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防止鼓風機齒形接手滲油裝置製造方法
2023-10-06 20:21:09 1
一種防止鼓風機齒形接手滲油裝置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防止鼓風機齒形接手滲油裝置,包括增速機輸出軸、梯形密封環、排氣管、齒形接手、鼓風機輸入軸、接手密封殼體、噴油管、回油管,增速機輸出軸通過齒形接手與鼓風機輸入軸連接並設置在接手密封殼體內部,梯形密封環設置在增速機輸出軸與接手密封殼體中間,排氣管設置在接手密封殼體上,回油管設置在接手密封殼體底部。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密封環外形改為梯形,使密封環的接觸面積增加一倍,從而保證防止油及油氣滲漏。密封環為複合橡膠材質,可以耐高壓、密封效果好,防止用一段時間後開始老化滲油的現象,在接手密封殼體上側安裝排氣管,保證高溫產生的油氣能夠順利排出,防止箱內產生壓力導緻密封處滲油。
【專利說明】一種防止鼓風機齒形接手滲油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煉焦設備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防止鼓風機齒形接手滲油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目前煉焦配套化產回收所用的煤氣鼓風機,齒形接手部位經常出現滲油現象,主要是以下幾個原因:1)密封環橡膠易老化;2)密封環外形結構不適用於實際生產3)密封殼體內部有一定的壓力,主要是油氣沒有與大氣相同產生的油氣排不出去。漏油後,在易燃易爆區域重大漏油可以引發火災,對工作現場及工作人員都有安全隱患,而且漏油時還需對鼓風機進行處理,不僅影響了工作效率,而且也會影響經濟效益。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防止鼓風機齒形接手滲油裝置,將條形密封環換為梯形密封環,使接觸面積增加一倍,並將密封環材質更換為複合橡膠材質,延長了密封環的壽命在接手密封殼體上設置排氣管,使高溫產生的油氣能夠順利排出,防止向內產生壓力導緻密封處滲油。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0005]一種防止鼓風機齒形接手滲油裝置,包括增速機輸出軸、梯形密封環、排氣管、齒形接手、鼓風機輸入軸、接手密封殼體、噴油管、回油管,所述的增速機輸出軸通過齒形接手與鼓風機輸入軸連接並設置在接手密封殼體內部,梯形密封環設置在增速機輸出軸與接手密封殼體中間,排氣管設置在接手密封殼體上,回油管設置在接手密封殼體底部,噴油管為外接增速器中潤滑油管道中的一個分支。
[0006]所述的梯形密封環的材質為複合橡膠材質。
[0007]所述的梯形密封環數量為兩個。
[0008]與現有的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09]對原有密封環外形結構形式進行改進,由原來的條形改為梯形,使密封環的接觸面積增加一倍,從而保證防止油及油氣滲漏。原密封環為普通耐油橡膠,現換為複合橡膠材質,可以耐高壓、密封效果好,防止使用一段時間後開始老化滲油的現象,在接手密封殼體上側安裝排氣管,保證高溫產生的油氣能夠順利排出,防止箱內產生壓力導緻密封處滲油。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0]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圖。
[0011]1-增速機輸出軸2-梯形密封環3-排氣管4-齒形接手5-鼓風機輸入軸6-接手密封殼體7-噴油管8-回油管
【具體實施方式】
[0012]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說明:
[0013]如圖1所示,一種防止鼓風機齒形接手滲油裝置,由增速機輸出軸1、梯形密封環2、排氣管3、齒形接手4、鼓風機輸入軸5、接手密封殼體6、噴油管7、回油管8組成,所述的增速機輸出軸1通過齒形接手4與鼓風機輸入軸5連接並設置在接手密封殼體6內部,梯形密封環2設置在增速機輸出軸1與接手密封殼體6中間,排氣管3設置在接手密封殼體6上,回油管8設置在接手密封殼體底部,所述的梯形密封2環的材質為複合橡膠材質。噴油管7為外接增速器中潤滑油管道中的一個分支,是為齒形接手4工作潤滑的。梯形密封環數量為兩個。
[0014]排氣管3與接手密封殼體6內部連通,內部原來有一定的壓力,主要是油氣沒有與大氣相同產生的油氣,保證高溫產生的油氣能夠順利排出,防止箱內產生壓力導緻密封處滲油。噴油管7噴油後油從回油管8和連接軸內腔自流回油,產生的油氣通過排氣管3自然冷卻,不凝氣體揮發到大氣中,減少了齒形接手內腔的壓力,從而達到不滲油的效果。
【權利要求】
1.一種防止鼓風機齒形接手滲油裝置,包括增速機輸出軸、齒形接手、鼓風機輸入軸、接手密封殼體、噴油管、回油管,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增速機輸出軸通過齒形接手與鼓風機輸入軸連接並設置在接手密封殼體內部,梯形密封環設置在增速機輸出軸與接手密封殼體中間,排氣管設置在接手密封殼體上,回油管設置在接手密封殼體底部,噴油管為外接增速器中潤滑油管道中的一個分支。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防止鼓風機齒形接手滲油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梯形密封環的材質為複合橡膠材質。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防止鼓風機齒形接手滲油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梯形密封環數量為兩個。
【文檔編號】F04D29/08GK204200655SQ201420556651
【公開日】2015年3月11日 申請日期:2014年9月25日 優先權日:2014年9月25日
【發明者】高佔先, 王永恩, 吳磊, 陳亮, 閆勁松 申請人:鞍鋼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