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市區道路懸掛式人行橋的製作方法
2023-09-23 01:16:10 5
專利名稱:城市市區道路懸掛式人行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土木工程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適用於城市市區道路懸掛式人行橋。
背景技術:
近年來,我國城市化進程速度加快,人口日益稠密,車輛不斷增多,建築物數量持續增長。然而,城市道路由於受路旁建築物制約,很難進行拓寬改造,無法緩解城市化進程帶來的交通壓力,道路擁堵現象嚴重。同時,目前城市市區道路中的機動車道、非機動車道和人行道位於同一平面,在十字路口等道路交叉區域,車輛路線與人行道線交匯,給行人安全帶來一定隱患。因此,有必要探索有效的方法緩解交通壓力,保障行人安全。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要提供一種城市市區道路懸掛式人行橋,該人行橋能夠利用城市市區道路旁已有的建築物,將橋面板懸掛在原人行道上方,同時將原人行道改造成非機動車道,將原非機動車道改造成機動車道,拓寬了機動車道。為了解決以上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城市市區道路懸掛式人行橋,包括底板、錨索梁、錨索塊、限位梁、懸索、吊杆、橋面板和樓梯,所述底板用螺栓固定在道路旁已有建築物的牆體上,上方底板與錨索梁的根部固接,錨索梁梁體中部和外端部各設有錨索塊,即每根錨索梁與四個錨索塊連接,下方底板與限位梁的根部固接,限位梁梁體根部和外端部的上表面設有限位塊,懸索的兩端錨固在錨索塊上,懸索與吊杆的上端連接,吊杆的下端與橋面板的頂面連接,橋面板的兩端架設在限位梁的兩限位塊之間。所述橋面板頂面靠近已有建築物的一側設有具有隔音功能的屏障,該側每隔一定距離設置一個樓梯,供人 們上、下人行橋,橋面板頂面遠離已有建築物的一側設有護欄。所述底板為正方形鋼板,靠近底板四邊中點處有四個螺栓孔,每塊底板與四塊加勁板連接,加勁板位於錨索梁、限位梁與底板的連接處,與錨索梁、限位梁以及底板固接。所述加勁板為三角形鋼板,加勁板用於輔助錨索梁和限位梁受力。所述下方底板的下緣與路面的垂直距離不小於國家標準非機動車通行許可的高度,上方底板的下緣與下方底板的上緣的垂直距離不小於3m。所述錨索梁為正方形截面的鋼梁,錨索梁的長度根據已有建築物牆體與原人行道的水平距離確定,使懸掛式人行橋的橋面板位於原人行道的正上方。所述限位梁為正方形截面的鋼梁,限位梁的長度與錨索梁的長度相同。所述錨索塊為楔形錨塊。所述限位塊為長方體擋塊。即每根限位梁與兩個限位塊連接,限位塊用於限制橋面板的橫向位移。所述懸索為鋼絞線纜索,其兩端均錨固在錨索塊上。吊杆為鋼製圓杆。橋面板為扁平鋼箱梁,寬度與原人行道寬度相同。所述屏障為具有隔音功能的薄板,高度為2m,用於隔音降噪。所述護欄位於橋面板頂面遠離已有建築物的一側,用於防止行人從橋上跌落,保障行人安全。同時,將原人行道改造成非機動車道,將原非機動車道改造成機動車道,實現機動車道的拓寬,以及機動車道、非機動車道與人行道的分離。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本實用新型將人行橋懸掛在原人行道上方,同時將原人行道改造成非機動車道,將原非機動車道改造成機動車道,從而拓寬了機動車道,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交通壓力;2.本實用新型能夠實現機動車道、非機動車道與人行道的分離,保障了行人的安全;3.本實用新型能夠利用城市市區道路旁已有的建築物懸掛人行橋,避免了對已有建築物的拆除和破壞,具有一定的經濟效益。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整 體結構的立體示意圖;圖2為圖1中實施例A部分局部放大圖;圖3為圖2中錨索梁及錨索塊的立體示意圖;圖4為圖2中限位梁及限位塊的立體示意圖;圖中標號說明I —底板;2 —錨索梁;3 —錨索塊;4 —限位梁,5 —限位塊;6 —加勁板;7 —懸索;8 —吊杆;9 —橋面板;10 —屏障;11—護欄;12 —樓梯;13 -已有建築物;14 一原人行道;15 —原非機動車道。
具體實施方式
下列結合附圖所示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如圖1至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城市市區道路懸掛式人行橋,包括底板
1、錨索梁2、錨索塊3、限位梁4、限位塊5、加勁板6、懸索7、吊杆8、橋面板9、屏障10、護欄11和樓梯12。所述底板I為正方形鋼板,靠近底板I四邊中點處有四個螺栓孔,底板I用螺栓固定在道路旁已有建築物13的牆體上,下方底板I的下緣與路面的垂直距離不小於國家標準非機動車通行許可的高度,上方底板I的下緣與下方底板I的上緣的垂直距離不小於3m。所述錨索梁2為正方形截面的鋼梁,其根部與上方底板I固接,錨索梁2的長度根據已有建築物13牆體與原人行道14的水平距離確定,使懸掛式人行橋的橋面板9位於原人行道14的正上方。所述錨索塊3為楔形錨塊,位於錨索梁2梁體中部和外端部的兩側,即每根錨索梁2與四個錨索塊3連接,錨索塊3用於錨固懸索7。所述限位梁4為正方形截面的鋼梁,其根部與下方底板I固接,限位梁4的長度與錨索梁2的長度相同。所述限位塊5為長方體擋塊,位於限位梁4梁體外端部和根部的上表面,即每根限位梁4與兩個限位塊5連接,限位塊5用於限制橋面板9的橫向位移。