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磁體斥力組磁力機的製作方法
2023-09-23 04:20:50 2
專利名稱:永磁體斥力組磁力機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動力輸出設備,尤其是一種永磁體斥力組磁力機。
背景技術:
由於目前環境汙染嚴重,石油等能源日漸枯竭,為尋找低碳綠色能源環保新型能源創新開發一種永磁體磁能(源)的研究和應用而努力。
發明內容
本發明是利用永磁體同極磁極間相互作用力(磁斥力)轉化為動力。其工作原理是利用A、B 二個定置永磁體在一特定工作模式下,以某一隔磁方式有效地來改變其與磁衝(永磁體)間的磁場作用關係,以達到磁斥力的連續最大化,從而對磁衝(永磁體)連續作功形成動力,提供有源功,以維持機組不斷運行。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永磁體斥力組磁力機,該機組包括二個定置永磁體(定置永磁體A和定置永磁體B)、隔磁聯動自控系統裝置、筒槽、磁衝及支架等其它輔助設施。二個定置永磁體(A和B)分別安置於筒槽的二外側。且A、B 二個定置永磁體的實用磁極端面分別以一個為N極,一個為S極與筒槽二外埠正對。在A、B定置永磁體N極與S極端面除外,其它側面均套有一嚴密的隔磁膜網。在筒槽的內壁設置與磁衝滑行圓珠相應的圓珠槽道。磁衝主要是由一永磁體製成,該永磁體磁身部分(N、S實用磁極端面除外)包有一嚴密的隔磁膜網,外圍再緊密裹套有一圓柱狀套筒,在圓柱狀套筒外圍陷有若干圈滑行圓珠,同時在其上方中部安裝一個動力柄形成一體。其核心主要是採用一隔磁聯動自控系統裝置科學有效地將設置在A、B定置永磁體實用磁極前端的隔磁板,(或電子隔磁及其它隔磁方式)合理地聯動開啟與關閉來改變A、B定置永磁體與磁衝(永磁體)間場與場的場效應作用關係及磁勢能與磁動能的轉化,使二者之間的磁勢能有效地轉化為磁動能,從而形成一股強勁磁斥力,致使磁衝(永磁體)分別在A、B定置永磁體間都將獲得一強勁爆衝力,使磁衝能夠在A、B間的磁斥力作用下連續做往返運行,且磁衝在其運行過程中,在磁斥力作用下都將獲得一較大衝量。其實,在每個獨立的單運行過程(A —B或B — A)中均為做功衝程,在每個衝程之後(A —B或B —A)都將在定置永磁體的磁斥力作用下對磁衝補給一次衝量,最終達到連續循環持續提供動力,形成有源功,帶動負載對外做功。由於該機組所應用的永磁體磁極間相互作用力的確實持久存在且磁極間的適時有效隔磁方式的確實可行,將成為該機組能成功順利運行的一個充分必要條件。這將成為一種全新的永磁體磁能(源)利用方式。而這種全新的機組設備其單個做功運行衝程與內燃機的獨立做功衝程運行模式非常相似。內燃機做功衝程是依靠燃料燃燒產生的高溫高壓的燃氣形成爆發力衝擊活塞帶動連杆,曲軸對外做功,而該設備是依靠自動隔磁板的瞬間彈跳開啟(或電子隔磁的瞬間消失)時兩同極磁極在近距離產生一股較大磁斥力形成一爆發衝擊力推動磁衝通過其動力柄帶動負載對外做功。故該永磁體磁力機在無需外界能量的轉化輸入及外力作用下,僅依靠永磁體磁極間相互作用力(永磁體磁能源)既能維持機組的運行及帶動負載對外做功。前述技術方案的優點在於:構思新穎、無碳環保、節能安全。這將創新開發一種永磁體磁能(源)的研究和應用。根據以上永磁體斥力組磁力機製作原理,可以通過設定一種遞變式(無極變速:即連續遞增或連續遞減)或檔位式隔磁方式來遮擋(或屏閉)定置永磁體實用磁極端面橫切面積(磁通量)的多少來控制磁斥力的大小,最終形成輸出動力的連續可變(變大或變小)或檔位級別式變化。這便是該機組動力檔位的設置。該機組可廣泛為發電,車輛,機輪等各種機械設備提供動力。且該機組與其它動力輸出設備(如蒸汽機,內燃機等)相比,具有低噪音,不發熱,等諸多優點,其每個工作循環都有兩次做功衝程,沒有其它的額外輔助衝程,以減少了做功衝程產生的能量在機組自身運轉時的消耗,以最大的能量輸出,運用於負載及對外供給動力。附圖概述本發明的具體特徵,性能由以下的實施方式及其附圖進一步給出。
