去研究它的實用價值,特別是對我這個即將在銷售領域裡摸爬滾打的在校學生。  在內憂外患的環境下,主人公周銳臨危不懼,選擇了忍辱負重,接受重任。成為了低靡

小學生綠野仙蹤讀後感300字

  【範例1】  初次翻開這本帶著油墨香氣的的書時,就被一個稀奇古怪的小題目所吸引住了。「空中旅行」。咦?空中怎麼會旅行呢?作者該不會腦子壞掉了吧?空中「旅行」這簡直是天方夜譚。就是這一個疑惑,使我走進了《綠野仙蹤》······  《綠野仙蹤》這本書是由美國作家萊曼·弗蘭克·鮑母撰寫的。這本

課文《烏塔》讀後感400字

  【範例1】  烏塔,你真勇敢,你都敢自己去遊歐洲。烏塔,你真細心,,旅遊前都準備了三年,在家裡都設計好了旅行路線,還閱讀了與這些國家有關的書籍。烏塔,你真懂事,為了掙旅費,每個周末去幫餐館或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裡陪小孩玩,但你也不問爸爸媽媽要一分錢,到一個地方就給家裡打個電

關於稻草人讀後感400字【精編】

  【範例1】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讀了葉聖陶爺爺的《稻草人》,我很喜歡這個故事。  我知道了稻草人的骨架是用竹子做的,肌肉是用黃稻草做的,帽子是用荷葉做的。他站在田裡,用來趕走那些飛來的小雀。  一天晚上,稻草人遇見了三件讓人傷心的事。第一件事是:一位眼睛模糊的老太太八九年前死了丈夫,她只

愛的藝術讀後感【經典】

  篇一:  讀完了弗洛姆的《愛的藝術》,很好的一本薄薄的書。  人的孤獨感是無法迴避的事情,克服的辦法一是創造,主動去改造自然,實現自我和外部世界直接的聯通;另一個就是愛,分享自己的生命力,實現自我和人群之間的聯通。無論是創造還是愛,都是主動性的行為;所以弗洛姆提倡「創造性的人格」。  通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讀後感

  【第1篇】  周恩來從小就熱愛學習,所以他的成績在班裡一直名列前茅。有一天,校長問他們:「你們為什麼而讀書?」有的說為父母而讀書,有的說為做官而讀書,有的說為掙錢而讀書,有的說為明理而讀書。輪到周恩來時,他大聲的說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校長聽後大為滿意,後來實踐證明,這是他長期以來樹立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