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頸椎動態內固定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0-07 02:35:24
專利名稱:新型頸椎動態內固定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臨床醫學外科技術領域,涉及一種可實現頸椎前路單一椎體次全切 除術後手術部位頸椎動態固定的骨科脊柱內固定器械,具體地說,是一種新型頸椎動態內 固定裝置。
背景技術:
頸椎的活動性和穩定性是人類脊柱結構的兩個共存特徵。一個理想的頸椎內固定 裝置應該在解決患者病痛的同時可以有效的保留頸椎的生理特性。這種理想的椎間假體應 該可以恢復手術節段生理活動性和穩定性,同時可以長期有效的工作,並且具有良好的耐 用性。截止到目前,國內外對於頸椎椎間盤退變性疾病行頸前路單一椎體次全切除手術 的患者均需一期植骨融合,此類手術已經被證明安全且有效地提供了良好的頸椎穩定性, 但卻犧牲了融合節段頸椎的生理活動功能,並且可能引起相鄰節段椎間盤退變加快。目前市場上已存在的頸椎人工椎間盤雖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實現部分頸椎生理 活動功能,但由於手術方式和人工椎間盤其本身結構設計上的局限性,使得其仍無法實現 椎體次全切除後頸椎的動態固定。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或缺陷,提供一種新型頸椎動態內固定 裝置,實現頸椎前路單一椎體次全切除手術後頸椎的動態固定。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了如下技術方案新型頸椎動態內固定裝置,其特徵在於,它包括頸椎人工椎體、人工椎間盤;所述的頸椎人工椎體嵌設在已被部分切除的人體頸椎第3至第7節中任意一節的 椎體上,該頸椎人工椎體上對稱設有一對螺釘孔和一對卡槽,螺釘孔內穿設有與該節段的 人體頸椎椎體和椎弓根固定相連的椎弓根螺釘;兩卡槽之間定位卡設有一椎弓根螺釘鎖釘 橫杆;所述的人工椎間盤設置於頸椎人工椎體的上下兩端,位於與所述頸椎人工椎體所 在部位相鄰的上下兩個椎體之間的椎間隙處,包括依次相連的人工髓核和人工終板,人工 終板上設有螺釘孔,該螺釘孔內穿設有與其所對應節段的人體頸椎椎體固定相連的人工終 板固定螺釘。上述的頸椎動態固定裝置,其中,所述的頸椎人工椎體為前端開口的矩形框體,其上下兩個端面居中設有一內凹的 圓弧面;該頸椎人工椎體以其圓弧面的垂直中線為界分為前半部、後半部兩部分。所述頸椎人工椎體的矩形框體左右兩側板上對稱設有一對螺釘孔;所述的椎弓根 螺釘從螺釘孔內傾斜向外穿出。所述頸椎人工椎體上的卡槽對稱設置在其左右兩側板的前端內壁上,所述的椎弓根螺釘鎖釘橫杆定位架設在兩卡槽之間;該椎弓根螺釘鎖釘橫杆內嵌設有一彈性伸縮機 構。所述的彈性伸縮機構包括一長條狀殼體、水平設置在該殼體內部兩端的活動卡 舌、固定連接在兩活動卡舌之間的彈簧;兩活動卡舌的伸出端定位卡設在所述頸椎人工椎 體左右兩側板內壁上的卡槽內。所述椎弓根螺釘鎖釘橫杆後半部的左右兩側為一傾斜面,該傾斜面與所述椎弓根 螺釘孔的軸線相互垂直。所述人工髓核的底面為圓形,其頂面為與頸椎人工椎體的內凹圓弧面相適配的外 凸圓弧面;其圓形底面居中設有一柱狀凸臺,該凸臺的橫截面為多邊形或齒狀面。