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觸開式放料裝置製造方法
2023-10-07 05:33:49 1
一種觸開式放料裝置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針對工業爐窯生產中放料裝置不能實現自動打開和關閉的缺陷,提供了一種觸開式放料裝置,包括石灰窯燒制罐、出料筒、關料口定位銷、料筒門鬥、觸杆、復位彈簧、觸杆門鬥連接軸和復位杆;出料筒為方形筒狀,連通石灰窯燒制罐的內腔,成斜下方向設置,上底板開設有適合料筒門鬥開閉的矩形孔;出料筒內設置帶有關料口定位銷的扇形料筒門鬥;觸杆位於出料筒的前或後壁外側,與觸杆門鬥連接軸固定連接;復位杆位於出料筒外側,兩端分別與觸杆門鬥連接軸和復位彈簧連接;復位彈簧的另一端固定在出料筒的前或後壁外側下部;觸杆與復位杆成固定角度,大小以使料筒門鬥適當開閉。本裝置實現了自動完成放料的開閉,降低了人力成本,簡單實用。
【專利說明】一種觸開式放料裝置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工業生產時卸放原料的自動裝置,屬於工業機械【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 在現有的石灰燒制生產中,燒制好的石灰要經過放料口放下,一個石灰窯周圍有 六個放料口,這些放料口不能在料車進入時自動打開放料,也不能在料車離開時自動關閉 放料,完全依賴人工來完成,每一個放料口都需要放料工人來看管。工業爐窯周圍的溫度一 般都很高,放料工人長時間在高溫的環境下工作,很容易中暑。在幾個放料口同時放料時需 要多名放料工人來看管放料口,導致工作效率低,人力成本高。在其它類似的工業生產中, 爐窯中的產成品在放料口的打開和關閉操作上也存在上述問題,而且隨著產量的增大,這 一問題越發關出。 實用新型內容
[0003] 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不足,為解決現有的工業爐窯生產中存在 的不能自動打開放料和關閉放料,依賴人工看管,工作效率低,人力成本高的技術問題,提 出了如下技術方案:
[0004]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觸開式放料裝置,包括石灰窯燒制罐、出料筒、關料口定位 銷、料筒門鬥、觸杆、復位彈簧、觸杆門鬥連接軸、復位杆;出料筒為方形筒狀,一端與石灰窯 燒制罐的內腔連通,另一端為放料口,出料筒成斜下方向設置,其上底板開設有一矩形孔, 大小以恰好能容納料筒門鬥的打開和關閉為宜;料筒門鬥的截面為扇形,設置在出料筒內 的前、後壁之間,與觸杆門鬥連接軸7沿軸向固定連接,其上設置有關料口定位銷,在關閉 放料時對料筒門鬥起限位作用;觸杆門鬥連接軸水平設置在出料筒前、後壁上相對應的軸 孔中,並能在軸孔中轉動;觸杆位於出料筒的前或後壁外側,與觸杆門鬥連接軸固定連接; 復位杆位於出料筒的前臂外側,一端與觸杆門鬥連接軸固定連接,另一端與復位彈簧的一 端連接;復位彈簧的另一端固定在出料筒的前或後壁外側下部;觸杆與復位杆成固定角 度,大小以觸杆旋轉時能使料筒門鬥適當打開和關閉為宜。
[0005] 觸杆的長度以低於料車車廂廂板的高度,以適合廂板碰觸為宜;當料車靠近出料 筒時,慢慢向後推觸杆,觸杆帶動放料筒門鬥,使料筒門鬥打開,自動放料。裝滿後料車慢慢 離開,復位彈簧拉動觸杆進行慢慢復位,同時料筒門鬥歸位,關閉放料口,這樣在無放料工 人的情況下也能進行放料的打開和關閉。料筒門鬥採用扇形形狀,回位時不宜被卡住,便於 復位拉簧復位。
[0006] 使用時,觸杆的長度要低於料車車廂板高度,在放料裝車時,人力倒車靠近,後車 廂板頂住觸杆後推動觸杆,觸杆帶動放料筒門鬥打開,開始放料。等放料門鬥完全打開時, 車也剛好停到接料位置上,出料筒開始放料,車裝滿後慢慢向前離開,復位拉簧拉動觸杆進 行復位,觸杆帶動觸杆門鬥連接軸旋轉使放料門鬥使其旋轉復位到關料口定位銷位置,出 料筒停止放料,這樣就實現了在無放料人員的情況下也能進行放料的打開和關閉。
[0007] 進一步,下面是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進一步優化或/和改進:
[0008]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優選方式之一是,所述分別設置在出料筒前後的同一側。
[0009]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優選方式之二是,所述分別設置在出料筒前後的同一側,且 觸杆與復位杆固定連接。
[0010]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優選方式之三是,所述觸杆與復位杆分別設置在出料筒前後 的不同側。
[0011]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優選方式之四是,所述觸杆設置在出料筒的內側。
[0012] 通過實施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可以達到以下效果:
[0013] 本實用新型內容提供的一種觸開式放料裝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快捷,實現了在 無人值守的自動完成放料的打開和關閉,降低了勞動強度,減少了勞動量,設備安裝成本 低,可控性強,操作簡單,使用方便。
[0014]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由以下的附圖和實施例給出。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的正視圖。
[0016]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的左視圖。
[0017] 圖1 一2中,1一石灰窯燒制_、2-出料筒、3-關料口定位銷、4一料筒門鬥、5-觸 杆、6-復位彈簧、7-觸杆門鬥連接軸、8-復位杆。
【具體實施方式】
