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學顯示裝置的製造系統以及光學顯示裝置的製造方法
2023-10-06 15:17:54 3
光學顯示裝置的製造系統以及光學顯示裝置的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製造系統(100)具有:輸送液晶面板(2)的輸送機構(12);將偏振膜貼合在液晶面板(2)的下表面的兩個貼合機構,所述貼合機構包括:放卷出偏振膜(10b)的放卷部(1);放卷出與偏振膜(10b)連接的補充用的偏振膜(20b)的放卷部(1a);剝離保護膜(10a)的刀口(23);將偏振膜(10b)貼合在液晶面板(2)的下表面的夾持輥(24·24a);以及卷取保護膜(10a)的卷取部(25),輸送機構(12)中,具有使液晶面板(2)翻轉的翻轉部,放卷部(1)以及放卷部(1a)可沿著偏振膜(10b·20b)的卷芯方向水平地移動,兩個放卷部(1·1a)被相互並列設置。
【專利說明】光學顯示裝置的製造系統以及光學顯示裝置的製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光學顯示裝置的製造系統以及光學顯示裝置的製造方法。
【背景技術】
[0002]以往,在液晶面板上貼合有偏振膜的光學顯示面板被廣泛地製造,提出了一種在對液晶面板和偏振膜進行貼合時,對長條的捲筒偏振膜放卷,進行與單片狀的液晶面板的貼合的製造系統。
[0003]例如,在專利文獻I以及專利文獻2中,公開了貼合光學膜的裝置。根據專利文獻I的光學膜貼合裝置,可控制使得帶狀膜或膜片的寬度方向與基板的寬度方向對應並進行貼合。又,根據專利文獻2的光學構件貼合裝置,可殘留隔膜地切斷光學構件,通過這些裝置,能夠以較好的操作效率進行光學膜的貼合。
[0004]又,專利文獻3公開了通過轉動架接合(紙継多個捲筒的層壓加工機。
[0005]現有技術文獻
[0006]專利文獻
[0007]專利文獻I日本國公開專利公報特開2004 - 361741號公報(2004年12月24日公開)
[0008]專利文獻2日本國公開專利公報特開2009 - 61498號公報(2009年3月26日公開)
[0009]專利文獻3日本國公開專利公報特開平8 - 208083號公報(1996年8月13日公開)
【發明內容】
[0010]發明所要解決的課題
[0011]但是,上述以往的製造系統存在光學顯示面板的生產效率不夠或者裝置大型化的問題。
[0012]以下,進行具體說明。專利文獻I以及專利文獻2揭示的製造系統中,具有一個設置有偏振膜的捲筒的放卷部。當將使用過的捲筒更換為新捲筒時,操作員切斷使用過的捲筒偏振膜,並從放卷部取下後,將新捲筒設置在放卷部上,將新的捲筒的偏振膜和生產線上剩餘的偏振膜貼合。由於這種更換操作需要很多的時間,在此期間,需要停止製造系統的運轉,成為光學顯不面板的生產效率下降的一個關鍵原因。
[0013]又,專利文獻3中記載的層壓加工機是通過轉動架對捲筒進行接合。這種層壓加工機需要確保用於轉動架旋轉的空間。因此,為了設置轉動架需要較大的設置場所,使製造系統大型化。
[0014]本發明正是鑑於上述以往的問題點而提出的,其目的在於,提供可縮短光學顯示裝置的製造時間、小型化的光學顯示裝置的製造系統。
[0015]用於解決課題的手段[0016]本發明人對作為目的的製造系統進行研究時,發現將偏振膜貼合在液晶面板時最好從液晶面板的下表面貼合。
[0017]圖15的(a)以及(b)為示出將偏振膜貼合在液晶面板的上表面的情況下的氣流(向下流動)的矢量方向的圖。圖15的(a)以及(b)中,區域A為設置有對偏振膜放卷的放卷部等的區域,區域B為主要通過偏振膜的區域,區域C為設置有卷取從偏振膜去除了的保護膜的卷取部等的區域。在該圖中,自HEPA (高效微粒空氣)過濾器40供給淨化的空氣。另外,圖15的(a)中,由於設置可通過淨化空氣的柵格41,通過柵格41可使氣流在垂直方向上移動。另一方面,圖15的(b)中,由於沒有設置柵格41,氣流在與圖15的(b)的最下部的底板接觸後沿底板移動。
[0018]圖15的(a)以及(b)中,區域A?C配置在2F (2層)部分,IF和2F之間設置輸送液晶面板的輸送機構。來自HEPA過濾器40的淨化空氣由於被區域A?C阻礙,難以產生通過2F部分的、向著液晶面板的垂直方向的氣流。對此,水平方向的氣流矢量變為較大(矢量密度大)的狀態。即,可知難以產生面向由輸送機構輸送的液晶面板的上側的氣流,是整流環境惡化了的狀態。
[0019]另一方面,在液晶面板的下表面貼合偏振膜的情況下的氣流(向下流動)的矢量方向在圖16的(a)以及(b)示出。下貼型的情況下可知,自HEPA過濾器40供給的淨化空氣部不被區域A?C阻礙,面向IF和2F之間的輸送機構,不阻礙整流環境。另外,圖16的(a)中,由於設置可通過淨化空氣的柵格41,通過柵格41可使氣流在垂直方向上移動。本發明人從這些見解發現,將偏振膜貼合在液晶面板時,兩面都從下方進行液晶面板的貼合。
[0020]本發明人考慮上述見解,完成本發明。即,一種製造光學顯示裝置的光學顯示裝置的製造系統,其特徵在於,具有:輸送機構,上述輸送機構輸送液晶面板;和兩個貼合機構,上述兩個貼合機構將偏振膜貼合在液晶面板的下表面,上述貼合機構包括:第一放卷部,上述第一放卷部放卷出由保護膜保護表面的偏振膜;第二放卷部,上述第二放卷部放卷出與從第一放卷部放卷出的偏振膜連接的補充用的偏振膜;剝離部,上述剝離部從上述偏振膜剝離保護膜;貼合部,上述貼合部將被剝離了保護膜的偏振膜貼合在液晶面板的下表面;以及卷取部,上述卷取部卷取從上述偏振膜剝離了的保護膜,上述輸送機構具有翻轉部,上述翻轉部使得利用其中一個貼合機構在下表面貼合了偏振膜的液晶面板翻轉,上述第一放卷部以及第二放卷部能夠沿著偏振膜的卷芯方向水平地移動,上述第一放卷部以及第二放卷部被相互並列設置。
[0021]該製造系統中,相對於由輸送機構輸送的液晶面板,由其中一個貼合機構將偏振膜貼合在液晶面板的下表面。該液晶面板通過翻轉部被翻轉,由另一個貼合機構將偏振膜貼合在液晶面板的下表面,可製造出不惡化製造系統的整流環境而在液晶膜的兩面貼合液晶面板的光學顯示裝置。
[0022]又,上述製造系統的貼合機構具有第一放卷部以及第二放卷部兩個放卷部,其被並列設置。因此,第一放卷部的偏振膜的剩餘量快用盡的情況下,不需要將第一放卷部的偏振膜卷更換為新的偏振膜卷,而是使用第二放卷部的偏振膜,可立即連接兩放卷部的偏振膜,能夠迅速地放卷出偏振膜。因此,由於可削減偏振膜卷的更換操作所需的時間,可以縮短光學顯示裝置的製造時間。
[0023]又,由於兩放卷部能夠沿著偏振膜的卷芯方向水平地移動,在更換偏振膜的情況下,可以在上述水平方向移動了的放卷部設置新的偏振膜卷。因此,與現有的具有轉動架的層壓加工機不同,放卷部不必向上方移動。因此,可以縮小放卷部的移動範圍,提供一種小型化的製造系統。
