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線纜外徑在線檢測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9-23 05:41:20
專利名稱:一種線纜外徑在線檢測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機械技術領域,涉及一種加工線纜的設備,具體涉及一種線纜外徑在線檢測裝置。
背景技術:
電力線纜和通訊線纜是我國出口產品的第二大支柱產品,一根大的線纜由多根或者多對小的對絞線以一定的螺旋距離絞合而成,現有在生產線纜時當把對絞線與十字隔離支架一起進行螺旋成纜後,再從成纜機出來後通過注膠機加上護套,數據線纜的高性能又與三個重要參數有關分別為阻抗、衰減以及串音指標的好差相關,線纜的特性阻抗主要是受到線纜自身的外徑的影響,因此在生產中需要對生產的線纜總體外徑進行檢測,現有在 生產線纜時只是靠人工進行檢測,這樣一方面會造成生產的線纜外徑有差異,會導致諸如阻抗、衰減以及串音等指標的劣化,嚴重製約著數據線纜工作頻率以及數據傳輸速度的提高,另一方面當線纜外徑不合格時,整個線纜都報廢,這樣製作時也很浪費材料。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的現狀,而提供一種結構操作簡單,方便有效,生產成本低的線纜外徑在線檢測裝置。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線纜外徑在線檢測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待注膠的線纜以及設置輸送線上由左至右排列的注膠機、牽引機以及收線機,所述的注膠機實時地對線纜進行注膠以形成包覆在線纜外層的護套,牽引機牽動線纜運動並通過收線機進行收線,在牽引機與注膠機之間還設置有用於檢測注膠後線纜外徑的檢測機構,在檢測機構上電連接有控制臺,所述的檢測機構將檢測的數據信息發送到控制臺上判斷是否合格。為優化上述方案採取的措施具體包括在上述的一種線纜外徑在線檢測裝置中,所述的檢測機構與牽引機之間還設置有冷卻槽,經檢測機構檢測後的線纜通過冷卻槽進行冷卻。這裡由於注膠後的網線有一定的熱量,通過冷卻槽進行冷卻硬化。在上述的一種線纜外徑在線檢測裝置中,所述的檢測機構包括發送單元、光學單元以及接收單元,光學單元設置發送單元和接收單元之間,所述的發送單元包括晶體振蕩器、驅動器以及用於發送紅外信號的紅外發送器,所述的晶體振蕩器與驅動器電連接,紅外發送器與驅動器電連接,所述的接收單元包括依次電連接的用於接收紅外信號紅外接收器、放大檢波器以及模數轉換器,所述的模數轉換器與控制臺電連接,所述的晶體振蕩器激勵驅動器驅動紅外發送器發送紅外信號,並經光學單元校直後由紅外接收器接收並通過放大檢波器將紅外信號放大後,最後通過模數轉換器將紅外模擬信號轉換成數位訊號傳輸到控制臺上。在上述的一種線纜外徑在線檢測裝置中,所述的控制臺與注膠機電連接,通過線纜外徑檢測結果控制臺隨時控制注膠機調整出膠速度。這樣當線纜的外徑有差異時,可實時地進行調節,減少了資源浪費,提高了產品的生產效率。在上述的一種線纜外徑在線檢測裝置中,所述的放大檢波器與驅動器電連接,所述的放大檢波器控制驅動器輸出電流驅動紅外發送器工作,並使紅外發送器發送的紅外功率保持恆定。這裡使得紅外發送器發送的紅外功率保持恆定,保證了檢測的準確穩定性。在上述的一種線纜外徑在線檢測裝置中,所述的控制臺上還電連接有報警裝置。這裡當線纜外徑不合格時,會通過報警裝置進行提醒,同時控制臺控制進行自動停機。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於能夠實時地檢測線纜的外徑,當線纜的外徑有差異時,可實時地根據檢測結果隨時調整注膠機出膠速度,提高了產品的生產效率,當線纜外徑不合格時,會通過報警裝置進行提醒,同時控制臺控制進行自動停機,減少了資源浪費。
圖I是本線纜外徑在線檢測裝置結構示意圖;圖2是檢測機構與線纜檢測結構示意圖;圖3是圖I中檢測機構的電路原理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是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並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描述,但本實用新型並不限於這些實施例。圖中,注膠機I ;檢測機構2 ;冷卻槽3 ;控制臺4 ;報警裝置5 ;牽引機6 ;收線機7 ;發送單元8 ;晶體振蕩器81 ;驅動器82 ;紅外發送器83 ;接收單元9 ;紅外接收器91 ;放大檢波器92 ;模數轉換器93 ;光學單元10 ;線纜11。如圖I和圖2所示,本線纜外徑在線檢測裝置,包括待注膠的線纜11以及設置輸送線上由左至右排列的注膠機I、牽引機6以及收線機7,檢測機構2與牽引機6之間還設置有冷卻槽3,經檢測機構2檢測後的線纜11通過冷卻槽3進行冷卻,這裡由於注膠後的網線有一定的熱量,通過冷卻槽3進行冷卻硬化,注膠機I實時地對線纜11進行注膠以形成包覆在線纜11外層的護套,牽引機6牽動線纜11運動並通過收線機7進行收線。本實用新型最大的改進地方在牽引機6與注膠機I之間還設置有用於檢測注膠後線纜11外徑的檢測機構2在檢測機構2上電連接有控制臺4,檢測機構2將檢測的數據信息發送到控制臺4上判斷是否合格,控制臺4與注膠機I電連接,通過線纜11外徑檢測結果控制臺4隨時控制注膠機I調整出膠速度,這樣當線纜11的外徑有差異時,可實時地進行調節,減少了資源浪費,提高了產品的生產效率。另外本實用新型將檢測機構2設置在牽引機6前而不是設置在牽引機6後是如果設置在牽引機6後當線纜11外徑不合格時,自注膠機I至牽引機6這段的線纜11全部不合格,浪費資源,設置在牽引機6前面,可早點知道結果,控制臺4上還電連接有報警裝置5 ;這裡當線纜11外徑不合格時,會通過報警裝置5進行提醒,同時控制臺4控制進行自動停機。