[0018] 為使本領域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下面結合附圖1一2和 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地詳細描述。
[0019] 在實施例中,為了便於描述,各部件的相對位置關係的描述是根據說明書附圖1 的布圖方式來進行描述的,如:上、下、左、右等的位置關係是依據說明書附圖的布圖方向來 確定的。
[0020] 實施例1 :如圖1一2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觸開式放料裝置,包括石灰窯 燒制罐1、出料筒2、關料口定位銷3、料筒門鬥4、觸杆5、復位彈簧6、觸杆門鬥連接軸7、復 位杆8 ;出料筒2為方形筒狀,一端與石灰窯燒制罐1的內腔連通,另一端為放料口,出料筒 2成斜下方向設置,其上底板開設有一矩形孔,大小以恰好能容納料筒門鬥4的打開和關閉 為宜;料筒門鬥4的截面為扇形,設置在出料筒2內前、後壁之間,與觸杆門鬥連接軸7沿軸 向固定連接,其上設置有關料口定位銷3,在關閉放料時對料筒門鬥4起限位作用;觸杆門 鬥連接軸7水平設置在出料筒2前、後壁上相對應的軸孔中,並能在軸孔中沿徑向轉動;觸 杆5位於出料筒2的前或後壁外側,與觸杆門鬥連接軸7固定連接;復位杆8位於出料筒2 的前臂外側,一端與觸杆門鬥連接軸7固定連接,另一端與復位彈簧6的一端連接;復位彈 簧6的另一端固定在出料筒2的前或後壁外側下部;觸杆5與復位杆8成一定固定角度,以 觸杆5旋轉時能使料筒門鬥4適當開啟和關閉為宜。
[0021] 觸杆5的長度以低於料車車廂廂板的高度,以適合廂板碰觸為宜;當料車靠近出 料筒2時,慢慢向後推觸杆5,觸杆5帶動放料筒門鬥,使料筒門鬥4打開,自動放料。裝滿 後料車慢慢離開,復位彈簧6拉動觸杆5進行慢慢復位,同時料筒門鬥4歸位,關閉放料口, 這樣在無放料工人的情況下也能進行放料的打開和關閉。料筒門鬥4採用扇形形狀,回位 時不宜被卡住,便於復位拉簧6復位。
[0022] 使用時,觸杆5的長度要低於料車車廂板高度,在放料裝車時,人力倒車靠近,後 車廂板頂住觸杆5後推動觸杆5,觸杆5帶動放料筒門鬥4打開,開始放料。等放料門鬥4 完全打開時,車也剛好停到接料位置上,出料筒2開始放料,車裝滿後慢慢向前離開,復位 拉簧6拉動觸杆5進行復位,觸杆5帶動觸杆門鬥連接軸7旋轉使放料門鬥4使其旋轉復 位到關料口定位銷3位置,出料筒2停止放料,這樣就實現了在無放料人員的情況下也能進 行放料的打開和關閉。
[0023] 實施例2 :下面結合實施例1及附圖1一2對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觸開式放料裝置的 優化或/和改進作進一步描述:
[0024] 所述觸杆5與復位杆8分別設置在出料筒前後的同一側,且觸杆5與復位杆8固 定連接。
[0025] 實施例3 :下面結合實施例1和實施例2及附圖1一2對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觸開式 放料裝置的優化或/和改進作進一步描述:
[0026] 所述觸杆5與復位杆8分別設置在出料筒前後的不同側或者觸杆5設置在出料筒 的內側。
[0027]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實施例僅僅是為了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而採用的示例性實 施方式,然而本實用新型並不局限於此,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與實際情況來確定 具體的實施方式。對於本領域內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實質 的情況下,可以做出各種變型和改進,這些變型和改進也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
1. 一種觸開式放料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石灰窯燒制罐(1)、出料筒(2)、關料口定位 銷(3)、料筒門鬥(4)、觸杆(5)、復位彈簧(6)、觸杆門鬥連接軸(7)、復位杆(8);出料筒(2) 為方形筒狀,一端與石灰窯燒制罐(1)的內腔連通,另一端為放料口,出料筒(2)成斜下方 向設置,其上底板開設有一矩形孔;料筒門鬥(4)的截面為扇形,設置在出料筒(2)內的前、 後壁之間,與觸杆門鬥連接軸(7)沿軸向固定連接,其上設置有關料口定位銷(3);觸杆門 鬥連接軸⑵水平設置在出料筒⑵前、後壁上相對應的軸孔中,並能在軸孔中轉動;觸杆 (5)位於出料筒(2)的前或後壁外側,與觸杆門鬥連接軸(7)固定連接;復位杆(8)位於出 料筒(2)的前臂外側,一端與觸杆門鬥連接軸(7)固定連接,另一端與復位彈簧(6)的一端 連接;復位彈簧(6)的另一端固定在出料筒(2)的前或後壁外側下部;觸杆(5)與復位杆 (8)成固定角度。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觸開式放料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觸杆(5)分別設置在出料 筒前後的同一側。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觸開式放料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觸杆(5)與復位杆(8)分 別設置在出料筒前後的不同側。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觸開式放料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觸杆(5)設置在出料筒的 內側。
【文檔編號】B65G65/40GK203877536SQ201420243312
【公開日】2014年10月15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14日 優先權日:2014年5月14日
【發明者】魚傑 申請人:新疆金源潔淨煤有限責任公司