[0024]發明的效果
[0025]本發明的光學顯示裝置的製造系統,如上所述,其具有:輸送機構,其輸送液晶面板;兩個貼合機構,其將偏振膜貼合在液晶面板的下表面,上述貼合機構包括:第一放卷部,其放卷出由保護膜保護表面的偏振膜;第二放卷部,其放出與從第一放卷部放卷出的偏振膜連接的補充用的偏振膜;剝離部,其從上述偏振膜剝離保護膜;貼合部,其向上述液晶面板的下表面貼合被剝離了保護膜的偏振膜;以及卷取部,其卷取從所述偏振膜剝離了的保護膜,上述輸送機構中具有翻轉部,其使利用其中一個貼合機構在下表面貼合了偏振膜的液晶面板翻轉,上述第一放卷部以及第二放卷部能夠沿著偏振膜的卷芯方向水平地移動,上述第一放卷部以及第二放卷部被相互並列設置。
[0026]因此,上述製造系統的貼合機構具有第一放卷部以及第二放卷部兩個放卷部,其被並列設置。因此,第一放卷部的偏振膜的剩餘量變少的情況下,不需要將第一放卷部的偏振膜卷更換為新的偏振膜卷,而是使用第二放卷部的偏振膜,可立即連接兩放卷部的偏振膜,能夠迅速地放卷出偏振膜。因此,由於可削減偏振膜卷的更換操作所需的時間,可以縮短光學顯示裝置的製造時間。
[0027]又,由於兩放卷部能夠沿著偏振膜的卷芯方向水平地移動,在更換偏振膜的情況下,在上述水平方向移動了的放卷部可以設置新的偏振膜卷。因此,與現有的具有轉動架的層壓加工機不同,放卷部不必向上方移動。因此具有如下效果,可以縮小放卷部的移動範圍,提供一種小型化的製造系統。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8]圖1為示出本發明涉及的光學顯示裝置的製造系統的側視圖。
[0029]圖2為示出上述製造系統中的刀口附近的結構的側視圖。
[0030]圖3為示出本發明涉及的光學顯示裝置的製造系統的俯視圖。
[0031]圖4的(a)為示出本發明涉及的放卷部移動前的狀態的立體圖,(b)為示出本發明涉及的放卷部移動後的狀態的立體圖。
[0032]圖5為示出本發明涉及的膜連接部以及切斷機的立體圖。
[0033]圖6為示出本發明涉及的切斷貼合部的立體圖。
[0034]圖7的(a)?(h)為示出根據本發明涉及的製造系統的連接工序的工序圖。
[0035]圖8為示出本發明涉及的製造系統的變形例的側視圖。
[0036]圖9為示出本發明涉及的膜保持切斷部的立體圖。
[0037]圖10為示出本發明涉及的膜保持切斷部的立體圖。
[0038]圖11的(a)及(b)為示出本發明涉及的第一連接件貼合部的立體圖。
[0039]圖12的(a)?(h)為示出根據本發明涉及的製造系統的連接工序的工序圖。
[0040]圖13的(a)?(d)為示出本發明涉及的放卷部的動作的俯視圖。
[0041]圖14為示出本發明涉及的製造方法的流程圖。
[0042]圖15為示出上貼型的製造系統中的氣流的速度矢量的側視圖。[0043]圖16為示出與本發明相同的下貼型的製造系統中的氣流的速度矢量的側視圖。【具體實施方式】
[0044]基於圖1至圖4對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進行如下說明。
[0045]〔光學顯示裝置的製造系統的結構〕
[0046]圖1為示出本發明涉及的光學顯示裝置的製造系統100的側視圖。製造系統100放出層壓膜10,從層壓膜10剝離保護膜10a,將偏振膜IOb貼合於液晶面板2的一面上。其後,製造系統100在液晶面板2的相反面貼合偏振膜110b,製造光學顯示裝置。作為液晶面板2,可以使用眾所周知的液晶面板,列舉有在玻璃基板等的基板和液晶層之間配置定向膜的公知的液晶面板。
[0047]製造系統100按大分類具有輸送機構12和兩個貼合機構。作為第一貼合機構的各個構件,具有:放卷部(第一放卷部)1、放卷部(第二放卷部)la、膜連接部(第一膜連接部)3、膜連接部(第二膜連接部)13、引導輥16、半切刀具21、支撐臺22、刀口(剝離部)23、夾持輥24.24a以及卷取部25。另外,本說明書中的「.」是「以及」的意思。
[0048]進一步地,在製造系統100的左側具有弟二貼合機構。製造系統100,具有:放卷部(第一放卷部)101、放卷部(第二放卷部)101a、膜連接部(第一膜連接部)103、膜連接部(第二膜連接部)113、引導輥116、半切刀具121、支撐臺122、刀口(剝離部)123、夾持輥124.124a以及卷取部125。
[0049]如圖1所示,第一貼合機構以及第二貼合機構設置在輸送機構12的下方。第一貼合機構被配置為夾持輥24.24a位於液晶面板2的輸送路徑的上遊側,第二貼合機構被配置為夾持輥124.124a位於液晶面板2的輸送路徑的下遊側。
[0050]兩貼合機構中,在液晶面板2的上表面附近具有夾持輥24.124,在液晶面板的下表面的可能的高度具有夾持棍24a.124a。另一方面,在輸送機構12的下方具有兩貼合機構中的除這些夾持輥以外的各構`件。又,輸送機構12具有翻轉部26。以下,對各構件進行說明。
[0051]放卷部I以及放卷部Ia是對保護膜IOa.20a隔著粘著層保護偏振膜IOb.20b的層壓膜10.20的捲筒進行保持並進行放卷的放卷裝置,其可調整向層壓膜10.20施加的張力。從放卷部I放出的層壓膜10通過各引導輥16向生產線側發送。「生產線側」是輸送層壓膜10的路徑,生產線方向表示輸送層壓膜10的方向。另一方面,放卷部側為生產線的相反方向。對於從放卷部Ia放出的層壓膜20的生產線也是同樣。
[0052]放卷部Ia設置有層壓膜卷Rla,該層壓膜卷Rla為補充用。放卷部I的層壓膜卷Rl的剩餘量變少時,放出層壓膜卷Rla,連接層壓膜10.20。另外,關於放卷部I.Ia的詳細情況,將使用圖4在後面敘述。
[0053]以下,主要對第一貼合機構的構件進行說明,只要沒有特別事先說明,對於第二貼合機構中相同名稱的構件也是同樣的。
[0054]層壓膜10為通過粘著層在與液晶面板2貼合的偏振膜IOb上層壓保護膜IOa的膜,並通過引導輥16送出。層壓膜10也說是通過保護膜保護表面的偏振膜。本實施方式中,可適當地調整層壓膜10的放卷速度、張力等。可根據使用的層壓膜10的寬度適當更改放卷部1、la、101、10Ia的寬度,沒有特別的限定。例如,可使用能夠設置膜寬為300mm以上、1200mm以下的層壓膜10的寬度的放卷部。
[0055]層壓膜10為3層結構,可採用眾所周知的結構,由保護膜10a、未圖示的粘著層以及偏振膜IOb構成。作為偏振膜IOb的結構的一個實例,例如有在偏振元件膜的兩面貼合TAC(三醋酸纖維素)膜等作為保護膜,在一面或者兩面的TAC膜上塗敷(層壓)粘著層,在粘著層上層壓保護膜IOa的構成。