所述的人工終板為圓形或矩形板,板面的中部設有一與人工髓核柱狀凸臺的外形 結構相適配的凹槽,與該凹槽相連的為一與其同軸線的階梯狀圓形孔,該階梯狀圓形孔與 終板固定螺釘的外形相適配。所述頸椎人工椎體的後半部居中水平設有一方便其安裝用的內螺紋孔。由於採用了上述的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的優點和積 極效果本實用新型涉及的頸椎動態內固定裝置主要由其結構形式相互適配的頸椎人工 椎體、人工椎間盤組合構成;同時,分別利用人工終板固定螺釘和椎弓根螺釘使之與相鄰節 段的人體頸椎椎體以及進行手術次全切除的人體頸椎椎體固定連接,因而,從結構設計上 可以保留手術節段生理活動性和穩定性,同時可以長期有效的工作,具有良好的耐用性,實 現了頸椎單一椎體次全切除術後的動態固定。該頸椎動態內固定裝置具有以下特點(1)對於部分頸椎前路單一頸椎椎體次全切除手術的患者進行手術節段內固定, 同時保留了頸椎的穩定性和活動性,實現動態固定;(2)假體與椎體骨性終板接觸面積大,減少應力遮擋,可有效防止由於植入物與骨 的彈性模量差異導致的手術節段椎體塌陷;(3)手術創傷小,技術難度不高,便於推廣,應用前景廣闊。
通過以下實施例並結合其附圖的描述,可以進一步理解其發明的目的、具體結構 特徵和優點。附圖中,圖1是位於人體頸椎正面的本實用新型頸椎動態內固定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中人工終板的正面放大結構示意圖;圖3是圖2的仰視結構示意圖;圖4是圖1中人工終板固定螺釘的正面放大結構示意圖;圖5是沿圖4中A-A線的剖面結構示意圖;圖6是圖4的仰視結構示意圖;圖7是圖1中人工髓核的正面放大結構示意圖;圖8是圖7的俯視結構示意圖;圖9是圖1中E部的居中剖面放大結構示意圖;[0035]圖10是圖1中人工椎體的正面結構示意圖;圖11是圖10的右視結構示意圖;圖12是圖10的俯視結構示意圖;圖13是沿圖11中B-B線的剖面放大結構示意圖;圖14是本實用新型椎弓根螺釘的外形結構放大示意圖;圖15是椎弓根螺釘鎖釘橫杆的正面放大結構示意圖;圖16是沿圖15中E-E線的剖面結構示意圖;圖17是沿圖16中C-C線的剖面結構示意圖;圖18是圖14中的椎弓根螺釘與圖13中的頸椎人工椎體的裝配結構示意圖;圖19是圖18中頸椎人工椎體的卡槽內裝配了圖16中的椎弓根螺釘鎖釘橫杆後 的結構示意圖;圖20是沿圖1中D-D線的剖面結構示意圖。圖中A-頸椎人工椎體所在節段的人體頸椎椎體,即行頸前路椎體次全切除術時需要手 術部分切除的椎體;B、C-相鄰的上下兩個節段人體頸椎椎體;D-人體頸椎椎弓根;X-椎間 隙;1-頸椎人工椎體;IA-前半部;IB-後半部;10-內凹的圓弧面;11_椎弓根螺釘孔; Ila-椎弓根螺釘孔軸線;12-卡槽;13-內螺紋孔;2-人工椎間盤;21-人工髓核;21a-圓形的底面;21b_弧形的頂面;211-凸臺; 212-多邊形或齒狀面;22-人工終板;221-凹槽;222-人工終板螺釘孔;3-椎弓根螺釘;31-椎弓根螺釘的釘尾;3a_椎弓根螺釘軸線;4-人工終板固定螺釘;41-正六邊形凹槽;42-外沿凸臺;5-椎弓根螺釘鎖釘橫杆;5a_左側傾斜面;5b_右側傾斜面;51-彈性伸縮機構; 510-長條狀殼體;511-活動卡舌;512-彈簧。