圖1為本發明永磁體斥力組磁力機結構示意圖。S-為永磁體的S極;N_為永磁體的N極;F為磁衝動力柄(往返輸出動力)。本發明的最佳實施方式一種永磁體斥力組磁力機,該機組包括二個定置永磁體(定置永磁體A和定置永磁體B)隔磁聯動自控系統裝置,筒槽,磁衝及支架等其它輔助設施。二個定置永磁體(A和B)分別安裝於筒槽的二外側,且A、B 二個定置永磁體的實用磁極端面分別以一個為N極,一個為S極與槽筒二外埠正對,在A、B定置永磁體N極與S極端面除外,其它側面均套有一嚴密的隔磁膜網。在筒槽的內壁設置與磁衝滑行圓珠相應的圓珠槽道。磁衝主要是由一永磁體製成,該永磁體磁身部分(N、S實用磁極端面除外)包有一嚴密的隔磁膜網,外圍再緊密囊有一圓柱狀套筒,在圓柱狀套筒外圍陷有若干圈滑行圓珠,同時,在其上方中部安裝一個動力柄形成一體。其核心主要是採用一隔磁聯動自控系統裝置科學有效地將設置在A、B定置永磁體實用磁極前端的隔磁板,(或電子隔磁及其它隔磁方式)合理地聯動開啟與關閉來改變A、B定置永磁體與磁衝(永磁體)間場與場的場效應作用關係及磁勢能與磁動能的轉化,使二者之間的磁勢能有效地轉化為磁動能,從而形成一股強勁磁斥力,致使磁衝(永磁體)分別在A、B定置永磁體間都將獲得一強勁爆衝力,使磁衝能夠在A、B間的磁斥力作用下連續做往返運行,且磁衝在其運行過程中,在磁斥力作用下都將獲得一較大衝量。定置永磁體(A和B):主要是用來提供其與磁衝(永磁體)形成磁極間場效應作用關係(磁斥力)的磁場發生裝置,A、B定置永磁體分別依靠支架固定在筒槽的二外側,使其不發生移動。且A、B 二個定置永磁體的實用磁極端面分別以一個為N極,一個為S極與筒槽二外埠正對。以便於其與磁衝(永磁體)二端的N極與S極分別形成磁斥力相對應。根據機組動力大小的需要,可選用磁性,磁通量,強度,密度不同的永磁體設置,使用高強定置永磁體可增強其對磁衝(永磁體)的磁斥力,增加磁衝對外做功的動力。為防止A、B定置永磁體的實用磁極端面與磁衝(永磁體)實用磁極端面在同極(正面)對斥時,其它側面磁場產生的幹涉,衍射從而減弱磁衝向前滑衝時的不利影響,故在A.B定置永磁體除N極與S極端面外,其它側面均包裹有嚴密的隔磁膜網。隔磁聯動自控系統裝置:該裝置是永磁體斥力組磁力機的一個重要核心裝置。聯動自控系統可採用微電腦集成電路(或數字電路)主控。該裝置的隔磁方式可以採用一種傳統機械方式的隔磁板和與之相連的上下彈跳(或左右拉幕式開閉)的器材及另一相連的觸敏開關及其它附件構成。也可以採用一種科學的電子隔磁方式和與之相連的觸敏開關及其它附件構成。或採用其它更為先進的隔磁方式構成。該隔磁聯動自控系統裝置在A與B定置永磁體的某一端在自動關閉狀態下,其隔磁板(或電子隔磁)將有效地遮擋(或屏閉)該定置永磁體實用磁極端面的磁場向前方向發射。該隔磁裝置在自動開啟狀態下,其隔磁板(或電子隔磁)應在根據預先設定的檔位程度瞬間向上或向下彈跳(或改變電子屏閉狀態)來遮擋定置永磁體實用磁極端面橫切面積的部分或使其全部裸露。使定置永磁體裸露的部分或全部裸露的實用磁極端面的磁場向前發射。故該隔磁聯動自控系統裝置的隔磁板(或電子隔磁)方式能夠最為有效地對A、B定置永磁體與磁衝(永磁體)間的場效應作用關係進行適時準確地開啟與關閉,以達到同極磁極間磁斥力最大化的有效體現。且能夠讓該磁斥力僅用來做有用功,當其間有不利作用力時,該隔磁板(或電子隔磁方式)能夠及時充分有效地進行遮擋(或屏閉)從根本上解決了磁場間不利作用力產生的阻力。