[0056]作為上述偏振元件膜,可以使用通過碘等將聚乙烯醇膜染色並向單軸方向延伸的膜。又,可以使用部分縮甲醛化聚乙烯醇繫膜、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系部分皂化膜、纖維素繫膜等的親水性高分子膜等,或聚乙烯醇的脫水處理物、聚氯乙烯的脫氯化氫處理物等的聚烯烴配向膜等來代替上述膜等。
[0057]又,偏振膜IOb的寬度可以為300mm以上、1200mm以下。製造系統100中,首先以液晶面板2的短邊沿著液晶面板2的輸送方向Dl的狀態,貼合偏振膜10b,接下來,以液晶面板2的長邊沿著液晶面板2的輸送方向Dl的狀態,貼合偏振膜10b。因此,偏振膜IOb的寬度為對應液晶面板2的長邊的長度,偏振膜IlOb的寬度為對應液晶面板2的短邊的長度。
[0058]保護膜10a、粘著層以及偏振膜IOb的總厚度沒有特別的限定,作為一個實例,可為100 μ m以上,500 μ m以下。另外,偏振膜IOb.IlOb中偏振元件膜的厚度大概為IOym以上、50 μ m以下。進一步地,層壓膜10的實際應用中,在沒有問題的範圍內除上述3層以外也可以進一步包括其他層。
[0059]粘著層是用於在去除保護膜IOa之後,將偏振膜IOb和液晶面板2貼合。作為粘著層所使用的粘著劑,沒有特別地限定,可使用丙烯酸系、環氧系、聚氨酯系等的粘著劑,但必須容易從保護膜IOa上剝離。因此,根據保護膜IOa選擇粘著劑的種類。另外,可以適當改變粘著層的厚度,例如可為0.5 μ m以上、75 μ m以下。
[0060]作為保護膜IOa可使用眾所周知的保護膜。具體來說,可以使用聚酯膜、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等。上述保護膜的厚度沒有特別地限定,可以優選使用厚度為5μπι以上、100 μ m以下的保護膜。偏振膜IOa的寬度,與偏振膜IOb相同,可以在300mm以上、1200mm以下。另外,保護膜IOa—般的也可以稱為剝離膜、隔膜等。
[0061]輸送機構12是輸送液晶面板2的機構,將液晶面板2輸送至進行液晶面板2和偏振膜IOb (或20b)的貼合的夾持輥(貼合部)24 *24a、翻轉部26以及夾持輥124 *124a。夾持輥24a.124a被配置在與輸送機構12並列的相同的高度上。
[0062]輸送機構12是輥結構的,作為輸送機構12隻要能輸送液晶面板即可,並不限定於輥結構。通過輸送機構12從圖中右側向左側(夾持輥24.24a側)輸送液晶面板2。另外,對膜連接部3.13 (膜連接部103.113)、以及圖1中未圖示的切斷機在後面敘述。
[0063]層壓膜10通過各引導輥16輸送,但由於液晶面板2是單片狀,需要在偏光薄膜IOb的貼合之前切斷長條的偏振膜IOb以及粘著層。即需要將層壓膜10半切。用於半切的構件是半切刀具21以及支撐臺22。支撐臺22配置在接觸保護膜IOa的位置上,是為了使得層壓膜10難以產生晃動而設置的。又,半切刀具21設置於切斷粘著層以及保護膜IOa的位置上,以支撐臺22支撐保護膜IOa側的狀態,由半切刀具21切斷偏振膜IOb以及粘合層。此時沒有切斷保護膜10a。即,將層壓膜10半切。
[0064]接下來,利用圖2對偏振膜IOb和液晶面板2的貼合進行說明。圖2是示出夾持輥24.24a附近的結構的側視圖。如圖2所示,層壓膜10由半切刀具21半切,偏振膜IOb通過未圖示的粘著層附著在保護膜上。即,偏振膜IOb到達夾持輥24 *24a之前,通過半切刀具21切割成適合於與液晶面板2的貼合的尺寸。另一方面,沒有切斷保護膜10a。
[0065]通過刀口 23剝離該保護膜10a。刀口 23的側面的形狀具有大致三角形的形狀,側面形狀沒有角是圓滑的。刀口 23的底面(按壓面)設置為傾斜,沿著保護膜IOa的輸送方向被配置。刀口 23是與保護膜IOa的摩擦力很小、可容易地將保護膜IOa從粘著層剝離的構件,例如用類金剛石等進行表面加工。由此,保護膜IOa隨刀口 23而移動,在刀口 23的頂端部從層壓膜10剝離並去除,這之後,由卷取部25卷取。作為構成刀口 23的材料,可適用金屬材料、樹脂材料等,沒有特別的限制,但根據耐腐蝕性可推薦不鏽鋼、鋁、樹脂材料等,具體來說例如SUS304、SUS420等。
[0066]卷取部25是卷取保護膜IOa的裝置,除用於卷取的用途以外的基本的結構和放卷部I.Ia相同。另外,也可以與放卷部I.Ia相同,是具有兩個卷取部的結構。
[0067]夾持輥24.24a是將通過輸送機構12輸送的液晶面板2與偏振膜IOb (或20b)壓接並貼合的構件。可適當地調整夾持輥24.24a進行貼合時的壓力。
[0068]偏振膜IOb貼合於下表面的液晶面板2通過輸送機構12向翻轉部26輸送。翻轉部26是使液晶面板翻轉的構件,可按照機器臂等眾所周知的結構來設計。圖3是面向輸送機構12示出製造系統100的俯視圖。
[0069]如該圖所示,本實施方式涉及的製造系統100中,作為優選方式液晶面板的輸送方向為直線狀,與以L字方向等的直角拐彎的輸送方向的製造系統不同。該直線狀的結構中,可將輸送機構12配置為直線狀,可配置在輸送機構12的下方配置的第一貼合機構以及第二貼合機構。因此,可將製造系統100的結構設計為沿直線的結構,可提供面積效率出色的製造系統。光學顯示裝置通常在淨化間製造,由於淨化間的製造成本高,面積效率出色的本製造系統100十分有用。
[0070]翻轉部26具有吸附部,圖3中示出通過翻轉部26的吸附部吸附液晶面板2的上表面的狀態。上述吸附部可將液晶面板2吸附以及解吸,翻轉部26中,使用空氣吸引式的吸附部。吸附液晶面板2後,通過翻轉部26的機器臂翻轉液晶面板2。被翻轉後的液晶面板2中,單面貼合的偏振膜IOb位於液晶面板2的上表面。
[0071]翻轉部26翻轉液晶面板2,且沿液晶面板2的輸送方向的方向也更改。製造系統100中,液晶面板2為長方形,首先短邊沿著輸送方向輸送,偏振膜IOb貼合在液晶面板2的下表面。這之後,通過翻轉部26,翻轉液晶面板2以使液晶面板2的長邊沿著輸送方向。由於製造系統100中使用的偏振膜的吸收軸配置在薄膜的輸送方向上,這樣翻轉是為了使貼合在液晶面板2的兩面上的偏振膜的吸收軸彼此正交。
[0072]相對於被翻轉後且長邊沿著輸送方向的液晶面板2,與第一貼合機構相同,在第二貼合機構從放卷部101所放卷出的層壓膜110剝離保護膜110a。這之後,利用夾持輥124.124a,通過粘著層將偏振膜IlOb貼合於液晶面板2的下表面。這樣,製造出相對於液晶面板2的兩面貼合了偏振膜的光學顯示裝置。由於2張偏振膜都從下表面貼合在液晶面板2的兩面,所以不會妨礙製造系統100周圍的整流環境。
[0073]圖4的(a)是示出製造系統100中設置有放卷部I.Ia的狀態的立體圖。為了說明的方便,膜連接部3等的其他的構件未圖示。對本發明中的放卷部I *la進行說明,對放卷部101.IOla也是同樣。
