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讀龍應臺《大江大海1949》有感600字

2023-09-23 04:41:25

  《大江大海一九四九》龍應臺滿懷溫情地寫了她的父母槐生和美君千辛萬苦、萬裡漂泊到臺灣的故事。下面是為大家整理的讀後感,希望你喜歡。

  讀龍應臺《大江大海1949》有感一:

  龍應臺選擇這樣一個話題來寫作,無疑是把自己推向了風口浪尖,國共關係、內戰原本就是很敏感的話題。要推開重重阻礙,撥開時間的面紗,試圖去還原那段歷史,是需要多大的勇氣和智慧。當你走進那段不易被輕啟的歷史裡,當你訪問那段歷史的親歷者,你感到了心慌、孤獨,還有地動山搖的震撼。

  閱讀過程中,我感覺到了那種近乎讓人窒息的沉重感。那麼多的人,都是美好的青春年華,意氣風發,都有各樣的報負,最後都在自願或不得以中走向了戰場,戰死的,甚至棄在荒野,無人知曉;倖存的,一生飄零。離開或留下,他們無法選擇。

  文章是從龍應臺父母的逃離開始寫起,整本書主要用口述、文獻以及家族記憶等材料編織成歷史圖象,龍應臺訪問了很多那個年代的親歷者,走訪了眾多的地方,對材料的考證也是非常嚴謹的,這些都是值得我們欽佩和尊敬。

  一直以來,對於內戰這個話題,我們司空見慣的是內地媒體對共產黨取得戰爭勝利的溢美之詞,教育機構不遺餘力地把國民黨形容為黑暗、殘暴的無良統治者和反動派,包括我們從小看到的影視作品:相貌醜陋、陰險狡詐的人必然就是國民黨人,我們早已習慣了這樣的描述。而當我們重新回看這段歷史時,我們遺落的究竟是什麼呢?我想應該是對歷史的反省和生命的悲憫吧。戰爭結束後,當各國都開始發奮圖強地建設經濟,發展國力時,國共兩黨幾百萬的人在這片滿目創痍的土地上開始新一輪的廝殺,而這些「軍人」大多都是抓來的壯丁,很多是一臉稚氣的懵懂少年,他們就這樣被戰爭的機器卷進去,來不及發出一聲吶喊!這麼多同胞的自相殘殺,是何等慘痛!從某種意義上說,戰爭是永遠沒有「贏家」的,不是嗎?

  此書出版後,引起了強烈的反響,有人因龍把臺灣人寫成是「失敗者」的後代而不滿,而內地讀者的評論就更過犀利刻薄,甚至有人身攻擊的傾向。龍應臺是在臺灣長大的,她當然有自己的立場和價值觀,她只不過是試圖通過口述和客觀的數據來儘量還原那段歷史,這不應該被苛責。因為如果沒有人去做這件事,那麼,那些真實的聲音將永遠被湮滅在歷史的車輪裡,了無痕跡。

  有人說,我們的憂傷和臺灣人的憂傷是不一樣的,我們的憂傷是直接的、明確的,對某種理想的追求,而臺灣人的憂傷除了那難以割捨的鄉愿與親情,更多的是無所依靠的迷惘。那麼,當我們把自己置身於這樣的情境中,是否對歷史,對臺灣,對國民黨有了另外的一些理解呢?

  如文中所說:正因為他們那一代承受了戰爭的重壓,忍下了離亂的內傷;正因為他們在跌倒流血的地方,重新低頭播種,我們這一代,得以在和平中,天真而開闊地長大。

  你只有用最謙卑、最慈悲的心來看這本書,才會看到更多的歷史影象,以及歷史背後那些我們不能遺忘的親人。

  讀龍應臺《大江大海1949》有感二

  早就在《南方周末》上看到龍應臺有關國民黨潰退記載的書《大江大海1949》出版的消息,但搜遍網絡竟沒有看見,後聞國內禁止出版發行。於是失望:看不到了。龍應臺,這個剛硬的女人(在我眼中,她像柴契爾夫人一樣,是個鐵女人),國民黨軍官的女兒,在她的眼裡,1949是怎樣的呢?

  前不久,學校近鄰「秀湖花園」開盤了,早就聽說這個樓盤很奢華,是全市最貴的樓盤。開發商是個臺灣老闆。果不其然啊,一出手,送我們學校每人一個艾美特的電扇。

  南方的四月,到下午了太陽還那麼大,烤得人身上粘乎乎的儘是汗。

  我急匆匆的去領電扇,誰知還要帶身份證複印件。誰上班還帶著身份證?正在和售樓小姐交涉,一個精神矍爍的約摸六十歲的婦人迎上前來,自我介紹姓蔡,非常客氣的讓我寫下了名字和電話號碼,讓售樓小姐領我去欣賞樣板房。那天,記得為學生的事情,我心情很不好,沒有興致,匆匆的看了一轉,覺得品味還高,裝修格調不錯,但那麼貴,根本不是我等工薪階層能消受的。出來時,她拎著電扇等在門口,知道我沒開車後,堅持送我到公交車站。我一再謝絕,但禁不住她「送到紅綠燈」的堅持,分手時,她說,她原來當過臺灣政府官員,曾經是臺北市的文化官員……,我「啊」了一聲,道「龍應臺不是做過臺北市的文化局長嗎?」

