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下肢骨牽引治療用克氏針託架的製作方法
2023-10-06 22:10:09
專利名稱:人體下肢骨牽引治療用克氏針託架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療護理用器具,尤其涉及一種人體下肢骨牽引治療用克氏針託架。
背景技術:
牽引是骨折治療中廣泛應用的治療方法,主要是通過牽引器械持續牽引的作用與軀體的反作用,使骨折部位得到整復和穩固,從而達到防止肢體短縮,糾正畸形,利於血液循環,減輕疼痛,消除腫脹的目的,也是恢復肢體長度及為手術復位便利的輔助治療。目前人體下肢骨牽引普遍採用克氏針牽引裝置,主 要包括穿過下肢骨骼的克氏針,鉸接連接在克氏針兩端的牽引弓及牽拉牽引弓的牽引繩、滑輪及施力秤砣。操作時,克氏針垂直於骨折肢體縱軸,水平穿過骨骼,牽引方向應與骨折的肢體縱軸方向保持一致,牽引力線與骨折肢體軸線重合,這樣使牽引力直接作用於骨骼或關節上,用以對抗肢體肌的痙攣或收縮的力量,達到骨折整復的目的。但目前在利用克氏針進行牽引治療中存在以下缺陷在牽引中,由於患者的習慣性動作下肢向內、外轉動,使下肢旋轉,引起克氏針歪斜,造成骨折端旋轉移位,造成牽引方向與骨折的肢體縱軸方向不一致,直接影響骨折部位正常整復。為防止肢體旋轉現象的發生,通常醫生、護士都會採取用現場隨用物件如礦泉水瓶、捲紙等將克什針一端支撐住,以使克氏針處於水平狀態,從而保持牽引力與骨折肢體縱軸方向一致,但這種臨時支撐物,既不嚴謹、規範,也不穩定,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克什針的穩固定位,無法達到正確有效的牽引效果。而且,治療現場也很紊亂,床單位不整齊。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於針對上述問題,提供一種人體下肢骨牽引治療用克氏針託架,使克氏針在牽引過程中獲得穩定支撐,保證骨折端無活動,牽引方向與骨折的肢體縱軸方向保持一致,從而達到骨折部位整復的效果。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人體下肢骨牽引治療用克氏針託架,其特徵在於包括座體、支撐杆,所述座體靠近人體的一側為豎直側面,垂直於該豎直側面在座體中部貫穿座體設置一條形凹槽,在所述座體上設置多組垂直於條形凹槽貫穿座體的同軸定位孔,所述多組同軸定位孔位於條形凹槽槽底以上的不同高度,所述支撐杆對應患者肢體高度橫穿條形凹槽插入其中一組同軸定位孔中。所述座體為長方體、正方體、一個側面為斜面的長方體或一個側面為斜面的正方體,所述豎直側面為與所述斜面相對的側面。所述座體的材質為木質或塑料,支撐杆的材質為不鏽鋼。所述座體表面設有罩層,座體表面與罩層之間設有海綿層。所述罩層的材質為棉布、化纖布或皮革。[0011]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了可調整支撐杆高度的克氏針託架,通過將克氏針搭放在支撐杆上,確保在牽引過程中,骨折端無活動,牽引方向與骨折的肢體縱軸方向保持一致,克服了下肢旋轉使肢體不能保持中立位而影響牽引效果的缺點。同時,保證了床單位的整齊,方便了護理操作,便於護理觀察,也體現了醫療設施的嚴謹性和規範性。裝置結構簡單實用,適宜批量生產,宜於推廣。
圖I是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應用示意圖。圖中1座體,11條形凹槽,12罩層,13海綿層,14a、14b —組同軸定位孔,15豎直側面,16斜面,2支撐杆,3足部,41牽引繩,42牽引弓,43克氏針。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詳細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圖I 圖2示出一種人體下肢骨牽引治療用克氏針託架,其特徵在於包括座體I、支撐杆2,上述座體I靠近人體的一側為豎直側面15,垂直於該豎直側面在座體中部貫穿座體I設置一條形凹槽11,本例中條形凹槽11為一方形截面通槽。在上述座體I上設置多組垂直於條形凹槽11貫穿座體的同軸定位孔,各組同軸定位孔包括分設在條形凹槽11兩側座體上的同軸定位孔14a、14b,多組同軸定位孔14a、14b位於條形凹槽11槽底以上的不同高度。上述支撐杆2對應患者肢體高度橫穿條形凹槽11插入其中一組同軸定位孔14a、14b中。本實施例中,設置了兩組同軸定位孔14a、14b。根據一般人體的身高胖瘦狀況及骨折部位,座體I的高度為9-llcm,下部的一組同軸定位孔14a、14b距座體底面的高度為2_3cm,兩組同軸定位孔間距離為l_3cm。根據需要,如進行高度細調整,可增加同軸定位孔的組數,並縮小同軸定位孔的組間距離。