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20,配合參見圖2 19,本實用新型涉及的一種頸椎動態內固定裝置,主 要包括頸椎人工椎體1、人工椎間盤2 ;如圖1、13、20所示,頸椎人工椎體1嵌設在已被部分切除的人體頸椎第3至第7節 中任意一節的椎體A上,該頸椎人工椎體1對稱設有一對椎弓根螺釘孔11和一對卡槽12, 椎弓根螺釘孔11內傾斜向外穿設有與該節段的人體頸椎椎體A和椎弓根D固定相連的椎 弓根螺釘3 ;兩卡槽12之間定位卡設有一椎弓根螺釘鎖釘橫杆5 ;如圖1、2、3、9所示,人工椎間盤2分別設置於頸椎人工椎體1的上下兩端,位於與 頸椎人工椎體1所在部位相鄰的上下兩個節段人體頸椎椎體B、C之間的椎間隙X處;包括 依次相連的人工髓核21和人工終板22,兩個人工終板22上均設有人工終板螺釘孔222,兩 個螺釘孔222內分別穿設有一與其所對應節段的人體頸椎椎體B、C固定相連的人工終板固 定螺釘4。為了解決安裝牢固的技術問題,如圖2、5、6中所示,本實用新型在人工終板固定 螺釘4的底部居中設置了一內凹的正六邊形凹槽41,並在其底部外圈設置了一與人工終板上的階梯狀圓形人工終板螺釘孔222相適配的外沿凸臺42。如圖10 13所示,本實用新型涉及的頸椎人工椎體1為前端開口的矩形框體,其 上下兩個端面居中設有一內凹的圓弧面10 ;該頸椎人工椎體1以其圓弧面10的垂直中線 為界分為前半部1A、後半部IB兩部分。如圖13、18所示,本實施例中,頸椎人工椎體1的左右兩側板上對稱設有一對椎弓 根螺釘孔11 ;椎弓根螺釘3從螺釘孔11內傾斜向外穿出。如圖11、13所示,本實施例中,頸椎人工椎體1上的卡槽12對稱設置在其前半部 IA左右兩側板的內壁上。如圖13、15 17、19所示,椎弓根螺釘鎖釘橫杆5定位架設在兩 卡槽12之間;該椎弓根螺釘鎖釘橫杆5內嵌設有一彈性伸縮機構51。如圖13、15 17、19所示,本實施例中,彈性伸縮機構51包括一長條狀殼體510、 水平活動設置在該殼體510內部兩端的活動卡舌511,固定連接在兩活動卡舌511之間的彈 簧512 ;兩活動卡舌511的伸出端定位架設在頸椎人工椎體1前半部IA上的兩卡槽12內。 利用該彈性伸縮機構51可將椎弓根螺釘鎖釘橫杆5快速而準確地安裝到位,進而有效地縮 短手術時間。如圖14所示,椎弓根螺釘3的釘尾31軸向截面為一環形的傾斜面,該傾斜面與椎 弓根螺釘軸線3a之間的夾角α的設置需靈活掌握,會因不同病人的骨骼而略不同。本實 施例中,該夾角α約為135°。如圖13、16、19所示,椎弓根螺釘鎖釘橫杆5後半部的左右兩側為一傾斜面5a、5b, 該傾斜面與頸椎人工椎體1上的椎弓根螺釘孔11的軸線Ila相互垂直,恰好平行貼附於安 裝後的椎弓根螺釘釘尾31的底面,這樣,可確保椎弓根螺釘3安裝後不會因頸椎的活動而 產生位移。本實施例中,如圖7 10、12所示,人工髓核21的底面21a為圓形,其頂面21b為 與頸椎人工椎體1的內凹圓弧面10相適配的外凸圓弧面;圓形底面21a上居中設有一柱狀 凸臺211,該凸臺211的橫截面可以是多邊形或齒狀面212。本實施例中,凸臺211的橫截 面採用的是如圖中所示的齒狀面212。如圖10、13所示,考慮到安裝問題,本實用新型在頸椎人工椎體1的後半部IB上 居中水平設置了一方便其安裝用的內螺紋孔13。將與之適配的安裝工具旋入其內螺紋孔 13內即可快速、準確、安全地將其整體安裝到位。本實用新型涉及的人工終板22是上下平行的圓形板或矩形板。如圖1、2、3、9所 示,本實施例中,人工終板22為一上下平行的圓形板,其板面中部設有一與人工髓核柱狀 凸臺211的外形結構相適配的凹槽221 ;與該凹槽221相連的為一與其同軸線的階梯狀圓 形螺釘孔222,該階梯狀圓形螺釘孔222與人工終板固定螺釘4的外形相適配,人工終板固 定螺釘4從該階梯狀圓形螺釘孔222內垂直穿出。