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擊水輪機的兩噴兩折式折向器操作機構的製作方法
2023-09-23 06:05:30 4
衝擊水輪機的兩噴兩折式折向器操作機構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衝擊水輪機的兩噴兩折式折向器操作機構,包括裝在機殼內的上折向器、上噴嘴蓋、上搖臂、上連板、下折向器、下噴嘴蓋、下搖臂和下連板,上接力器固定安裝在機殼殼體上的安裝孔中,上接力器的執行端與上連板的一端鉸接,上連板的另一端與上搖臂的一端相鉸接,上搖臂的另一端與上折向器固定;下接力器固定安裝在下噴嘴蓋上,下接力器的執行端與下連板的一端鉸接,下連板的另一端與下搖臂的一端相鉸接;上折向器軸和下折向器軸均為短軸。本實用新型調整了搖臂與折向器的連接結構,並將折向器軸由原來的長軸結構調整為現在的短軸結構,並改變了折向器軸的安裝形式,這樣就不用在機殼上開設過孔,這樣就能有效降低機械加工量。
【專利說明】衝擊水輪機的兩噴兩折式折向器操作機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於衝擊水輪機領域,具體地說,尤其涉及一種衝擊水輪機的兩噴兩折式折向器操作機構。
【背景技術】
[0002]兩噴兩折式折向器操作機構是衝擊水輪機的重要機構之一,它的作用是通過兩個接力器分別對對應的折向器進行操縱控制。
[0003]現有的兩噴兩折式折向器操作機構包括裝在機座內的上折向器和下折向器,這兩個折向器分別固定在一根對應的折向器軸上,該折向器軸為長軸,這兩根折向器軸的一端均分別通過軸承支撐在對應的噴嘴蓋上,而這兩根折向器軸的另一端從機座上的過孔伸到機座外,並在該伸出端固套有一個搖臂,該搖臂通過連板與對應上接力器或下接力器的執行端相連,而接力器的結構為油缸。上述折向器操作機構工作時,上接力器和下接力器的執行端均做直線運動,並通過各自的搖臂帶動對應的折向器軸轉動,進而分別帶動對應折向器軸上的上折向器和下折向器轉動。
[0004]現有折向器操作機構的缺陷是:由於具有兩根長軸結構的折向器軸,並需要在機座上加工相應的過孔,因此機械加工量較大,從而導致製造成本高,為此急需解決上述技術難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於提供一種衝擊水輪機的兩噴兩折式折向器操作機構,欲降低製造成本。
[0006]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衝擊水輪機的兩噴兩折式折向器操作機構,包括裝在機殼(I)內的上折向器(2)、上噴嘴蓋(3)、上搖臂(4)、上連板(5)、下折向器(6)、下噴嘴蓋(7 )、下搖臂(8 )和下連板(9 ),其中上連板(5 )與上接力器(10 )相配對,所述下連板
(9)與下接力器(11)相配對,其特徵在於:所述上接力器(10)固定安裝在機殼(I)殼體上的安裝孔中,該上接力器的執行端與所述上連板(5)的一端鉸接,上連板的另一端與所述上搖臂(4)的一端相鉸接,該上搖臂的另一端與所述上折向器(2)固定,而上折向器(2)通過一根上折向器軸(12)與所述上噴嘴蓋(3)相鉸接;
[0007]所述下接力器(11)固定安裝在下噴嘴蓋(7)上,該下接力器的執行端與所述下連板(9)的一端鉸接,下連板(9)的另一端與所述下搖臂(8)的一端相鉸接,該下搖臂的另一端與所述下折向器(6)固定,而下折向器(6)通過一根下折向器軸(13)與所述下噴嘴蓋(7)相鉸接;所述上折向器軸(12)和下折向器軸(13)均為短軸,且上折向器軸(12)靠近所述上搖臂(4)與上折向器(2)的固定處,下折向器軸(13)靠近所述下搖臂(8)與下折向器(6)的固定處。
[0008]本實用新型在傳統結構的基礎上,將所述上接力器(10)固定安裝在機殼(I)殼體上的安裝孔中,該上接力器的執行端與所述上連板(5)的一端鉸接,上連板的另一端與所述上搖臂(4)的一端相鉸接,該上搖臂的另一端與所述上折向器(2)固定,而上折向器(2)通過一根上折向器軸(12)與所述上噴嘴蓋(3)相鉸接;
[0009]所述下接力器(11)固定安裝在下噴嘴蓋(7)上,該下接力器的執行端與所述下連板(9)的一端鉸接,下連板(9)的另一端與所述下搖臂(8)的一端相鉸接,該下搖臂的另一端與所述下折向器(6)固定,而下折向器(6)通過一根下折向器軸(13)與所述下噴嘴蓋(7)相鉸接;所述上折向器軸(12)和下折向器軸(13)均為短軸,且上折向器軸(12)靠近所述上搖臂(4)與上折向器(2)的固定處,下折向器軸(13)靠近所述下搖臂(8)與下折向器(6)的固定處。
[0010]與傳統結構相比,本實用新型調整了搖臂與折向器的連接結構,並將折向器軸由原來的長軸結構調整為現在的短軸結構,並改變了折向器軸的安裝形式,這樣就不用在機殼上開設過孔,這樣就能有效降低機械加工量,從而降低製造成本,適於廣泛推廣運用。
[0011]作為優選,所述上搖臂(4)與上折向器(2)為一體結構,且所述下搖臂(8)與下折向器(6)為一體結構。
[0012]為了便於製造,所述上搖臂(4)與上折向器(2)通過鑄造一體成型,且所述下搖臂
(8)與下折向器(6)通過鑄造一體成型。