為確保磁衝在向某端定置永磁體正常工作運行時不受該端定置永磁體磁場間的阻力作用,避免因此產生的額外功。應將隔磁聯動自控系統裝置設置為:當一端隔磁開啟(如A端)而另一端(B端)隔磁應同步關閉(或屏閉)以防止B端定置永磁體的實用磁場對即將向其位置滑衝的磁衝(磁場)產生幹擾,形成阻力,固該隔磁應一直處於關閉(或屏閉)狀態。直至磁衝接近其最近位置,觸及到隔磁聯動自控系統裝置的觸敏開關時,隔磁板(或電子隔磁)即便瞬間開啟,屆時,另一端定置永磁體(A端)隔磁同步關閉(或屏閉)。以此模式達到A、B兩端定置永磁體的隔磁開啟與關閉的循環聯動。也就是當磁衝的永磁體磁場在受到定置永磁體A端磁場強斥力作用下,將形成一爆發衝擊力推動磁衝沿筒槽滑衝至B前端的這一過程中,定置永磁體B前端的隔磁板(或電子隔磁)處於關閉或(屏閉)狀態。對定置永磁體B端的實用磁極端面的磁場向前發射進行了有效地遮擋(或屏閉),致使磁衝的永磁體(磁場)將不受定置永磁體B端的磁場形成阻力,便於磁衝能夠順利滑衝至定置永磁體B前端,並觸及到隔磁聯動自控系統裝置設置在定置永磁體B前端的觸敏開關。而該位置正是磁衝動力柄與之相連的對外傳動裝置作用下所確定的運行軌跡並規定其往返的一個反轉位置。而此時,磁衝(永磁體)與定置永磁體實用磁極的同極端面在近距離地靠近,有利用在隔磁觸敏開關作用下,隔磁板(或電子隔磁)瞬間開啟時,磁衝(磁場)與定置永磁體B端同極磁極間場效應作用力最強烈,致使磁衝(永磁體)將獲得一較大瞬時加速度沿筒槽轉向定置永磁體A端滑衝,以此模式達到機組循環連續運行。筒槽:該筒槽設施主要是用來規定磁衝在其確定的軌跡做往返滑衝運動的一個設施。該設施由不易磁化(抗磁化)材料製成,其內經應微略大於磁衝的柱體外徑,以確保磁衝能在其筒槽內順暢滑衝且沒有過大間隙。在筒槽的內壁設置與磁衝體身滑行圓珠相應的圓珠槽道主要是用來規定磁衝體身滑行圓珠的運行軌跡。以確保磁衝在筒槽內穩定運行(不側轉)。同時槽筒上方槽口的大小應科學合理設置,以便於安置在磁衝其上方的動力柄對外帶動傳動裝置在筒槽槽口往返順利運行。磁衝:該設施是在整個機組中以磁斥力轉化為動力的一個重要體現。在往返運行過程中負責帶動外負載對外作功。磁衝主要由一永磁體製成,該永磁體磁身部分(N、S極端面除外)包有一嚴密的隔磁膜網,外圍再緊密裹套有一圓柱狀套筒,在圓柱狀套筒外圍陷有若干圈滑行圓珠,同時,在其上方中部安裝一個動力柄形成一體。根據機組動力的需要,磁衝的永磁體同樣可採用高強永磁體製作,以增強其與A、B定置永磁體對斥時的斥力,增加其對外做功的動力。將磁衝安置在筒槽內,為確保磁衝(永磁體)的N極與S極端面均為實用磁極端面,在安置磁衝方向時,其二端面的N、S極應與A、B定置永磁體實用磁極的N、S極端面同極對應裝置,以便於二者同極磁斥力的產生。在磁衝的永磁體磁身部分(N、S實用磁極端面除外)包有一嚴密的隔磁膜網主要用來防止其與A、B定置永磁體的磁場產生幹涉,衍射等形成對磁衝正常運行時的不利影響。在圓柱狀套筒外圍陷有的若干圈滑行圓珠主要是便於磁衝在筒槽內順暢滑行時減少摩擦阻力。且滑行圓珠的大小應與筒槽內壁設置的圓珠槽道相對應,以確保磁衝在筒槽內穩定往返滑衝(不側轉)。在磁衝上方中部安裝的動力柄主要是用來連接帶動傳動杆或外負載的其它傳動裝置。由於該動力柄與傳動杆或其它傳動裝置相連,在連動裝置的連動作用下(動力柄與磁衝實為一體,故連動杆或其它外負載連動裝置對動力柄的作用實為對磁衝的作用)所以磁衝的運行軌跡是確定的(時間與位置上的關聯確定)。如:當磁衝由一定置永磁體滑衝向另一定置永磁體(A至B)前端時,在傳動杆,曲軸,傳動圓盤的作用下,傳動杆作用於磁衝的動力柄,使其在A、B方向上作軌跡有限運動。