手術時的具體使用步驟麻醉成功後,病人取仰臥位,肩背部墊小枕,頸部自然仰伸,頸部術區常規消毒鋪 巾。以需要手術切除的人體頸椎椎體A為中心,作頸前右側(或左側)橫向(或縱向) 切口,依次切開皮膚、皮下組織、游離皮下間隙,縱行切開頸闊肌,剪開頸血管鞘和內臟鞘之 間的聯合腱膜,由頸血管鞘和內臟鞘之間鈍性分離進入椎前間隙,將氣管、食道向左(或右)側牽開,剪開椎前筋膜,顯露需行椎體次全切除的人體頸椎椎體A、其兩側椎間盤前部 以及上下相鄰的兩椎體B和C。在與人體頸椎椎體A相鄰的上下椎體B、C前壁鑽孔,各擰入1枚椎體撐開釘, Caspar撐開器撐開人體頸椎椎體A上下兩側鄰近椎體B、C,以尖刀切除人體頸椎椎體A上 下兩端椎間盤前部纖維環,以髓核鉗取出退變的髓核組織,刮匙刮除終板軟骨,以三關節咬 骨鉗咬除人體頸椎椎體A大部,以衝擊式咬骨鉗及髓核鉗咬除人體頸椎椎體A上下兩端椎 間隙突入椎管內的椎間盤組織及後縱韌帶,用衝擊式咬骨鉗及磨鑽修整骨槽,使與人體頸 椎椎體A相鄰的上下骨性終板及椎體左右兩側骨槽側壁平行。大量生理鹽水衝洗後,在人 體頸椎椎體A相鄰的上椎間隙置入人工終板22,通過人工終板螺釘孔222在與人體頸椎椎 體A相鄰的上位椎體B的下終板鑽孔、擰入終板固定螺釘4,將人工終板22固於上位椎體 B的下終板;在人體頸椎椎體A相鄰的下椎間隙置入人工終板22,通過人工終板螺釘孔222 在與人體頸椎椎體A相鄰的下位椎體C的上終板鑽孔、擰入終板固定螺釘4,將人工終板22 固於下位椎體C的上終板。將人工髓核21分別卡入上、下人工終板22的凹槽221內,將人 工椎體1置入修整好的骨槽中,使人工椎體1的上下內凹圓弧面10與人工髓核21的外凸 圓弧形頂面21b相吻合。去除Caspar撐開器及椎體撐開釘,骨蠟封閉釘孔。沿人工椎體1 兩側椎弓根螺釘孔11鑽孔、攻絲,測深後分別置入定位針1枚,術中透視定位無誤後,取出 定位針,各置入1枚頸前路椎弓根螺釘3,再次透視定位無誤後置入椎弓根螺釘鎖釘橫杆5。大量生理鹽水衝洗,嚴格止血,檢查創腔無明顯出血點後逐層縫合,無菌包紮,術 畢。
權利要求新型頸椎動態內固定裝置,其特徵在於,它包括頸椎人工椎體、人工椎間盤;所述的頸椎人工椎體嵌設在已被部分切除的人體頸椎第3至第7節中任意一節的椎體上,該頸椎人工椎體上對稱設有一對螺釘孔和一對卡槽,螺釘孔內穿設有與該節段的人體頸椎椎體和椎弓根固定相連的椎弓根螺釘;兩卡槽之間定位卡設有一椎弓根螺釘鎖釘橫杆;所述的人工椎間盤設置於頸椎人工椎體的上下兩端,位於與所述頸椎人工椎體所在部位相鄰的上下兩個椎體之間的椎間隙處,包括依次相連的人工髓核和人工終板,人工終板上設有螺釘孔,該螺釘孔內穿設有與其所對應節段的人體頸椎椎體固定相連的人工終板固定螺釘。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頸椎動態固定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頸椎人工椎體 為前端開口的矩形框體,其上下兩個端面居中設有一內凹的圓弧面;該頸椎人工椎體以其 圓弧面的垂直中線為界分為前半部、後半部兩部分。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頸椎動態固定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頸椎人工椎體的 矩形框體左右兩側板上對稱設有一對螺釘孔;所述的椎弓根螺釘從螺釘孔內傾斜向外穿 出ο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新型頸椎動態固定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頸椎人工 椎體上的卡槽對稱設置在其左右兩側板的前端內壁上,所述的椎弓根螺釘鎖釘橫杆定位架 設在兩卡槽之間;該椎弓根螺釘鎖釘橫杆內嵌設有一彈性伸縮機構。