  她說,「是啊,是啊!就是那個寫過一本書的龍應臺……」

  我接口道:「《大江大海1949》?早就在報紙上看到這條消息了。」

  她的臉上露出驚喜,有一種「他鄉遇故知」的神情:「我可以送給你一本。」

  我喜出望外,內地是禁止出版這本書的,如果她能幫我買一本,真不錯!就高興的說:「你幫我買一本,我給你錢。」她說什麼也不要,一定堅持送給我。不過要到一周後才能買來。

  當時,不管這個老闆是真情還是假意,我心裡仍很高興。一個素味平生的陌生人,也許她只是看到一個也喜歡龍應臺的讀者,心裡高興,就應許下這諾言;也許她就是說說而已。

  一天早晨上班,傳達室的人喊我,說有人帶給我一樣東西,我馬上就想到了,肯定是她。

  書是直版的繁體字,封面上有金黃色的封腰。

  我終於能看到幾十年來被屏蔽了的那段歷史,也可以說,是諱莫如深的那段歷史。看到國民黨的後代眼中的1949。

  在看這本書時,掩卷之餘,常想:一個素味平生的人,為什麼要送我這本書?

  讀龍應臺《大江大海1949》有感三:

  似電影一樣,書中的故事在一個一個切換,切換了的是故事,不變的是時代變革中小人物的曲折人生與不幸遭遇。讀了龍應臺的《大江大海1949》我不禁思考:當小人物遇到大變革時能做什麼?正義者一定正義嗎?非正義者一定非正義嗎?歷史銘記的難道只有大人物嗎?平民百姓在歷史進程中到底扮演了什麼角色?以前學習解放戰爭歷史的時候,看到寥寥幾字的「輝煌戰績」覺得氣度恢弘,,仿佛沙場點兵,現在才知道,那「輝煌戰績」到底對平民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多少家庭妻離子散,天各一方?然而歷史似乎忘卻了。

  龍應臺女士的《大江大海1949》的視角很小,以其父龍槐生和其母應美君為原型進行創作,著眼於風雲變幻中的下層民眾,語言樸實卻流露出小人物面對大變革的無奈,面對兩黨之爭,面對一方節節敗退,似乎正義者贏得了最終戰爭,然而國民黨也並非一無是處,他們之中也有很多人擁有赤子之心,敢於為了民族和國家拋頭顱,灑熱血,但為數不多的人卻摧毀了它的根基,正如有人所說「國民黨是好的,但不是說黨內的人都是好人」,而共產黨正義的戰爭背後隱藏的也並非總是正義的,「長春圍城」是我第一次聽說,記得高中歷史教科書中介紹遼瀋戰役的時候,只在地圖長春這個地方畫了一個綠色的圓圈,表示敵人起義或投降,然後「輝煌戰績」就結束了,今天才知道,長春圍城竟然餓死了三十萬人,而同樣在另一座城,三十萬軍民死亡,有國恥日,有紀念館,紀念碑,最近還設立了國家公祭日,而長春圍城難道要永久湮沒在歷史塵封中嗎?

  我也在思考何謂邪惡?是槍?是拿起槍的人?還是控制人拿起槍背後的東西?而誰又是受害者?是士兵還是平民?拿起槍,就沒有一方是正義者,然而卻又都是受害者,而誰是最終的勝利者呢?

  書中還寫到一些令人感到詫異的情景,比如在抗戰期間,日軍在臺灣徵兵竟然大家都踴躍參加,而國民黨徵兵時卻似乎沒有這個效果,我想一方面應該是日軍推行了50年的奴化教育,難怪現在李登輝還公開宣稱他是日本人呢;而另一方面應該是國民黨比日軍更殘暴吧,老百姓在乎的不是誰在統治自己,而是誰能對自己更好一點,誰對自己更好一點就支持誰,這是老百姓最樸實的觀點。

  著名學者錢學森臨終前留下了著名的「錢學森之問」:「為什麼我們現在培養不出一個民國時一樣的大家?」,這個問題的答案似乎可以從這本書中找到答案,國民黨縱然有種種劣跡,但有一點毋庸置疑,他們重視教育,重視國家人才的培養,即使在抗戰期間也沒停息,這一點和日本用相同之處,這也就不難回答為什麼臺灣和日本在遭遇失敗後能在短短幾十年後迅速崛起了;而另一方面因為當時的學生有滿腔的渴望知識的熱情,即使爬火車,長途奔襲,離別親人等種種困難都阻擋不了他們。