[0074]本發明涉及的放卷部I以及放卷部Ia可沿著偏振膜IOb的卷芯方向水平地移動。偏振膜的卷芯方向在放卷部I中是層壓膜卷Rl的卷芯方向,在放卷部Ia中為層壓膜卷Rla的卷芯方向,都以卷芯方向D2表示。圖4的(a)中,變為層壓膜卷Rl的剩餘量下降的狀態。
[0075]圖4的(b)是示出使放卷部I沿卷芯方向D2水平地移動的狀態的立體圖。通過設置在放卷部I的底部的滑動式的移動機構27,移動放卷部I。圖4的(b)中,由於僅在卷芯方向D2上移動放卷部1,所以圖4的(b)的狀態可以換句話說是使放卷部沿卷芯方向D2移動後的狀態。又,放卷部I當然也可以相對於卷芯方向D2在相反方向的偏振膜的卷芯方向上移動。另外,通過移動機構27,可使放卷部I面向放卷部Ia或遠離放卷部Ia移動。放卷部Ia也在底部具有移動機構27a,與放卷部I同樣可移動。
[0076]放卷部I可沿卷芯方向D2移動,與具有轉動架的層壓加工機等不同,放卷部I不向上方移動。因此,放卷部I和輸送機構12之間,不需要確保放卷部I移動的空間,可縮小放卷部I的移動範圍。放卷部Ia也是同樣。因此,可提供小型化的製造系統100。
[0077]進一步地,製造系統100 —並設置有放卷部I *la,層壓膜卷Rl的剩餘量快用盡的情況下,可容易地進行從層壓膜卷Rl放出的層壓膜10和從層壓膜卷Rla放出的層壓膜20的連接。通過該連接,可連接偏振膜IOb和偏振膜20b。另外,該連接可通過操作員進行,如後面所述,也可利用膜連接部3.13進行。另外,放卷部I.Ia沿著上述輸送方向並列配置,以使得各自設置的層壓膜卷的卷芯方向與由輸送機構12輸送的液晶面板2的輸送方向正交。
[0078]從迅速進行放卷部I.Ia中的層壓膜卷的更換的觀點來看,放卷部I和放卷部Ia的距離優選為0.5 m以上、5 m以下。進一步優選為I m以上、3 m以下。放卷部I和放卷部Ia的距離被稱為,放卷部I.Ia中設置有層壓膜卷Rl.Rla的卷芯的部位彼此之間的距離。
[0079]圖5為示出本發明涉及的膜連接部3以及切斷機7的立體圖。膜連接部3具有吸附部4.4a以及切斷貼合部5。
[0080]吸附部4.4a是用於吸附並保持偏振膜的構件。吸附部4.4a具有平板形狀,其表面具有多個吸附機構9。吸附機構9隻要能夠吸附偏振膜,並沒有其他特別的限定,可以採用由泵來吸引空氣以吸附偏振膜的結構。
[0081]切斷貼合部5能夠旋轉,具有多個面。具體來說,切斷貼合部5具有多邊形形狀,且可旋轉。進一步優選的方式為,可相對於偏振膜10在垂直方向上移動。由於可相對於層壓膜10 (偏振膜IOb)在垂直方向上移動,因此在切斷貼合部5旋轉時,切斷貼合部5可向與層壓膜10 (偏振膜IOb)垂直且遠離偏振膜IOb的方向移動,移動後再旋轉。其後,切斷貼合部5又向與偏振膜IOb垂直且接近偏振膜IOb的方向移動並返回到原位。由此,能可靠地避免切斷貼合部5的稜部與偏振膜IOb接觸,非常地理想。
[0082]切斷貼合部5為多面體形狀,如圖6所示,在其中三個面具有切斷支撐面5a、貼合面5b.5c,但也可以進一步具有切斷支撐面以及/或者貼合面。例如,可以列舉具有一個切斷支撐面、三個或者四個貼合面的結構,以及具有兩個切斷支撐面、三個或者四個貼合面的結構。在像圖3的切斷貼合部5那樣稜部倒角的話,從避免與偏振膜接觸的角度來看是理想的。切斷貼合部5的大小,可以根據偏振膜IOb的寬度來適當地決定,並沒有特別地限定。例如,長度可為200mm以上、2000mm以下(偏振膜IOb的寬度方向的長度)、寬度可為IOmm以上、300mm以下(偏振膜IOb的輸送方向的長度)。
[0083]圖6是示出切斷貼合部5的立體圖。圖6示出使圖5的切斷貼合部5順時針旋轉1/3周後的狀態。如圖6所示,切斷貼合部5具有切斷支撐面5a以及2個以上的切斷支撐面5a.貼合面5b。切斷支撐面5a是沿著偏振膜IOb (層壓膜10)的寬度方向來支撐偏振膜IOb的面。又,切斷貼合面5a.貼合面5b具有吸附連接件的吸附機構9,該連接件連接偏振膜IOb.20b (層壓膜10.20)以便將被切斷的偏振膜IOb的切斷線覆蓋。
[0084]在切斷支撐面5a形成槽狀的開口 6,形成為圖5所示的切斷貼合部5具有的切斷機7的刃的部分能夠通過的結構。通過形成開口 6,可以使切斷機7的通過沿著偏振膜IOb的寬度方向可靠地進行,並使得偏振膜IOb.20b的連接(層壓膜10.20的連接)能夠更準確地進行。
[0085]切斷機7可以採用公知的刀具,從能夠容易地切斷偏振膜IOb的觀點考慮,優選為圓刃狀。又,切斷機7通過能夠在偏振膜IOb的寬度方向驅動的基座部8來支撐。
[0086]貼合面5b.5c具有彼此相同的構成,與吸附部4.4a 一樣具有多個吸附機構9。又,在貼合面5b.5c上配置有單面粘著膠帶(連接件)5d,單面粘著膠帶5d的非粘著面由吸附機構9來保持,粘著面被配置為與貼合面5b.5c相反的面。
[0087]上述單面粘著膠帶5d只要能將偏振膜彼此間(層壓膜彼此間)進行貼合即可,可以採用公知的單面粘著膠帶。例如,作為膠帶的膜材料,例如可以列舉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PET膜)、纖維素、日本紙、鋁、無紡布、聚四氟乙烯、聚氯乙烯,聚偏二氯乙烯、聚碳酸酯、聚氨酯、ABS樹脂、聚酯、聚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聚縮醛樹脂、聚乳酸、聚醯亞胺、聚醯胺等,作為粘著層所使用的粘著劑,可以列舉丙烯酸系、環氧系、聚氨酯系、合成橡膠系、EVA系、矽酮系、氯乙烯系、氯丁橡膠系、氰基丙烯酸酯系、異氰酸酯系、聚乙烯醇系、三聚氰胺樹脂系等的粘著劑。
[0088]膜連接部3被配置為與偏振膜IOb相對(膜連接部13被配置為與保護膜IOa相對)。因此,在圖1中,由於偏振膜IOb被垂直配置,因此膜連接部3也相對於偏振膜IOb垂直配置。另一方面,也可以做成這樣的結構,即,在偏振膜IOb例如傾斜方向(或者水平方向等)配置的情況下,膜連接部3也傾斜方向(或者水平方向等)配置。
[0089]膜連接部13是與膜連接部3同樣的結構。如圖1所示,膜連接部3.13被配置為膜連接部3.13所具有的吸附部4(吸附部4a)的吸附機構9彼此相對。又,膜連接部3.13被配置為介於偏振膜10以及偏振膜20的通過位置之間。另外,具有膜連接部3.13的製造系統100是本實施方式的優選實施方式,而不具有膜連接部3.13的方式也是可以的。又,膜連接部103.113是與膜連接部3.13同樣的結構。
[0090]〔光學顯示裝置的製造系統的動作〕
[0091]下面,對本實施方式的製造系統100的動作進行說明。另外,該動作涉及的說明兼為光學顯示裝置的製造方法的說明。