本實施例中,座體I採用了一個側面為斜面16的長方體,上述豎直側面15為與斜面16相對的側面。座體I也可採用一個側面為斜面的正方體,同樣,上述豎直側面為與斜面相對的側面。座體I還可採用長方體或正方體。但採用斜面結構,座體I更為穩固。在實際製作中,上述座體的材質為木質或塑料,支撐杆的材質為不鏽鋼。在座體I表面設有罩層12,罩層的材質為棉布、化纖布或皮革,座體表面與罩層12之間設有海綿層13。設置海綿層、罩層後,可使座體表面柔軟,給醫生和患者的使用帶來舒適性,同時,外形美觀,改善醫療環境。本實用新型的操作及原理如圖2所示,是脛腓骨骨折病人進行跟骨牽引的應用實例。牽引時,採用了克氏針牽引裝置,克氏針43垂直於脛腓骨縱軸水平橫穿患者足部3的跟骨,將鉸接連接在克氏針兩端的牽引弓42通過牽引繩41經滑輪連接秤砣(滑輪,秤砣未示出。)。根據患者下肢外旋的習慣性動作,將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克氏針支座的座體I以其豎直側面15靠近患者足部的外側放置,再依患者的身高、體重以及骨折部位的不同,確定克氏針搭放的高度。本例中,進行跟骨牽引,將支撐杆2插到下部的一組同軸定位孔14a、14b中,將克氏針43沿條形凹槽11搭放在支撐杆2上,由於克氏針受到支撐杆支撐,限制患者下肢外旋,使克氏針保持水平,避免脛腓骨骨折斷端旋轉移位,保證牽引力與脛腓骨縱軸保持一致,最大限度的調整牽引力線與脛腓骨軸線重合,達到骨折部位正常復位的目的。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 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並非對本實用新型的形狀材料和結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於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範圍內。
權利要求1.ー種人體下肢骨牽引治療用克氏針託架,其特徵在於包括座體、支撐杆,所述座體靠近人體的ー側為豎直側面,垂直於該豎直側面在座體中部貫穿座體設置一條形凹槽,在所述座體上設置多組垂直於條形凹槽貫穿座體的同軸定位孔,所述多組同軸定位孔位於條形凹槽槽底以上的不同高度,所述支撐杆對應患者肢體高度橫穿條形凹槽插入其中一組同軸定位孔中。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人體下肢骨牽引治療用克氏針託架,其特徵在於所述座體為長方體、正方體、ー個側面為斜面的長方體或ー個側面為斜面的正方體,所述豎直側面為與所述斜面相對的側面。
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人體下肢骨牽引治療用克氏針託架,其特徵在於所述座體的材質為木質或塑料,支撐杆的材質為不鏽鋼。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人體下肢骨牽引治療用克氏針託架,其特徵在於在所述座體表面設有罩層,座體表面與罩層之間設有海綿層。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人體下肢骨牽弓I治療用克氏針託架,其特徵在於所述罩層的材質為棉布、化纖布或皮革。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人體下肢骨牽引治療用克氏針託架,其特徵是包括座體、支撐杆,座體靠近人體的一側為豎直側面,垂直於該豎直側面在座體中部貫穿座體設置一條形凹槽,座體上設置多組垂直於條形凹槽貫穿座體的同軸定位孔,多組同軸定位孔位於條形凹槽槽底以上的不同高度,支撐杆對應患者肢體高度橫穿條形凹槽插入其中一組同軸定位孔中;座體為長方體、正方體、一個側面為斜面的長方體或一個側面為斜面的正方體,豎直側面為與斜面相對的側面;座體材質為木質或塑料,支撐杆的材質為不鏽鋼;座體表面設有罩層,座體表面與罩層之間設有海綿層。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使克氏針處於水平狀態,從而使牽引方向與骨折的肢體縱軸保持方向一致,有利於骨折部位正常復位。
文檔編號A61B17/60GK202437319SQ20122001843
公開日2012年9月19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16日 優先權日2012年1月16日
發明者孫曉晨, 孫洪芬, 李建華, 李萍, 林明梅, 王翠嫻, 苗瑞瑞, 高巍 申請人:天津市海河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