所述加勁板6為三角形鋼板,位於錨索梁2、限位梁4與底板I的連接處,與錨索梁2、限位梁4以及底板I固接,每個底板I與四個加勁板6連接,加勁板6用於輔助錨索梁2和限位梁4受力。所述懸索7為鋼絞線纜索,其兩端均錨固在錨索塊3上。所述吊杆8為鋼製圓杆,其上端與懸索7連接。所述橋面板9為扁平鋼箱梁,寬度與原人行道13寬度相同,其頂面與若干根吊杆8的下端連接,其兩端架設在限位梁4上,兩限位塊5之間。所述屏障10為具有隔音功能的薄板,高度為2m,位於橋面板9頂面靠近已有建築物13的一側,用於隔音降噪。所述護欄11位於橋面板9頂面遠離已有建築物13的一側,用於防止行人從橋上跌落,保障行人安全。所述懸掛式人行橋在橋面板9上靠近已有建築物13的一側每隔一定距離設置一個樓梯12,供人們上、下人行橋。同時將原人行道14改造成非機動車道,將原非機動車道15改造成機動車道,實現機動車道的拓寬,以及機動車道、非機動車道與人行道的分離。
上述的對實施例的描述是為便於該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能理解和應用本實用新型。熟悉本領域技術的人員顯然可以容易地對這些實施例做出各種修改,並把在此說明的一般原理應用到其他實施例中而不必經過創造性的勞動。因此,本實用新型不限於這裡的實施例,本領域技術人員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揭示,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範疇所做出的改進和修改都應該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城市市區道路懸掛式人行橋,其特徵在於:包括底板、錨索梁、錨索塊、限位梁、懸索、吊杆、橋面板和樓梯,所述底板用螺栓固定在道路旁已有建築物的牆體上,上方底板與錨索梁的根部固接,錨索梁梁體中部和外端部各設有錨索塊,下方底板與限位梁的根部固接,限位梁梁體根部和外端部的上表面設有限位塊,懸索的兩端錨固在錨索塊上,懸索與吊杆的上端連接,吊杆的下端與橋面板的頂面連接,橋面板的兩端架設在限位梁的兩限位塊之間。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市區道路懸掛式人行橋,其特徵在於:所述橋面板頂面靠近已有建築物的一側設有屏障,該側每隔一定距離設置一個樓梯,橋面板頂面遠離已有建築物的一側設有護欄。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市區道路懸掛式人行橋,其特徵在於:所述底板為正方形鋼板,靠近底板四邊中點處有四個螺栓孔,每塊底板與四塊加勁板連接,加勁板位於錨索梁、限位梁與底板的連接處,與錨索梁、限位梁以及底板固接。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城市市區道路懸掛式人行橋,其特徵在於:所述加勁板為三角形鋼板。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市區道路懸掛式人行橋,其特徵在於:所述下方底板的下緣與路面的垂直距離不小於國家標準非機動車通行許可的高度,上方底板的下緣與下方底板的上緣的垂直距離不小於3m。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市區道路懸掛式人行橋,其特徵在於:所述錨索梁為正方形截面的鋼梁,錨索梁的長度根據已有建築物牆體與原人行道的水平距離確定。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市區道路懸掛式人行橋,其特徵在於:所述限位梁為正方形截面的鋼梁,限位梁的長度與錨索梁的長度相同。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市區道路懸掛式人行橋,其特徵在於:所述錨索塊為楔形錨塊。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市區道路懸掛式人行橋,其特徵在於:所述限位塊為長方體擋塊。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市區道路懸掛式人行橋,其特徵在於:所述懸索為鋼絞線纜索,吊杆為鋼製圓杆,橋面板為扁平鋼箱梁。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城市市區道路懸掛式人行橋,底板用螺栓固定在道路旁已有建築物的牆體上,上方底板與錨索梁的根部固接,錨索梁梁體中部和外端部各設有錨索塊,下方底板與限位梁的根部固接,限位梁梁體根部和外端部的上表面設有限位塊,懸索的兩端錨固在錨索塊上,懸索與吊杆的上端連接,吊杆的下端與橋面板的頂面連接,橋面板的兩端架設在限位梁的兩限位塊之間。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能夠利用城市市區道路旁已有的建築物,將橋面板懸掛在原人行道上方,同時將原人行道改造成非機動車道,將原非機動車道改造成機動車道,拓寬了機動車道,並實現機動車道、非機動車道與人行道分離,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交通壓力,減少行人的安全隱患。
文檔編號E01D19/16GK203128996SQ20132010305
公開日2013年8月14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7日 優先權日2013年3月7日
發明者白午龍, 肖容, 石雪飛 申請人:同濟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