  當然了,由於龍應臺女士是臺灣出生,臺灣長大,接受臺灣的教育,不可避免地對海峽對岸的執政黨感到不滿,正如我們接受的教育一樣,同樣,一個執政黨幾乎沒有多大的勇氣去揭露自己的過錯,總是書寫自己的功績,國民黨如此,共產黨亦然,所以對龍應臺女士的言論不應全部相信,但多多少少可以從兩岸歷史的對比中找到一些歷史的真相,尋覓歷史變遷中那些鮮為人知的故事,感受一個時代的小人物的辛酸史。

同类文章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讀後感

  【範例1】  在一個美好的下午,我閒著沒事就看了一本書,書名是《「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我很奇怪:為什麼要用這樣的兩句話作為文章的題目呢?  我靜下心來慢慢的欣賞著這篇文章,原來作者在七八歲的時候就寫了第一首詩,我很吃驚,這不可能吧!一個只有七八歲的小孩子就會寫這樣好的詩?真的很難

兩隻螞蟻讀後感400字(優秀)

  【範例1】  今天,我在語文課本上讀了一篇文章——《兩隻螞蟻》。主要寫的是兩隻螞蟻要去完成一項任務,但是有一塊大石頭擋住了它們的去路。一隻螞蟻毫不猶豫地往上爬,一次,兩次,三次........累得氣喘籲籲,最後,他終於爬了過去。另一隻螞蟻試了一次,兩次,爬不上去,便繞道而行,也完成了任務

《落花生》讀後感500字

  【範例1】  今天,我讀了《落花生》後,受到了很大的教育。這篇文章是通過一家人收花生時議論花生的好處,並以花生的可貴之處——藏而不露,向人們闡明一個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的確,一個人如果處處想著自己,而不顧別人的利益,那麼他就不會受到大家的尊敬。

名著《茶花女》讀後感500字

  【範例1】  自古以來愛情是一個永恆的文學主題,每一個人都盼望領有一份純潔的愛情,可是在殘暴的道德觀點和虛假的殘害之下,那一段高貴純潔的愛情卻幻滅了,那段愛情就是出自《茶花女》這本書中。書中講述的是,一個漂亮仁慈的煙花女子,瑪格麗特與誕生名門的男子阿芒彼此相愛,可終極卻陰陽永隔,天各一方

輸贏讀後感(精選)

  【範例1】  《輸贏》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是文學上的享受,更多的是對即將參加工作的我心靈的啟迪和知識的學習積累,與其去評價其文學價值,倒不如去研究它的實用價值,特別是對我這個即將在銷售領域裡摸爬滾打的在校學生。  在內憂外患的環境下,主人公周銳臨危不懼,選擇了忍辱負重,接受重任。成為了低靡

小學生綠野仙蹤讀後感300字

  【範例1】  初次翻開這本帶著油墨香氣的的書時,就被一個稀奇古怪的小題目所吸引住了。「空中旅行」。咦?空中怎麼會旅行呢?作者該不會腦子壞掉了吧?空中「旅行」這簡直是天方夜譚。就是這一個疑惑,使我走進了《綠野仙蹤》······  《綠野仙蹤》這本書是由美國作家萊曼·弗蘭克·鮑母撰寫的。這本

課文《烏塔》讀後感400字

  【範例1】  烏塔,你真勇敢,你都敢自己去遊歐洲。烏塔,你真細心,,旅遊前都準備了三年,在家裡都設計好了旅行路線,還閱讀了與這些國家有關的書籍。烏塔,你真懂事,為了掙旅費,每個周末去幫餐館或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裡陪小孩玩,但你也不問爸爸媽媽要一分錢,到一個地方就給家裡打個電

關於稻草人讀後感400字【精編】

  【範例1】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讀了葉聖陶爺爺的《稻草人》,我很喜歡這個故事。  我知道了稻草人的骨架是用竹子做的,肌肉是用黃稻草做的,帽子是用荷葉做的。他站在田裡,用來趕走那些飛來的小雀。  一天晚上,稻草人遇見了三件讓人傷心的事。第一件事是:一位眼睛模糊的老太太八九年前死了丈夫,她只

愛的藝術讀後感【經典】

  篇一:  讀完了弗洛姆的《愛的藝術》,很好的一本薄薄的書。  人的孤獨感是無法迴避的事情,克服的辦法一是創造,主動去改造自然,實現自我和外部世界直接的聯通;另一個就是愛,分享自己的生命力,實現自我和人群之間的聯通。無論是創造還是愛,都是主動性的行為;所以弗洛姆提倡「創造性的人格」。  通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讀後感

  【第1篇】  周恩來從小就熱愛學習,所以他的成績在班裡一直名列前茅。有一天,校長問他們:「你們為什麼而讀書?」有的說為父母而讀書,有的說為做官而讀書,有的說為掙錢而讀書,有的說為明理而讀書。輪到周恩來時,他大聲的說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校長聽後大為滿意,後來實踐證明,這是他長期以來樹立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