如圖3所示,檢測機構2包括發送單元8、光學單元10以及接收單元9,光學單元10設置發送單元8和接收單元9之間,發送單元8包括晶體振蕩器81、驅動器82以及用於發送紅外信號的紅外發送器83,晶體振蕩器81與驅動器82電連接,紅外發送器83與驅動器82電連接,接收單元9包括依次電連接的用於接收紅外信號紅外接收器91、放大檢波器92以及模數轉換器93,模數轉換器93與控制臺4電連接,為了保證檢測的準確穩定性,放大檢波器92與驅動器82電連接,放大檢波器92控制驅動器82輸出電流驅動紅外發送器83工作,並使紅外發送器83發送的紅外功率保持恆定;晶體振蕩器81激勵驅動器82驅動紅外發送器83發送紅外信號,並經光學單元10校直後由紅外接收器91接收並通過放大檢波器92將紅外信號放大後,最後通過模數轉換器93將紅外模擬信號轉換成數位訊號傳輸到控制臺4上,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精神作舉例說明。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採 用類似的方式替代,但並不會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所定義的範圍。
權利要求1.一種線纜外徑在線檢測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待注膠的線纜(11)以及設置輸送線上由左至右排列的注膠機(I)、牽引機(6)以及收線機(7),所述的注膠機⑴實時地對線纜(11)進行注膠以形成包覆在線纜(11)外層的護套,牽引機(6)牽動線纜(11)運動並通過收線機(7)進行收線,在牽引機(6)與注膠機(I)之間還設置有用於檢測注膠後線纜(11)外徑的檢測機構(2),在檢測機構(2)上電連接有控制臺(4),所述的檢測機構(2)將檢測的數據信息發送到控制臺(4)上判斷是否合格。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線纜外徑在線檢測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檢測機構(2)與牽引機(6)之間還設置有冷卻槽(3),經檢測機構(2)檢測後的線纜(11)通過冷卻槽⑶進行冷卻。
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種線纜外徑在線檢測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檢測機構(2)包括發送單元(8)、光學單元(10)以及接收單元(9),光學單元(10)設置發送單元⑶和接收單元(9)之間,所述的發送單元⑶包括晶體振蕩器(81)、驅動器(82)以及用於發送紅外信號的紅外發送器(83),所述的晶體振蕩器(81)與驅動器(82)電連接,紅外發送器(83)與驅動器(82)電連接,所述的接收單元(9)包括依次電連接的用於接收紅外信號紅外接收器(91)、放大檢波器(92)以及模數轉換器(93),所述的模數轉換器(93)與控制臺(4)電連接,所述的晶體振蕩器(81)激勵驅動器(82)驅動紅外發送器(83)發送紅外信號,並經光學單元(10)校直後由紅外接收器(91)接收並通過放大檢波器(92)將紅外信號放大後,最後通過模數轉換器(93)將紅外模擬信號轉換成數位訊號傳輸到控制臺(4)上。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線纜外徑在線檢測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控制臺(4)與注膠機(I)電連接,通過線纜(11)外徑檢測結果控制臺(4)隨時控制注膠機(I)調整出膠速度。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線纜外徑在線檢測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放大檢波器(92)與驅動器(82)電連接,所述的放大檢波器(92)控制驅動器(82)輸出電流驅動紅外發送器(83)工作,並使紅外發送器(83)發送的紅外功率保持恆定。
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線纜外徑在線檢測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控制臺(4)上還電連接有報警裝置(5)。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於機械技術領域,提供了一種線纜外徑在線檢測裝置,包括待注膠的線纜以及設置輸送線上由左至右排列的注膠機、牽引機以及收線機,所述的注膠機實時地對線纜進行注膠以形成包覆在線纜外層的護套,牽引機牽動線纜運動並通過收線機進行收線,在牽引機與注膠機之間還設置有用於檢測注膠後線纜外徑的檢測機構,在檢測機構上電連接有控制臺,所述的檢測機構將檢測的數據信息發送到控制臺上判斷是否合格。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於能夠實時地檢測線纜的外徑,當線纜的外徑有差異時,可實時地根據檢測結果隨時調整注膠機出膠速度,提高了產品的生產效率,當線纜外徑不合格時,會通過報警裝置進行提醒,同時控制臺控制進行自動停機,減少了資源浪費。
文檔編號H01B13/22GK202512959SQ201220184689
公開日2012年10月31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26日 優先權日2012年4月26日
發明者周柯慶, 朱江南, 王國強, 白建國, 竺永宏, 顧建坤 申請人:浙江一舟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