[0092]首先,如圖1所示,從放卷部I將層壓膜10放卷(放卷工序)。然後,如圖2所示,通過半切刀具21對偏振膜IOb以及粘著層進行半切,通過刀口 23剝離保護膜IOa (剝離工序)。進一步地,通過夾持輥24.24a,偏振膜IOb隔著粘著層被壓接於液晶面板2的下表面,從而將偏振膜IOb和液晶面板2貼合(貼合工序)。另外,被剝離了的保護膜IOa通過未圖示的卷取部被卷取、回收。
[0093]接下來,下表面貼合了偏振膜IOb的液晶面板2通過翻轉部26被翻轉,並且被移動使得沿輸送方向的液晶面板2的短邊與輸送方向垂直。通過翻轉工序,沒有貼合液晶面板的面成為液晶面板2的下表面。
[0094]再次,進行放卷工序、剝離工序、貼合工序,在液晶面板2的下表面貼合偏振膜110b,可以得到液晶面板2的兩面上貼合偏振膜IOb.IlOb的光學顯示裝置。
[0095]在上述一系列的工序中,隨著對偏振膜10放卷,保持在放卷部I上的層壓膜10的層壓膜卷的殘餘量減少。下面對使偏振膜連接的連接工序進行說明。另外,對放卷部101也是同樣。
[0096]連接工序為,切斷層壓膜10,將生產線側剩餘的(從放卷部10的層壓膜卷Rl切斷的)的層壓膜10、與從設置於放卷部Ia上的層壓膜卷Rla放出的層壓膜20進行連接的工序。作為上述連接工序,可以列舉(I)通過操作員進行連接的方法、和(2)採用膜連接部
3.13的方法。
[0097]首先,對(I)的通過操作員進行連接的方法進行具體的說明。在通過操作員連接偏振膜彼此(層壓膜彼此)的情況下,將層壓膜10的輸送速度設為Om/min之後(使層壓膜10停止之後),操作員切斷層壓膜10 (偏振膜10b)。接下來,舉例有從放卷部Ia對偏振膜20進行放卷,在切斷了層壓膜20的端部之後,例如採用上述單面粘著膠帶5d連接偏振膜的方法。
[0098]這樣,在本發明的製造系統100中,並設有放卷部I.Ia兩個放卷部,因此,無需將層壓膜卷Rl更換為新的層壓膜卷,可利用層壓膜卷Rla立即將偏振膜彼此(層壓膜彼此)連接,可迅速地放出層壓膜20。
[0099]進一步地,與現有的僅設置有I處放卷部的製造系統不同,能夠對在運轉中閒置的一方放卷部進行層壓膜卷的更換作業,因此可以削減更換作業所需的時間。其結果,能夠縮短光學顯不裝直的製造時間。在製造系統100中,在完成偏振I旲10.20的連接之後,在對偏振膜20進行放卷的期間,將放卷部I的層壓膜卷Rl更換為新的層壓膜卷。在層壓膜20的剩餘量減少了的情況下,當然也可以同樣地連接層壓膜20以及層壓膜10。
[0100]接下來,利用圖7對採用膜連接部3.13的情況進行具體的說明。使用膜連接部103.113的情況也是同樣。圖7為示出製造系統100的連接工序的工序圖。層壓膜卷Rl的剩餘量減少時,將層壓膜10 (偏振膜IOb)的輸送速度設為Om/min之後,如圖7的(a)所示,使吸附部4.4a以及切斷貼合部5向偏振膜IOb (層壓膜10)的垂直方向移動。接下來,通過吸附部4.4a的吸附機構9吸附偏振膜10並進行保持(吸附工序)。
[0101]此時,切斷貼合部5的切斷支撐面5a與偏振膜10接觸。然後,如圖7的(b)所示,使未圖示的切斷機沿著開口 6移動,並將層壓膜10切斷(切斷工序)。切斷之後,使切斷貼合部5向與偏振膜10垂直的、且遠離偏振膜10的方向(圖中左側)移動。其後,使其順時針旋轉1/3周,再使其向與偏振膜IOb垂直的、且接近偏振膜10的方向(圖中右側)移動。由此,如圖7的(c)所示,貼合貼合面5b的單面粘著膠帶5d,以覆蓋與單面粘著膠帶5d (未圖示)相對的偏振膜10的切斷線(貼合工序)。上述切斷線表示的是通過切斷工序而在偏振膜IOb上產生的切斷面中的與貼合面5b相對的邊。在貼合工序中,單面粘著膠帶5d被配置為覆蓋上述切斷線,即,單面粘著膠帶5d越過偏振膜IOb的切斷線,即便在不存在偏振膜10的部分也配置。
[0102]進一步地,對於偏振膜20,與圖7的(d)?(e)同樣地將單面粘著膠帶15d粘著在保護膜20a上。對與上述構件相同的構件賦予相同的名稱,省略其說明。
[0103]首先,從放卷部Ia對層壓膜20進行放卷,與圖7的(a)相同,使未圖示的切斷機沿著形成在切斷支撐面15a上的開口移動,以切斷層壓膜20。切斷之後,使切斷貼合部15向與保護膜20a垂直的、且遠離保護膜20a的方向(圖中右側)移動。其後,使其逆時針旋轉1/3周,再使其向與保護膜20a垂直的、且接近保護膜20a的方向(圖中左側)移動。由此,如圖7的(e)所示,可貼上單面粘著膠帶15d以覆蓋與貼合面15b的單面粘著膠帶15d相對的保護膜20a的切斷線。
[0104]接下來,如圖7的(f)所示,使吸附部4 *4a以及切斷貼合部5 (膜連接裝置3)接近吸附部14、14a以及切斷貼合部15 (膜連接部13),使得層壓膜10以及層壓膜20的切斷面彼此配合(接近工序)。由此,覆蓋偏振膜IOb的切斷線的單面粘著膠帶5d以及覆蓋保護膜20a的切斷線的單面粘著膠帶15d中的越過了切斷線的部分與偏振膜20b以及保護膜IOa貼合。連接層壓膜10.20。即,分別連接保護偏振膜IOb.20b的保護膜IOa.20a、以及兩偏振膜IOb.20b。越過切斷線的部分可換言之為沒有貼合到偏振膜IOb.保護膜20a的部分。
[0105]在圖7的(f)中,使得膜連接部3向膜連接部13接近,但也可以使膜連接部13向膜連接部3接近,又,也可以使得膜連接部3.13相互接近。
[0106]在連接了偏振膜10.20之後,作為準備工序,如圖7的(g)所示,使膜連接部3.13分別向與偏振膜IOb.保護膜20a垂直的、且遠離的方向移動。其後,使切斷貼合部5逆時針旋轉1/3周,使切斷貼合部15順時針旋轉1/3周。由此,使切斷支撐面5a面向偏振膜IOb偵牝使切斷支撐面15a面向保護膜20a側(圖7的(h)的位置)。由此結束一系列的工序。另夕卜,單面粘著膠帶5d.15d以預先被吸附的狀態設置在貼合面5c.15c上。因此,在新的層壓膜卷Rl被設置在放卷部I之後,對層壓膜20進行與圖7的(a)?(c)左右相反的相同的工序,對層壓膜10進行與圖7的(d)?(e)左右相反的相同的工序。然後,經由上述那樣的與圖7的(f)?(h)相同的工序,可以使得層壓膜20.10連接。又,通過補充使用完的單面粘著膠帶5d.15d,當然也可以連續地連接層壓膜(偏振膜)。
[0107]如上所述,在使用了膜連接部3.13的連接工序的情況下,與通過操作員實施的連接工序相比較,能夠在更短的時間內且更準確地進行偏振膜的吸附、切斷、貼合,因此較為
理相
[0108]具體地說,在製造系統100中,在通過操作員實施的連接工序的情況下,需要10分鐘左右,但在使用膜連接部3.13的情況下,可在I分鐘以下。
[0109]另外,在製造系統100中,在僅使用放卷部1,不使用放卷部la,也不使用膜連接部3*13的情況下,操作員需要在將新的層壓膜卷Rl設置到放卷部I上之後再連接層壓膜10。該情況下,連接工序需要30分左右。因此,本實施方式的製造系統100有益處是顯而易見的。