也就是磁衝滑衝至即與定置永磁體B前端最近位置時,此時傳動圓盤剛好運行半周,即將下半周的運轉開始,固在此時,磁衝瞬間速度為零,(由於速度具有矢量性)即時,在隔磁觸敏開關作用下,定置永磁體B端隔磁裝置瞬間開啟,此時,二磁極間磁勢能最大,斥力最強,固形成一股強勁爆衝力,磁衝屆時將在B前端獲得一較大加速度,在該加速度作用下和傳動圓盤下半周的運轉慣性趨勢下,磁衝將轉為由B向A方向極速滑衝,從而磁衝通過其動力柄,連杆,曲軸帶動傳動圓盤繼而開始下半周的運轉。待磁衝滑衝至定置永磁體A前端時,又以此模式開始下一工作循環。機組的啟動與停車:該機組磁衝的動力柄需與其它外界動力設備相連。可以通過藉助外動力設備對該機組初始工作的運行進行啟動。當隔磁聯動自控系統裝置實施對A、B定置永磁體全面隔磁(或屏閉)時,即磁斥力完全消失,該機組將自動停車。
權利要求
1.一種永磁體斥力組磁力機,其特徵在於:該機組包括二個定置永磁體(定置永磁體A和定置永磁體B)隔磁聯動自控系統裝置,筒槽,磁衝及支架等其它輔助設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永磁體斥力組磁力機,其特徵在於二個定置永磁體(A和B)分別安置於筒槽的二外側,且A,B 二個定置永磁體的實用磁極端面分別以一個為N極一個為S極與筒槽二外埠正對。在A,B定置永磁體N極與S極端面外,其它側面均套有一嚴密的隔磁膜網。
3.根據權利要求書I所述永磁體斥力組磁力機,其特徵在於:在筒槽的內壁設置與磁衝滑行圓珠相應的圓珠槽道。
4.根據權利要求書I所述永磁體斥力組磁力機,其特徵在於:磁衝主要是由一永磁體製成,該永磁體磁身部分(N、S實用磁極端面除外)包有一嚴密的隔磁膜網,外圍再緊密裹套有一圓柱狀套筒,在圓柱狀套筒外圍陷有若干圈滑行圓珠,同時,在其上方中部安裝一個動力柄形成一體。
5.根據權利要求書1、4所述永磁體斥力組磁力機其特徵在於:主要是採用一隔磁聯動自控系統裝置科學有效地將設置在A、B定置永磁體實用磁極前端的隔磁板(或電子隔磁及其它隔磁方式)合理地聯動開啟與關閉來改變A、B定置永磁體與磁衝(永磁體)間場與場的場效應作用關係及磁勢能與磁動能的轉化,使二者之間的磁勢能有效地轉化為磁動能,從而形成一股強勁磁斥力,致使磁衝(永磁體)分別在A、B定置永磁體間都將獲得一強勁爆衝力,使磁衝能夠在A,B間的磁斥力作用下連續做往返運行。
6.根據權利要求書1、5所述永磁體斥力組磁力機其特徵在於:通過設定一種遞變式(無極變速:即連續遞增或連續遞減)或檔位式隔磁方式來遮擋(或屏閉)定置永磁體實用磁極端面橫切面積(磁通量)的多少來控制磁斥力的大小,最終形成輸出動力的連續可變(變大或變小)或檔位級別方式變化。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一種永磁體斥力組磁力機,該機組包括二個定置永磁體(定置永磁體A和定置永磁體B)、隔磁聯動自控系統裝置、筒槽、磁衝及支架等其它輔助設施。二個定置永磁體(A和B)分別安置於筒槽的二外側。且A、B二個定置永磁體的實用磁極端面分別以一個為N極,一個為S極與筒槽二外埠正對。在A、B定置永磁體N極與S極端面除外,其它側面均套有一嚴密的隔磁膜網。在筒槽的內壁設置與磁衝滑行圓珠相應的圓珠槽道。磁衝主要是由一永磁體製成,該永磁體磁身部分(N、S實用磁極端面除外)包有一嚴密的隔磁膜網,外圍再緊密裹套有一圓柱狀套筒,在圓柱狀套筒外圍陷有若干圈滑行圓珠,同時在其上方中部安裝一個動力柄形成一體。
文檔編號H02N11/00GK103166525SQ201110425938
公開日2013年6月19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12日 優先權日2011年12月12日
發明者周雪華 申請人:周雪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