[0013]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調整了搖臂與折向器的連接結構,並將折向器軸由原來的長軸結構調整為現在的短軸結構,並改變了折向器軸的安裝形式,這樣就不用在機殼上開設過孔,這樣就能有效降低機械加工量,從而降低製造成本,適於廣泛推廣運用。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4]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5]圖2為圖1中的A向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6]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0017]如圖1、2所示,一種衝擊水輪機的兩噴兩折式折向器操作機構,主要由機殼1、上折向器2、上噴嘴蓋3、上搖臂4、上連板5、下折向器6、下噴嘴蓋7、下搖臂8、下連板9、上接力器10、下接力器11、上折向器軸12和下折向器軸13構成。其中,所述機殼I內裝有上折向器2、上噴嘴蓋3、上搖臂4、上連板5、下折向器6、下噴嘴蓋7、下搖臂8和下連板9,其中上連板5與上接力器10相配對,所述下連板9與下接力器11相配對。
[0018]作為本實用新型的改進點,所述上接力器10固定安裝在機殼I殼體上的安裝孔中,該上接力器10的結構為油缸,且上接力器10的執行端與所述上連板5的一端鉸接,SP上接力器10的活塞杆伸出端與上連板5的一端鉸接。所述上連板5的另一端與上搖臂4的一端相鉸接,該上搖臂4的另一端與所述上折向器2固定,而上折向器2通過一根上折向器軸12與所述上噴嘴蓋3相鉸接,即上折向器2套裝在上折向器軸12的一端,該上折向器軸12的另一端插入上噴嘴蓋3上對應的安裝孔中。所述上折向器軸12為短軸,該上折向器軸12靠近所述上搖臂4與上折向器2的固定處。
[0019]作為優選,所述上搖臂4與上折向器2為一體結構,並通過鑄造一體成型。
[0020]如圖1、2所示,所述下接力器11固定安裝在下噴嘴蓋7上,該下接力器11的結構與油缸相同,且下接力器11的執行端與所述下連板9的一端鉸接,即下接力器11的活塞杆伸出端與所述下連板9的一端鉸接。
[0021]上述下連板9的另一端與下搖臂8的一端相鉸接,該下搖臂8的另一端與所述下折向器6固定,而下折向器6通過一根下折向器軸13與所述下噴嘴蓋7相鉸接,即下折向器6套裝在下折向器軸13的一端,該下折向器軸13的另一端插入下噴嘴蓋7上對應的安裝孔中。所述下折向器軸13為短軸,該下折向器軸13靠近所述下搖臂8與下折向器6的固定處。
[0022]作為優選,所述下搖臂8與下折向器6為一體結構,並通過鑄造一體成型,本實用新型的其餘結構與傳統結構相同,在此不做贅述。
[0023]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不以本實用新型為限制,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衝擊水輪機的兩噴兩折式折向器操作機構,包括裝在機殼(I)內的上折向器(2)、上噴嘴蓋(3)、上搖臂(4)、上連板(5)、下折向器(6)、下噴嘴蓋(7)、下搖臂(8)和下連板(9),其中上連板(5)與上接力器(10)相配對,所述下連板(9)與下接力器(11)相配對,其特徵在於:所述上接力器(10)固定安裝在機殼(I)殼體上的安裝孔中,該上接力器的執行端與所述上連板(5)的一端鉸接,上連板的另一端與所述上搖臂(4)的一端相鉸接,該上搖臂的另一端與所述上折向器(2)固定,而上折向器(2)通過一根上折向器軸(12)與所述上噴嘴蓋(3)相鉸接; 所述下接力器(11)固定安裝在下噴嘴蓋(7)上,該下接力器的執行端與所述下連板(9)的一端鉸接,下連板(9)的另一端與所述下搖臂(8)的一端相鉸接,該下搖臂的另一端與所述下折向器(6)固定,而下折向器(6)通過一根下折向器軸(13)與所述下噴嘴蓋(7)相鉸接;所述上折向器軸(12)和下折向器軸(13)均為短軸,且上折向器軸(12)靠近所述上搖臂(4)與上折向器(2)的固定處,下折向器軸(13)靠近所述下搖臂(8)與下折向器(6)的固定處。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衝擊水輪機的兩噴兩折式折向器操作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上搖臂(4)與上折向器(2)為一體結構,且所述下搖臂(8)與下折向器(6)為一體結構。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衝擊水輪機的兩噴兩折式折向器操作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上搖臂(4)與上折向器(2)通過鑄造一體成型,且所述下搖臂(8)與下折向器(6)通過鑄造一體成型。
【文檔編號】F03B1/00GK203452973SQ201320554824
【公開日】2014年2月26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9日 優先權日:2013年9月9日
【發明者】陳朝暉, 謝海 申請人:重慶雲河水電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