[0110]〔光學顯示裝置的製造系統的變形例〕
[0111]對作為本發明涉及的膜連接部的變形例的製造系統200進行說明。圖8是示出製造系統200的側視圖。如該圖所示,作為與製造系統100不同的點,製造系統200具有代替膜連接部3.103的膜保持切斷部33.133,以及代替膜連接部13.113的第一連接件貼合部36.136。另外,圖8中,省略膜保持切斷部的切斷機的圖示。又,製造系統200進一步具有第二連接件貼合部36a.136a。
[0112]膜保持切斷部33以及第一連接件貼合部36介於從放卷部I放出的層壓膜10 (第一偏振膜)和從放卷部Ia放出的偏振膜的層壓膜20 (第二偏振膜)的輸送位置之間配置。換言之,配置膜保持切斷部33以及第一連接件貼合部36,使得層壓膜10以及層壓膜20被輸送到膜保持切斷部33以及第一連接件貼合部36之間,。
[0113]在該圖中,膜保持切斷部33與層壓膜10相對地配置,第一連接件貼合部36與層壓膜20相對地配置。又,第二連接件貼合部36a以自膜保持切斷部33向層壓膜10的放卷方向配置的方式設置在製造系統200上,第二連接件貼合部36a配置在且面向層壓膜10。
[0114]圖9是示出膜保持切斷部33的立體圖。膜保持切斷部33具有膜保持部35以及切斷機7,切斷機7被基座部8支撐。在與層壓膜10相對的膜保持部35上具有吸附機構9,在膜保持部35上形成槽狀的開口 6。吸附機構9與膜連接部3具有的相同。膜保持切斷部33中,與膜連接部3不同,吸附或解吸層壓膜10的吸附機構9設置在形成有開口 6的面上。但,不限定於該結構,像膜連接部3 —樣,在膜保持部35不具有吸附機構9,而具有吸附部4.4a的結構也可以。膜保持部35中,開口 6沿層壓膜10 (偏振膜IOa)的寬度方向水平地形成,切斷機7沿開口 6切斷層壓膜10.20。
[0115]吸附機構9將開口 6作為邊界形成於膜保持部35。通過切斷層壓膜10將層壓膜10—分為二。吸附機構9能夠對以開口 6作為邊界被一分為二的各吸附機構分別控制其吸附或解吸,能夠選擇性地吸附或解吸被切斷的層壓膜10中的放卷方向的層壓膜10和與放卷方向相反方向的層壓膜10。由此,例如,切斷了層壓膜10的情況下,通過僅解吸與放卷方向相反方向的層壓膜10,變為僅放卷方向的層壓膜10被吸附在膜保持部35上的狀態。這之後,通過使被切斷的層壓膜20中的與放卷方向相反方向的層壓膜20移動到與放卷方向相反方向的10被吸附的位置上,,可使放卷方向的層壓膜10和與放卷方向相反方向的層壓膜20成為彼此的切斷面相對的狀態。
[0116]圖10是示出作為膜保持切斷部33的變形例的膜保持切斷部233的立體圖。膜保持部235中,開口 6斜向地形成在膜保持部235上。由此,切斷機7相對於層壓膜10的寬度方向在傾斜方向上切斷層壓膜10以及層壓膜20。根據該構成,在連接切斷的層壓膜時,由於施加在連接部分的應力下降因而優選。
[0117]圖11的(a).(b)是示出第一連接件貼合部36的立體圖。第一連接件貼合部36具有吸附部4 *4a以及連接件保持部37。連接件保持部37具有吸附機構9,通過吸著單面粘著膠帶(連接件)35d而保持。另一方面,吸附部4.4a具有吸附或解吸層壓膜20的吸附機構9。
[0118]吸附機構4.4a可分別獨立地控制吸附或解吸,可選擇性地吸附或解吸被切斷的層壓膜20中的放卷方向的層壓膜20和與放卷方向相反方向的層壓膜20。放卷方向的層壓膜20通過吸附部4吸附或解吸,與放卷方向相反方向的層壓膜20通過吸附部4a吸附或解吸。
[0119]第一連接件貼合部36相對於層壓膜20可移動,吸附部4.4a以及連接件保持部37可分別單獨地移動。圖11的(a)中,與吸附部4*4a相比,連接件保持部37與層壓膜20相離配置,吸附部4.4a靠近層壓膜20配置。
[0120]圖11的(b)示出連接件保持部37接近層壓膜20的狀態,配置連接件保持部37以使得吸附部4、單面粘著膠帶35d以及吸附部4a位於相同的面內。通過連接件保持部37向層壓膜20的方向移動,可將單面粘著膠帶35d貼合在層壓膜20上。另外,連接件保持部37具有大致三稜柱形狀,進一步具有兩個保持單面粘著膠帶35d的面。在該兩面上,可預先保持單面粘著膠帶35d,通過使連接件保持部37旋轉,無需補充單面粘著膠帶35d,也可再次將單面粘著膠帶35d貼合在層壓膜上,可連接層壓膜(後面敘述的第二連接工序)。
[0121]又,第二連接件貼合部36a具有與第一連接件貼合部36相同的結構,具有吸附部
4.4a以及連接件保持部37a。放卷方向的層壓膜10通過吸附部4吸附或解吸,與放卷方向相反方向的層壓膜10通過吸附部4a吸附或解吸。
[0122]利用圖12對通過製造系統200的膜保持切斷部33、第一連接件貼合部36以及第二連接件貼合部36a,連接層壓膜10 *20的工序進行說明。通過膜保持切斷部133、第一連接件貼合部136以及第二連接件貼合部136a,連接層壓膜110.120的情況也是同樣。圖12為不出製造系統100的連接工序的工序圖。
[0123]首先,層壓膜卷Rl的剩餘量減少,將層壓膜10 (偏振膜IOb)的輸送速度設為Om/min之後,如圖12的(a)所示,使膜保持部35相對於偏振膜IOb (層壓膜10)向垂直方向移動,通過吸附機構9吸附偏振膜10b。另一方面,層壓膜20的一端被固定於膜吸附輥16a,對於層壓膜20,使吸附部4.4a移動,通過吸附部4.4a的吸附機構9,吸附並保持保護膜IOa(吸附工序)。膜吸附輥16a是吸附並保持層壓膜的輥,用於保持補充用的層壓膜(偏振膜)的一端。另外,在該圖中,補充用的層壓膜是層壓膜20,但將層壓膜10連接到層壓膜20的情況下,配置膜吸附輥以使得層壓膜10的一端保持在膜吸附輥上。
[0124]吸附工序後,為使層壓膜10和層壓膜20鄰接,使吸附部4 *4a向層壓膜10移動。以該狀態,使切斷機7沿開口移動,切斷層壓膜10.20。
[0125]如圖12的(b)所示,切斷後,解除吸附與放卷方向相反側的層壓膜10(下側的層壓膜10)的膜保持部35的吸附機構9的吸附,僅該層壓膜10被解吸,從膜保持部35離開,。另一方面,解除吸附放卷方向的層壓膜20 (上側的層壓膜20)的吸附部4的吸附機構9的吸附,僅該層壓膜20被解吸,從吸附部4離開。
[0126]進一步,如圖12的(C)所示,使吸附與放卷方向相反方向的層壓膜20 (下側的層壓膜20)的吸附部4a向膜保持部35的方向移動。與放卷方向相反方向的層壓膜20被移動至配置有與放卷方向相反方向的層壓膜10的位置上,使放卷方向的層壓膜10和與放卷方向相反方向的層壓膜20成為彼此的切斷面相對的狀態。與放卷方向相反方向的層壓膜20通過膜保持部35的吸附機構9被吸附,由吸附部4a的吸附被解除。