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頸椎動態固定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彈性伸縮機構 包括一長條狀殼體、水平設置在該殼體內部兩端的活動卡舌、固定連接在兩活動卡舌之間 的彈簧;兩活動卡舌的伸出端定位卡設在所述頸椎人工椎體左右兩側板內壁上的卡槽內。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頸椎動態固定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椎弓根螺釘鎖釘 橫杆後半部的左右兩側為一傾斜面,該傾斜面與所述椎弓根螺釘孔的軸線相互垂直。
7.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頸椎動態固定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人工髓核的底 面為圓形,其頂面為與頸椎人工椎體的內凹圓弧面相適配的外凸圓弧面;其圓形底面居中 設有一柱狀凸臺,該凸臺的橫截面為多邊形或齒狀面。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頸椎動態固定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人工終板為圓 形或矩形板,板面的中部設有一與人工髓核柱狀凸臺的外形結構相適配的凹槽,與該凹槽 相連的為一與其同軸線的階梯狀圓形孔,該階梯狀圓形孔與終板固定螺釘的外形相適配。
9.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頸椎動態固定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頸椎人工椎體的 後半部居中水平設有一方便其安裝用的內螺紋孔。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頸椎動態內固定裝置,包括頸椎人工椎體、人工椎間盤;頸椎人工椎體嵌設在已被部分切除的人體頸椎第3至第7節中任意一節的椎體上,頸椎人工椎體上對稱設有一對螺釘孔和一對卡槽,螺釘孔內穿設有與該節段人體頸椎椎體和椎弓根固定相連的椎弓根螺釘;兩卡槽之間定位卡設有椎弓根螺釘鎖釘橫杆;人工椎間盤設置於頸椎人工椎體的上下兩端,位於與頸椎人工椎體所在部位相鄰的上下兩個椎體之間的椎間隙處,包括人工髓核和人工終板,人工終板上設有螺釘孔,螺釘孔內穿設有與其所對應節段的人體頸椎椎體固定相連的人工終板固定螺釘。利用該內固定裝置,手術創傷小,易於操作,可實現頸椎前路單一椎體次全切除手術後頸椎的動態固定。
文檔編號A61F2/44GK201719360SQ20102019663
公開日2011年1月26日 申請日期2010年5月18日 優先權日2010年5月18日
發明者東人, 袁文 申請人: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