[0127]然後,如圖12的(d)所示,通過使連接件保持部37向膜保持部35的方向移動,單面粘著膠帶35d越過放卷方向的層壓膜10和與放卷方向相反方向的層壓膜20的切斷線貼合在該兩層壓膜上。
[0128]貼合後,如圖12的(e)所示,使膜保持部35以及連接件保持部37向被連接的層壓膜的相反方向移動。
[0129]然後,如圖12的(f)所示,從放卷部Ia放出被連接的層壓膜,向輸送方向移動。被連接的層壓膜的切斷線在與連接件保持部37a相對的位置上停止輸送,通過第二連接件貼合部36a的吸附部4,吸附放卷方向的層壓膜10,通過第二連接件貼合部36a的吸附部4a,吸附與放卷方向相反方向的層壓膜20。
[0130]如圖12的(g)所示,使第二連接件貼合部36a面向通過連接件保持部37貼合了單面粘著膠帶35d的層壓膜的相反面移動。連接件保持部37a向被連接的偏光膜的切斷線移動,連接件保持部37a所保持的單面粘著膠帶35d越過切斷線貼合在層壓膜的相反面上。由此,單面粘著膠帶35d貼合在層壓膜10.20的兩面上,以具有充分的強度的狀態連接。
[0131]如圖12的(h)所示,最後,第二連接件貼合部36a的吸附部4、連接件保持部37a以及吸附部4a從被連接的層壓膜離開,開始被連接的層壓膜的輸送。
[0132]〔製造系統的放卷部的動作〕
[0133]如上所述,本發明涉及的製造系統的兩個貼合機構分別具有兩個放卷部,進一步,連接從相同貼合機構所具有的兩個放卷部放出的層壓膜(偏振膜)。
[0134]使用本發明的製造系統的工序(光學顯示裝置的製造方法)中,包括(I)放卷工序,
(2)連接工序以及(3)更換工序。如上所述,放卷工序是從放卷部放出層壓膜(偏振膜)的工序,連接工序是如圖7、圖12說明那樣,連接層壓膜(偏振膜)的工序。另外,連接工序也可以是,操作員切斷從第一放卷部以及第二放卷部放出的層壓膜,通過單面粘著膠帶貼合兩層壓膜的工序。
[0135]上述更換工序是使(I)放卷部1、101沿著層壓膜卷RURlOl的一個卷芯方向水平地移動,(2)將層壓膜卷RURlOl更換為新的層壓膜卷,(3)使放卷部1、101沿新的層壓膜卷的另一個卷芯方向水平地移動,將放卷部1、101恢復原來的位置的工序。本發明涉及的製造系統中,通過使用放卷部1、la、101、IOla進行放卷工序、連接工序以及更換工序,能夠高效率地縮短層壓膜卷的更換時間。
[0136]以下,利用圖13、14對各放卷部的動作以及層壓膜的連接的順序進行說明。圖13為示出製造系統200的放卷部1、la、101、IOla的動作的俯視圖,圖14為示出使用製造系統200的製造方法的流程圖。
[0137]製造系統200以層壓膜卷設置在放卷部1、la、101、101a的狀態開始運轉(圖14的「開始」)。首先,從放卷部I.101分別放出層壓膜10.110 (圖14的S1:第一放卷工序)。進行光學顯示裝置的製造,層壓膜卷Rl.RlOl的剩餘量快用盡時,進行層壓膜10.20、層壓膜110.120的連接(圖14的S2:第一連接工序)。其後,從放卷部Ia.IOla卷出層壓膜20.120 (圖14的S3:第二放卷工序),繼續光學顯示裝置的製造。
[0138]S3期間,為了在放卷部I.101更換新的層壓膜卷,進行作為S4~S6的第一更換工序。首先,如圖13的(a)至(b)所示,可使放卷部I.101沿層壓膜10.110的一個卷芯方向水平地移動(圖14的 S4)。接下來,將放卷部I.101的層壓膜卷Rl.RlOl (偏振膜)更換為新的層壓膜卷(偏振膜)(圖14的S5)。更換後,可使放卷部I.101沿著新的層壓膜卷(偏振膜)另一個卷芯方向水平地移動(圖14的S6,圖13的(b)至(C))。由此,放卷部I.101回到原來的位置。
[0139]S3中被放卷的層壓膜卷Rl.RlOl的剩餘量快用盡時,進行層壓膜20.10、層壓膜120.110的連接(圖14的S7:第二連接工序)。其後,從放卷部I.101放卷出層壓膜10.110 (圖14的S8:第三放卷工序),繼續光學顯示裝置的製造。
[0140]S8期間,為了在放卷部la ^lOla更換新的層壓膜卷,進行作為S9~Sll的第二更換工序。開始時,如圖13的(C)至(d)所示,可使放卷部la.IOla沿層壓膜20.120的一個卷芯方向水平地移動(圖14的S9)。接下來,將放卷部Ia.IOla的層壓膜卷Rla.RlOla(偏振膜)更換為新的層壓膜卷(偏振膜)(圖14的S10)。更換後,可使放卷部la.IOla沿著新的層壓膜卷(偏振膜)的另一個卷芯方向水平地移動(圖14的S11,圖13的(d)至(a))。由此,放卷部Ia.IOla回到原來的位置。這樣,對放卷部一系列的動作進行了說明,從Sll回到SI,繼續光學顯示裝置的製造當然也是可以的。
[0141]本發明涉及的光學顯示裝置的製造方法中,S3和S4?S6並列進行,且S8和S9?Sll並列進行。因此,在對層壓膜(偏振膜)放卷的期間,可更換層壓膜(偏振膜)卷,能迅速進行偏振膜彼此的連接。因此,可控制使製造系統停止的時間,能以短的生產節拍製造光學顯示裝置。
[0142]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上述的各實施方式,能夠在權利要求所示的範圍內進行各種變更,將不同的實施方式分別公開的技術方法進行適當的組合得到的實施方式也包含在本發明的技術範圍內。例如,製造系統的引導輥的數量、放卷部、卷取部、膜連接部以及輸送機構的配置等都不限定於圖示的配置。
[0143]又,本發明的實施方式還包含以下優選方式。
[0144]本發明的光學顯示裝置的製造系統中,上述輸送機構的液晶面板的輸送方向優選為直線狀。
[0145]與液晶面板的輸送方向為以直角彎曲的製造系統不同,若構成為液晶面板的輸送方向是直線狀,可將製造系統的結構設計為沿直線的結構,能夠提供面積效率出色的製造系統。
[0146]又,本發明的光學顯示裝置的製造系統中,優選為,膜保持切斷部和第一連接件貼合部被配置在介於從第一放卷部放卷的偏振膜即第一偏振膜以及從第二放卷部放卷的偏振膜即第二偏振膜的輸送位置之間,從所述膜保持切斷部在第一偏振膜的放卷方向上配置有第二連接件貼合部,所述第二連接件貼合部面向第一偏振膜配置,所述膜保持切斷部具有膜保持部和切斷機,所述膜保持部具有吸附或解吸第一偏振膜的吸附機構,所述切斷機切斷第一偏振膜和第二偏振膜兩者,所述第一連接件貼合部具有設有吸附或解吸第二偏振膜的吸附機構的吸附部,以及保持越過偏振膜的切斷線而被貼合的連接件的連接件保持部,所述第二連接件貼合部具有設有吸附或解吸由所述切斷機切斷的放卷方向的第一偏振膜以及與放卷方向相反方向的第二偏振膜的吸附機構的吸附部,以及保持越過偏振膜的切斷線而被貼合的連接件的連接件保持部,在由切斷機切斷的放卷方向的第一偏振膜以及與放卷方向相反方向的第二偏振膜彼此的切斷面相對的狀態下,通過第一連接件貼合部,越過兩偏振膜的切斷線貼合連接件,在通過第一連接件貼合部貼合了連接件的兩偏振膜的相反面上,通過所述第二連接件貼合部越過兩偏振膜的切斷線貼合連接件。
[0147]又,本發明的光學顯示裝置的製造方法是採用上述的光學顯示裝置的製造系統的光學顯示裝置的製造方法,其包括:從第一放卷部放卷出偏振膜的第一放卷工序;連接從第一放卷部放卷出的偏振膜和從第二放卷部放卷出的偏振膜的第一連接工序;從第二放卷部放卷出偏振膜的第二放卷工序;第一更換工序,所述第一更換工序在所述第二放卷工序期間,使第一放卷部能夠沿偏振膜的一個卷芯方向水平地移動,將第一放卷部的偏振膜更換為新的偏振膜,使第一放卷部能夠沿偏振膜的另一個卷芯方向水平地移動;連接從第二放卷部放卷出的偏振膜和從第一放卷部放卷出的偏振膜的第二連接工序;從第一放卷部放卷出偏振膜的第三放卷工序;以及第二更換工序,所述第二更換工序在所述第三放卷工序期間,使第二放卷部能夠沿偏振膜的一個卷芯方向水平地移動,將第二放卷部的偏振膜更換為新的偏振膜,使第二放卷部能夠沿偏振膜的另一個卷芯方向水平地移動。
[0148]工業上的利用可能性
[0149]根據本發明的製造系統,在製造光學顯示裝置時,可以迅速地進行偏振膜的連接,可以縮短光學顯示裝置的製造時間。因此,本發明能夠應用在製造光學顯示裝置的領域。
[0150]符號說明
[0151]I.101放卷部(第一放卷部)
[0152]Ia.IOla放卷部(第二放卷部)
[0153]2液晶面板
[0154]3.103膜連接部(第一膜連接部)
[0155]13.113膜連接部(第二膜連接部)
[0156]4.4a.14.14a 吸附部
[0157]5.15切斷貼合部
[0158]5a.15a切斷支撐面
[0159]5b.5c.15b.15c 貝佔合面
[0160]5d.15d.35d單面粘著膠帶(連接件)
[0161]6 開口
[0162]7.17 切斷機
[0163]8基座部
[0164]9吸附機構
[0165]10.110層壓膜(第一偏振膜)
[0166]IOa.20a.IlOa 保護膜
[0167]IOb.20b.IlOb 偏振膜
[0168]12輸送機構
[0169]16.106 引導輥
[0170]20.120層壓膜(第二偏振膜)
[0171]21.121半切刀具
[0172]22.122 支撐臺
[0173]23.123 刀口(剝離部)
[0174]24.24a.124.124a 夾持輥(貼合部)
[0175]25.125 卷取部
[0176]26翻轉部
[0177]33.133膜保持切斷部
[0178]35膜保持部
[0179]36.136第一連接件貼合部
[0180]36a.136a第二連接件貼合部
[0181]100.200 製造系統[0182]Dl輸送方向
[0183]D2卷芯方向。
【權利要求】
1.一種製造光學顯示裝置的光學顯示裝置的製造系統,其特徵在於,具有: 輸送機構,所述輸送機構輸送液晶面板;和兩個貼合機構,所述兩個貼合機構將偏振膜貼合在液晶面板的下表面, 所述貼合機構包括: 第一放卷部,所述第一放卷部放卷出由保護膜保護表面的偏振膜; 第二放卷部,所述第二放卷部放卷出與從第一放卷部放卷出的偏振膜連接的補充用的偏振膜; 剝離部,所述剝離部從所述偏振膜剝離保護膜; 貼合部,所述貼合部將被剝離了保護膜的偏振膜貼合在液晶面板的下表面;以及 卷取部,所述卷取部卷取從所述偏振膜剝離了的保護膜, 所述輸送機構具有翻轉部,所述翻轉部使得利用其中一個貼合機構在下表面貼合了偏振膜的液晶面板翻轉, 所述第一放卷部以及第二放卷部能夠沿著偏振膜的卷芯方向水平地移動,所述第一放卷部以及第二放卷部被相互並列設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學顯示裝置的製造系統,其特徵在於, 所述輸送機構的液晶面板的輸送方向為直線狀。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學顯示裝置的製造系統,其特徵在於, 膜保切斷部和第一連接件貼合部被配置在介於從第一放卷部放卷的偏振膜即第一偏振膜以及從第二放卷部放卷的偏振膜即第二偏振膜的輸送位置之間, 從所述膜保持切斷部在第一偏振膜的放卷方向上配置有第二連接件貼合部,所述第二連接件貼合部面向第一偏振膜配置, 所述膜保持切斷部具有膜保持部和切斷機, 所述膜保持部具有吸附或解吸第一偏振膜的吸附機構, 所述切斷機切斷第一偏振膜和第二偏振膜兩者, 所述第一連接件貼合部具有設有吸附或解吸第二偏振膜的吸附機構的吸附部,以及保持越過偏振膜的切斷線而被貼合的連接件的連接件保持部, 所述第二連接件貼合部具有設有吸附或解吸由所述切斷機切斷的放卷方向的第一偏振膜以及與放卷方向相反方向的第二偏振膜的吸附機構的吸附部,以及保持越過偏振膜的切斷線而被貼合的連接件的連接件保持部, 在由切斷機切斷的放卷方向的第一偏振膜以及與放卷方向相反方向的第二偏振膜彼此的切斷面相對的狀態下,通過第一連接件貼合部,越過兩偏振膜的切斷線貼合連接件,在通過第一連接件貼合部貼合了連接件的兩偏振膜的相反面上,通過所述第二連接件貼合部越過兩偏振膜的切斷線貼合連接件。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光學顯示裝置的製造系統,其特徵在於, 所述切斷機在相對於偏振膜的寬度方向傾斜的方向上切斷第一偏振膜和第二偏振膜兩者。
5.一種採用了根據權利要求1~4中任一項所述的光學顯示裝置的製造系統的光學顯示裝置的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 從第一放卷部放卷出偏振膜的第一放卷工序;連接從第一放卷部放卷出的偏振膜和從第二放卷部放卷出的偏振膜的第一連接工序; 從第二放卷部放卷出偏振膜的第二放卷工序; 第一更換工序,所述第一更換工序在所述第二放卷工序期間,使第一放卷部能夠沿偏振膜的一個卷芯方向水平地移動,將第一放卷部的偏振膜更換為新的偏振膜,使第一放卷部能夠沿偏振膜的另一個卷芯方向水平地移動; 連接從第二放卷部放卷出的偏振膜和從第一放卷部放卷出的偏振膜的第二連接工序; 從第一放卷部放卷出偏振膜的第三放卷工序;以及 第二更換工序,所述第二更換工序在所述第三放卷工序期間,使第二放卷部能夠沿偏振膜的一個卷芯方向水平地移動,將第二放卷部的偏振膜更換為新的偏振膜,使第二放卷部能夠沿偏振膜的另一個 卷芯方向水平地移動。
【文檔編號】G09F9/00GK103620485SQ201280027910
【公開日】2014年3月5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6日 優先權日:2011年6月9日
【發明者】岸崎和範, 植田幸治, 松本力也 申請人:住友化學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